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怡平;程红;岳晓军;楚新梅
眩晕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起病急,发作时病人极为痛苦,短期内缓解症状较为重要.
作者:李翠萍;吴兴建 刊期: 2002年第30期
全科医学教育是一种适应社会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新的医学教育体系和医学教育模式[1].军队尤其是基层部队是一特殊人群,具有很强的社区性质和特点.发展社区卫生,关键在于培训全科医生,对军队来说,培养面对广大基层官兵的全科军医尤为重要,在高等军事医学教育中建立具有军队特色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是军队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
作者:张晓丽;陈立明 刊期: 2002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h动态血压(ABPM)与血清钠(Na+)、钾(K+)、钙(Ca2+)、镁(Mg2+)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9例EH患者和37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血清电解质检查,比较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血清Na+、K+、Ca2+、Mg2+的关系.结果:EH者24h平均SBP、DBP,日间SBP、DBP,夜间SBP、DBP与血清K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Na+/K+比值呈明显正相关(P<0.01),并存在血清K+降低Na+升高现象,且EH者血清Ca2+浓度、Ca2+/Mg2+比值高于正常人、Mg2+浓度低于正常血压人群.结论:EH患者中,血清K+、Mg2+、Na+/K+、Ca2+/Mg2+比值是影响全日血压的因素之.
作者:巴怡平;程红;岳晓军;楚新梅 刊期: 2002年第30期
拨火罐疗法是我国较早的一种民间疗法.它有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散寒等作用.临床上用拨火罐治疗寒湿痹痛,疗效甚佳.
作者:宫秀丽 刊期: 2002年第30期
目的:研究A型行为对卡托普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A型行为问卷(TABQ)测查并选出8例A型行为者,同时设8例B型行为者作为对照.两组均口服50mg的卡托普利,并对其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结果:A型行为者口服卡托普利后,主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与B型行为者相比,其半衰期显著缩短,药-时曲线下面积显著减少.结论:A行型为者卡托普利药物代谢加快,A型行为对卡托普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周甘平;王荣侃 刊期: 2002年第30期
近年来,麻疹的发病趋势呈大龄化[1].成人麻疹的发病比例增多.成人麻疹多数症状较典型,麻疹轻,甚至仅为感冒样表现,可能与常规基础免疫不成功或与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有关.分析我院1995年2月-2002年6月成人麻疹208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彭萍;丁香林 刊期: 2002年第30期
20年前,我们在细鳞河林场深山的楞场看到难忘一幕:伐木工人归楞,有一根直径约90cm,长7-8m的原木,计划6副杠12个人将它抬起,指挥下令,12个人却未抬起来.
作者:娄振宇;金秀东;刘芳 刊期: 2002年第30期
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手术材料的改进,股骨颈骨折手术已趋完善.作者自1996年以来共护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10例,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丁晶荣 刊期: 2002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对近6年的286例局麻下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原发病主要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狭窄尿道、前列腺癌、急性尿道物理灼伤、球部尿结石1例及继发于脊柱裂、脊髓损伤、脑外伤或病变和糖尿病的神经原性膀胱.对穿刺前后肾功能变化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尿外渗、血尿、排尿症状等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除2例肾功能改善外13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膀胱穿刺造瘘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都不超过8%,主要为尿外渗3.85%、穿刺后血尿4.9%,穿刺后尿路刺激症状加重1.05%,伤口感染7.69%,造瘘管结石形成2.80%.神经原性膀胱、膀胱出口道梗阻无法导尿和合并炎症、尿路刺激症状重及须长时间留置导尿都是膀胱穿刺造瘘的适应证.所有患者都能耐受保留穿刺造瘘管,除更换造瘘管外不需要专业人员护理.结论:局部下膀胱穿刺造瘘是一项适应范围广,损伤小,并发症少,简便易行的操作,护理方便,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节约经费,在多数情况下可替代耻骨上膀胱切开造瘘术.
作者:邓超雄;陈昭颉;王庆堂;杨前哨;刘祥丹;陈卫国;张秉鸿;李沙丹 刊期: 2002年第30期
面临目前人口老年化趋势,如何对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作者:黄和宣 刊期: 2002年第30期
医院要发展,必须要为社会人群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病区护士长作为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微观管理者,怎样发挥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的进步?是每一个病区护士长应关注的问题
作者:李变芹;杨清亚 刊期: 2002年第30期
我院自2000年8月-10月应用同种异体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8例(12眼),睑球粘连1例(2眼),角膜溃疡1例(2眼),以重建正常的眼表,现将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韶玲;尹育芳 刊期: 2002年第30期
健康教育是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或所出现的问题,使病人早日康复.由于护士与病人接触多,因而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护士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对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白小梅;赵歆玫 刊期: 2002年第30期
我院从1985年-2001年11月共收治30例肝包虫复发病人,均行再次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至今尚未见到再次复发,现将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于山江;王平;谢鹏 刊期: 2002年第30期
抗生素给药途径的选择以往主要依据病人感染的严重程度,轻中度感染可口服给药,重度感染则采用静脉内给药.随着对抗生素的药效学的进一步了解,认识到口服给药也可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以及近年来研制开发出许多新一代口服抗生素,具有更长的半衰期,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及更高的血浆或组织浓度,由此提出序贯疗法并在临床实施.
作者:许萌芽 刊期: 2002年第30期
我院从1996年3月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移植加螺纹钉固定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式,以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自手术开展以来完成了26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刘凤莲 刊期: 2002年第30期
目的:对比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疗和放化综合治疗的效率.方法:选择1995年1月-1997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和放化综合治疗组.其中完成治疗计划的有74例,35例属单纯放疗组,39例属放化综合治疗组.综合治疗组中21例为增敏化疗(氟脲嘧啶、顺铂),在放疗的第1、4周给药;18例为联合方案化疗,存放疗前、中、后进行,少两周期,药物为卡铂、顺铂、足叶乙甙、异环磷酰胺、环磷酰胺等.结果:近期完全缓解率在单放组为23%(8/35),放化组为41%(16/39).单放组与综合治疗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8%、27%、18%与 65%、39%、1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和18.9个月,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单纯组与综合治疗组Ⅲ期病例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2%、25%、13%与67%、38%、2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增敏组与联合化疗方案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38%、26%和72%、36%、12%,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化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1、2、3年生存率,增敏化疗与联合化疗方案的生存情况有待于大量病例的观察.
作者:乔文波;赵彦辉;孙继哲 刊期: 2002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呼吸阻抗对早期慢阻肺小气道阻塞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脉冲振荡法对30例早期COPD患者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与常规肺功能比较.结果:COPD患者在5-35Hz振荡频率时粘性阻力(R3-R35)和共振频率(Fres)较健康组明显增大,5Hz时电抗(X5)明显低于健康组.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50%及25%肺活量大呼气流量(V50%、V25%)反映小气道阻塞虽然灵敏度高,但特异度低.在IOS指标中Fres灵敏度高,特异度也明显高于常规肺功能指标.结论:早期COPD患者,在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1秒种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FEV1/FVC%)未出现改变之前,MMEF%、V50%、V25%下降,同时出现Fres、R5、R5-R20增高可作为诊断小气道阻塞可靠的指标.
作者:刘原;魏萍;和平;鱼宝萍 刊期: 2002年第30期
静脉输液作为重要的给药途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如疾病的治疗、危重病人的抢救等,但也不能忽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溶液本身、药物配伍、输液器材、操作方法、步骤、输液速度和观察等环节的问题,而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给病人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胡守玉 刊期: 2002年第30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47岁,光敏感,双膝关节疼痛23年,口干10年,进行性气促4个月入院.23年前患者日光暴晒后出现颜面皮肤潮红,后逐渐出现红斑,以鼻梁和颧颊为主,劳动后双膝关节疼痛,未引起重视,未行任何治疗,症状渐渐加重.
作者:王集红;刘钦华;刘少滨;倪玉琪 刊期: 2002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