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孟宪华;付群立

关键词:
摘要: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5%,约占产后出血的2/3.因此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本文通过临床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全身性淀粉样物沉积症尸检1例报告

    1病例报告女,42岁,心悸、气短、双下肢间断性浮肿1年余,入院就诊时突然阿一斯综合征发作,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所见:两侧胸腔积液约1000ml(左200ml、右800m1),液体橙黄透明,两肺表面光滑,与胸壁无粘连,心脏体积明显增大,重560g,心房和心室壁增厚,心肌硬度增强,略带黄色,二尖瓣上主动脉瓣明显增厚,瓣膜间无粘连,腱索短粗,肝、脾、肺、肾等器官明显瘀血.

    作者:李高喆;邹恒珠;蔡明月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肝癌立体放射治疗的心理护理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肝癌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如何使患者在心理上达到佳治疗状态,才能对肝癌的治疗及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中心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癌80例,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单淑莉;王义善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男性更年期综合症治疗八法

    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下述八法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症获得满意疗效,试述如下:1填精补肾法适用于性欲淡漠,阳萎早泄,精怯而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面色恍白,畏寒肢冷,自汗盗汗.

    作者:田跃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射频区域热疗治疗恶性肿瘤65例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内生场热疗系统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65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NRL-001型内生场热疗系统进行治疗,频率为35.71±0.1MHz,40.32±0.1MHz及分别测食管温度、直肠温度、腹腔温度.单纯热疗23例,热疗十三维适形放疗28例,热疗+放疗6例,热疗+介入4例,热疗+腹腔热灌注化疗4例.结果:按多脏器肿瘤判断标准总缓解率(CR+PR)为80%,CR率为33%,PR率为46%,MR率为12%,NC率为7%,单纯热疗总缓解率为(CR+PR)60%;临床症状改善为98%.4例出现水疱,1例出现心动过速,测温结果食管平均温度为40.5℃,直肠温度为41℃,腹腔温度为42℃,热分布均匀.结论:热疗为无毒副作用的临床肿瘤治疗方法,改善了病人的临床症状,为常规治疗肿瘤的可靠,安全的方法.

    作者:白中红;刘柳成;常九梅;李玲;刘洪亮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利宁凝胶应用于50例吸宫术的临床观察

    本文对2001年9-12月来我院要求流产的孕妇(妊娠40-60天),术前于宫颈管内应用利宁凝胶5克(相当于盐酸丁卡因0.05克)与常规手术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朴贞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5%,约占产后出血的2/3.因此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本文通过临床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作者:孟宪华;付群立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后心电图观察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全部为住院病人,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2-80岁,平均51.86岁,术前临床诊断肺癌16例,结核3例,肺炎5例,支气管扩张1例,肺脓疡1例.

    作者:齐保龙;高中和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从护理角度谈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

    护理1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下面就护理角度谈谈如何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及其重要性.1严格消毒灭菌质量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供应室是全院无菌器材的供应单位,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要想控制院内感染,必须抓好供应室的灭菌供应工作.

    作者:邢丽波;王翠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1例小儿股静脉穿刺取血致腹股沟血肿的教训

    1病例介绍患儿,男,1个月,患病毒性肝炎入儿科病房治疗.住院1周后,于1999年8月2日清晨,空腹抽血复查肝功.选用右侧股静脉穿刺取血,进针后未见回血,退针,再穿刺,针管内可见少量鲜红色血液,拔针后局部迅速凸起用干棉签按压局部.选用左侧股静脉穿刺,成功.穿刺结束后发现右侧腹股沟血肿明显增大患儿哭闹不安.给予局部冷敷,48h后改用局部热敷、理疗,1周后血肿消退.

    作者:单颖;孙宁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370例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询问和记录吸烟史.并进行血脂、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动态血压和部分头颅cT检查,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37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74.6%有至少1个危险因素,36.8%有1个以上,11.9%有2个以上.男性50-60岁具有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显著高于女性.高血脂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吸烟的男性比女性显著增高.血压升高与危险因素增多呈正相关.高血压伴左室肥厚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高于高血压无左室肥厚者.结论:年龄、性别、吸烟、高血脂与高血压患者之间均有强弱不等的联系.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血压的升高和并发症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聂晓莉;周世炳;赵思勤;李秋;吴涛;刘小蓉;汪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如何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式

    氧化还原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在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关概念及其特点等内容,但学生普遍反映不会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多个有一定难度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研究和归纳,并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通过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姜晓丽;焦志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Bell麻痹

    Bell麻痹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春秋两季发病率尤高,现将我科门诊近3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14例Bell麻痹与单纯针刺治疗组486例(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元先;刘春英;夏玉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胸腰段是脊柱损伤的好发部位,椎管减压内固定是治疗的常用方法.我院自1997年8月-2001年8月对36例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术前CT显示有骨折片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神经根患者,均采用椎管减压AF系统内固定,全部病例骨折复位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张俭;魏辉;吕龙飞;刘新仁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8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8年至今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8例,临床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0例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30.57.19岁;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29.86.2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所患疾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可比性.

    作者:汤战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怎样促进外伤浅表性伤口的早期愈合

    伤口可分为新鲜伤口,陈旧伤口.新鲜伤口:受伤在6-12h以内,陈旧伤口:受伤超过12h.根据伤口的污染程度可分为无感染和感染伤口两种.

    作者:马满桃;谢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急性腕管综合症的手术治疗

    本文总结了1993-2000年收治急性腕管综合症14例.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昌伟;幸永明;李重茂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14例癌性肺不张局部化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纤支镜行瘤体局部注射化疗药和全身化疗治疗癌性肺不张,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近期疗效.方法:经纤支镜刺入肿瘤部位注射化疗药,测定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及平地6min行走距离(6mWD),设定对照组.结果: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有效率85.7%,P值<0.05.结论:明显改善肺功能,副作用小,利于患者坚持化疗,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赵富新;朴商;衰福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1996年10月手术的704例女性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全组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寿命表法统计生存率.并作显著性检验.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82.2%.各病理类型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的分布、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无关;病理分期与预后呈负相关;肿瘤大小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生存率呈负相关;腋淋巴结阳性的五年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观察乳腺癌的病理生物学特征可以预测预后、指导术式选择和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陈国庆;洪彪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酚妥拉明、多巴胺、硫酸镁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功能不全45例疗效观察

    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近几年来,我们采用酚妥拉明、多巴胺、硫酸镁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功能不全45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高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96例危重新生儿高血糖症及胰岛素治疗的探讨

    目的:观察危重症新生儿高血糖的发生情况及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ONE TOUCHBASIC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168例危重症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轻中度高血糖患儿采用限糖治疗,而把重度高血糖患儿随机分为限糖治疗组30例及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组29例,匀观察血糖下降速度及预后状况.结果:在168例危重症新生儿中发生高血糖症96例,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为57.1%.且SNAPII&SNAPPEII评分越高,其血糖值也越高.轻中度高血糖症患儿,限糖治疗后第2天血糖下降正常者达75.7%,而重度高血糖症患儿应用胰岛素组与未用胰岛素组相比,入院24h时血糖控制情况分别为5.23±1.5(mol/L)与7.79+1.38(mol/L)(P<0.01),病死率明显下降,分别为13.8%与40.0%(P<0.05).结论:危重症新儿病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病死率也越高.轻中度高血糖症经限糖治疗即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而重度高血糖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后可有效阻止血糖的进一步升高,减少危重症新生儿的病死率.

    作者:杨臻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