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悦芹;孙爱叶
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45-65岁,平均为55岁.病程2周-10年.本组病人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胸痹、心绞痛的诊断和(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中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其中心血淤阻证者30例;痰浊雍塞证者8例;阴寒淤滞证者10例;心肾阴虚证者3例;气阴两虚证者5例;阳气虚衰症者4例.
作者:宋剑萍;米烈汉;刘超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我院从1995年1月-2000年1月用透明质酸酶治疗32例陈旧性玻璃体出血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
作者:姜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我院自1990-2001年用单腿悬吊牵引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55例,报告如下.
作者:郝义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是引起脑缺血和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造成患者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经脑血管造影所证实的脑动脉瘤破裂后SAH的病人非手术组死亡的105例中因脑血管痉挛致死69例(65.7%).临床上表现的CVS即脑血管狭窄导致缺血综合症的占(20-30%),放射学上CVS即脑血管造影上可见脑血管直径缩小的约占(40-70%).
作者:辛真;王玉东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我院自1995年以来,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泪道顺利插管治疗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20例20眼,报告如下.
作者:姜之财;张永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能够直观明了地验证化学理论外,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辨别能力,锻炼学生思维及推理能力等方面都有它独特的优势.为了大限度地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笔者曾对多个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尝试性的改进,本文利用了大量的实验现象对配合物的形成及性质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强化了教学效果.
作者:姜晓丽;焦志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为了探讨脑梗塞的有效治疗方法,自拟消栓通络丸,治疗中医辩证为气阴两虚血瘀证的脑梗塞患者68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凤群;张学方;李建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我们使用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对半混合液用于颈、臂丛神经阻滞,起到较完善的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凤云;王文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血管硬化的病人日趋增多,尤其一些高龄患者和长期输液患者因某些药物的刺激,血管硬化发病率更高,此类病人血管呈硬索状,弹性差,易滑动,输液不畅或不通,造成临床静脉输液困难.如何提高上述病例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输液的通畅率,作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研究,总结出采用直刺法穿刺和冲击式输液可使硬化血管的穿刺成功率达到95%以上,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彩虹;由翠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临床实习期是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时期,它对护生以后踏上工作岗位,能否更快适应角色的转化,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临床老师的带教方法又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院从1996年实施了目标教学.所谓目标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参照学校的实习大纲,师生共同参与,层层达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作者:孔国飞;熊晓芬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用臂丛联合硬膜外与脊麻作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对比分析阻滞效果和麻醉管理难易度.方法:45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臂丛联合硬膜外组(BE组,n=22)和臂丛联合脊麻组(BS组,n=23).臂丛阻滞两组均用0.25%比卡因1-1.5mg@kg1,容量0.5-1.0 m1@kg1;硬膜外用1.5%利多卡因2-2.5mg@kg1和0.25%布比卡因0.5-1.0mg@kg1,首次容量0.25-0.5 ml@kg1;脊麻用0.5%布比卡因0.2-0.25mg@kg-1,大容量控制在1.5ml以下,结果:局麻药首次应用剂量臂丛阻滞两组无明显性差异,硬膜外显著多于脊麻(P<0.01);阻滞平面硬膜外明显高于脊麻(P<0.05).麻醉作用起效、维持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作用完全率臂丛阻滞两组均为100%,硬膜外为77.3%,脊麻为100%.结论:两种联合阻滞方法,均适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但术中麻醉管理臂丛联合脊麻法优于臂丛联合硬膜外法.
作者:张元信;王振军;侯书健;于建华;赵冰;宋德胜;武春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进行血浆D-Dimer、VWF和GMP-140水平检测,采用凝集点探测方法,对Fbg水平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D-Dimer、VWF、GMP-140和Fbg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D-Dimer、VWF、GMP-140和Fbg水平明显增高,提示:血浆D-Dimer、VWF、GMP-140和Fbg的测定,可作为高血压的辅助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作者:苑冀蓉;王开正;邓正华;刘靳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病人整体护理的实施已渗透到整个卫生行业,然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沟通是很重要的,语言不仅是护士与病人感情交流的工具,也是医德医风的具体体现,良好的语言能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唤起病人治病的信心,转换病人的不良心境,调节治疗环境的气氛,增强安全感,反之,护理人员的不良语言则可能产生消极作用,语言可治病,也可以致病,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应用以下几种语言:①礼貌性语言;②安慰性语言;③保护性语言.
作者:王聪玲;温爱伟;赵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自瑞典Sening医生在人体胸壁植入第一颗心脏起搏器以来,该项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它是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我科1998年8月-2001年11月为病人植入永久起搏器26例,对安装起搏器患者加强术后护理管理,健康指导宣传,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江贤琼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随着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日益受到护理界的重视.儿科开展健康教育,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我科自1998年以来开展整体护理,作为一个基层医院,健康教育更存在着许多难点,现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简单谈一谈儿科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根据我科2年来的工作,我认为基层医院儿科的健康教育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难点,现分述如下.
作者:陈文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新生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其发生机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差,因此新生儿体温易随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二是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随着生存环境的转变,由母体内到母体外,接受外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刺激而发热,因此对于新生儿发热,应积极寻找病因,才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潘定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发现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目前有明显增长趋势[1].目前治疗喉癌的主要手段仍然是手术治疗,对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施行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国内外学者看法比较一致,但对颈淋巴结No病例的处理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自1993-1994年[2、3]提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应用于乳腺癌腋下淋巴结情况的判断以来,肿瘤外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改变了100年来肿瘤根治外科对区域淋巴结一律要作大面积广泛淋巴结及其附近组织手术切除,病人要作出功能牺牲的传统概念,即以微创手术取代部分传统性手术,提高手术技术,减少患者创伤,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黎万荣;黄英;任正心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43岁.以突然昏迷4h而急诊入院.4h前,患者因在通风不畅、生有无烟煤炉的房间休息1夜.晨间起床时跌倒.随后即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急诊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以一氧化碳中毒(重度)收入院.即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及急慢性肾病病史.查体:T36.5℃,P62次/min,R20次/min,Bpl6/10kpa,浅昏迷,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作者:潘亚良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临床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常见病原体的分布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避免盲目用药.方法:对198例ARI患者的鼻咽分泌物进行腺病毒(ADV)、巨细胞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0X)、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衣原体(CP)、沙眼衣原体(CT)、肺炎支原体(MP)、解脲支原体(UU)检测,检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果:ARI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呈CP(33.8%)>RSV(29.3%)>COX(17.7%)>MP(15.2%)>CMV(14.1%)>ADV(10.6%)>UU(5.6%)>CT(4.5%)捧列.对照组也有一定的阳性检测结果,但ARI组与对照组病原体分布情况(除CT和UU以外)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X2test,P<0.01-0.001).结论:临床ARI的主要病原体是CP、RSV、COX、CMV、MP、ADV,诊治ARI时应根据所感染的病原体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
作者:刘李承;薛承岩;邢志俐;张庆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急性毒鼠强中毒(ATI)的有效解救方法.方法: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联合大剂量安定注射解救ATI20例患者疗效总结,并与既往常规大剂量安定和/或苯巴比妥治疗的4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组获得满意疗效:无1例死亡,预后佳,未见副作用:而常规治疗组3例死亡,1例有精神淡漠和轻微的定向障碍.结论:Na-DMPS联合大剂量安定对ATI具有显著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亚兵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