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种胃管固定法效果比较

徐盛年;秦霞

关键词:留置胃管, 胃管固定,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与新的固定方法(绷带挂耳法)差异,选择既牢固又简单易行的方法,减少病人意外脱管率,解除病人留置胃管带来的心理负担,消除胶布对固定胃管处皮肤的刺激,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护士工作量和病人痛苦.方法 分析比较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对照组,60例)与新固定方法(实验组,60例)的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情况、病人担心脱管的心理负担及拔管时间.结果 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发生率、病人的心理负担状况2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新的固定方法固定牢固、取材方便、简单易行,可以推广.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1例鼻肠管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度脑萎缩的护理

    总结了1例溺水脑萎缩深昏迷无吞咽功能患儿,无法经鼻胃管进食而长期使用鼻肠管予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有:鼻肠管的固定护理、鼻肠管的进食护理、鼻肠管的冲管方法、食物的配制及进食时间、营养及其代谢监测.认为对于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无吞咽功能的昏迷患者,使用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是一种护理简便、管饲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的好方法.

    作者:徐菊兰;魏远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灌注液的量对TURP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灌注液的量对生命体征、出血和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56例入选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的灌注量为(16000-20500ml),平均18250ml,观察组为(17500~23500ml),平均20500ml.通过对灌注液的量、速度控制,观察2组生命体征和出血量.结果 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及出血量的比较,对照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出血量多于观察组(p<0.05).结论 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掌握灌注液的量,能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平稳,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术后康复,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

    作者:柳素霞;刘丽平;郑利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结了本院64例产后出血达1000ml以上产妇的护理措施,包括加强对产后出血的严密监测及观察护理干预,以止血、抗休克为主,加强分娩期管理,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及阴道流血情况,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及时进行抢救,认为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和护理工作,对降低产妇死亡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邹海英;陈雪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在眼球穿通伤患者健康教育中实施临床路径的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对眼球穿通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96例眼球穿通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对2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对健康知识掌握、自我防护、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可提高眼球穿通伤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使患者自觉采取健康行为,积极配合医疗护理,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雷红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喂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法对新生儿喂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足月新生儿9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母乳喂养方法,观察组对母乳喂养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的喂养质量.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内分泌状况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身高、体重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质量,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黄素兰;何少玲;张春丽;钟丽晖;何风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2种不同采血部位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不同采血部位的效果及血标本质量,探讨佳的采血部位,提高采血质量,减轻新生儿疼痛.方法 将2009年4月1日~5月31日出生后72h的138例新生儿按照单、双日的原则随机分成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采取足跟内侧定位法采血:对照组则选择外侧定位法采血.比较2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血快,不需挤压,新生儿足底水肿、淤斑和啼哭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足跟采血内侧定位法明显优于外侧定位法.

    作者:魏爱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婴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总结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急救护理的体会.回顾性分析52例急诊患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按压人中、合谷穴等,及时给予镇静、解痉药物,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紧急处理.52例患儿中经紧急处理后惊厥停止而继续治疗并痊愈的有47例;紧急处理后惊厥症状减轻有5例.高热惊厥患儿大多数突然发病,病情较危急,认为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方法,严密观察病情是婴幼儿高热惊厥急救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玉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32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2组比较,护理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1);在治疗效果方面,护理干预组出院3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作者:陈红艳;全秋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早期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脑卒中急性期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则同时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实施为期4周的早期心理干预.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ndex)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状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4周时,干预组GDS、QL-Index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老年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抑郁状况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冼志莲;许少英;刘婧;李华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五步蛇咬伤的护理

    总结了52例五步蛇咬伤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早期伤肢上部结扎,伤口排毒、早期使用抗五步蛇毒血清、大剂量皮质激素短期冲击治疗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感染、饮食护理、防止感染、重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认为对患者的伤口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早期使用抗五步蛇毒血清、可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减轻患肢肿胀、大剂量皮试急速短期冲击治疗护理、防止感染、改善全身症状,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杜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电话随访对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电话随访对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抽取本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农村高血压患者40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进行每月定期电话随访,对照组进行每半年门诊随访,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性和治疗依从性(CPAT).结果 2组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比例以及治疗依从性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期电话随访能够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吴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一次性薄膜袋在肛门排气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上常有肠胀气的患者需要给予肛门排气,而传统使用水封瓶的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连接不密容易漏气、且不易固定、是否有气体排出不便于观察等缺点.针对这种情况,选择使用一次性薄膜保鲜袋(简称薄膜袋)与肛管连接,临床应用效果很好.

    作者:侯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对护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的体会

    为了使护理人员收入分配更趋合理,护理部参与对本院护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依据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项目进行综合考核.结果 显示,此种考核方法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得到提升,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李爱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持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在本院心内科确诊为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给予持续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复发次数;并应用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量表(MHL评分)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复发次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HF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给予持续护理干预,可减少复发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杜龙芝;余云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割宫产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剖宫产术后患者200例,2组年龄及孕产次无差异性.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剖宫产前后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剖宫产前后接受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指导及健康教育、剖宫产术后当天按要求做凯格尔运动、出院前1天由护理组长再次评估患者行盆底肌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及进一步指导在家坚持盆底功能的康复锻炼,嘱咐产后42d回院由专科医生采用生物反馈技术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个月后由专科医生应用阴道指诊法进行盆底肌张力检查,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剖宫产术后8h恢复肛门排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半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盆底PC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发生盆底障碍性疾病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剖宫产术后患者接受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的指导及健康教育及坚持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有效预防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

    作者:林燕芬;郑婉文;翁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40例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技术、饮食、运动等系统护理,比较治疗前后40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结果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系统护理.血糖控制达标,大幅降低了糖尿病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

    作者:贾静;张具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生儿不同肌肉注射部位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适宜的肌肉注射部位.方法 对500例新生儿分别在臀部(对照组,250例)和腿部(实验组,250例)肌肉部位注射药物后进行护理观察,包括不良反应例数和新生儿的反应.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肌肉注射后出血少、药液外渗少、不易形成硬结、不损伤神经(p<0.05).结论 新生儿适宜肌肉注射部位为股外侧肌.

    作者:刘翠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浅谈多酶清洗剂在医疗器械清洗中的应用

    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洁,提高浸泡消毒效果,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采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医疗器械,包括掌握好使用方法、浸泡时间和合适的水温.认为多酶清洗剂具有快速、高效、清洁、操作简单等优点.运用多酶清洗剂对医疗器械进行浸泡清洗,可明显提高清洗质量,减少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

    作者:乐碧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护理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损害,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中有五期<'[1]>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不典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2]>.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控制血液透析细菌致热源用于预防血透并发症的效果

    总结了控制血液透析细菌致热源对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观察.主要包括透析A、B液、反渗水细菌感染控制,透析器复用处理中致热源和细菌数量控制等,认为通过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透析液、反渗水、透析管路复用对细菌致热源的可操作性质量控制改进,可明显减少血液透析(HD)患者远期多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体质.

    作者:谭晓琴;易荣桂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