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安氏Ⅱ、Ⅲ病历中Bolton指数的关系

甄文芳;宋殿华;高云静

关键词:
摘要:错(牙合)的病历中,常出现牙冠宽度的大小不协调,当牙齿大小出现不协调时,很难在矫治后获得牙齿精确的排列和理想的后牙尖窝咬合关系[1],因而会对矫治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用Bolton指数可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楔状缺损发生的位置与使用夹层技术修复的疗效分析

    从我院1995年2001年6年期间的877颗有楔状缺损的牙齿中筛选出使用夹层技术[1]修复的牙齿计206颗;按照楔状缺损发生的位置分为三组,分析充填物在不同位置的保留情况,找出夹层技术比较适应的应用条件,为临床工作中楔状缺损的修复提供参考.

    作者:宋殿华;甄文芳;徐树文;高云静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冬眠灵致精神病患者血浆肌酸激酶增高

    对25例精神病患者使用冬眠灵前和使用冬眠灵1-2个疗程后采血,测定其血中肌酸激酶(CK)活性,发现使用冬眠灵后,血中CK有明显的升高.

    作者:陈加力;杜兆洪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心率变异性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分析作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损害的无创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先根据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试验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并将二组行心率变异性分析比较.结果: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试验阳性组较阴性组心率变异性明显下降(P<0.01).结论:①心率变异性分析是一种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自主神经损伤的简便有效方法.②随糖尿病病程增长,病人在未出现临床症状前就有自主神经损害.③早期自主神经损害是功能性和可逆性的,随血糖控制可改善.

    作者:赵秀娥;李玫玫;许天蕴;梁徽;金哲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心理因素及应激对麻醉效果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及应激对麻醉效果影响的相关性.方法:在实施相同的麻醉的328例备选病例中,根据麻醉效果级别(A、B、C级),随机选出不同级别的病例各30例,分为三组.分别对三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术后进行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的观测,及同期的皮质醇(Cor)、胰岛素(Ins)、血管紧张素Ⅰ(A 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变化情况,与麻醉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患者Cor、Ins、A Ⅰ、AⅡ等应激相关激素水平,及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评分,都与麻醉效果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对麻醉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应激相关激素水平可反映其程度.

    作者:丁明;王丙琼;林清暑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全麻术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全身麻醉即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周身不感到疼痛.

    作者:郭春艳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硝酸甘油临床研究进展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又称三硝酸甘油酯(Trinitroglycerin).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随着其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阐明,其临床应用又开拓了新的领域,现就其国内外临床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马月;李卫民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临床输血需谨慎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急救、防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在妇幼疾病中,输血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快速准确的服务是对临床检验人员的要求,临床输血应慎之又慎.

    作者:李桂梅;黄宏章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胃肠手术加腹腔感染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

    目的:探讨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在胃肠手术加腹腔感染时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胃肠手术加腹腔感染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胃肠术后1号治疗组.治疗组术后即刻给灌胃胃肠术后1号,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对胃肠手术加腹腔感染模型大鼠及假手术组大鼠(SO)于术后6、12h取回肠黏膜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利用辣根过氧化酶作为黏膜通透性改变的示踪剂)观察.结果:对照组6及12h时相点肠黏膜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电镜观察制膜12h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间有高密度电子物质沉着,细胞紧密连接开放;假手术组和胃肠术后1号治疗组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完整,细胞间隙无示踪剂沉着.结论: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开放,通透性增加是胃肠手术加腹腔感染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形态学基础.胃肠术后1号能够减轻肠黏膜屏障损害.

    作者:谷俊朝;王宇;薛建国;王康里;张忠涛;李建设;周延忠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东奇胶囊对老龄小鼠血、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相关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东奇胶囊对老龄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给老龄小鼠不同剂量的东奇胶囊灌胃30天后,测定其血浆、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0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观察东奇胶囊对它们的影响.结果:东奇胶囊能明显提高老龄小鼠血、肝组织中SOD活性及T AOC能力,而明显降低产MDA的含量.结论:东奇胶囊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董从丽;吴建新;秦燕;苏娟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药学服务与患者利益

    21世纪医院药学工作对医院药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医院药学管理的进步,医药之间,药患之间的关系必将有一个新的突破.

    作者:王秀英;戴莉玲;宋金明;施雷;从林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若干问题探讨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多,随着影像技术发展,微创治疗机会增加.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微创术治疗46例硬膜外血肿,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和华元;沈春生;李瑞;沈君;朱东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不同治疗方法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结果比较

    目的:分析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浆ET、CGRP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对60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按不同药物,哮喘的程度及发作与否分组测定ET和CGRP含量.结果:60例哮喘性支气管炎不同药物治疗后血浆ET和CGRP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不同程度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浆ET和CGRP含量各异,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5-0.01);6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ET和CGRP含量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P<0.01);治疗组缓解天数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血浆ET和CGRP含量的测定在预示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程度及疗效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汉文;卢远达;徐淑兰;叶彩丽;林灿华;周翔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六种植物及蔬菜对丝裂霉素C的SOS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研究6种常见食性植物及蔬菜即石榴皮、山药、芦荟、葱籽、桐蒿及生菜抑制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C致突变作用,并试图探索其抗突变机理,为肿瘤预防及肿瘤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分子毒理学原因,采用SOS抗突变和致突变司步快速试验技术,进行了加与不加大鼠肝脏微粒体酶(S9)系统的试验和重复试验,检测了上述物质的抗突变及致突变两种属性.结果:石榴皮、山药、葱籽在加与不加S9时均显示抗突变阳性;桐蒿在加S9试验中显示抗突变阳性,芦荟和生菜在加与不加S9试验中均末显示抗突变阳性.所以检品均未发现致突变作用.

    作者:魏丽珍;赵泽贞;温登瑰;郭玮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3例临床观察

    对本院2001年6月-2002年12月期间的1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应用骶管注药的疗效与传统中医疗法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应用骶管注药的患者的治愈率(38.3%),总有效率(98%)在观察期间内与传统中医疗法的治愈率(31.1%),总有效率(85.5%)相比均有较大提高(P<0.05),提示骶管注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洪德文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能够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社会各界对护理本科生的重要期望之一.本文笔者对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策略从八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旨在促进互利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者:袁华;张银萍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多效设备制备的注射用水中易氧化物的检测

    目的:建议提高注射用水中易氧化物的检测标准.方法:依原检测方法,降低高锰酸钾的加入量.结果:使用多效设备制备注射用水(多效水)以后,其注射用水的质量的确大为提高;新鲜多效水检测时高锰酸钾的加入量应低于原标准的4倍;存放3个月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检测时高锰酸钾的加入量应低于原标准的2倍.结论:提高易氧化物的检测标准,有利于提高注射用水和灭菌制剂的质量.

    作者:马忠杰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UF-50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液红细胞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液中红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样本分别用UF 50和显微镜检测尿中红细胞.结果:UF-50测定红细胞阳性率(12.5%)高于镜检(9.1%),二者符合率为72%.结论:结晶、霉菌、滴虫、脂肪滴、精子及大量细菌导致UF-50检测红细胞的假阳性率.

    作者:柴巨川;张曰恒;夏蔚珉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细胞涂片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的探讨

    目的:在同一张细胞涂片上同时检测ED1和PCNA两种抗原,观察增生的巨噬细胞增生的情况和统计增生的巨噬细胞数量.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双重染色技术检测细胞涂片中细胞的ED1和PCNA两种抗原,利用微波/高压加热的方法,灭活第一重染色中所有抗体的活性,避免双重染色中引起的交叉反应.结果:增生的巨噬细胞同时表达ED1和PCNA两种抗原,结果分别呈棕色和蓝色.结论:在一张细胞涂片上同时观察同一个细胞中ED1和PCNA抗原的表达,比采用两张涂片分别检测ED1和PCNA抗原,观察染色结果更加方便,能够准确地观察到增生的巨噬细胞,获得的统计结果也更客观和准确.

    作者:梁英杰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腹腔镜下鞘膜内子宫切除手术的配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鞘膜内子宫切除术的医护配合.方法:通过回顾分析53例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司械护士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的总结.结果:53例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6.31±41.52min,平均出血量100.21±56ml.术后住院时间4.10±0.52天,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司械护士对腹腔镜器械,设备性能的了解,对手术步骤的熟悉,是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成功的因素之一.

    作者:刘莉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Pregnancy associatedaplastic anemia,PAAA)是指既往无贫血史,仪在妊娠期发生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而又严重的疾病[1],母儿死亡率高.

    作者:钱犁;柳露;杨仁美 刊期: 2003年第21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