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诊断阔韧带平滑肌瘤1例

高良友;高磊

关键词:
摘要:阔韧带平滑肌瘤不多见,临床表现上很难与卵巢或子宫肿瘤相鉴别,应用B型超声检查不仅有助于此病的诊断,且能在术前判定肿瘤的位置、性质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尚能决定手术的方式,现将我院近期B超诊断、手术、病理确诊的1例阔韧带平滑肌瘤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股动脉穿刺药物灌注治疗肿瘤的护理体会

    目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在死亡病因调查中,肿瘤占第二位,且大部分病员发现较晚,失去了手术机会,而保守治疗效果也不佳,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的身心痛苦.近几年开展的经皮动脉穿刺药物灌注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及不宜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疗效较静脉化疗为好,且副作用小.

    作者:崔凤香;宋丽萍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脾肿瘤5例报告

    我院自1980-2000年共收治的5例脾肿瘤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45-58岁4例,73岁1例.临床特点:早期无临床症状,有时左上腹不适,不影响工作.饮食、睡眠、活动均正常.

    作者:姜田军;曲明;田成武;张卫国;杜英东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在三千米高原密闭式与开放式两种输液方法反应的观察

    我院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三千米,从1999年10月-2000年6月,临床用于治疗进行输液14088人次,产生输液反应30例,其中开放式输液3465人,有反应26例,输液反应发生率为7.5%,一次性密闭式输液10623人次,有反应4例,发生率为3.77/万.在30例输液反应中,密闭式发生4次的概率为1.287×1012,说明两种输液方式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作者:刘桂玉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丹参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与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丹参的抗肝纤维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丹参、生理盐水灌胃,观察治疗后各组的血清ALT、肝组织HyP含量、肝脏病理以及血清TGF-α、IL-6及肝组织内SOD、MDA含量的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病理对照组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细胞肿胀,肝细胞点状坏死,广泛脂肪变性,灶性炎细胞浸润,肝小叶间和中央静脉周围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汇管区及界板区纤维组织增生,有假小叶形成;丹参组的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变性坏死明显减轻,未见明显的假小叶形成,血清ALT、肝组织中Hyp、MDA含量低于病理对照组;SOD高于病理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或p<0.01.结论:丹参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 α、IL-6,减少胶原组织的合成及其促进自由基清除,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崔东来;姚希贤;姚金锋;郭煜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复方氯霉素液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门诊病人80例,男性48例,女性32例,病程0.5-2年,均多种治疗效果不佳,年龄13-18岁.

    作者:何延春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及预防治疗方法和结果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播主要通过血液、精液、唾液、母婴途径.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高达一亿二千万人,并且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大学生是密集生活群体,乙型肝炎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传播现状调查资料比较少.

    作者:瞿红;王莹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脑血管意外继发癫痫的临床观察

    脑血管意外继发癫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老年病,多见于脑梗死、脑出血后,可发生在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或中风数年后,癫痫反复发作可加重脑损害,导致更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30例脑血管意外继发癫痫进行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吴英;陈馥;路辉;林磊明;谷素洁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完全平衡稳态采集技术在低磁场MR颈椎椎间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完全平衡稳态采集技术在低磁场MR颈椎椎间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低磁场MR上采用完全平衡稳态采集技术序列对疑有病变的颈椎椎间盘进行横断薄层扫描.结果:颈椎椎间盘横断薄层图像信噪比极高,能很清晰地显示颈椎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受压情况及位置(偏左、偏右、居中)等.结论:采用完全平衡稳态采集技术的序列在低磁场MR上可作为颈椎椎间盘薄层扫描的常规序列,以弥补低磁场MR在薄层扫描的先天不足.

    作者:毛德旺;狄幸波;徐建国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产后血肿的防治及护理

    阴道血肿是软产道损伤的一种,主要表现是内出血或者外出血,严重的引起产妇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应给予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正确处理.1临床资料我院1999年11月-2002年1月共计分娩3986人,产道血肿40例(发病率1%)40例血肿均为初产妇,平均年龄26岁,小24岁,>30岁1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450g,>4000g者2例,对于40例血肿发生的时间、原因、部位主要相关因素和分娩方式分析见表1.

    作者:葛长青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替硝唑胶囊的临床应用

    替硝唑(Tinidazole,TNZ),是继甲硝唑(Metronidazole,MNZ)之后的新一代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及抗原虫药,较甲硝唑疗效更高,耐受性更好,体内分布更广.

    作者:姜玉敏;邹积福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HLA-DRB1探针杂交分型的亲权鉴定研究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斑点杂交技术,对HLA-II类抗原DRB1座位基因进行研究.三个家系的遗传学分析表明该位点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HLA-DRBl基因座的非父排除率(EPP)为89.5%.高于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LA-DR抗原的非父排除率55.4%.对40件亲子鉴定案例成员的基因组DNA进行检测获得满意结果.解决了HLA-II类基因常规检测问题,表明HLA-DRBl等位基因的DNA分型可以作为亲子鉴定和法医学个人识别的可靠手段.

    作者:刘利民;梁健;丁梅;王保捷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静脉滴注病毒唑致双眼弱视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干部,2001年9月2日因感冒发烧来本院内科就诊,给以青霉素800万,病毒唑0.8g,加入5%GNS25ml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滴1周后,感冒发烧好转,但自感双眼视物模糊不清,即来眼科检查:右0.4,左0.5,近视力双眼均0.3,矫正无明显提高,眼前段裂隙灯检查及眼底检查均无异常,眼位正,视野正常.

    作者:薄文芳;马美玲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颈内动脉注射促智能性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及全脑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认识障碍;我院在近8年中,运用颈内动脉注射脑活素等药物治疗4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44例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63-84岁.

    作者:闫洪法;龚惠芸;赵军;何儒鸿;陈明星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的护理观察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许多患者由此丧失了运动功能,失去了自理能力,产生一定心理压力,给社会或家庭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早期由护理人员帮助病人进行一系列心理护理、被动肢体活动,促进早日康复,以防肌肉萎缩的康复护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荣;邵志英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老年心功能不全并发多器官衰竭的临床分析

    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是病死率很高的急救医学领域一个新提出的临床综合征,因此,预防MOFE的发生是好的治疗措施.我们对已确诊的53例MOFE患者按1:3配对,以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以进一步探索与MOFE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本文重点探讨老年心功能不全并MOFE临床特点.

    作者:乌力吉;萨仁;王宇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52例早期梅毒临床分析

    为了解本地梅毒的患病情况,总结治疗梅毒临床经验,现将1997-2000年本门诊确诊的资料完整、血清学检查阳性的早期梅毒52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甫;许银怀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影响护理行为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

    护理行为是指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出于生存、治疗、预防、保健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它受心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影响护理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作者:刘吉莉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我科采用套扎术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达到了快速的止血效果.现将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28-62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8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原发性肝癌1例.患者HBsAg阳性9例.首次出血9例,第2次出血1例,第3次出血2例.

    作者:朱安琼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浅谈护患互动式护理

    现代护理观强调患者的自我能力的恢复.护士的责任是帮助指导患者康复[1],并达到身心与社会完全融洽的良好状态.同时,也要靠患者自已的调节和培养.因此,变革护理理念,让患者参与到护理中来,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当前加强护理人员对现代护理理念的认识,深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

    作者:卢会峰;刘兵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卒中危险性研究

    目的:探讨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及其它危险因素与卒中危险性的关系.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了63例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卒中前1年的血压水平及其它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卒中前抗高血压治疗时间>1年(卒中组).63例对照组性别、年龄及治疗时间均与卒中组相配,均未发生卒中.结果:两组间1年内平均血压及卒中组卒中前1月内血压与1年内血压平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卒中组卒中前1年内平均收缩压和脉压差在年龄<70岁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舒张压高于其它卒中亚型.卒中组糖尿病及房颤发生率、蛋白尿和使用抗血小板药及抗凝剂的比例均较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围醇较低.结论:70岁以下经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可能与卒中发生有关.代谢性危险因素及心血管并发症亦可能是这些病人的卒中危险因素.

    作者:谭来勋;李言;张剑平 刊期: 2002年第1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