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硝唑胶囊的临床应用

姜玉敏;邹积福

关键词:
摘要:替硝唑(Tinidazole,TNZ),是继甲硝唑(Metronidazole,MNZ)之后的新一代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及抗原虫药,较甲硝唑疗效更高,耐受性更好,体内分布更广.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炎症期拔牙临床观察200例探讨与分析

    急慢性牙源性的炎症期和晚期牙周期牙周病的炎症期能否施行拔牙术?多年来各有其说,实难定论,我们经临床观察200例认为:凡患者病灶区无明显严重红肿溢脓、颌面各间隙无感染者均可施行拔牙术.

    作者:朱华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老年心功能不全并发多器官衰竭的临床分析

    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是病死率很高的急救医学领域一个新提出的临床综合征,因此,预防MOFE的发生是好的治疗措施.我们对已确诊的53例MOFE患者按1:3配对,以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以进一步探索与MOFE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本文重点探讨老年心功能不全并MOFE临床特点.

    作者:乌力吉;萨仁;王宇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抢救小儿氟乙酰胺中毒15例报告

    现将我院1997年11月-2000年11月收治的15例氟胺酰中毒小儿的临床急救,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8例,女7例,年龄6个月-12岁.中毒原因皆为他人谋杀.洋芋丝中加氟乙酰胺4例,蓄意自杀2例,误服9例,服毒至救诊时间1-2小时2例,3-5小时4例,6-9小时8例.发病时间10-30分钟8例,1-3小时7例.

    作者:杜佩娥;高旭梅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如何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苯二氮卓结构,除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外,它可以稳定情绪,调节睡眠及松驰肌肉故又属抗焦虑药.主要用于焦虑性和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癔病、神经衰弱者的失眠及情绪烦躁,及降压与抗癫痫药合用增强抗癫痫作用.临床上这类药物广泛应用.现将该类药物在临床上如何正确选择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杨其伟;谭晓霞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20例临床治疗观察

    本人从1998年至2001年,用自制复方氯霉素眼药水,治疗20例红眼病患者,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2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大年龄64岁,小年龄2岁.男女之比相关不多.主要以眼红、眼痛、流泪、分泌物增多而就诊.眼部检查,睑结膜及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结膜囊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根据以上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作者:衣言平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及预防治疗方法和结果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播主要通过血液、精液、唾液、母婴途径.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高达一亿二千万人,并且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大学生是密集生活群体,乙型肝炎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传播现状调查资料比较少.

    作者:瞿红;王莹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应征青年色觉障碍调查

    色觉障碍,对应征青年来说直接受限于某些军、兵种.为了解应征男性青年中色觉障碍的患病率及色觉障碍的程度,笔者于2001年10月对山东枣庄市峰城区部分应征男性青年进行了色觉障碍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薄文芳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近儿年,人们越来越重视合理用药.滥用药物已成为社会的公害.本人就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予以分析.1医疗人员因素1.1用药指征不强或无用药指征①对应用指征不明确、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不能将抗生素作为保险药应用.②对抗生素的菌谱不熟悉把抗生素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屡见不鲜.例如对流感、麻疹、扁桃体炎等内科病毒性疾病也往往给予抗生素加以预防细菌性感染治疗.

    作者:张丽敏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正确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

    胰岛素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IDDM)和2型糖尿病(NIDDM)有急性病发症时,多发病情不稳定,糖代谢紊乱严重,全身状况较差.胰岛素使用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病人的安危.如何使用外源性胰岛素与体内血糖浓度的比例协调至接近生理范围,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国外采用可携式胰岛素输注泵,其效果安全可靠,但由于存在操作上和注射泵装置故障等问题,国内目前仍主要采用分次注射的方法.

    作者:刘美莲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老年心血管病与胆道疾病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突出的社会现象,老年心功能异常的急性胆道手术患者也愈来愈突出,我院自1999年1月至今共行重、危、急胆道手术的麻醉17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世明;扬国中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后路矫治脊柱侧弯31例报导

    我院自2000年1月应用梯形椎弓根螺钉框架系统后路矫治脊柱侧弯共31例,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19例,年龄11-28岁,平均15.2岁.按照Moe分型[1],I型12例,II型6例,III型4例,V型5例,VI型3例,VII型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含T1-L5S1),悬吊牵引正位片,测量侧弯角度、旋转程度,31例Cobb角自35-115°,平均81°.

    作者:贾全章;高吉昌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曲美他嗪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思路

    1曲美他嗪的作用1.1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1]曲美他嗪是一种哌嗪类衍生物,抗心绞痛效果与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硝酸盐类药物相似.传统抗心绞痛药物是通过增加氧供和/或降低心肌耗氧而起作用,而曲美他嗪并不影响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不降低外周血管和/或冠脉阻力,没有正性肌力作用也不影响传导.

    作者:王达理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浅谈护患互动式护理

    现代护理观强调患者的自我能力的恢复.护士的责任是帮助指导患者康复[1],并达到身心与社会完全融洽的良好状态.同时,也要靠患者自已的调节和培养.因此,变革护理理念,让患者参与到护理中来,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当前加强护理人员对现代护理理念的认识,深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

    作者:卢会峰;刘兵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经皮股动脉穿刺药物灌注治疗肿瘤的护理体会

    目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在死亡病因调查中,肿瘤占第二位,且大部分病员发现较晚,失去了手术机会,而保守治疗效果也不佳,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的身心痛苦.近几年开展的经皮动脉穿刺药物灌注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及不宜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疗效较静脉化疗为好,且副作用小.

    作者:崔凤香;宋丽萍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影响护理行为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

    护理行为是指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出于生存、治疗、预防、保健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它受心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影响护理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作者:刘吉莉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产后血肿的防治及护理

    阴道血肿是软产道损伤的一种,主要表现是内出血或者外出血,严重的引起产妇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应给予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正确处理.1临床资料我院1999年11月-2002年1月共计分娩3986人,产道血肿40例(发病率1%)40例血肿均为初产妇,平均年龄26岁,小24岁,>30岁1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450g,>4000g者2例,对于40例血肿发生的时间、原因、部位主要相关因素和分娩方式分析见表1.

    作者:葛长青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静滴环丙沙星致龟头部固定药疹2例

    1典型病例例1,患者男,68岁,因阵发性腹痛,解稀水样便2天,于2001年5月20日就医,化验大便常规示WBC5-8/Hp,RBC2-3/Hp,外周血像示:WBC12×109/L,N0.86.患者平时身体健康,有磺胺类药过敏致龟头部位固定药疹史.急诊给予黄连素0.4,口服,3次/日;环丙沙星,0.2,静滴,2次/日.因外出开会,仅静滴环丙沙星1天.

    作者:邱泽武;张少华;王红;吴晓航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手术室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

    作者通过对9所医院的手术室138名护士紧张程度的调查,就其产生的原因及性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9所医院手术室有正规学历的护士138名,其中工作2年以内的37名,2年以上的101名,9所医院市级6所,县级3所.

    作者:王小玲;王安富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粪便潜血试验在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大肠癌患者在早期一般多数无明显症状,很容易被忽略,粪便潜血试验敏感性高,而且标本留取方便,操作方法简单,患者又无痛苦,是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武萍;刘秋燕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在三千米高原密闭式与开放式两种输液方法反应的观察

    我院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三千米,从1999年10月-2000年6月,临床用于治疗进行输液14088人次,产生输液反应30例,其中开放式输液3465人,有反应26例,输液反应发生率为7.5%,一次性密闭式输液10623人次,有反应4例,发生率为3.77/万.在30例输液反应中,密闭式发生4次的概率为1.287×1012,说明两种输液方式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作者:刘桂玉 刊期: 2002年第1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