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吻合器缝合器手术应用体会

侯林都;王成林;赵玉杰

关键词:
摘要:我院1989年引进上海手术器械六厂生产的GF1型吻合XF90型缝合器,自1990-2000年应用于临床252例,显示出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46例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近年来我们应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殷翠芝;周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流产受术者的心理护理

    流产手术者分别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分析如下.1 心理状态分析1.1 恐惧心理,是受术者突出的心理.主要怕痛、怕出血.表现出紧张、畏缩不知所措,特别是对器械的碰撞声,吸引器械声更为敏感 .此时易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

    作者:黄桂香;黄卉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妊高征并颅内出血2例

    1 病例资料例1,患者16岁,因产后16小时,抽搐3次入院.患者孕1产1,16小时前在家自娩一女活婴,产后12小时突然抽搐,反复发作3次后急送我院,入院后抽搐1次.孕期未作产检,孕8月发现双下肢浮肿至膝,休息后稍减轻,小便少,近2天有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既往身体

    作者:张灿华;裘素玲;李春梅;曾玉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高龄胆石症胆囊炎的围手术期处理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胆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机体储备能力明显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全身各器官呈退行性改变,潜在功能已不健全,应激能力差,合并疾病较多.因此高龄胆道疾病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亦高,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

    作者:王瑞海;郭茹;吕振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胸腹部重症手术患者对呼吸功能监测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腹部重症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对罗哌卡因、丙泊酚的疗效及对呼吸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采用Autospirer HL-498肺功能监测仪和ABL3动脉血气分析仪,分别在吸空气和纯氧进行机械通气后10min测定PaO2和PaCO2,计算A-aDO2和Qs/QT.结果:PaO2、CT值明显偏低,A-aDO2,Qs/QT、Rinsp和Rexp明显增高.全身麻醉后PaO2降低幅度显著大于硬膜外阻滞麻醉.结论:对重症手术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是非常必要的,选用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使患者术中镇痛、肌松、镇静满意、苏醒快.同时硬膜外导管便于术后镇痛,使患者能获得更稳定、更舒适的条件.

    作者:王安富;李建雄;张金刚;曹晨光;王惠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焦虑症时降压疗效的观察

    目的:通过对伴焦虑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抗焦虑治疗,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方法:将54例伴有焦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2组,第1组给予洛丁新降高血压治疗8周,第2组同步加用抗焦虑药物黛力新.结果:8周后,二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58.33%和86.67%.结论:经过抗焦虑治疗,可显著提高常规降压药物对伴焦虑症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作者:陈启稚;叶志荣;杨菊贤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石膏帽治疗帽状腱膜下血肿21例分析

    我院1999-2000年共收治出血量较大的帽状腱膜下血肿21例,均采用石膏帽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继强;王绪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髌骨单纯性骨囊肿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于1990年12月跌伤后,右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半年余,走路发软,时有响声,经治疗无效.以后发现膝部有指头大小之肿块,质硬逐渐肿大,故来我院诊治.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脏正常,肝脾未扪及,右髌骨处有一硬性肿块,触之活动,无压痛,生理反射存在,浮髌试验阴性,血常规正常.X线检查:髌骨呈圆形,囊状透光区内有数条骨嵴分隔,使病灶呈肥皂泡沫状改变.髌骨内侧及前方骨皮质菲薄,破坏区内无筋化或骨化点,周围无硬化征,髌骨稍膨大.右膝关节凹凸不平,伴增生硬化.X线诊断:右髌骨巨细胞瘤.手术所见:髌骨开窗,咖啡色粘液流出约10ml,髌骨内有数个骨性间隔,行刮骨清除取新鲜骨粉碎后植入病灶内,闭合伤口,石膏固定.病理检查:镜下见囊壁组织由骨及纤维组织构成,囊内可见陈旧性出血,病理诊断:右髌骨单纯性骨囊肿.

    作者:阿布都闵苏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连续监测法测定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红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研究,选择一种较好的测定方法.方法:用连续监测隅联法对红细胞中谷胱甘肽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结果:共测定健康成人186例,GSH-Px为3.56±0.62 u/mg Hb.结论:本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便于普通实验室推广使用.

    作者:赖泽仁;刘萃红;宫璀璀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个重要的生命现象,是一种不同于细胞死亡的特殊细胞死亡形式,它是由凋亡相关基因调控的程序化死亡.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不但依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依赖细胞的凋亡,它是机体维持平衡的机制.对细胞凋亡的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中为关注的热点之一[1-12].

    作者:张鲁文;毕素栋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针吸下颌脓肿治疗5例

    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0年10月利用针刺抽吸脓液、注射药物治疗颌下脓肿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男2例,女3例,年龄2-6岁,发生于左侧4例,右侧1例.均因流行性腮腺炎感染而导致颌下脓肿后到我院就诊,病程6-15天,抗炎治疗后脓肿未消退,经针刺抽吸证实为颌下脓肿.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有波动感,体温37.8℃-39.9℃,白细胞10-20×109/L.

    作者:王献辉;刁体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诊治外科急腹症的体会

    外科急腹症是一类常见的、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常需要紧急手术处理的腹部疾病的总称.它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可威胁生命等特点.病因涉及腹腔内各器官的炎症、梗阻、出血、穿孔、循环障碍、损伤等.又可导致全身感染中毒、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血容量减少等诸多变化,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因此要求医生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诊断,以便及时正确的治疗.

    作者:阿古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经B超导向小网膜囊穿刺引流、腹腔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作用

    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s SAP)是消化系常见的危重急腹症,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至今未完全明确.作者于1996-1999年对17例SAP病人施行B超导向小网膜囊穿刺引流、腹腔灌洗技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峰;李文慧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鼻衄技巧性填塞治疗50例体会

    笔者对鼻衄患者50例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50例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7-85岁,50岁以上26例,鼻中隔前下区出血,鼻腔后段出20例,鼻中隔偏曲19例,鼻顶部出血1例,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疾病29例.

    作者:冯志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临产孕妇的心理观察及护理

    当临产孕妇进入产房时,对产房的环境、设备都处于恐惧状态,迫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

    作者:马吉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N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我院自1996年3月-2000年3月采用N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病人共66例,对其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苏瑞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普米克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附33例报告)

    我们于1999年2月起应用普米克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3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所有哮喘患儿均来自本院呼吸门诊(儿科).符合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制订标准[1].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长8年,短8个月,平均2.4年.轻度9例,中度21例,重度3例.33例中27例为首次使用气雾剂,4例原吸入必可酮气雾剂因药效不理想而换用普米克气雾剂.

    作者:徐会荣;谭心海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应用贝复剂治疗III度褥疮的体会

    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部软组织的溃烂和坏死.III度褥疮多发生于截瘫病人,尤其好发于骶尾部,及髂前上棘处.组织溃烂已深达骨膜,且局部肌肉、脂肪组织均较少,一般换药无法促使肉芽组织迅速生长.近年来,我院采用贝复剂治疗III度褥疮,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允;张传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铂乐宁预防顺铂化疗所致呕吐的疗效观察

    我院从1997年至1998年,应用铂乐宁预防顺铂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共观察1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恶性肿瘤264例,其中120例用顺铂化疗病人用铂乐宁止吐.肺癌43例,食道癌34例,胃癌18例,其它25例.顺铂每次40mg-160mg,铂乐宁为山西生物治疗中心山西经源生物工程公司,每支50mg.

    作者:付红;杜德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微波热凝治疗复发性鼻咽癌临床观察

    近年来根据微波热凝固的特点,对5例鼻咽癌(NPC)放疗后鼻咽局部残留或复发的病例,进行微波热凝固治疗、疗效良好,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33-54岁,平均43.5岁,均经鼻咽活检确诊,病理类型鳞癌III级4例,II级1例,残留和复发部位:左咽隐窝和顶后壁3例,右咽隐窝1例,顶后壁1例.距首次根治性放疗时间<6个月3例,>6个月2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和纤维鼻镜、CT、胸部X线、腹部B超等检查,病灶范围直径小于2.3cm,厚度小于0.15cm,无颅底骨质破坏及咽旁间隙侵犯,无脑神经受累,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作者:文爱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