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痛风消洗剂的质量控制

马克坚;孟芹;张玲忠;吴生元

关键词:痛风消洗剂, 大黄素, 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建立痛风消洗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类似制剂的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全面检测,用TLC法对本品的苦参和黄柏三种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TLCS法对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定性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完全,易于鉴别;含量测定方法大黄素线性范围为0.1~0.7μg,平均回收率99.89%,RSD=1.08%(n=6).结论:本文所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临床分析

    自1995年以来,我们收治了5例妊娠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且均为首发,经物理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无效,现就其诊断、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李火平;余东黎;赵荷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胸腹部重症手术患者对呼吸功能监测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腹部重症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对罗哌卡因、丙泊酚的疗效及对呼吸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采用Autospirer HL-498肺功能监测仪和ABL3动脉血气分析仪,分别在吸空气和纯氧进行机械通气后10min测定PaO2和PaCO2,计算A-aDO2和Qs/QT.结果:PaO2、CT值明显偏低,A-aDO2,Qs/QT、Rinsp和Rexp明显增高.全身麻醉后PaO2降低幅度显著大于硬膜外阻滞麻醉.结论:对重症手术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是非常必要的,选用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使患者术中镇痛、肌松、镇静满意、苏醒快.同时硬膜外导管便于术后镇痛,使患者能获得更稳定、更舒适的条件.

    作者:王安富;李建雄;张金刚;曹晨光;王惠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

    近年来,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带状疱疹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患者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20-63岁,病程1-3周.其中疱疹在头面部患者4例,胸部患者12例,腰腹部患者19例.

    作者:麦绮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庆余救心丸加银杏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临床疗效观察

    庆余救心丸及银杏叶片是中药制剂,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为了观察它们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作者对7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并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欧小玲;林廷塔;戴建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流产受术者的心理护理

    流产手术者分别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分析如下.1 心理状态分析1.1 恐惧心理,是受术者突出的心理.主要怕痛、怕出血.表现出紧张、畏缩不知所措,特别是对器械的碰撞声,吸引器械声更为敏感 .此时易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

    作者:黄桂香;黄卉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吸氧装置的消毒与管理

    吸氧装置是医院常用的治疗设备,并直接与患者接触.为防止因吸氧而造成呼吸道医源性感染,临床上普遍只重视对氧气湿化瓶装置的消毒与管理,但全国各医院均无统一消毒管理方法.我院感染科于1999年-2000年分别两次对全院42栋病房正在使用的氧气湿化液、湿化瓶内壁、管芯进行抽样检测共73份,临床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装置均按我院感染管理手册要求进行,但只有15份合格,合格率仅为20.55%,污染率达79.45%,其中检出致病菌有绿脓、金葡、肺炎克雷伯杆菌、表葡、肠杆菌等.为查找原因,确定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我们通过细菌学检测,对给氧装置进行消毒前后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米光丽;唐彦;王秀兰;雍文博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吻合器缝合器手术应用体会

    我院1989年引进上海手术器械六厂生产的GF1型吻合XF90型缝合器,自1990-2000年应用于临床252例,显示出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林都;王成林;赵玉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连续监测法测定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红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研究,选择一种较好的测定方法.方法:用连续监测隅联法对红细胞中谷胱甘肽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结果:共测定健康成人186例,GSH-Px为3.56±0.62 u/mg Hb.结论:本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便于普通实验室推广使用.

    作者:赖泽仁;刘萃红;宫璀璀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结直肠疾病术前肠道准备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探讨

    我院从2000年5月至2001年2月对20例结肠直肠肿瘤病人术前肠道准备的同时实施肠内营养,应用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总结如下.

    作者:陆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临床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刺激以及临床药学工作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目前在临床药物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此予以阐述及简要分析.

    作者:王志英;角灿武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北京地区1999-2000年消化系统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对北京地区消化系统药物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消化系统药品的开发、生产、营销及使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1999-2000年北京地区消化系统药物的金额,使用频度,金额增长率等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0年北京地区消化系统药物的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结论:北京地区消化系统药物使用较合理.

    作者:许庭郁;孟建伟;李玉珍;王佩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浅谈处方质量管理

    处方是医师为患者预防或治疗疾病而开写的有关调剂和发出药剂的书面凭证,是重要的医疗文书,具有法律和经济效用.也是医院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笔者分析了我院近期处方书写情况,其合格率为93.5%.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吕秀荣;吴化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合霜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现将合霜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总结如下.1 仪器及试药1.1 仪器 UV-26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1.2 试药氯霉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合霜(濮阳市人民医院制剂室);95%乙醇、氯仿等均为分析纯.

    作者:韩石蕊;梁爱芳;郭社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肝细胞再生因子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25例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治疗棘手.我院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促肝细胞再生因子(PHGF亦称肝细胞生长因子或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25例,经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慧香;刘川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鼻衄技巧性填塞治疗50例体会

    笔者对鼻衄患者50例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50例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7-85岁,50岁以上26例,鼻中隔前下区出血,鼻腔后段出20例,鼻中隔偏曲19例,鼻顶部出血1例,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疾病29例.

    作者:冯志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尿液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中白细胞数结果分析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在化验室里被广泛应用,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尿液干化学分析白细胞显示程度与尿沉渣检有一定差别,因此本文将3500例门诊患者尿常规检验并沉渣显微镜检验的结果进行报告,现报告如下.

    作者:初爱秋;吕家庆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痛风消洗剂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痛风消洗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类似制剂的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全面检测,用TLC法对本品的苦参和黄柏三种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TLCS法对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定性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完全,易于鉴别;含量测定方法大黄素线性范围为0.1~0.7μg,平均回收率99.89%,RSD=1.08%(n=6).结论:本文所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马克坚;孟芹;张玲忠;吴生元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益母草加抗生素配伍药物流产临床观察

    子宫出血时间长是药物流产常见的并发症.我们于2000年9月至12月应用益母草冲剂加抗生素配伍药物流产50例以期缩短出血时间,与1999年同期药物流产54例相比较,效果明显,分析如下.

    作者:呼红英;王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21例子宫穿孔临床分析

    现就我院1992年至2000年所见的21例(18例由外院转入)子宫穿孔,作回顾性分析以便加强防范,总结如下.

    作者:崔爱玲;阿地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维脑路通致全身过敏反应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聂某,男,29岁.因左眼视物不清1个月入院,入院诊断:左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入院后给予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否认药物过敏史,给予5%G. S250ml+维脑路通0.6静滴.输液后约2分钟,患者突感咽喉部潮湿感,胸闷,呼吸困难,心慌,面色苍白,出汗,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布满湿性啰音,心率120次/分,考虑维脑路通所致的过敏性反应.即刻停止输入维脑路通,给予生理盐水静滴,并莫菲氏管内静滴地塞米松10mg,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持续低流量吸氧2升/分,5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

    作者:贺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