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璇;姜洋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增加,房颤的发生率也增加,房颤可发生栓塞、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近些年来对心房颤动的诊治有较大的进展,下面将结合临床浅谈这方面的进展.
作者:那开宪;余平;那开杰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目的:观察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ST)中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20例病人中女6例,男14例,中位年龄29(6-52)岁.其中急性白血病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6例ATG和14例ALG的用量分别为90-120mg@kg1和20-25mg@kg1,均分3天静脉滴注,观察其副作用并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消炎药用于防治.结果:皮试6例阳性,14例阴性.应用中多数病例出现发热、寒颤、皮疹等,8例出现血压下降,经预防性用药及监护处理,顺利完成ATG/ALG的治疗.结论:严密监控护理的同时,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消炎药能有效防治ATG/ALG的副作用.
作者:李庆山;毛平;王顺清 刊期: 2002年第33期
心律失常是一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其种类繁多,病因各异,对病人的危害程度也各不相同.钾离子、镁离子是细胞内含量多的阳离子,随着心肌电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钾镁离子对心电活动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并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
作者:张颖;孙京晶;李玲妹 刊期: 2002年第33期
慢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疾病,病因复杂较难确定,容易复发,且临床较常见、多发.部分病程可持续数月、数年,病人很痛苦,现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的方法,治疗上述三种类型荨麻疹,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延军;窦颖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二组均采用非透析治疗,常规用药相同,治疗组加用前列腺素E1100 μ 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0-14天.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尿素氮、肌酐、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病人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化验指标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部分指标P<0.01.结论:前列腺素E1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岩;李子龙;任青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1].常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放射性131I和甲状腺激素综合治疗措施,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乔文波;赵彦辉 刊期: 2002年第33期
我院在收治偏瘫病人时,发现半数以上患者在坐位时患侧上肢肩关节肩峰出现凹陷(1×0.5cm左右),临床上称之为肩关节半脱位,随时间的迁移,患侧上肢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发热与胀痛,但指压多无凹陷,称为肩手综合征.
作者:姜涛;张文;孙芳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中药抑瘤胶囊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检测胸腺细胞自然增殖能力,脾细胞诱导的白细胞介素-Ⅱ(IL-2)、干扰素(IFN)的产生及活性,自然杀伤细胞(NK)杀伤活性等四项指标,观察中药抑瘤胶囊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结果:中药抑瘤胶囊可促进小鼠胸腺细胞自然增殖能力,受试药三个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对小鼠脾细胞诱导产生的IFN活性随剂量增高而增强,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该药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也与剂量呈正相关,但对小鼠脾细胞诱导产生的IL-2活性随剂量增高而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只有低剂量组IL-2活性增强作用明显,P<0.05.结论:中药抑瘤胶囊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
作者:付勤;张耿月;齐红;王英丽;任林广;宋连生 刊期: 2002年第33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综合征,尽管传统的抗血小板、抗凝及硝酸盐类治疗使大部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病情得以稳定,但仍有一部分病例缺血症状控制不满意,我们从1998年至目前,对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例在上述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康克)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那开宪;余平;马文昶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目的:研究白紫膏是否有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通过该药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的影响实验来观察.结果:给药组小鼠耳壳肿胀度减少.结论:该药对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由此可见该药有良好抗炎作用.
作者:王英丽;张阳;周学平;付勤;齐红;任林广;宋连生;贾艳华 刊期: 2002年第33期
我院2002年1月-8月12日共有496例产妇分娩496例,因胎盘植入导致宫缩乏力,失血性休克作子宫切除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丹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新途径及适应证.方法:将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随机分为达吉治疗组;抗消化不良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上腹胀、早饱、上腹痛、嗳气症状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达吉治疗组消化不良症状控制总有效率为90.5%,而对照组为59.5%,差异显著.结论: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联合使用达吉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韩晓梅;窦洪光;窦雅丽 刊期: 2002年第33期
气胸采用注射器反复抽气或插管胸腔闭式引流,不仅工作量大,患者痛苦,而且治疗后的并发症-胸膜肥厚、出血、皮下气肿,甚至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内置入胸膜腔不定时反复抽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振桐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健益气片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葛根素线性范围0.03-0.27mg@ml1,r=0.9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为1.1%(n=5).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孙国权;孙佳良;赵春香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s)后对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选用11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0天的血小板计数(BPC)、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同时观察治疗效果和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用药后Fg明显降低,PT延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BPC、TT、APTT变化不明显;治疗组临床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发生严重出血现象.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给予 LMWHs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庄伟端;杜登青;郑璇 刊期: 2002年第33期
体内造血是一复杂的过程,期间多能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成份.已经明确体内细胞因子参与这一过程,增进某一特定类型祖细胞的扩增和分化.1994年TPO的克隆成功与其Mpl受体的确定是20世纪实验血液学的重大发现,基因敲除TPOc-Mpl的小鼠,巨核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70-90%,证明二者为巨核细胞发育阶段所必需,TPO的发现为研究巨核细胞存活、增殖及分化的分子信号传导途径提供了平台.
作者:刘楠;奚永志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测定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取306份外周血清,分别检测HBV免疫学指标和用FQ-PCR法定量检测HBV-DNA含量,通过比较HBV-DNA含量与各种免疫学指标间的相关性,评价FQ-PCR法定量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结果:根据HBV五项免疫学指标的结果可将306份实验血清分为6组,按指数统计的HBV-DNA含量在各组中的分布及阳性(HBV-DNA含量≥102拷贝/ml)率明显不同:第1组(大三阳)121份,HBV-DNA阳性率97.5%,且以HBV-DNA≥106拷贝/ml为主,占75.2%;第2组(小三阳)118份,HBV-DNA阳性率83.9%,以102-101拷贝/ml为主,占60.2%;第3-6组HBsAg、HBeAg均阴性,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28.6%、73%、60%,但HBV-DNA含量均≥101拷贝/ml.经统计学X2检验,HBV-DNA阳性率在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数级范围HBV-DNA百分率(%)在1组和 2组、1组利其他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FQ-FCR技术检测血清HBV-DNA,可以反映乙肝病毒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复制水平,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及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药物疗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淑云;杜博;刘伟;范业君;谷鸿喜 刊期: 2002年第33期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务人员的素质也亟待提高.时下,情商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在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情商修养问题,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必须做出正面的回答.
作者:陈华;贾云 刊期: 2002年第33期
在分娩过程中,因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及有产科并发症时,常需要进行静脉穿刺.而产程中阵发性子宫收缩引起的剧痛常使病人烦躁不安,再加上第二产程产妇用力屏气等原因,使针头刺破血管或回血堵塞无法再通,增加了静脉重复穿刺率,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有时甚至延误抢救.
作者:孙国兴;丛琳慧;王丹;李静 刊期: 2002年第33期
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它一方面要求具备很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一方面要求具有相当的实践时间.只有将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并在时间中不断积累巩固,才能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为今后成为一名很好的医生打下牢固的基础.
作者:王瑶;卓婕;王雪;王虹 刊期: 2002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