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洁霉素致膈肌痉挛

张萍;宋虹

关键词:
摘要:洁霉素是由链丝菌产生的,该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的厌氧杆菌也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骨及关节的感染,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其半衰期2-2.5小时,药物主要是从肝代谢灭活,约90%经尿中排出,该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

    我院自1990年-2000年,收治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兴艳;赵鹏举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脐带过长2例

    例1:27岁,孕1产0,孕38 12周.因剧烈腹痛于2001年11月5日21:00入院,胎心监护:NST为反应型.B超:胎儿双顶径9.4cm,脐绕颈3周,羊水液平2.7cm,胎盘为Ⅱ-Ⅲ级,胎头高浮,产科检查均小骨盆.因头盆不称,脐绕颈,及早破水行剖宫产术,术中头位助娩一男活婴,新生儿脐带绕颈6周,体重3500g,Apgar评分9分,术后脐带测量长度为145cm.

    作者:许迎春;张海滨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乙肝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及护理对策

    笔者针对乙肝住院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寻找出切实有效的护理对策,从根本上改进肝炎护理的质量.

    作者:支元凤;韩绍芹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唇裂术后分离麻醉下拆线应用观察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唇裂患儿术后拆线于分离麻醉下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本科于分离麻醉下的20例患儿拆线应用汇报如下.

    作者:秦建勇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胰管与胆道系联合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

    目的:为人体解剖学及肝胆外科学的教学与手术提供直观的模具.方法:标本,通过对胰管及胆道系等行插管并向其中灌注填充剂,之后采用浓盐酸腐蚀法,即得胰管及胆道系联合铸型标本.结果:所制作的铸型能直观地显示胰管及肝内外胆道的走形、交通关系及与胃、十二指肠、脾等血管的毗邻关系,立体感强.结论:此法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所作铸型直观、实用.

    作者:石瑾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救治62例集体食用豆角中毒临床分析

    豆角含有多种毒性物质,若烹调不当,易致中毒发生.我院2001年1月1日一次性收治62例食用豆角中毒患者,经积极救治,均康复出院,现将救治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胡振玉;赵文斌;王宝涵;富爽;陆婷;姚茹;肖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洛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我们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洛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传战;田秀菊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凝血酶对实验性神经细胞老化过程中脂褐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凝血酶对实验性神经细胞老化过程中脂褐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神经母细胞老化模型,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脂褐质含量.结果:随着无血清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内脂褐质含量增加,时间越长越显著.低浓度凝血酶能延缓脂褐质的聚集.结论:凝血酶具有潜在的抗老化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流清;赵忠新;张毅;曹慧兮;蔡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天普洛欣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附32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至今未找到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均未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由于大多数脑梗死是血栓堵塞动脉所致,因而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超早期溶解堵塞的血栓,使血管再通,及时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供,溶栓治疗脑梗死引起了许多医务工作者的兴趣及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均开展了此项治疗的研究工作,现将我院2年来治疗的32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总结如下.

    作者:张永雪;安孔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方法及其在控制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我科自1990年至1996年共外科手术治疗肺癌病人462例,其中T1N0期83例(18%),T1N1,T2NO和T2N1期157例(34%).肺瘤根据国际TNM标准进行分期,同时又将Ⅰ期分为Ia和Ib,Ⅱ期分为Iia和Ⅱb.这组病人均采用病灶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部分病人术后给予全身化疗或纵隔放疗.结果:本组经手术治疗的24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五年,T1NO期病人五年生存率可达79.7%.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预后与肿瘤的大小,细胞分类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小的病人预后好.鳞癌比其他类型细胞癌转移少.有无脏层胸膜侵犯似乎对生存率没影响.而有淋巴结转移对五年生存率影响明显.术后放疗可以起到控制局部复发的作用.化疗可以减低死亡率.

    作者:龚民;王天佑;田锋;段文革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47例

    外固定架治疗骨折早在50年前就有报道,近年来发展较快,特别对合并软组织损伤及严重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和多发性骨折有良好疗效.用石膏外固定、跟骨牵引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均有不满意之处,骨不连发生率较高,功能恢复受到较大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我院自1993年1月-2001年4月采用国产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4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英杰;李士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胸腺肽治疗乙肝大三阳阴转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8-2000年采用冻干注射用河山胸腺肽(西安长城制药厂)治疗乙肝大三阳30例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郭杰;郭山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基层开展微侵袭神经外科临床研究的问题

    用微小的手术损伤来治疗某些神经外科疾病,这无疑是病人的福音,同时也是神经外科医生长久以来追求的目标.作者长期在祖国西北边疆工作,现从基层医院的实际出发,探讨开展微侵袭神经外科临床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作者:闫洪法;何儒鸿;赵军;任传斌;龚惠芸;高新疆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产后会阴损伤缝合术与治疗新改进

    会阴损伤(裂伤、侧切)是产科常见手术缝合之一.会阴缝合后,伤口愈合平整、瘢痕吸收大小是关系到产妇终身局部的舒适与否.我站对154例产后会阴裂伤,会阴侧切的产妇采用新改进缝合与治疗方法,无1例伤口感染,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杨玉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髌骨骨折内固定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髌骨骨折改良张力带、骑缝钉及环形钢丝内固定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新伤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陈旧性损伤,改良张力带及骑缝钉内固定均优于环形钢丝内固定,且前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横断骨折及轻度粉碎性骨折明显优于严重粉碎性骨折.结论:改良张力带及骑缝钉内固定为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刘贻运;唐红驹;谭德国;罗荣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浅谈中风病人的辨证护理

    中风,又名卒中,本病急性期后,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所以急性期能否及时治疗,是康复与否的关键.根据中风病人的临床变化特点,用中医理论制定了分期辨证护理要点及分期护理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死亡率,现简介如下.

    作者:刘艳;徐黎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龙口市小学生患病状况分析

    为了解我市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以便科学的指导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我们于1998年9-10月对龙口市10所小学的在校学生进行了体检,发现影响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主要疾病有近视、砂眼、龋齿和扁桃体肿大,在经过科学的统计分析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成志;彭松青;成杰;姜环;高青;李世成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改进USS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研究改进USS系统应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复位内固定疗效.方法:应用改进USS系统复位、内固定,对术前、术后爆裂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椎管横截面积和瘫痪程度对比统计.结果: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为94.5%,椎体后缘高度恢复平均为91.4%.脊柱后凸角纠正至生理弧度.椎管面积平均恢复85.1%.32例平均随访12个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松脱、断钉、拔钉及断棒,截瘫除4例A级(Frandel)的无恢复外,19例平均恢复3个级别(2-5),9例完全恢复,无1例发生感染和死亡.结论:改进US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在矫形棒上套加聚乙烯套管,增加对爆裂椎体向前的顶压力,使后凸角和椎体高度得到恢复;利用L型凿将后凸的椎管前壁向前凿回,使椎管横截面积复位满意.

    作者:高吉昌;贾全章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由细胞间的多种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组成,构成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具有支持、连接、营养和防御等生理作用.基底膜主要由ECM构成.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血管的完整性.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是分解ECM的蛋白酶类中重要的一类.

    作者:常敏;张凯;何志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模拟机定位摘除深部组织异物1569枚

    我院自1990年10月-2001年10月在模拟定位下小切口小隧道快速摘除机体深筋膜以下深部异物1000例1569枚,均一次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越苏;张玮;魏芳远;王应忠;费存恩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