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鞭击综合征致短暂性意识障碍1例报告

马玉杰;宫旭海;张继红;宋来军;李雪松;杨凤民;李冬梅;喻巍;张巍巍

关键词:
摘要:患者,男,18岁.病人于入院前2h与他人玩耍打闹时,头部被向左侧连推数次,颈部向侧方连续过度屈伸.此后患者右侧头颈部剧烈疼痛,难以耐受,呻吟不止,数分钟后出现头晕、嗜睡、精神萎靡,继而意识不清,尿失禁.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穿刺髂外动脉作为血管通路血液透析的报告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动-静脉内瘘,是无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长期透析治疗的永久性血管通路.然而,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以及ESRD患者周围血管条件差或不能适应动-静脉内瘘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病人,只能采取临时性血管通路.

    作者:杨永明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神经外科病人的健康教育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发生着重大变革,人们对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神经外科病人由于受疾病因素的影响在自我保健意识方面较为薄弱,而专科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需掌握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及过硬的专科知识.根据神经外科病人的教育标准,拟定出教育计划,并积极实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康进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剖宫产术后急性肺栓塞病例分析

    1 典型病例患者,33岁,主因孕3产1宫内孕4012周头位,有不规律腹痛于2001年11月2日入院,产妇孕期经过顺利,入院时一般情况好,血压120/75mmHg,心肺(-),双下肢无水肿,血、尿常规正常.B超检查:双顶径9.5cm,羊水3.0cm,胎盘2级.

    作者:周艾琳;王海波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术后病人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手术后病人发生尿潴留在外科比较多见,尤其是急症手术病人多于择期手术者.人体正常的排尿功能受大脑和骶髓中枢支配尿道括约肌和逼尿肌协同作用来完成,当上位中枢神经不能下控或者骶髓中枢由于脊髓麻醉后引起反射性排尿障碍,从而使排尿功能发生紊乱导致尿潴留.

    作者:张丽华;李宝玲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浅谈便秘的中医辩证施护

    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便干结,排出困难,或经常便而不畅的病证,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之一,笔者在临床中遇便秘者均采用中医辩证施护,均收到良好效果,现浅述如下.

    作者:康芳琴;姜风风;刘玲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点刺大椎穴辅助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近年来我们运用大椎穴放血辅助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110例,疗程明显缩短,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尤佳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29例治疗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一直是普外科争论的热点[1].近年来有主张经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即急诊剖腹探查术,并且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良.我院1999年-2001年收治SAP病人29例,手术16例,报告如下.

    作者:初永强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女绝育术后并发盆腔病变分析

    本文对620例绝育术后妇女在行输卵管变通时做盆腔探查,发现正常盆腔385例(占62.1%),盆腔病变221例(35.7%),其中盆腔瘀血症37例(占16.74%),输卵管积水64例(占28.96%),盆腔粘连110例(49.77%),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占6.79%),输卵管慢性炎症34例(占15.38%).

    作者:郎秀芬;丛建宏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治疗体会

    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78岁,60岁以上17例.入院时血压均明显升高,有高血压病史25例,另3例有高血压家族史.发病时间3h内6例,3-6h16例,1-2天6例.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区,血肿量为40-104ml.血肿均破入脑室,致同侧侧脑室,三、四脑室注满血肿并铸形,对侧侧脑室不同程度注入血肿.入院时GOS评分:9-12分6例,6-8分19例,3-4分3例.

    作者:宁东虎;秦丽艳;孙立基;黄彦声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烫伤膏在宫颈糜烂中的应用

    我院1998年10月-2000年10月间,对75例宫颈糜烂患者,用高频电离烧灼并局部涂美宝烫伤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简介如下.

    作者:张苏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影响围绝经期健康的因素与保健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包括从临床上或血液中激素水平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绝经后1年[1].围绝经期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3年阶段.此期长短不一,可始于40岁,历时10余年,甚至20年的时间.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血液净化抢救重度中毒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血液净化是借助体外循环,将血液中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有害物质,包括小分子、中分子及大分子,水溶性、脂溶性及与蛋白结合的异物及多余的水份,通过一定的方式分离出来,达到清除血液中毒物的作用,血液净化方式有很多种,拓展治疗领域也较广,而我们运用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D+HP)这几种方法治疗急性重度中毒,收到明显的效果.

    作者:唐利群;谭树兰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与药敏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近几年来,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呼吸道大量条件致病菌群在下呼吸道中占很大优势,耐药严重,抗感染治疗显得困难.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4月收治的COPD下呼吸道感染中选择不动杆菌感染的32例进行药物敏感性及临床分析,以期寻找有效抗菌药物,减少用药盲目性,提高疗效,并观察C反应蛋白在该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慧英;舒国长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甘露醇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疗效观察

    1998年9月-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脑梗塞急性期患者76例,随机分组后,其中39例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明;卢英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异丙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机体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异内酚TCI用于全麻诱导对皮质醇、血糖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8例全麻插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分六步诱导给药,B组人工推注异丙酚,观察HR、BP、SPo2、ECG、HRV,并于诱导前(T0)作为基础值、意识消失时(T1)、插管时(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皮质醇.结果:A组HR、SP02、DBP、血糖和皮质醇各时点与基础值(T0)无明显差异,HRV、SBP各时点明显低于基础值(T0)(P<0.05),但插管前后无明显差异;B组T1、T2、T3的HR、BP明显低于基础值T0、T3、T4、T5,也明显低于A组各时点(P<0.05),T3的TP、HF、血糖、皮质醇明显高于T0、插管前和A组(P<0.05),而LF/HFF明显低于T0、T1和T5及A组(P<0.05).结论:异丙酚TCI用于全麻诱导插管时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小,诱导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赵亚琴;韩新生;吕建瑞;薛荣亮;丁晓英;李有才;张延均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胰腺移植进展

    胰腺移植是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附加的胰腺以替代已丧失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自身胰腺,术后能生理性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这是目前其他任何治疗方法所不可能达到的.自从60年代中期首次临床胰腺移植开展以来,至今已经历了30余年,基础理论与临床技术方面均取得一系列进展,己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的根本途径.目前该手术已被美国糖尿病协会接受为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ESRD)的标准治疗方法.

    作者:杨坤兴;时开网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178例

    我科1998年11月-2001年11月将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52例,其中178例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另外74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作对照.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剂量与疗效、毒副作用的关系,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立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十二指肠结核X线误诊分析(附2例报告)

    1病例报告例1,女,22岁.入院前半年出现上腹部不适,并伴有食欲减退,乏力,消瘦.入院前2周出现恶心呕吐.入院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脾不大,上腹部压痛,无包块,血、尿常规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胃腔稍扩大,粘膜皱襞增粗,幽门通过慢有返流.

    作者:张丽红;王兵;陈颖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肿瘤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肿瘤科病人免疫力低下,而且为了治疗所采用的手术、化疗、放疗及动脉插管药物灌注等方法的应用,又进一步使其免疫功能遭受破坏,易导致医院感染,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对1999年6月-2001年6月肿瘤科病人发生医院感染191例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林燕青;陈梅英;邱卡仪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慢支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治体会

    本文就2000年元月-2002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慢阻肺、肺心病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谢强;赵文远;陈剑辉;孙红娥 刊期: 2002年第18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