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建立快速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方法的研究

蔡淑清;崔永军;叶进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清中抗汉坦病毒IgM抗体的快速、简便、敏感的方法.方法:将羊抗人IgM抗体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干燥封闭待用.向已包被抗体的硝酸纤维素膜上滴加患者血清后,再先后滴加汉坦病毒抗原,鼠抗汉坦病毒抗体,后滴加金标抗鼠抗体直接显色,阳性反应为红色.整个操作过程一般超过10分钟.结果:用该法与IgM抗体捕获法ELISA对比检测40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标本,两法均阳性者38份,均阴性者2份,总符合率为100%,敏感性为95%.结论: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敏感性较高,不需要特殊的医疗设备,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是HFRS早期诊断的好方法.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外科治疗

    分析我院1986年至1990年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46例,男71例,女75例.年龄23-79岁.诊断应具备:①曾有反复发作胆道疾病史;②右上腹痛、发冷发热、黄疸;③精神改变和血压降低;④腹肌紧张;肝及胆囊肿大;B超胆总管或胆囊结石;血象高;肝功能异常.治疗:首先解除梗阻,是促使病情好转的基础环节.手术时机掌握在夏氏三联征和孟氏三联征之间.

    作者:孙学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肝脓肿

    本文介绍我院采用超声普通线阵探头引导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20例.介绍基本操作方法、治疗效果,说明采用此方法治疗肝脓肿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是替代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1 使用仪器日本Aloka SSD-256实时灰阶超声,普通线阵探头,频率3.5MHz.

    作者:孙启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肝硬化并发腹水常规不典型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许多SBP腹水常规并不典型.本文对110例并发SBP肝硬化患者作一临床分析,以探讨腹水常规不典型SBP的早期诊断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10例病例来源于我科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住院患者.肝硬化诊断分型依据2000年9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作者:任星峰;赵甫涛;杨群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全身麻醉加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手术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为达到开胸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吸入麻醉剂用量,缩短麻醉后苏醒时间,延长术后止痛效果.我院于1997年2月至2001年8月用全麻加胸椎旁神经阻滞行开胸手术麻醉,并复合吗啡术后镇痛,对68例病人行分组对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病例:本组病人共68例,其中肺叶切除38例,病灶或楔形切除24例,单纯肺叶切除38例,单纯肺大泡切除6例,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全麻加椎旁阻滞组(E组)34例,年龄26-58岁,体重52-89kg,单纯全麻组(F组)34例,年龄28-56岁,体重54-87kg.两组病人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年龄及体重无显著差异.

    作者:崔巍;李亚丽;鹿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而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初步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对象: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曾经腹腔镜或剖腹探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年龄24-38岁,未婚7例,已婚35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痛,其中原发不育6例,仅有性交痛者5例,所有病人肝、肾功能正常,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

    作者:罗俊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已居成人髋关节疾病的首位[2].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与治疗,目前缺乏标准[1].我院自1996年12月以来,对58例65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X片,结合CT或MRI诊断后行介入治疗,经3个月-4年随访疗效满意,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山;毕国庆;曾令法;曲宾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中内源性阿片肽和c-fos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

    Hughes于75年发现脑啡肽(enkephalin,ENK)之后,又有一些阿片样多肽被陆续发现,如强啡肽(dynorphin)和内啡肽等,它们共同组成了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脑啡肽和强啡肽主要分布于三叉神经脊束尾侧亚核(Vc)Ⅰ、Ⅱ层,这两层及相应脊髓后角中间神经元是调节一级神经传入刺激的关键部位,也是参与痛觉信息传递和调节的关键区域,脑啡肽和强啡肽在脊髓及Vc的Ⅰ、Ⅱ层中发挥着不同的疼痛调节活性.

    作者:谷海晶;凌均棨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试验药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500mg/次,静滴,Qd;对照药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500mg/次,静滴,Bid;两组疗程均为7-10天.结果: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和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50.0%、88.33%与33.33%、71.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79%和70.5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7%和38.33%.结论: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优于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

    作者:戴鸿禧;鲍永霞;白秀萍;李家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亚型转化和去分化对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及浸润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机理及预后.方法:复习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资料及文献,总结伴有亚型转化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复发率.结果:伴有亚型转化的患者平均复发次数高于非亚型转化患者但生存时间较长.结论:亚型转化使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复发次数增加而不影响生存期.

    作者:屈翔;王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活检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例DCM患者进行心肌活检后病理形态学分析及运用核素心脏血池显像测得各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并对上述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调查.结果:所有DCM患者心肌活检结果均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肥大、变性、肌原纤维稀疏、排列紊乱以及心肌间质纤维化,核素心脏血池显像结果显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心功能障碍.心肌活检光镜形成测量指标与心功能之间两者高度相关.结论:DCM患者心肌间质纤维化,肌原纤维减少是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

    作者:王连生;吴翔;黄峻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硬膜外阻滞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预防及处理

    硬膜外阻滞麻醉剖宫产术中发生低血压,可使产妇子宫胎盘血流量降低,导致缺氧及酸中毒,而静脉输液是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预防和纠正低血压的有效措施,合理的液体输入既有效地预防低血压,又对母婴的生化代谢无不良影响.

    作者:刘国琴;张小庆;俞娟芬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吻合器致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排粪功能障碍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直肠切除术后排粪功能障碍的原因.方法:总结在院5年收治大肠癌493例,其中直肠癌217例,直乙交界癌64例,乙状结肠癌102例,分别占同期大肠癌的44.02%、12.98%和20.68%.行Miles手术96例,占直肠癌病人的44.24%.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使用吻合器者103例,因此而保留肛门者占同期大肠癌病人的47.46%.同期手法吻合76例,占直肠癌、直乙交界癌的27.05%.结果:吻合器组病人术后出现排粪功能障碍较手法吻合组症状重且持续时间长.结论: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吻合器,术后出现排粪功能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吻合口位置(吻合口距肛门的距离)及吻合器的吻合方式有关.我们认为吻合器双排水平交错排列的吻合钉制作了一与肠管纵轴呈直角关系的吻合口,该吻合口不能随肠蠕动扩张,是产生排粪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康里;金岚;王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巨大高功能甲状旁腺瘤误诊为骨转移癌1例

    患者,男38岁.因腰腹四肢疼痛3年,右股骨颈病理性骨折半年在多家医院诊为骨转移癌,于2001年2月来院.检查:一般状态尚可,呼吸血压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右股骨颈骨折,无骨痂生长,颈部左侧可触及一大小2.5×2.0×2.0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可随吞咽而上下运动.腹部平坦,上腹部剑突下偏右深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空腹血糖、T3、T4TSH均正常,血钙波动在3.0mmol/L左右,PTH12210.0pg/ml,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示颅骨、股骨、指骨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指骨骨膜下吸收边缘有毛刺,颅骨骨板障增厚,而且有颗粒状骨吸收,CT示左甲状腺外上方有2.0×2.0×2.5cm大小肿物,被膜完整.

    作者:王英超;张远卓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先天性巨结肠并发重度小肠结肠炎、肠造瘘的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的根治术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而小肠结肠炎是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结肠炎,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手术行回肠末端双管造瘘术是解除肠梗阻的理想选择.因此,对此类危重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其中包括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症及病情变化,有效维持造瘘口的功能,自制灌肠管改进传统的给药方法,细致的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工作,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通过医护协作,科学诊治,精心护理,患儿转危为安.

    作者:肖小娥;王婉秋;周红霞;王红梅;曹萍;陈久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农四师六十六团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为了解我团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我站于2000年6月对我团1366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以六十六团一中全体在校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人数1366人,其中男755人;女611人.体检由专人严格按照卫生部<中国学校卫生监督监测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995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营养状况评价标准,以身高标准体重的90%-110%为正常,<90%为营养不良,>120%为肥胖.

    作者:张雪荣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抗病毒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的实验

    目的:建立抗病毒合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其大青叶、柴胡、连翘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本品定性鉴别色谱特征明显,易于区别.结论:建立了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其方法可靠、实用.

    作者:李小弟;仵文英;李兴华;雷建林;席枝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及常见病,致残率很高,在药物治疗同时及时地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使患者心理状态及运动机能得到大可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1 临床资料2000年-2001年我院共收治脑梗塞患者52例(均由CT证实),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小年龄34岁,大年龄86岁,平均59岁,左侧肢体瘫痪27例,右侧肢体瘫痪25例,意识障碍1例.

    作者:于玲艳;王钦青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甘露醇对急性脑梗塞抗氧化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甘露醇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40例急性脑梗塞,并于病程72h内(治疗前)及病程7、14、21、28d(治疗后)分别抽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ase,SOD)和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LPO)水平.结果: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梗塞灶显著缩小.血中SOD及LP0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0.001).结论:脑梗塞早期应用小剂量甘露醇进行抗氧化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谭来勋;朱文芳;李金凤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护理科研数据分析系统

    目的:拓宽护理信息系统的服务范围,使护理科研数据处理自动化、规范化.方法:以国内医院微机应用特点为依据,借鉴了国内外许多数据处理软件的优点,突出了临床、护理科研究院数据的分析处理模式,采用编译的TurboPascal语言设计.结果:所有功能集成于一个运行环境中,使护理人员勿需培训即为容易掌握使用,为分析各种科研数据、病人实验数据资料以及辅助护理诊断分类等,提供了一个现代化工具.结论:可作为护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杨帆;郭秀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GLP-1研究进展

    胰高血糖素原(Proglucagon,PG)包含有2种胰高血糖素样肽,即GLP-1和GLP-2.GLP-1(Giucagon-likePeptide-1,胰高血糖素样肽-1),主要是由小肠和大肠的内分泌细胞及脑的神经细胞分泌的,GLP-1通过复杂的机制控制血糖,其中包括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的分泌、胃的排空及外周的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1].GLP-1也可能调节脂肪组织和肌肉的糖原合成[2].而这些调节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笔者对GLP-1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新丽;李茵茵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