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良;肖雁;江拥军;戴禄寿;刘艳萍
治疗髋关节骨折的方法多种多样如Whitman闭合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法、Smith-Peterson切开复位三刃钉内固定术、多针内固定术以及AO拉力螺丝钉加压固定术等等,对于轻度骨折甚至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另外股骨上端截骨术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但对于严重的髋关节创伤、创伤后远期严重并发症的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已逐渐被公认为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仅就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创伤的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柴伟;钱齐荣 刊期: 2002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联合应用,在减少吸入激素用量同时,能否改善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方法:35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筛选期1个月,观察维持临床症状稳定所需的小吸入激素量.随后给予孟鲁司特10mg/日,睡前服用,连服8周,每隔2周随访1次,根据临床症状积分,β2-激动剂用量,FEV1值变化调整吸入激素用量.其中12例服用孟鲁司特前后作高渗盐水诱导痰,应用ELISA方法测定IL-4、IL-5.取20例哮喘患者及10例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同孟鲁司特原药共同培养,取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作IL-4、IL-5的检测.结果:吸入激素与孟鲁司特联合应用后,吸入激素的量减至平均406.25 μ g/日,较单用吸入激素时平均646.88 μ g/日减少了37.20%.短效β2-激动剂用量由用药前的39.34喷/2周减为17.66喷/2周,减少了55.11%.临床症状也有好转,用药前的症状积分为25.06,用药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为11.94,减少了52.35%.用药后上午PEF值增加了31.91L/min,晚上PEF值增加了29.62L/min.诱导痰检查,IL-5从加用孟鲁司特前的47.87pg/ml 下降至20.15pg/ml,(P<0.05).IL-4在用药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同培养后,药物空白组中,哮喘组PBMC分泌IL-4、IL-5均高于健康组.孟鲁司特作用后,PBMC IL-4的分泌与相应药物空白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健康组IL-5的分泌量与药物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哮喘组PBMC IL-5的分泌下降,与相应药物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联合应用,不仅能控制临床症状,减少激素的用量,还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杭晶卿;张洪熹;孙碧雄;戴荷莲;周春平;曾日亮 刊期: 200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骨代谢异常的改变;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46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忠者腰椎(La-L1)及股骨端(Neck,Ward三角和Troch)的骨密度,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BGP),酶免法测定尿脱氧吡啶啉(DPD).结果: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检验具有显著差异,P<0.01;BGP低于正常对照组,t检验具有显著差异,P<0.01;DPD高于正常对照组,t检验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加,综合因素导致骨质疏松.
作者:王雪;郗兰华;信中;于湄;杨丽萍 刊期: 2002年第21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因左胸背部疼痛5天,伴胸部皮疹3天入院.查体:T35.9℃,P78次/min,R19次/min,BP16/10.5kPa,神志清、精神稍差,左胸前下部可见簇状分布的红色斑丘疹,其余(-).诊断为:带状疱疹.给患者阿昔洛韦0.75加入5%GS500ml中静滴qd,首次用药后出现较轻微的头晕、出汗,再次用药15min后,出现严重头晕,大汗淋漓,恶心,胃部不适.此时,T36.2℃,P84次/min,R20次/min,BP16/11kPa.即刻给予停止静滴阿昔洛韦,给予氧气吸入,10min后症状缓解.
作者:姚美英;郭秋霞 刊期: 2002年第21期
雾化吸入是通过雾化器将配置好的溶液转换成由空气传播的水微粒,患者吸入后,微粒将随气流扩散:形成的微粒越小,扩散的范围越广,有助于稀释和排出痰液及炎症治疗;具有操作简单,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的优点[1].由于肺内毛细血管丰富,药物容易吸入的特点,雾化吸入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比较广泛,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初海英;张玲;王蕾 刊期: 2002年第21期
肺TB病人除急、重症外,国内外一般不施住院治疗,即使是前期住院医护,恢复期也需在家疗养.但在临床上提倡结核病控制在社会中,常会遇到病人自行中断和不规则服药的现象,本可治愈的病人发展成为反复发作的耐药顽固性结核病.因此,医护人员做好对治疗的指导影响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控制结核病规划[1],全面推行全程督导短程化疗(DOTS)的落实问题,同时也是促进肺结核病人统一、完善合理化疗,实现康复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马士荣;李晖 刊期: 200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25例胆胰疾病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419例患者十二指肠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成功,成功率为98.6%.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90例,一次性成功取尽结石121例(63.7%).造影发现胆胰肿瘤55例,16例放置内支架引流,32例行鼻胆管引流,7例置管未成功,成功率为87.3%.ERCP术后胰腺炎25例(6.0%),肠穿孔1例,黑便8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应用十二指肠镜诊治胆胰疾病,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对部分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晚期胆胰肿瘤患者,可取代手术治疗.
作者:李能平;杨志强;杨味香;周鸣清;陆仁达 刊期: 2002年第21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孕产科重要并发症之.本文就妊高征的主要观察指标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宗秀华 刊期: 2002年第21期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内皮细胞在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基因谱的差异性表达.方法:用cy3和cy5两种荧光染料通过逆转录反应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在两种糖浓度下培养6天(分别为5.0mmol/L和33.3mmol/L)的mRNA分别标记成两种探针,并与载有一组靶基因的基因芯片进行杂交,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得出某些基因在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的表达差异.结果:筛选出包括与细胞周期蛋白、离子通道、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DNA合成、修复和DNA结合、转录和转录因子、蛋白翻译合成、代谢、细胞受体、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等相关表达差异的基因91条,其中61条表达上调,30条表达下调.结论:高糖引起内皮细胞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基础.
作者:冯波;倪亚芳;张登海 刊期: 2002年第21期
患者,男,62岁,汉族.以下咽不顺、打嗝返胃,确诊为食管憩室21年.近2年来,常有返酸,饮水时有咕噜之水气声,因上述症状加重入院.入院后在全麻下经右胸后外侧切口第六肋间进胸行食管憩室切除术.术中切开后纵隔胸膜见憩室位于食管中段,憩室囊袋与食管纵轴呈悬垂状.采取纵切纵缝合的方法将憩室切除,术后第9天进食,住院21天痊愈出院.
作者:向奎昌;那开杰 刊期: 2002年第21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UC和CD实际上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亚类,均属于肠道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IBD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假设为环境因素(特别是感染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促发免疫反应亢进.
作者:陈刚;纪欣;周钢;韩英 刊期: 2002年第21期
多中心临床试验已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钙离子拮抗剂均具有良好的逆转左室肥厚(LVH)的作用;原发性高血压(EH)是LVH的常见的原因.基层医院由于患者经济条件的限制,众多药物受到限制;故本文旨在研究国产心痛定控释片(伲福达)长期应用对EH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侯秀清 刊期: 2002年第21期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1年1月-8月我院诊治肺心病呼衰心衰病人35例,均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岁.
作者:姚为群;郑勤玲;任朝凤;刘漪;董坤拂 刊期: 2002年第21期
目的:中药复方生药袋包颗粒剂替代传统饮片汤剂的研究.方法:用正交实验(L934)对四妙勇安汤、小陷胸汤、二妙散和玉屏风散的袋包颗粒剂与目前市面流行的免煎饮片和传统饮片汤剂的浸膏得率及某种有效成份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将上述四方剂在动物实验中进行药效比较研究.结果:三种剂型中,袋包颗粒的浸膏得率及某种有效成份含量高,而且在动物体内实验中,其药效比对照组和其他两种剂型组有显著的提高.结论:中药复方生药袋包颗粒剂替代传统中药饮片汤剂,方法简便易行,可节省大量药材资源,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青龙;苏林通 刊期: 2002年第21期
以肺部肿块为表现的恶性组织细胞瘤较少见,而以合并牙龈肿块为首发表现者更属罕见,我院经病理证实1例,现报告如下,供同道者参考.
作者:耿志华;张敦华 刊期: 2002年第21期
手癣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病,症状较重时就会使手指功能受限,对本病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现将我院收治30例手癣患儿的病历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牟贤珍;孙文国 刊期: 2002年第21期
目的:比较Mn-DPDP增强MRI与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MRI在诊断小肝癌方面的差异,以进一步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SHCC患者26例.采用GE Signa 1.5 T MR扫描仪.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及Gd-DTPA快速动态增强多期扫描.MN-DPDP增强扫描采用静脉滴注,滴注结束后30min行SE序列T1WI和FMPSPGR序列T1WI扫描.24h后重复上述扫描序列各1次.观察MRI平扫、Gd-DTPA快速动态增强和Mn-DPDP增强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率和包膜的显示情况以及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26例SHCC共发现病灶32个.对SHCC病灶的检出率,MRI平扫为68.75%(22/32),Gd-DTPA增强为87.5%(28/32),Mn-DPDP增强为93.75%(30/32),和Gd-DTPA增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和MRI平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病理检查发现24个病灶有包膜.Mn-DPDP增强对SHCC包膜的显示(87.5%)明显优于MRI平扫(20.83%)和Gd-DTPA动态增强(62.5%),和后两者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n-DPDP增强MRI对SHCC病灶的检出略高于Gd-DTPA增强和MRI平扫,对包膜的显示率明显高于Gd-DTPA增强和平扫MRI,为SHCC的诊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严福华;周康荣;笪仍容;沈继章;施卫斌;张澍杰;陈财忠 刊期: 2002年第21期
静脉推药是一种常用的给药方法,可使药物在体内迅速发挥药效.但推药时,经常会有些极微小的气泡推入头皮针进入血管内.微量的气泡虽然不会引起空气栓塞,对病人无任何影响,但由于病儿家长缺乏必要的医学常识,常常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增加了病儿家长的心理负担.近几年,我们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改进推药方法.静脉推药时基本上避免了气泡进入头皮针,提高了病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如下.
作者:屈霞;李秋芬 刊期: 2002年第21期
心肌酶谱作为一种判断心肌损害的指标,它比心电图更敏感,能早期反映心肌受损及其程度,以心肌酶谱的变化来评价心肌损伤程度越来越被大家所推荐[1],近年来已广泛用于诊断和研究心肌损伤性疾病[2],,但恙虫病患者心肌酶谱改变未见报道,现将我科1996年-2001年以来收治的33例恙虫病患者和21例菌痢患者心肌酶谱的改变作一同期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牛英;张禄;魏蔚 刊期: 2002年第21期
患者,男,45岁,已婚,农民,因乘坐三轮卡车时,突然出现上腹剧痛延及全腹伴恶心呕吐8h急诊入院.病前无腰腹部击伤史,但有慢性腰部酸痛,上腹饱胀,胃纳减退,体重减轻半年.无腹泻以及肝炎结核病史.体检:T37.3℃,P108次/min,R24次/min,BP13.3/6.2kPa,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急性病容,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发现.全腹隆起,腹壁静脉未见怒张,未见胃肠型,腹式呼吸受限.
作者:林祖朝;方哲平;董米连 刊期: 200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