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护理行为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

刘吉莉

关键词:
摘要:护理行为是指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出于生存、治疗、预防、保健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它受心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影响护理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素前列醇治疗稽留产及死胎引产的疗效观察

    本文作者采用此配伍治疗稽留流产及死胎引产,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为治疗稽留流产及死胎提供了一种新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1998年1月-199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稽留流产30例及死胎25例.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年龄20-43岁,平均31.5岁,稽留流产均为未产妇:孕6-16周,其中12周以内20例,12孕周以上10例,子宫大小均<停经日期,子宫大如孕80天,小如孕40天.

    作者:李瑞满;朱莉;王涛;田晶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20例临床治疗观察

    本人从1998年至2001年,用自制复方氯霉素眼药水,治疗20例红眼病患者,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2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大年龄64岁,小年龄2岁.男女之比相关不多.主要以眼红、眼痛、流泪、分泌物增多而就诊.眼部检查,睑结膜及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结膜囊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根据以上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作者:衣言平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节囊内注射用药联合口服用药的临床研究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属骨科疑难病,我们采用纯中药提取水针剂骨增灵行病髋关节内注射,同时按病因口服股骨头坏死胶囊1号或2号的方法对96例108个髋关节分组对比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全章;高吉昌;张承敏;陈庆贺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渗漏出液概念临床价值的比较

    目的:了解SAAG在腹水诊断各方面的优越性.方法:选择腹水病例64例,将其分为分门脉高压组(A组,n=35)及非门脉高压组(B组,n=29).比较传统的渗漏出液的分类方法及新的以SAAG为标准的腹水分类方法对腹水病因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门脉高压组(A组)SAAG为21.2±5.1g/L,非门脉高压组(B组)SAAG为7.4±3.5g/L,p<0.001.以SAAG≥11g/L诊断门脉高压性腹水的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97%,准确率为95%,高于传统的渗漏出液指标诊断的准确率.SAAG不受治疗影响.结论:将腹水依据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判定为门脉高压相关性及非门脉高压相关性,在临床上将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及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方旭;谢鹏雁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行中晚期引产术的孕妇心理调查附63例报告

    现将我院2000年1月-6月半年期间行中晚期引产术的63例孕妇的心理调查分析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1月-6月我院共行中晚期引产术63例,其中中晚期引产54例,晚期引产9例,初产妇34例其中未婚孕妇14例,经产妇29例.孕妇年龄16岁-42岁,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心理障碍.初产妇34名中28名有着紧张、恐惧心理,经产妇29名中13名有着愤怒、抵触情绪.

    作者:蒋海莲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组,对照组为自由对照,参附组则于转机前给予参附注射液1mg@kg-1.分别于CPB前(T1)CPB后30min(T2)CPB结束时(T3)以及CPB后2h(T4)和24h(T5)抽血,分别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结果:与术前T1比较,两组TNF-α、IL-6、IL-8均明显升高,而参附组T2-T5、TNF-α、IL-6、IL-8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浓度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而参附组是显著升高(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诱发的心肌损伤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雷晓鸣;王国恩;薛荣亮;钞海莲;赵银荃;樊江波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的血脂代谢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致病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有50%合并血脂异常,国外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人群伴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症者男性为一般人群的2-4倍,女性为3-6倍.事实上,75-809%的成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或这些情况的组合[1].因此,在2型糖尿病患者积极改善血脂异常,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马博清;魏立民;霍丽梅;叶蔚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复方氯霉素液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门诊病人80例,男性48例,女性32例,病程0.5-2年,均多种治疗效果不佳,年龄13-18岁.

    作者:何延春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后路矫治脊柱侧弯31例报导

    我院自2000年1月应用梯形椎弓根螺钉框架系统后路矫治脊柱侧弯共31例,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19例,年龄11-28岁,平均15.2岁.按照Moe分型[1],I型12例,II型6例,III型4例,V型5例,VI型3例,VII型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含T1-L5S1),悬吊牵引正位片,测量侧弯角度、旋转程度,31例Cobb角自35-115°,平均81°.

    作者:贾全章;高吉昌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炎症期拔牙临床观察200例探讨与分析

    急慢性牙源性的炎症期和晚期牙周期牙周病的炎症期能否施行拔牙术?多年来各有其说,实难定论,我们经临床观察200例认为:凡患者病灶区无明显严重红肿溢脓、颌面各间隙无感染者均可施行拔牙术.

    作者:朱华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卒中危险性研究

    目的:探讨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及其它危险因素与卒中危险性的关系.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了63例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卒中前1年的血压水平及其它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卒中前抗高血压治疗时间>1年(卒中组).63例对照组性别、年龄及治疗时间均与卒中组相配,均未发生卒中.结果:两组间1年内平均血压及卒中组卒中前1月内血压与1年内血压平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卒中组卒中前1年内平均收缩压和脉压差在年龄<70岁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舒张压高于其它卒中亚型.卒中组糖尿病及房颤发生率、蛋白尿和使用抗血小板药及抗凝剂的比例均较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围醇较低.结论:70岁以下经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可能与卒中发生有关.代谢性危险因素及心血管并发症亦可能是这些病人的卒中危险因素.

    作者:谭来勋;李言;张剑平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脑血管意外继发癫痫的临床观察

    脑血管意外继发癫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老年病,多见于脑梗死、脑出血后,可发生在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或中风数年后,癫痫反复发作可加重脑损害,导致更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30例脑血管意外继发癫痫进行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吴英;陈馥;路辉;林磊明;谷素洁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HLA-DRB1探针杂交分型的亲权鉴定研究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斑点杂交技术,对HLA-II类抗原DRB1座位基因进行研究.三个家系的遗传学分析表明该位点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HLA-DRBl基因座的非父排除率(EPP)为89.5%.高于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LA-DR抗原的非父排除率55.4%.对40件亲子鉴定案例成员的基因组DNA进行检测获得满意结果.解决了HLA-II类基因常规检测问题,表明HLA-DRBl等位基因的DNA分型可以作为亲子鉴定和法医学个人识别的可靠手段.

    作者:刘利民;梁健;丁梅;王保捷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替硝唑胶囊的临床应用

    替硝唑(Tinidazole,TNZ),是继甲硝唑(Metronidazole,MNZ)之后的新一代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及抗原虫药,较甲硝唑疗效更高,耐受性更好,体内分布更广.

    作者:姜玉敏;邹积福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近儿年,人们越来越重视合理用药.滥用药物已成为社会的公害.本人就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予以分析.1医疗人员因素1.1用药指征不强或无用药指征①对应用指征不明确、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不能将抗生素作为保险药应用.②对抗生素的菌谱不熟悉把抗生素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屡见不鲜.例如对流感、麻疹、扁桃体炎等内科病毒性疾病也往往给予抗生素加以预防细菌性感染治疗.

    作者:张丽敏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在三千米高原密闭式与开放式两种输液方法反应的观察

    我院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三千米,从1999年10月-2000年6月,临床用于治疗进行输液14088人次,产生输液反应30例,其中开放式输液3465人,有反应26例,输液反应发生率为7.5%,一次性密闭式输液10623人次,有反应4例,发生率为3.77/万.在30例输液反应中,密闭式发生4次的概率为1.287×1012,说明两种输液方式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作者:刘桂玉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进展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部分患者在治疗时已存在着目前形态学诊断技术所不能确定的转移,即微转移(Micrometastases).早期认识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范围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常规病理检查难以发现淋巴结微转移.随着近年来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拓宽了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的途径.

    作者:孙振青;周岩冰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语言疏导与针刺治疗中风失语60例

    笔者自1998年至今,采用语言疏导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患者60例,疗效肯定,现共同探讨如下.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全部经颅脑CT确诊,其中脑出血者25例,脑血栓者45例,男42例,女18例,40岁以下者10例,40-50岁者28例,50-60岁者15例,60岁以上者7例.以40-60岁中年男性居多.

    作者:曹连芬;王启娜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应用碘酊处理肝包虫残腔的体会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肝包虫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1.5.包虫位于肝脏,右叶22例,左叶8例.单房型12例,多房型18例.包虫囊大1815cm,小24cm,平均913cm,囊液多2500ml,平均350ml.

    作者:胡山;艾力夏提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B超诊断阔韧带平滑肌瘤1例

    阔韧带平滑肌瘤不多见,临床表现上很难与卵巢或子宫肿瘤相鉴别,应用B型超声检查不仅有助于此病的诊断,且能在术前判定肿瘤的位置、性质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尚能决定手术的方式,现将我院近期B超诊断、手术、病理确诊的1例阔韧带平滑肌瘤报告如下.

    作者:高良友;高磊 刊期: 2002年第1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