徐茂彬;吴刚
食管瘘是临床上少见的病症,发病原因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是临床治疗难点.据国外文献统计,食管瘘是食管癌手术后严重并发症,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32.5%[1],死亡率高达50%[2];食管瘘亦是颈椎前路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04%~0.25%[3].颈椎损伤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成为首选方式[4].现将本科治疗的1例颈椎前路术后并发食管瘘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1岁.重物砸伤致颈7椎体骨折并颈髓损伤,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5天出现伤口红肿、疼痛、有渗液,自诉吞咽困难,当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伤口探查加置管冲洗引流术.
作者:宋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采取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试验组按制定好的医、护、患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诊疗、护理、康复工作.结果 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可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郝玉琴;杨新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初次参加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全过程的精心护理,与献血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献血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机采工作的顺利进行.结果 献血反应率由2007~2008年 3.147%降至2009~2010年 1.075%;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率由47.902%上升至72.043%.结论 加强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机采过程的整体护理,可保证血小板产品的质量及机采的顺利进行,促进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固定的、自愿的无偿献血者,有利于组织发动更多的群众参加无偿机采献血队伍.
作者:杨桂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49例生物敷料覆盖烧伤创面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病情观察、生物敷料覆盖后的护理、生物敷料暴露后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认为生物敷料覆盖治疗烧伤创面能够促使患者运动功能的早日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是保证生物敷料覆盖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海英;曾郎平;麦秋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目前护理查房的现状,归纳了当前护理查房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切实做到护理查房有计划、有准备、有标准、有目标、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认为应该根据查房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查房模式,从而提高护理查房质量.
作者:皮静虹;那竹惠;陈文敏;刘雪莲;陈娟;付琼芬;雷宇;张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豆袋热敷乳房联合电动吸乳器对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分娩母婴分离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豆袋热敷联合电动吸乳器的方法进行乳房护理,3次/d,持续4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乳房护理,3次/d,持续4d.比较2组产妇乳房肿痛程度和硬度.结果 产后4d内2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比较,观察组乳房胀痛及肿胀硬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 豆袋热敷乳房联合电动吸乳器对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少兰;黄凤霞;劳顺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0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围术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通过测试比较2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术前术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术后疼痛程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前焦虑明显减轻,围术期血压、心率较对照组稳定,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促进手术成功.
作者:胡满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在心脏跳动下行心脏手术对患者血糖的影响及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80例需行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记为A、B组,各40例.A组患者行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B组患者行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对所有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患者血糖情况及其预后.结果 2组患者术后2h的血糖水平均有明显的升高,且B组患者术后2h血糖升高水平较A组患者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相关护理后均取得了满意效果,但2组预后比较,A组痊愈率(90.00%)明显高于B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术后2h血糖水平低于心脏停搏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且前者能明显减轻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减少心脏损害、提高预后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苏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两种鼻饲管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3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为研究组选用聚氨酯鼻饲管(PUR),32例为对照组选用普通硅胶鼻饲管.记录2组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PUR组误吸/吸入性肺炎、鼻饲管堵管及鼻粘膜损伤的发生率较普通硅胶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鼻饲患者腹胀、腹泻、代谢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氨酯鼻饲管减少了鼻粘膜损伤、误吸/吸入性肺炎、鼻饲管堵管等鼻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临床护理水平.
作者:陈良娥;朱安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40例芒硝外敷联合大承气汤颗粒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措施与体会.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在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护胃、抑制胰酶分泌、解痉止痛、抗感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芒硝外敷、大承气汤颗粒剂胃管注入或口服和灌肠联合治疗.认为芒硝外敷联合大承气汤颗粒剂胃管注入或口服和灌肠治疗能促进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恢复,且芒硝及大承气汤颗粒剂易得,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陆月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科收治了1例肾切除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0岁,因右肾多发性囊肿萎缩无功能于2012年2月16日行右肾切除术,术后第6天并发十二指肠瘘转普外科.患者高热、伤口红肿,部分糜烂,腹膜后引流管每日引流出胆汁样混浊黄色液体约1000 ml,全身营养状况差.查体:T:39.2℃,营养状况差,慢性消耗病容,心肺未及异常,右腰背部皮肤红肿糜烂,大量渗液,腹部无异常.治疗给予:①完全胃肠道外营养;②加强抗感染;③保护肺、肝、肾、胃肠等重要脏器功能,尤其防止肾功能衰竭极为重要.并于术后第24天行近端空肠造瘘+原切口清创术,双套管负压引流.
作者:杜沛珍;李家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合理使用多酶洗液对呼吸道内镜清洗的影响,并观察合理使用多酶洗液在消毒呼吸道内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使用的呼吸道内镜100例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多酶洗液清洗时,对多酶洗液的浓度、温度、清洗使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合理应用,对照组只用普通流动水进行简单的酶洗浸泡,观察清洗后镜身表面附着物、内镜表面清洁度的变化,监测清洗消毒的消毒效果.结果观察组内镜表面附着物、内镜表面清洁度均较对照组清洗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内镜消毒合格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使用多酶洗液可明显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作者:曹小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肌肉注射安乃近出现晕厥的原因,探讨肌肉注射安乃近发生晕厥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注射室2010年1月~2011年12月200名肌注安乃近的患者,分析发生晕厥的原因,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除采用一般的护理措施外,还采用了预防晕厥的护理措施,观察出现晕厥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出现晕厥的发生率为14%,观察组发生率为1%(P<0.05).结论 护理人员只有熟悉肌注安乃近发生晕厥的原因,鉴别诊断,熟练掌握晕厥发生时的应急处理,适时采取各种预防和护理措施,才能把晕厥发生率降到低限度.
作者:张定洁;阮奕满;何幼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在提高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静脉输液管理干预,并通过患者健康教育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与静脉输液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药物知识及不良反应、输液前中后注意事项、行动不便及出现不适和输液异常时的应对方法)及满意度方面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患者建立健康行为.
作者:黄允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出院时对2组病人的健康知识达标得分和住院病人满意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得分和住院病人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贺丽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肠系膜血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严密观察病情、胃肠道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认为对狼疮并发肠系膜血管炎的患者给予积极全面的护理,能增加患者对疾病认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何国霞;丁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院是一所综合性省级老年医院,住院病人平均年龄在65周岁以上,且卧床病人多,在临床上除加强定时翻身、应用医用气垫床、医用气垫圈外,医用气垫圈规格38#:内径123~143 mm,外径(380±5)mm;40#:内径124~144 mm,外径(400±5)mm,对一些骨突部位(如枕部、耳廓、外踝部、足跟部等)仍存在潜在压疮危险,以往常用医用棉花、海绵、医用绷带制作成小垫圈,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常变形变硬.笔者改用橡胶医用胶管制作小气垫圈,在加强定时翻身的同时,应用于长期卧床病人,对预防特殊骨突部位压疮得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江发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血液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自2012年1月本科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调整护理工作模式,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配套服务措施.结果 患者对科室的满意度提高,医患、护患纠纷明显减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并且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春云;陈燕珠;李霞;林天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8例急诊PCI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急救配合过程,包括病情观察、急救治疗过程、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出院健康指导等.认为在早期疾病确诊的前提下,进行呼吸道管理、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并发症的预防等干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倪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VC-RI)的病原学分布情况以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8月~2012年12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法,按导管尖端是否培养出病原菌将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针对2组患者的置管部位、留置天数、导管型号、患者存在的基础疾病和输液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结果 86例患者中感染31例,55例未感染,感染率为36%.培养出致病菌54株,其中G+菌43株,占79.63%,G-菌10株,占18.52%;锁骨下静脉组感染率为20%,颈内静脉组感染率为35.6%,股静脉组感染率为70%,三组留置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天数≤7d组感染率为19.4%,8~14 d组感染率为41.7%,>14 d组感染率为52.6%,3组留置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型号4Fr组感染率为26.7%,5.5Fr组感染率为45%,7Fr组感染率为35.3%,3组导管型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外伤组感染率为53.6%,脑出血组感染率为38.5%,颅内肿瘤组感染率为24.4%,3组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营养液+输血组感染率为61.3%,输血组感染率为18.8%,静脉营养组感染率为35.7%,普通输液感染率为16%,四组输液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C-RI的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置管部位、导管留置天数、输液类型及患者的基础疾病为CVC-RI的危险因素,其中留置部位和输液类型为CVC-RI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凤梅;蔡益民;李玉莲;刘小明;张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