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灭滴灵甘油悬液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

达丽哈;巴合提

关键词:
摘要:笔者于1998年2月至2000年12月试用灭滴灵甘油悬液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治疗组55例,其中男27例,女28例,小6个月,大4岁;对照组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小6个月,大4岁.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胃网膜动脉置化疗泵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胃网膜动脉置化疗泵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胃癌,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1].我院自1992年7月-1999年5月行胃网膜动脉置化疗泵40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文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包皮粘连分离治疗86例

    1996年4月-2001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门诊采用分离法治疗小儿包皮粘连8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l临床资料86例患儿,年龄3-6岁,平均4岁,均有包皮结石、尿频40例,阴茎勃起10例,尿道口包皮红肿36例.尿常规均正常.检查:尿道口及包皮红肿,包皮内近冠状沟有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结石,可随包皮推动.

    作者:胡新君;王开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高直后位的产程特点与分娩方式

    高直后位是一种严重的胎位异常,其特点是胎头的矢状缝落入骨盆入口的前后径上,可分为直前位和直后位2种[1].如不早期识别,恰当处理,会给母婴带来严重危害.现将我院206例高直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分娩方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微波治疗巴氏腺囊肿25例分析

    我院自1997年-2000年采用微波妇科治疗仪、治疗巴氏腺囊肿,收到满意的疗效.较以往治疗巴氏腺囊肿切开术、造口术、抽吸法疗效更彻底,效果更满意.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源来自妇科门诊,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4-45岁,共统计25例.均为单侧;右侧15例;左侧10例.其中合并感染9例,有反复发作9例.囊肿直径小约为4cm,大7cm.

    作者:刘宏伟;徐晓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剂的应用及反跳猝死的防治

    常用的有机磷农药有对硫磷(1605)、内吸磷(1059)、甲拌磷(3911)、敌敌畏、敌百虫、乐果、马拉磷等,其中对硫磷毒性大,马拉磷小.有机磷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体内蓄积过多而出现中毒症状.由消化道吸收者远较呼吸或皮肤吸收者发病急剧.

    作者:曹福建;张翠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思密达佐治小儿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是儿内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但是其治愈率并不理想,为了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于1997年6月至1998年12月以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小儿慢性胃炎,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石润海;王素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3例

    我院自1987年3月至2000年6月收治了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3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3-71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腹部手术1次20例,2次31例,3次9例,4次以上3例.具体术式见表1.本次发病均有典型肠梗阻表现.

    作者:李燕理;陈嘉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气虚血瘀症型l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Il(AngⅡ)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老年气虚血瘀症型Ⅱ期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组)应用益脉降压流浸膏治疗前后血浆ADM、ET、AngⅡ水平;并与30例应用卡托普利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及25例老年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ADM、ET、AngⅡ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降低ET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而降低AngⅡ作用弱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气虚血瘀症型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浆ADM、ET、AngⅡ水平增高;益脉降压流浸膏具有良好的降低ADM、ET、AngⅡ作用,推测该作用主要与其降低ET有关.

    作者:段学忠;孙西庆;杨丁友;蔡新吉;张燕;于晓宏;王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自然流产病人血液标本检测人类微小病毒B19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自然流产与人工流产者血液标本人类微小病毒B19病毒(B19V)感染情况,探讨B19V感染与人类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自然流产病人和人工流产者各68人组成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液为检测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B19V.结果:血液中B19V的检出率,自然流产病人为20.6%(14/68)、人工流产者为2.9%(2/68),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别(X2test,p<0.01).结论:自然流产病人B19V感染情况显著性高于人工流产者,提示B19V感染可能是导致人类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宋鸿儒;薛承岩;杨桂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安妥碘结膜下注射治疗角膜混浊

    笔者对因病毒性角膜炎致角膜混浊26例患者采用安妥碘注射液进行结膜下注射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6例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年龄12-56岁.治疗方法:1%地卡因每5分钟点1次,连点3次,安妥碘注射液0.5毫升作球结膜下注射.

    作者:李秀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直肠癌病人的观察护理

    1临床观察1.1排便习惯的改变:早期无明显症状,直肠指诊可触及小硬结.随病情发展,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内有坠胀感,便秘便稀交替出现.发展到一定程度粪条变细,排便困难,阻塞肠腔后,出现肠梗阻或部分性肠梗阻.

    作者:孙凤波;于海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牙髓塑化治疗200例临床观察

    几年来,对牙髓塑化治疗200例,共208只牙齿连续观察,男79例,女121例,年龄11一75岁,以40岁左右多,有的塑化后一次作永久充填,多数塑化后1-2月复诊后无任何症状再作永久充填.

    作者:熊连珠;肖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胰腺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我科于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6例胰腺损伤病人,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6-68岁,其中胰腺实质部分破裂3例,胰头严重损伤2例,胰体横断损伤1例.

    作者:王新午;杜文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性的测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此病由于通气功能障碍,血生化多表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早期可以不明显).血液粘度和变形性是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基本物理性能,是保证组织和器官得到足够血流量,执行其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苑代君;金梅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青霉素过敏反应人群增多的原因探讨

    临床工作中,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很多,其中以青霉素为多见.据WHO统计,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在世界各国逐年增高[1],有感于临床,现对其原因作一探讨.

    作者:李卫东;贾昆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1 50例临床分析

    我院从1980-1999年19年间共收治15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5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男110例,女40例;其中6-20岁40例占27%,21-40岁90例占60%,41-91岁20例占13%,其中死亡8例占5%.损伤原因:车祸伤10例占7%,坠落伤20例占14%,斗殴伤80例占53%,撞伤及砸伤等40例占26%.

    作者:涂月德;张小博;相月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麻疹脑炎33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33例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6个月至6岁,发疹后至入院时间为2-7天.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意识障碍、抽搐、嗜睡、谵妄等.体征有肢体麻痹、视力消失、眼球震颤、有不自主动作、膝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消失.

    作者:古丽帕尔;阿扎提古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灭滴灵甘油悬液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

    笔者于1998年2月至2000年12月试用灭滴灵甘油悬液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治疗组55例,其中男27例,女28例,小6个月,大4岁;对照组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小6个月,大4岁.

    作者:达丽哈;巴合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宣肺宁嗽汤治疗咳嗽38例

    宣肺宁嗽汤[1]是全国著名中医祝谌予教授的治咳嗽经验方.笔者一年来应用宣肺宁嗽汤加减治疗外感咳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麦绮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阻止急性胰腺炎发展172例治疗体会

    80-90%的急性胰腺炎(AP)为一种轻型自限性疾病,对及时缓解疼痛和简单的液体治疗反应良好,只有10-20%的AP终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形态学上以胰内胰外坏死为特征[1].半数轻型AP向重症的转化发生在发病48小时以后,严重胰腺炎症发展到坏死发生在72小时后.

    作者:邱中海;陈加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