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酸甘油临床研究进展

马月;李卫民

关键词:
摘要: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又称三硝酸甘油酯(Trinitroglycerin).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随着其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阐明,其临床应用又开拓了新的领域,现就其国内外临床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若干问题探讨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多,随着影像技术发展,微创治疗机会增加.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微创术治疗46例硬膜外血肿,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和华元;沈春生;李瑞;沈君;朱东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脑血管意外昏迷病人的护理体会

    1991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脑血管昏迷病人100例,经积极治疗、细心护理大部分能够生活自理,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冷翠芳;张洪娟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浅谈安氏Ⅱ、Ⅲ病历中Bolton指数的关系

    错(牙合)的病历中,常出现牙冠宽度的大小不协调,当牙齿大小出现不协调时,很难在矫治后获得牙齿精确的排列和理想的后牙尖窝咬合关系[1],因而会对矫治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用Bolton指数可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

    作者:甄文芳;宋殿华;高云静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三尖瓣损害1例

    患者,女,28岁,因发热1个半月,加重伴畏寒、寒战、咳嗽1个月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贫血貌,胸骨柄处轻压痛,心率10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Ⅱ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较粗糙,胸骨右缘第V肋间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余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腹部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右房、右室大、三尖瓣前叶根部回声结节性增强,瓣体、瓣尖显示不清,后叶瓣环处见一大小约1.1×0.8cm形态不规则、结构松散的等回声区,随瓣膜运动呈絮状飘浮,膈瓣腱索处见一大小约0.5×0.4cm的性质同前回声.

    作者:陈礼波;孙燕军;张明灿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20年肺结核的X线分析及管理短程化疗观察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所引起,但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免疫力,因而和发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感染可用结核菌类来测定,发病则以X线和其它检查加以确诊.

    作者:龚永华;曾秀胜;祁秀芳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全麻术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全身麻醉即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周身不感到疼痛.

    作者:郭春艳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应用护理程序对结肠造瘘术的护理

    护士长: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结肠造瘘术的护理.结肠造瘘术适用于①直肠或乙状结肠癌并发梗阻、肿瘤已不能切除,可进行近侧结肠永久性造瘘术;②左侧结肠癌并发梗阻,全身情况太差不能进行一期手术切除吻合,可进行临时性结肠造瘘术,争取二期手术切除.

    作者:金彩霞;王华;杨艳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应用Snodgrass术式治疗尿道下裂

    目的:介绍Snodgrass术式治疗尿道下裂的应用方法和特点.方法:对52例各种程度尿道下裂的初治病人进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缺失长度0.4-4.5cm(平均2.0cm).手术年龄14个月-12岁(中位数3.0岁).结果:52例术后随访时间4个月-36个月(平均18个月),46例一期临床治愈,手术成功率达88.5%(46/52).4例术后合并尿瘘,2例已修补治愈,1例待修补,1例术后半年失去随访.2例术后并发尿道口狭窄,经定期尿道口扩张后已治愈.本组病人中无1例发生尿道狭窄.结论: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可应用于各种程度的尿道下裂,新建尿道口呈纵形裂隙状开口,使成形后的阴茎头更为美观.手术后尿瘘发生率低,不容易发生尿道狭窄.

    作者:周云;严向明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腔内成形支架置放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现况

    颅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症是严重的外科常见病,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常伴有心肺血管疾病,可因脑血管意外致残或死亡.

    作者:田卓平;张培华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高原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高压危象的救治

    肺高压危象(pulmonary hypertensive crisis,PHC)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作者:易映红;李素芝;陈忠东;王洪亚;张胜天;肖嘉方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细胞涂片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的探讨

    目的:在同一张细胞涂片上同时检测ED1和PCNA两种抗原,观察增生的巨噬细胞增生的情况和统计增生的巨噬细胞数量.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双重染色技术检测细胞涂片中细胞的ED1和PCNA两种抗原,利用微波/高压加热的方法,灭活第一重染色中所有抗体的活性,避免双重染色中引起的交叉反应.结果:增生的巨噬细胞同时表达ED1和PCNA两种抗原,结果分别呈棕色和蓝色.结论:在一张细胞涂片上同时观察同一个细胞中ED1和PCNA抗原的表达,比采用两张涂片分别检测ED1和PCNA抗原,观察染色结果更加方便,能够准确地观察到增生的巨噬细胞,获得的统计结果也更客观和准确.

    作者:梁英杰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85例早期胃癌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析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早期胃癌的关系.方法:对85例早期胃癌及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胃癌的Hp阳性率为54.1%,消化性溃疡Hp析出率为70.0%,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溃疡型早期胃癌的Hp析出率高于非溃疡型,粘膜侵害程度和癌细胞分化程度与Hp析出率无明显差异.癌灶平坦凹陷型的Hp阳性率高于隆起型,位于胃体倍的癌Hp析出率高于位于胃窦部及贲门部位的癌.结论:Hp的感染与早期胃癌的形成与消化性溃疡同样有相关性,可能是溃疡型胃癌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胃体癌及平坦凹陷型胃癌Hp感染率较高.

    作者:李一鸣;赵泽贞;李长征;陶建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参茸百补胶囊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参茸百补胶囊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以总皂甙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标准,用正交设计试验选出佳超临界C02萃取方案及对163例病人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35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h、乙醇的用量为药材的2倍;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59%.结论: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制备参茸百补胶囊的工艺科学先进,方法简便合理,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楼一层;许健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能够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社会各界对护理本科生的重要期望之一.本文笔者对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策略从八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旨在促进互利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者:袁华;张银萍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房间隔膨胀瘤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房间隔膨胀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 ASA)是由于先天性房间隔发育薄弱,在心脏负荷因素的作用下向低压侧膨隆而形成气球样的瘤样膨出[1].

    作者:黎木兴;于慧俊;叶勇敏;费祥武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缺血性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营养因子(NTFS)中的一种,其在神经元损伤后再生修复和防止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BDNF对限制脑缺血后分解代谢产物所产生的损伤级联反应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未来前景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张凯;刘力;胡亚娜;何志义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解粘连,滑利关节

    由于炎症,损伤等病变均可造成局部器官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在修复过程中如果纤维化(成纤维)过程相对绝对加快,病变局部或病变器官,组织与邻近的器官组织发生粘连,就可影响局部的功能活动,如果关节及其辅助结构或邻近结构有炎症损伤,痉挛粘连等也会影响关节的运动,推拿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手法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消肿去瘀,改善局部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二是适当的被动活动有助于松解粘连;三是应用整复手法,可纠正筋出槽,关节错缝,从而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

    作者:于永莲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成人Still病合并高血糖1例

    患者,女,54岁,因不规则发热、咽痛、畏寒,纳差伴皮疹、关节疼痛1月余,于2001年4月2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全身乏力、咽痛及四肢关节酸痛,在我院急诊科经多种抗生素治疗发热不退.

    作者:周晓燕;吴宗华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3例临床观察

    对本院2001年6月-2002年12月期间的1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应用骶管注药的疗效与传统中医疗法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应用骶管注药的患者的治愈率(38.3%),总有效率(98%)在观察期间内与传统中医疗法的治愈率(31.1%),总有效率(85.5%)相比均有较大提高(P<0.05),提示骶管注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洪德文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成人与儿童HIV/AIDS常见肺部感染及其影像学分析

    目的:分析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常见类型并探讨成人与儿童的影像学表现的不同特点.方法:收集在援博茨瓦纳医疗期间在玛丽娜公主医院临床确诊的HIV/AIDS常见肺部感染452例,对其感染类型和影像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成人HIV/AIDS肺部感染常见的类型为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和细菌性肺炎,儿童以淋巴间质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和重症肺炎为主,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肺部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肺内出现斑片、网状、结节、毛玻璃片状阴影、肺气囊、空洞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等,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时,结合临床资料应考虑并发肺部机会性感染.

    作者:李跃明;陈正挺;陈益光;杨凤娥 刊期: 2003年第21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