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苏建华:借康复谋复活

吴凤清

关键词:医疗康复, 计划生育服务站, 农村育龄人群, 计划外生育, 城乡结合部, 整体搬迁, 医疗机构, 睢县, 服务工作, 新一代, 河南省, 工作量, 政府, 县城, 世纪, 上访, 观念, 工频, 稻草, 补贴
摘要:睢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下称“睢县计生站”)是河南省唯一一家集计划生育和医疗康复为一体的医疗机构.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农村计生服务工作普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度面临尴尬被动的局面.究其原因,则是新一代农村育龄人群观念的转变,计划外生育逐年递减,直接导致服务站接受的政府按工作量的补贴随之缩减.2006年,计生站从县城繁华地段,整体搬迁到城乡结合部,成为压垮县计生站的后一根稻草,多名职工频繁上访.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相关文献
  • 韦铁民:丽水有情

    依山而建的丽水市中心医院(下称“中心医院”),因地势起伏、空间逼仄而显得院内建筑有些零乱,尤其是拔地而起的一座已近完工的现代化外科大楼,与紧邻其周围、不同年代高低错落的建筑群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实际上就是医院自我发展的缩影.”韦铁民院长语气中透出一点无奈,“医院从筹建至今已整整40年了,在国家几乎没有多少投入的情况下,医院靠自己一点一点地积累发展起来,虽没有高歌猛进,但也创造了医疗界的一个‘奇迹’.”

    作者:冯蕾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弗里达:受伤的小鹿——没有苦难,就没有生命的色彩

    对于许多人来说,疾病不过是人生的小小插曲,一段意外的偶遇,一次伤痛记忆中的领悟.但对于弗里达卡洛尔来说,疾病是生命的主旋律,一生同行的伙伴,一份关于生死的大彻大悟.弗里达是个传奇,一位有死神在床边相伴的严重车祸受害者,一个一生经历了大小32次手术和3次流产、终瘫痪、依赖麻醉剂活着的女人,一名用自己的画作书写不朽的艺术家.

    作者:王一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扶正卫生行业核心价值体系

    当今,卫生行业的种种乱象折射出卫生行业的文化出了问题、卫生行业核心的价值体系出了问题.所谓卫生行业的文化,就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卫生行业自身特征的行业文化,是绝大多数从业者普遍认同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要想重塑和谐医患关系,必须先从卫生行业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改变开始.

    作者:王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我在乎你的痛苦

    命运的神奇使我一生都与一所医院紧密相关.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马大夫纪念医院由天津市政府收回,成为天津市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前身.小时候,我家就住在市人民医院附近,从我家的窗口就能看到医院的病房.我在附近的小学读书,每天上、下学都经过医院.

    作者:陈荣秀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汤伟光:将惠民落到细微处

    今年9月,贺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汤伟光又被任命为市卫生局局长,双重身份让他忙得不可开交.在他看来,不管是医院院长还是卫生局局长,共同的目标都是为患者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2010年8月,汤伟光调任贺州市人民医院院长.任职之初,他就多处调研,发现了很多“老大难问题”.这些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的和谐.

    作者:陈平溪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高小平:实现两个中心

    从一家乡镇卫生院院长直接空降到当地大的市人民医院做院妊,高小平接手的却是一个“烂摊子”.由于各种原因,虽为当地大的医疗机构,枣阳市人民医院当时却是“百病缠身”:全院有400张床位,1000多名职工,却有四五百名行政后勤人员,1 20多名中层干部.

    作者:修金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中国医院排行榜梅开二度

    国内第一份由学术机构制作出来的“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和“中国佳医院排行榜”,甫一诞生,就引来了医疗同行炙热的目光和热烈的赞誉.医疗界公认的龙头老大——北京协和医院、华西医院、华山医院、西京医院等领军者都开始关注到了这个新生事物,并迅速地响应,将之作为衡量自己的专科和医院在全国同行排名的试金石和风向标.

    作者:汪兆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张培影:与淮海共繁荣

    “徐州市中心医院当前实际开放床位2300多张;2012年10月,新建的内科医技大楼投入使用后,床位将得到进一步扩张;同年4月,在徐州市新城区,规划床位2000张的新院区即将动工,“十二五”期间,医院床位规模将达到5000张.”作为院长,张培影在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介绍医院发展路径时,并没有对迅速扩张带来的经营压力表示担心,反而满怀抓住历史机遇的喜悦.

    作者:刘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医疗公平性离不开法律的硬度

    2011年,中国推行新医改政策的第三个年头,是实现新医改短期目标——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关键一年.然而,各类医患暴力事件,频次、程度上却越来越严重.我国的新医改,说到底就是要解决两个难点问题:一个是医疗资源和负担分配的公平性,另一个是医疗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显然,新医改政策的推动不能称为行之有效.

    作者:黄清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杨彩云:惠民铺就生存路

    “惠民是我们医院生存的秘诀.”履新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伊始,杨彩云便提出明确的治院方针,并一直沿用至今.2003年,杨彩云由医院的内科主任擢升为院长.“医院当时已经有1/3的科室发不出工资,另外2/3科室仅能发放工资总额的70%.”大的客观原因是济南市泉城路正在进行金融商业区改造,周边居民陆续迁出.本就空间狭小的第八人民医院不仅业务量减少,还有两亩地被征用.

    作者:吴凤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张庆伟:控费战略

    很多时候人们把减免医疗费用等同于惠民.尽管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也有一些减免医疗费用的行为,但作为院长,杨庆伟内心并不认同此类做法.“院长没有权利降低医疗费用,当然也没有权利提高医疗费用.”杨庆伟认为,真正体现惠民的环节,就是医院在采购药品时多选择一些质优价廉的药品.

    作者:吴凤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唐玉杰:“篮球”哲学

    “篮球场上的运动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位置的职能也有所不同.其中用人的玄机不可言喻,往往关乎输赢.”湖南永州市道县人民医院(下称“道县人民医院”)院长唐玉杰是个篮球迷,喜欢看篮球的同时,也会把自己的体会运用到医院的管理当中.道县人民医院坐落于都庞岭下、潇水河畔,门临207国道,毗邻两广,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作者:陈平溪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陈玉龙:向患者传递幸福

    “员工感到幸福了,就会把幸福传递给患者,而患者获得幸福后,就会反馈更多的幸福给员工.”这就是四川省绵阳市骨科医院院长陈玉龙的“惠民经”.“对于伤病员来说,他们的心理也承受了很大的灾难,要靠医生和护士不断给病人做疏通和解释.这需要我们尽其所能提供好的服务,不仅是医疗上,还有生活上.”陈玉龙称,把幸福感融入到医院的管理当中,来源于陈玉龙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经历.

    作者:陈平溪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建言精神卫生法 直指患者保障

    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下称“《草案》”),该《草案》是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首次公开征求意见并反复修改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为了探讨《草案》的制定目的,6月1 8日,《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了一场“缔造精神健康、筑基社会和谐——《精神卫生法(草案)》法制建设研讨会”.11月3日,《中国医院院长》杂志在上海宛平宾馆再次召集业内专家,对二次征求意见稿进行了现场研讨.

    作者:吴凤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开放医疗下的媒体角色

    媒介是世界上大的传声筒和好的洗脑系统.开舆论学新河的李普曼曾经说: “人们的行动越来越不依赖自己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而是成为对现代传播媒介传达的无处不在的‘虚拟环境’的反映.”回溯2011年连续见诸报端的医患冲突事件,以及伪名医、 “绿豆门”等乌龙报道,不由让人反思,媒体到底在当前中国的医患关系之中发挥了何种作用?基于公众利益考虑,媒体又应该如何进行医疗领域的新闻报道?不久前出现的深圳“8毛门”事件,将媒体在医患关系中扮演的负面角色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

    作者:赵孔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鞠建伟:定位决定成败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的14个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十五”期间,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然而,作为开发区配套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下称“开发区医院”),由于定位不准及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一度陷入被卖掉的窘况.2006年1月,鞠建伟临危受命,全面主持开发区医院的日常工作.

    作者:吴凤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徐卫国:领导力的研究者

    对于新华医院院长徐卫国来说,新华医院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平台,但他研究的对象不是人体,而是管理,乃至领导力.在这个平台上,他率领新华医院顺利完成了《转型时期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综合改革战略研究》等管理类科研项目.其研究目的不仅是使新华医院持续健康地发展;更期待借助上海医疗体制“管办分开”的土壤,为全国的公立医院摸索出一套可以广泛复制的、符合现代公立医院运行环境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作者:刘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王建安:塑金百年品牌

    尽管离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医二院”)已将近20个年头,当王建安重返这里的时候,他仍然能感受到这家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医院独特文化氖围:一方面,全院员工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关键时刻能迸发出强烈的赶超自我的原动力;但同时传统文化的惯性也非常突出:比如求稳意识,对新的理念与技术感受速度相对缓慢,再如从医生到清洁工人,大家都习惯以自己的岗位为中心来设计流程,而忽略了从患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作者:冯蕾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苏建华:借康复谋复活

    睢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下称“睢县计生站”)是河南省唯一一家集计划生育和医疗康复为一体的医疗机构.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农村计生服务工作普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度面临尴尬被动的局面.究其原因,则是新一代农村育龄人群观念的转变,计划外生育逐年递减,直接导致服务站接受的政府按工作量的补贴随之缩减.2006年,计生站从县城繁华地段,整体搬迁到城乡结合部,成为压垮县计生站的后一根稻草,多名职工频繁上访.

    作者:吴凤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罗发强:善举由“心”开始

    前不久,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市妇幼保健院(下称“肇庆二院”)刚刚结束了50周年的院庆活动.熟知医院历史的人却知道,医院真正发展开始于1995年,距今只有16年的时间.此前,她一直作为疗养院存在着.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肇庆经济为落后,又由于其靠近边缘的地理位置,被戏称为“猪(珠)尾巴”.

    作者:修金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

主管:吉林出版集团

主办: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