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来勋;朱文芳;李金凤
目的:探讨淑润(α-2a型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门诊356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淑润治疗组140例,光热治疗组122例,淑润结合光热治疗94例,治疗后3个月观察疗效,6个月观察复发.结果:①对宫颈糜烂Ⅰ、Ⅱ度,颗粒型,单纯型,3种治疗方法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②宫颈糜烂Ⅲ度及乳头型糜烂,淑润治疗与光热治疗无差异(P>0.05),而淑润结合光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淑润治疗组及光热治疗组(P<0.05);③淑润治疗组复发率(8.6%)与淑润结合光热治疗组复发率(8.54%)间无差异(P>0.05),它们均较光热治疗复发率(15.15%)明显降低(P<0.01);结论:淑润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明确、副作用小、方便易行,且复发率低,以此可以替代光热治疗,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彭慧霞;段钊;刘明;寸伟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调查住院的C0PD急性发作期患者呼吸道MRS感染的流行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999-2000年住院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包括普通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患者)下呼吸道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致病菌株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0PD合并下道呼吸道MRS感染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插管的患者更易发生MRS感染.万古霉素对MRS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及磷霉素等对MRS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特别是入重症监护病房和插管患者合并MRS感染的发生率升高,故临床医生要提高对MRS感染的警惕性,选用敏感药物以尽快缓解患者症状,减少死亡率.
作者:崔瑗;张洪玉;张杰;郭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慢性肺心病,病程长,季节性强,护理困难,为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有重要意义.现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过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共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35-60岁,好转28例,死亡2例住院天数10-30天.2 护理体会①环境:应注意清洁消毒,严格控制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加强病区管理,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病区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1-2次/d,物体表面、地面用1%过氧乙酸擦拭1-2次/d.加强吸氧装置的消毒,使用一次性鼻塞管.
作者:汪海燕;白丽娜;马萍;黄东宏;卢银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清中抗汉坦病毒IgM抗体的快速、简便、敏感的方法.方法:将羊抗人IgM抗体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干燥封闭待用.向已包被抗体的硝酸纤维素膜上滴加患者血清后,再先后滴加汉坦病毒抗原,鼠抗汉坦病毒抗体,后滴加金标抗鼠抗体直接显色,阳性反应为红色.整个操作过程一般超过10分钟.结果:用该法与IgM抗体捕获法ELISA对比检测40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标本,两法均阳性者38份,均阴性者2份,总符合率为100%,敏感性为95%.结论: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敏感性较高,不需要特殊的医疗设备,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是HFRS早期诊断的好方法.
作者:蔡淑清;崔永军;叶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抗病毒口服液是河北恒利集团制药公司生产的中药口服液,由板蓝根、生石膏、白芦根、生地黄、毛知母、石菖蒲、广霍香、郁金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风热征).中医认为,风热证是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
作者:王虎军;刘汾;刘丽萍;宋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规律及TCD检测CVS的作用,评价尼膜同对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价值.方法:对56例脑外伤患者进行TCD检测,对其中的31例(包括17例发生CVS者),使用尼膜同7-14天,检测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及预后(GOS),并分析尼膜同对未发生CVS的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56例中17例(30.4%)发生CVS,发生CVS与否与入院GCS评分无关.尼膜同可使17例中的11例血流动力学完全或部分恢复,对轻度和中度者效果尤佳,血管痉挛组使用尼膜同的预后不良率为35.3%.未发生CVS的病例是否使用尼膜同,预后不良率分别为21.4%和28%.结论:TCD是检测外伤后早期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尼膜同对纠正外伤后脑血管痉挛有显著疗效.
作者:刘艳辉;毛伯镛;程永忠;高立达;李建宏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试验均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而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涉及多个方面.本文综述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预防、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谦;肖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新生儿造血与免疫功能不成熟,但脐血浆具有刺激造血的活性.IL-3是对造血与免疫系统均有调节作用的造血因子.为了解IL-3表达水平对新生儿造血免疫功能及脐血浆造血活性的影响,本实验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IL-3在33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浆和9例成人外周血浆的表达水平.脐血浆IL-3浓度为0-35ng/L,中位数3ng/L,成人血浆IL-3浓度为0-28ng/L,中位数4ng/L,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浆中IL-3表达水平不低于成人,可支持新生儿正常造血.脐血浆含有低水平的IL-3,在体外的造血刺激作用需要多种造血因子的协同.
作者:陈运贤;钟雪云;罗伟琼;陈蓓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绝育方法之一.为了使受术者易于接受,应尽量减少受术者的痛苦和麻烦.笔者在采用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银夹法结扎输卵管的同时,对腹壁切口的处理方法也进行了改进,减轻了机体组织的损伤和受术者的痛苦,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将笔者1997年3月至1998年5月随机采用三种方式处理手术切口各500例的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影;曾令宏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为了寻求一种无痛安全、患者乐于接受的方法,近年来,笔者采用利多卡因配伍山莨菪碱、芬太尼分别在宫颈注射与静脉注射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5例中,初孕妇178例,年龄16-31岁,妊娠在6-10周.方法:先从静脉注射山莨菪碱5mg、芬太尼0.05mg,然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钳夹宫颈前唇,在宫颈作放射状缓慢注射2%利多卡因5ml,注射深度达宫颈内口水平,约2min后,按常规进行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
作者:李平安;丁慧青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随着人口的老化,脑血管病发病率增高,已成为世界人口三大主要死因之一.脑出血占脑血管病20-30%.且死亡率较高,至目前为止尚无较好的药物治疗.我科于1994年8月-1996年8月应用吉林远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石龙清冲剂对出血性脑血管病140例进行了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李巍;孙博谦;王鸿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少数由急性盆腔炎演变而成,多数无明显急性盆腔炎发作史,多为上行感染而致.本人自1995-1998年在门诊收治妇女慢性盆腔炎患者260例,皆应用西药配以艾条炙少腹治疗,经随访96例,所见疗效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泽梅;朱世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本文对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病人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在硬膜外麻醉下剖腹胆囊切除术(OC)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作比较观察,以了解两种术式对老年人循环影响的时限和程度差异.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全组均为诊断明确,拟行择期胆囊切除的患者,年龄大于60岁,ASA Ⅰ-Ⅱ级.LC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4岁.
作者:顾陈怿;蔡云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讨论清洁伤口预防感染的佳方案及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年1-4月份外科手术预防感染400份病历,进行了合理性评价,并对其使用频率高、常用的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氧氟沙星、氨氯西林、头孢唑林5种抗菌药物共269份病历,运用药物经济学低费用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5种用药方案,氧氟沙星是佳用药选择,其次为头孢曲松.结论:外科清洁伤口预防感染存在不合理现象,开展药物经济学分析有助于合理选药,以小的成本获得大的效益.
作者:蔡长春;李景苏;王虎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我科设有床位42张,有四个专业:肿瘤、内分泌、血液、神经内科,由于专业病种复杂,所以临床用药也复杂多样,为了加强输液管理,我院从1998年12月开始建立了输液卡,经过2年的使用,收到了很好效果,总结经验如下.1 资料自1998年12月至2000年10月输液11570人次,其中肿瘤10090人次,神经内科760人次,血液、内分泌720人次.
作者:刘彦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sdrome MODS),即继发于某种严重的损伤,如创伤、感染、烧伤、异物吸入、多次输血、肺挫伤和胰腺炎等之后发生的一个以上器官功能改变.功能不全可包括一个器官的完全衰竭(如少尿肾衰)或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一个器官的化学性衰竭(如血肌酐水平升高).
作者:徐庆;宋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GdCl3对免疫性肝损伤保护效应,探讨Kupffer细胞活性在免疫性肝损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ip lmg·kg1BCG,7天后ip 0.2mg·kg1LPS,6h后处理动物),同时一次性给予20mg·kg1GdCl3.测定sALT、sGST活性及肝组织GSH含量;PT-PCR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alpha)在肝组织中mRNA的丰度;免疫组化学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中TNF-alpah mRNA表达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明显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显著下调;GdCl3能明显逆转上述指标,降低血清ALT、GST水平,升高肝中GSH含量,改善组织损伤.结论:Kupffer细胞选择性阻断剂GdCl3能明显保护免疫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Krpffer细胞活性,减少TNF-alpha释放及肝细胞的凋亡有关.提示Kupffer细胞活性在肝损伤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丁虹;黄杰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报道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椎板侧隐窝扩大开窗减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90-1999年共手术治疗54例腰椎管及侧隐窝、神经根管狭窄的病例.应用一侧或双侧椎板扩大开窗及椎板下潜行减压、黄韧带切除,神经根管侧隐窝减压并保留棘突、棘上及棘间韧带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46.8个月,优34例,良12例,可26例,差1例.另有一位老年患者术后第5天突发心梗死亡.结论:该手术在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同时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及减少了术后疤瘢而致的医源性狭窄.
作者:王兵;郑介伯;陈国勋;王志刚;刘贻运;李坤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 β(IL-1β)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作用并进一步观察IL-1 β是否通过诱导N0产生发挥作用的.方法:所有实验使用雄性Wistar大鼠(5-7周龄,体重170-230g),无菌条件下原位胶原酶灌注肝脏分离肝细胞.观察IL-1 β的细胞毒性作用(对肝细胞LDH释放的影响),以及IL-1β诱导产生的NO是否参与了这一作用.结果:IL-1β显著促进了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LDH的释放,这种作用是剂量和时间依赖的;IL-1β剂量和时间依赖地诱导iNOS的表达和NO的产生,L-Arginine(NO合成底物)显著促进了IL-1β刺激的NO产生,L-NMMA和L-NAME(iNOS抑制剂)完全抑制了IL-1β刺激的NO产生;IL-1β诱导的N0产生不影响IL-1β对肝细胞LDH释放的促进作用.结论:IL-1β对于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而其诱导产生的NO没有参与这一作用.
作者:张忠涛;王宇;奥村忠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例DCM患者进行心肌活检后病理形态学分析及运用核素心脏血池显像测得各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并对上述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调查.结果:所有DCM患者心肌活检结果均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肥大、变性、肌原纤维稀疏、排列紊乱以及心肌间质纤维化,核素心脏血池显像结果显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心功能障碍.心肌活检光镜形成测量指标与心功能之间两者高度相关.结论:DCM患者心肌间质纤维化,肌原纤维减少是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
作者:王连生;吴翔;黄峻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