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卒中危险性研究

谭来勋;李言;张剑平

关键词:高血压病, 危险因素, 卒中
摘要:目的:探讨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及其它危险因素与卒中危险性的关系.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了63例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卒中前1年的血压水平及其它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卒中前抗高血压治疗时间>1年(卒中组).63例对照组性别、年龄及治疗时间均与卒中组相配,均未发生卒中.结果:两组间1年内平均血压及卒中组卒中前1月内血压与1年内血压平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卒中组卒中前1年内平均收缩压和脉压差在年龄<70岁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舒张压高于其它卒中亚型.卒中组糖尿病及房颤发生率、蛋白尿和使用抗血小板药及抗凝剂的比例均较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围醇较低.结论:70岁以下经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可能与卒中发生有关.代谢性危险因素及心血管并发症亦可能是这些病人的卒中危险因素.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20例临床治疗观察

    本人从1998年至2001年,用自制复方氯霉素眼药水,治疗20例红眼病患者,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2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大年龄64岁,小年龄2岁.男女之比相关不多.主要以眼红、眼痛、流泪、分泌物增多而就诊.眼部检查,睑结膜及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结膜囊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根据以上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作者:衣言平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治疗分析

    恶性黑色素瘤在临床较少见,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潜伏期长.本文对近25年我院收治的284例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作一回顾性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邢月明;赵新萍;黄柏;宋翔;吴伟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在三千米高原密闭式与开放式两种输液方法反应的观察

    我院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三千米,从1999年10月-2000年6月,临床用于治疗进行输液14088人次,产生输液反应30例,其中开放式输液3465人,有反应26例,输液反应发生率为7.5%,一次性密闭式输液10623人次,有反应4例,发生率为3.77/万.在30例输液反应中,密闭式发生4次的概率为1.287×1012,说明两种输液方式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作者:刘桂玉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卒中危险性研究

    目的:探讨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及其它危险因素与卒中危险性的关系.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了63例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卒中前1年的血压水平及其它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卒中前抗高血压治疗时间>1年(卒中组).63例对照组性别、年龄及治疗时间均与卒中组相配,均未发生卒中.结果:两组间1年内平均血压及卒中组卒中前1月内血压与1年内血压平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卒中组卒中前1年内平均收缩压和脉压差在年龄<70岁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舒张压高于其它卒中亚型.卒中组糖尿病及房颤发生率、蛋白尿和使用抗血小板药及抗凝剂的比例均较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围醇较低.结论:70岁以下经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可能与卒中发生有关.代谢性危险因素及心血管并发症亦可能是这些病人的卒中危险因素.

    作者:谭来勋;李言;张剑平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3种抗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我们对某些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防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根据有关资料概括如下.1紫杉醇(pael itaxel)神经毒性及过敏反应的防治1.1紫杉醇是一种抗微管细胞毒类抗癌植物药,临床主要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头颈部肿瘤等.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1,2],其中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较高,约62%.

    作者:鞠晓芳;于亚莲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老年心功能不全并发多器官衰竭的临床分析

    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是病死率很高的急救医学领域一个新提出的临床综合征,因此,预防MOFE的发生是好的治疗措施.我们对已确诊的53例MOFE患者按1:3配对,以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以进一步探索与MOFE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本文重点探讨老年心功能不全并MOFE临床特点.

    作者:乌力吉;萨仁;王宇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脾肿瘤5例报告

    我院自1980-2000年共收治的5例脾肿瘤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45-58岁4例,73岁1例.临床特点:早期无临床症状,有时左上腹不适,不影响工作.饮食、睡眠、活动均正常.

    作者:姜田军;曲明;田成武;张卫国;杜英东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临床研究

    背景:许多研究认为心脏G-蛋白偶联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产生自身抗体的靶肽段,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参与了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不清楚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是否与其它心脏病有关.目的:本研究拟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探讨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病理变化时,这两种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40例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及发病2-4周血清中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同时以41例正常人(NC)为对照组.结果:①自身抗体阳性率:AMI组发病24小时内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15%(6/40)和17.5%(7/40),与NC组的7.3%(3/41)和9.8%(4/41)比较无差异(p>0.05);AMI组发病2-4周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42.5%(17/40)和50%(20/40),明显高于NC组(p<0.01);②自身抗体滴度:AMI组发病24小时内心脏β1受体自身抗体平均滴度为1:89.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5.2(p<0.05),M2受体自身抗体的平均滴度为1:36.2,与对照组的1:23.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MI发病2-4周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滴度分别为1:54.4和1:84,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存在于AMI患者血清中,它们可能参与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也可能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变化相关;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仅存在于AMI发病2-4周患者的血清中,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在AMI后2-4周开始参与并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作者:曾文军;崔亮;杨新春;刘秀兰;李静;张麟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复方氯霉素液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门诊病人80例,男性48例,女性32例,病程0.5-2年,均多种治疗效果不佳,年龄13-18岁.

    作者:何延春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食(饮)具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餐具消毒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评价消毒效果是卫生监督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掌握餐饮单位消毒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998年-2001年对矿区60家餐饮单位餐具消毒效果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陈宏峰;张申领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无痛静脉穿刺探讨

    静脉穿刺是目前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是护理工作一项基本技术操作.作为一名临床护士,不能很好掌握此项操作,就不能当好一名合格护士.多年来,护理工作者都在积极探讨病人痛苦小,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的有效方法.到目前为止穿刺成功率仍是肉眼观察和经验进行的,成功率各人差异很大.现将我们多年临床实践的经验体会与各位同行做进一步探讨.

    作者:郭秀珍;彭春玲;张靖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B型超声在诊断炎性肝病中的临床研究

    我院自1998年1月-2000年12月应用肝活检病理诊断,B型超声辅助诊断各种肝病294例,本文综合临床病例探讨无创性B型超声诊断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294例肝病患者,男208例,女86例,年龄21-78岁,经血清学检查HBsAg为阳性,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38例、慢性肝炎91例、肝硬化(肝纤维化)80例、脂肪肝82例及肝癌3例.

    作者:王娟;王欣;龙治平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如何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苯二氮卓结构,除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外,它可以稳定情绪,调节睡眠及松驰肌肉故又属抗焦虑药.主要用于焦虑性和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癔病、神经衰弱者的失眠及情绪烦躁,及降压与抗癫痫药合用增强抗癫痫作用.临床上这类药物广泛应用.现将该类药物在临床上如何正确选择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杨其伟;谭晓霞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渗漏出液概念临床价值的比较

    目的:了解SAAG在腹水诊断各方面的优越性.方法:选择腹水病例64例,将其分为分门脉高压组(A组,n=35)及非门脉高压组(B组,n=29).比较传统的渗漏出液的分类方法及新的以SAAG为标准的腹水分类方法对腹水病因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门脉高压组(A组)SAAG为21.2±5.1g/L,非门脉高压组(B组)SAAG为7.4±3.5g/L,p<0.001.以SAAG≥11g/L诊断门脉高压性腹水的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97%,准确率为95%,高于传统的渗漏出液指标诊断的准确率.SAAG不受治疗影响.结论:将腹水依据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判定为门脉高压相关性及非门脉高压相关性,在临床上将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及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方旭;谢鹏雁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我科采用套扎术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达到了快速的止血效果.现将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28-62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8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原发性肝癌1例.患者HBsAg阳性9例.首次出血9例,第2次出血1例,第3次出血2例.

    作者:朱安琼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人工流产术后腰腹疼痛的中医治疗

    人工流产术后,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腰腹痛常见,从中医学的观点看,人工流产术后,腰腹痛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①冲任二脉损伤导致肾虚.因为冲任二脉均受肾脏的支配,而冲任二脉的损伤可导致肾气虚衰.人工流产手术可直接损伤冲任二脉的功能,从而使肾气耗伤.腰为肾之府,肾气不足而导致腰痛,这一类腰痛特点为冷痛或者酸痛无力.

    作者:张晓红;赵瑞彬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的护理观察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许多患者由此丧失了运动功能,失去了自理能力,产生一定心理压力,给社会或家庭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早期由护理人员帮助病人进行一系列心理护理、被动肢体活动,促进早日康复,以防肌肉萎缩的康复护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荣;邵志英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2001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北京)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肝胆湿热、脾胃不和证.主症:胁痛、恶心、呕吐、纳呆、苔黄腻.次症:脘腹胀满、乏力、尿黄.符合病毒性肝炎及中医辨证标准者,年龄在18-68岁,性别不限.

    作者:戴虹;牛英;范晶华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替硝唑胶囊的临床应用

    替硝唑(Tinidazole,TNZ),是继甲硝唑(Metronidazole,MNZ)之后的新一代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及抗原虫药,较甲硝唑疗效更高,耐受性更好,体内分布更广.

    作者:姜玉敏;邹积福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重度妊高征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剖宫产麻醉处理

    我院于1998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5例重度妊高征伴急性心功能不全急诊剖宫产患者.现将手术过程中麻醉的处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凤云;王文志 刊期: 2002年第1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