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菊兰;魏远琼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催醒实施的疗效.方法 2010年4月~9月本科收治60例昏迷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单数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双数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加音乐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清醒时间.结果 通过治疗,对照组清醒患者13例(43.3%),改善14例(46.7%),无效3例(10%);治疗组清醒患者21例(70%),改善7例(23.3%),无效2例(6.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治疗,对照组10d后清醒3例(23.1%).20d后清醒4例(30.7%),30d后清醒6例(46.2%);治疗组10d后清醒8例(38.1%),20d后清醒8例(38.1%),30d后清醒5例(23.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音乐疗法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具有一定催醒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春瑞;王红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亲情护理对ICU手足口病昏迷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09年7月在ICU住院的4671手足口病昏迷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手足口病昏迷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模式,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昏迷患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Ζ=-4.531,p=0.000).结论 亲情护理可以提高昏迷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促醒的作用.
作者:戴美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肿瘤专科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主要有:门诊病人多、病种多、诊疗环节多、护士少、急诊突发事件多、应急性强等特点.在实践中,我们从门诊护理服务的人性化、专业化、制度化3方面加强肿瘤专科医院门诊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聂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不同采血部位的效果及血标本质量,探讨佳的采血部位,提高采血质量,减轻新生儿疼痛.方法 将2009年4月1日~5月31日出生后72h的138例新生儿按照单、双日的原则随机分成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采取足跟内侧定位法采血:对照组则选择外侧定位法采血.比较2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血快,不需挤压,新生儿足底水肿、淤斑和啼哭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足跟采血内侧定位法明显优于外侧定位法.
作者:魏爱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临床上常有肠胀气的患者需要给予肛门排气,而传统使用水封瓶的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连接不密容易漏气、且不易固定、是否有气体排出不便于观察等缺点.针对这种情况,选择使用一次性薄膜保鲜袋(简称薄膜袋)与肛管连接,临床应用效果很好.
作者:侯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临床实习是护士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转化的过程,是踏入医疗护理活动的第一步,在临床实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观对他们今后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临床带教老师有责任引导护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把学生培养成有现代护理观,有一定交流沟通能力,能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现代护理人才.
作者:朱庆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和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包括肠内营养的时间、营养剂的配比和种类、添加剂的应用及肠内营养管饲途径等.认为护士进一步就颅脑损伤的特点探讨一种更为适宜的喂养方法,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成效,有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营养状况,达到预后的目的.
作者:李家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循证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便秘预防中的应用.包括根据便秘产生的原因收集相关的研究证据,结合实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进行护理.认为应用循证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便秘的护理,可以减少便秘的发生.
作者:何林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本院1000例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包括下肢静脉血栓、腹胀、咽喉部不适、肩背酸痛或不适、恶心呕吐和穿刺口愈口不良.经精心的观察与护理,全部治愈顺利出院.认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预防或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并发症的危害.
作者:史金如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全程导乐分娩对产妇和导乐助产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1例产妇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31例,对照组产妇30例.2组产妇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产妇宫口开大3cm之后采取非全程导乐分娩,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娩,2组产妇分别在分娩后及产后第2天询问疼痛的实际感受、心理状态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当班助产士的工作热情,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产妇的疼痛感受、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当班助产士的工作热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非全程导乐分娩能明显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受,稳定心理状态、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当班助产士的工作热情.
作者:魏爱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急救物品管理进行量化管理,提高护理应急管理水平.方法 利用计算机Excel系统进行急救物品管理的量化评价,同时借鉴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10步持续质量改进流程模式,结合医院实际,对急救物品管理实行量化管理,做到持续改进.结果 2005年至2010年本院急救物品管理质量达标率均为100%.结论 急救物品管理在实行量化管理的6年,急救物品管理水平处于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轨道,它不失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作者:卢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21例行颈外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的护理,包括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及堵管的护理.认为对于肘部无血管穿刺条件要求置入PICC的病人,选择从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是病人顺利完成全程化疗及晚期癌症病人长期静脉营养的理想方法.
作者:廖欣荣;禹玉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包括常规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指导.认为早期康复护理,安全可靠,对无心脏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提倡早期活动,加强心理护理及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工作.
作者:杨永琼;郝永先;郭静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90d后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本组发生皮疹10例(33.33%),腹泻9例(30%),胃肠道反应5例(16.67%),肝功能异常4例(13.33%),间质性肺炎2例(6.67%).用药期间加强皮肤、口腔、胃肠道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能、呼吸功能,可提高疗效.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至关重要,有助于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舒适度,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袁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应用循证护理探索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有效护理措施.将乳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护理问题,根据问题进行文献查询,寻找实证,用证据指导制定护理计划并给予实施.通过循证护理实践减少了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循证护理的正确运用和实践可有效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朱伟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进食时间的不同对肠道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探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前佳的进食时间.方法 将225例接受结肠镜检查者按检查前进食时间不同分为检查前8h(A)组,检查前3h(B)组,检查前2h(C)组,检查前1h-以内(D)组共4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肠道清洁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肠道清洁程度比较:B组效果欠佳,A、c、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D组较B、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 老年结肠镜检查者检查前2h为进食的佳时间.
作者:周小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引起护理投诉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8例护理投诉进行原因分析,通过优化职业心态,加强护患沟通,焦点问题重点管理等,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护理投诉率下降2.27%.结论 通过对结核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投诉原因分析,科室进行护理过程干预,护理投诉明显减少.
作者:李白宁;李亚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在本院心内科确诊为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给予持续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复发次数;并应用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量表(MHL评分)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复发次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HF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给予持续护理干预,可减少复发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杜龙芝;余云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52例五步蛇咬伤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早期伤肢上部结扎,伤口排毒、早期使用抗五步蛇毒血清、大剂量皮质激素短期冲击治疗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感染、饮食护理、防止感染、重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认为对患者的伤口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早期使用抗五步蛇毒血清、可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减轻患肢肿胀、大剂量皮试急速短期冲击治疗护理、防止感染、改善全身症状,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杜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38例快速性房颤患者静脉注射伊布利特的疗效和护理措施,包括转复成功率、不良反应、给药前的心理护理及准备、给药中的监测及用药后的护理.认为对快速性房颤患者,伊布利特是相对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之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做好相应的护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卫萍;裘文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