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平;阿仙古丽;卢静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Hp感染与PCNA、IL-1和IL-8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胃黏膜PCNA的含量;应用ELISA法测定胃溃疡患者血清IL-1、IL-8的含量.结果: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PCNA、IL-1和IL-8含量显著高于无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结论:胃溃疡患者的Hp感染是其发作和反复发作不愈的重要原因.
作者:周世庆;颜淑红;孙金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近年来,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其主要因素有三个:①静脉壁,尤其是内膜的损害,如静脉注射刺激性溶液导致.②静脉血流缓慢,如长期卧床.③血液凝固性增高,如烧伤、创伤和手术及感染后大量组织破坏分解,严重脱水所致血液浓缩等.我科自1998-2000年共收治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0多例,行溶栓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蒋晓丽;俞青;杨慧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我院自1996年3月-2000年3月采用N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病人共66例,对其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苏瑞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处方是医师为患者预防或治疗疾病而开写的有关调剂和发出药剂的书面凭证,是重要的医疗文书,具有法律和经济效用.也是医院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笔者分析了我院近期处方书写情况,其合格率为93.5%.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吕秀荣;吴化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药物热是因使用药物而引起的发热,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本文对我科近2年来发生的12例药物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药物与发热的关系,以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及防范.
作者:张继美;曹国樑;余珊;李袆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6例.其中静脉血栓10例,动脉血栓6例.术后有血栓倾向者21例.治疗组:子宫内膜癌9例,卵巢癌3例,恶性葡萄胎2例,良性肿瘤2例.预防组:子宫内膜癌11例,卵巢癌7例,良性肿瘤3例.
作者:吴丽杰;杨春荣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近年来我们应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殷翠芝;周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在化验室里被广泛应用,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尿液干化学分析白细胞显示程度与尿沉渣检有一定差别,因此本文将3500例门诊患者尿常规检验并沉渣显微镜检验的结果进行报告,现报告如下.
作者:初爱秋;吕家庆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为了解决试剂国产化问题,我们研制了KX-21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配套溶血剂,并与原装试剂比较分析,其实验结果如下:
作者:高佩增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胆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机体储备能力明显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全身各器官呈退行性改变,潜在功能已不健全,应激能力差,合并疾病较多.因此高龄胆道疾病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亦高,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
作者:王瑞海;郭茹;吕振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0年10月利用针刺抽吸脓液、注射药物治疗颌下脓肿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男2例,女3例,年龄2-6岁,发生于左侧4例,右侧1例.均因流行性腮腺炎感染而导致颌下脓肿后到我院就诊,病程6-15天,抗炎治疗后脓肿未消退,经针刺抽吸证实为颌下脓肿.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有波动感,体温37.8℃-39.9℃,白细胞10-20×109/L.
作者:王献辉;刁体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清开灵颗粒(哈尔滨一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常用于治疗湿热型肝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笔者用于治疗带状疱疹5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兴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妇幼保健院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职能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一些份量较重、难度较大的问题所困惑.笔者认为,要想促进事业的不断发展,应当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总结如下.
作者:杨春荣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近几年来,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刺激以及临床药学工作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目前在临床药物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此予以阐述及简要分析.
作者:王志英;角灿武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我院1989年引进上海手术器械六厂生产的GF1型吻合XF90型缝合器,自1990-2000年应用于临床252例,显示出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林都;王成林;赵玉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痛风消洗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类似制剂的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全面检测,用TLC法对本品的苦参和黄柏三种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TLCS法对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定性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完全,易于鉴别;含量测定方法大黄素线性范围为0.1~0.7μg,平均回收率99.89%,RSD=1.08%(n=6).结论:本文所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马克坚;孟芹;张玲忠;吴生元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放射增敏剂沙纳唑的生物利用度的价值.方法:沙纳唑由本实验室合成,经质谱鉴定后使用,内标物为甲硝唑.测定血药浓度的仪器为日本岛津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C18柱(25cm×Φ4.6mm×10um),流动相为甲醇:水(15:85,V:V).紫外检测,检测波长252nm;内标物浓度为100ug/ml的甲醇液.血清经提取后的校正曲线回归方程为Y=0.01137+0.0068x,相关系数R=0.9998,(n=7).提取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4.9±9.8(n=3).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在10%以内,按3倍噪音计算,血清中沙纳唑的灵敏度为1μg/ml.大鼠每组5只,共两组,分别静注和肌注200μg/kg沙纳唑溶液,药后按设定时间点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血清中药物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曲线,得出两个注射剂的峰值Cm和达峰时间Tm以及曲线峰下面积AUC.结果:静注给药后的数据峰值Cm为754.4±170.3μg/ml,达峰时间Tm为药后立即,AUCiv为21752μg. min/ml;肌注给药后Cm为205.5±12.0μg/ml,Tm为药后30min,AUCim 为16643μg. min/ml.经计算得出肌肉注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6.51%.结论:放射增敏剂沙纳唑能增加肿瘤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具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骆传环;黄荣清;舒融;刘昌孝;李全胜;高连用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是本病的基础病因,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疗效不尽人意,中医从辨证论治的角度进行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我们自1998年以来,共接治此类病人80例,采用涤痰活血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小兰;张北平;黄燕;黄玉贞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现将合霜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总结如下.1 仪器及试药1.1 仪器 UV-26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1.2 试药氯霉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合霜(濮阳市人民医院制剂室);95%乙醇、氯仿等均为分析纯.
作者:韩石蕊;梁爱芳;郭社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 病例资料例1,患者16岁,因产后16小时,抽搐3次入院.患者孕1产1,16小时前在家自娩一女活婴,产后12小时突然抽搐,反复发作3次后急送我院,入院后抽搐1次.孕期未作产检,孕8月发现双下肢浮肿至膝,休息后稍减轻,小便少,近2天有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既往身体
作者:张灿华;裘素玲;李春梅;曾玉君 刊期: 200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