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张玉海;刘丽娜
笔者1999年2月-2001年3月在门诊使用前列康霜剂外用治疗34例前列腺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沙英汉·哈吉可拉衣;古丽娜尔 刊期: 2002年第17期
长期声音嘶哑的儿童患者,由于年龄小,喉部发育不完善,检查时不配合或不能完全窥清喉内结构,给明确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1994年3月-2000年12月,我科治疗了64例儿童声带小结及息肉患者,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军 刊期: 2002年第17期
笔者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患者56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6例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因条件限制自愿接受门诊观察治疗,愿意配合医生定期常规检查和进行疗效汇总.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45-70岁,平均58.6岁,病史3个月-13年,有高脂血症24例,高胆固醇16例,高甘油三酯16例.
作者:胡远胜 刊期: 200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ALT反复波动与IFN、an-IFN、IL-2、TNF在血清中含量变化关系.方法:使用ELISA或RIA法检测50例慢乙肝病人观察组和50例曾用过干扰素治疗的慢乙肝病人组及5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IFN、an-IFN、IL-2、TNF的含量及与ALT反复波动的关系.结果:三组中IFN、an-IFN血清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IL-2血清含量,干扰素治疗组明显高于慢乙肝观察组;健康人血清中IL-2水平较观察组也明显增高(P<0.01);TNF在干扰素治疗组与观察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健康对照组TNF水平与观察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慢乙肝ALT反复波动与IL-2含量降低呈正相关;与IFN、an-IFN、阴阳无相关性;与TNF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ALT反复波动与IL-2含量降低有相关性,并且用干扰素治疗组病人的周围血IL-2的含量水平明显增高.故此检测IL-2含量对判断慢乙肝患者发病机理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李艳华;张成忠;邵颖;王桂霞 刊期: 2002年第17期
我们1999年4月-2000年1月用司帕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NGU)63例,并与阿奇霉素治疗NGU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思平;何仁亮 刊期: 2002年第17期
目的:对恩氟烷中微量杂质进行定性.方法:GC/MS.结果:1#杂质为CCl2FCF2-O-CHClF,2#杂质为CHClFCF2-O-CHClF.结论:通过跟踪检测寻找到了杂质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控制.
作者:李宝林;张辑;常秀玲;张国军;张青坡;李讯 刊期: 2002年第17期
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室肥大,或发生在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是一种继发性疾病,病程长,病情重,急性发作期伴有心肺功能不全,易并发脑、肾、肝胃肠道功能衰竭或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衰竭.有预见性护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肺心病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很重要.我科2001年共收治肺心病患者30例,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李爱琴;王向弘;唐丽 刊期: 2002年第17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1999年5月-2001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用路路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咏梅;王成太 刊期: 200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循环vWF水平与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109例冠心病患者和104例健康对照者循环vWF水平.结果:心功能NYHAⅠ-Ⅱ级、Ⅲ-Ⅳ级冠心病患者的循环vWF水平分别为181.53±81.81%和192.75±78.39%(P=0.436),而对照组循环vWF水平为117.01±55.52%,显著低于前二者(P<0.05);低射血分数组为193.56±87.00%,显著高于射血分数正常组的145.76±65.09%(P=0.006).结论:本研究提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越差,其循环vWF水平则越高,监测循环vWF水平将有助于此类患者预后的判断.
作者:严毓勤;殷兆芳;吴士尧;解玉水;程纯 刊期: 200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Fas/Fas1系统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用TUNEL方法和免疫组化标记方法检测凋亡细胞和Fas、Fas1表达细胞并计算其百分率,并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sFas的含量.结果:①AA组与MDS组BMMNC中的凋亡细胞百分率、Fas表达细胞百分率、Fas1表达细胞百分率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②AA组血清sFas的含量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MDS组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③两组血清sFas的含量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Fas/Fas1系统介导的凋亡可能参与了M及MDS骨髓造血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但Fas/Fas1系统介导的凋亡在两种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
作者:张祥忠;洪文德;彭爱华;罗绍凯;童秀珍;许多荣;安业浩 刊期: 2002年第17期
后肾腺瘤为肾脏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此病的报道较少,故对此病的认识不多.我院自1993年12月至今共收治3例,其中外院会诊1例,均已经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张磊;张玉海;刘丽娜 刊期: 2002年第17期
1995年7月-2000年8月我科收治烧伤后湿疹病人5例,临床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烧伤后湿疹病人5例,男4例,女l例,年龄29-62岁,平均39.6岁,其中4例为烧伤病人,烧伤面积平均4%Ⅱ度,1例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病人。4例烧伤病人湿疹发生时间在伤后10-20天,发生部位位于创面初愈及创周部位,其中2例为外用湿润烧伤膏所致,2例为外涂自制中药所致,1例瘢痕病人湿疹发生于伤后1年瘢痕治疗过程中,部位在左下肢增生瘢痕处,与外用碘伏有关。
作者:胡福兴;王强;刘拱喜;韩兴海 刊期: 2002年第17期
为了观察干扰素(IFN)对不同阶段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本文对72例用IFN治疗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和63例HBeAb(+)乙型肝炎进行了即时和远期疗效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111例,女24例,年龄15-50岁,病程3-10年,肝功能异常者107例,HBV-DNA(+)135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ELISA法检测,HBV-DNA采用PCR法检测.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5月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作者:何炳福 刊期: 2002年第17期
我科自1999年以来,对360例肛肠手术患者行改良骶管麻醉,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6例,女114例;年龄17-82岁,平均42.6岁.混合痔102例,肛裂69例,肛瘘96例,直肠息肉8例,肛旁皮脂腺囊肿4例,尖锐湿疣5例,肛周脓肿76例.手术时间45-120min.
作者:张永涛;陈磊;王健;刘宝臻;孙爱玲 刊期: 2002年第17期
苯扎溴铵消毒液为器械消毒液,在医院应用广泛,已收载于<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第二版.按书操作,滴定前水层为蓝色,氯仿层为无色,滴定过程中,水层仍为蓝色,氯仿层为天蓝色,滴定终点时,水层为蓝色,氯仿为无色.可见,此法终点不易掌握.对同一样品经过多次平行操作,结果发现滴定结果的精密度低.为此,我们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在加入溴酚蓝指示液及氯仿后充分振摇,注意期间要不时开塞捧气(氯仿),直至水层变为乳白色(略带蓝色),氯仿层变为深蓝色,才开始用四苯硼钠滴定,滴定速度要慢,逐滴加入.当水层为紫色,氯仿层为淡蓝色时,表明这时将近终点,滴下一滴四苯硼钠,振摇半分钟左右,稍倾斜碘瓶观察氯仿层的蓝色是否消失,如此反复,直至氯仿层的蓝色消失(即显无色).这样操作,终点明显滴定结果的精密度高.
作者:屈悦 刊期: 2002年第17期
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息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先进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1].我院自1999年5月开始采用德国产KARL,Storz、F24号电切镜已做宫腔电切术82例,现就麻醉体会讨论如下.
作者:赵兵;丁红彬;刘文东 刊期: 200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胎盘评分在监护脐动脉血流轻、中度异常的可疑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价值.方法:对782例可疑宫内生长迟缓胎儿进行脐动脉和双侧子宫动脉血流检查.并根据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和血流波形,进行脐动脉血流分级(BFC);根据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血流波形,进行子宫动脉评分(UAS).选择129例脐动脉血流分级1-2级的宫内生长受限胎儿,进行胎盘评分(PLS),PLS=BFC+UAS.并比较PLS与围产期结果的关系.结果:通过对脐动脉1-2级的可疑IUGR胎儿进行胎盘评分,发现PLS>3分的患者有明显不良围产期结果(P<0.01),并且因胎儿宫内窘迫引起的手术产率明显增高达87.%.且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也明显增高(P<0.01).PLS<3分的患者围产期结果良好,基本同于正常妊娠.PLS=3分的患者不良围产期结果比PLS<3分多,但少于PLS>3分患者(P<0.01),且因胎儿宫内窘迫引起的手术产率达61.9%.结论:PLS对监测脐动脉血流轻、中度异常的可疑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有重要价值.PLS>3分是选择性剖宫产指征,PLS<3分可安全试行阴道分娩,PLS=3分需严密监护.
作者:李辉;尚涛 刊期: 2002年第17期
肢体外伤性创口,尤其是挤压伤,常出现软组织坏死、皮肤缺损合并感染,而常规换药愈合时间长,需长期换药甚至修复手术方可愈合.我们近两年采用百合科植物芦荟治疗此类病例3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同时合并骨折或肌腱损伤创口26例,创口总数41例,其中手足处创口26例,小腿创口6例,其他处创口4例.创口均有不同程度皮瓣坏死、软组织缺损.随机抽取11例,创口15处作为对照组.
作者:赵合意;马国驹;徐生产 刊期: 2002年第17期
我科1998年-2001年门诊及住院的90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作不同辅助T细胞亚群的细胞因子检测研究,观察血清IL-4,IgE的水平,以推测它们在急、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是否存在民族间的差异.1资料与方法
作者:蒋建华 刊期: 200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动态变化在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酶免分析定量检测法、免疫抑制法进行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测定.结果:140例临床诊断VMC患者中有89例cTnI升高,阳性率63.57%,明显高于CK-MB阳性率27.14%,P<0.01.动态采血观察68例,1个月转阴率76.47%,2个月转阴率94.12%,半年内全部转阴.动态采血观察4次以上者15例,血清cTnI及CK-MB开始升高时间及达峰值时间无差别,P>0.05,而转阴时间差异显著,P<0.05.140例VMC患者中,12例重症患者cTnI全部升高,平均值0.53±0.36ng/ml,与其他cTnI升高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TnI升高对VMC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诊断时间窗宽,其升高幅度可反映心肌细胞受损程度.
作者:陈吉田;晏舒;芦丽莉;吴淑杰;李玉花;许丽华;王英华;刘同库 刊期: 200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