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梅;鲍玉梅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学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4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经手术证实25例,经3名以上放射医生诊断确诊19例.其中男21例(占47.7%);女23例(占52.3%).年龄在4-56岁,平均33.7岁.所有病人均在两年内进行了随访.结果:本组病例共发现病灶87个,位于大脑半球49个、小脑26个、脑干12个.我们根据MR表面特点把病灶分为4型①易出血型(33个病灶);②出血型(20个病灶);③稳定型(23个病灶):④隐匿型(11个病灶).随访发现:27个病灶呈进行性增大,13个病灶明显再出血,26个病灶无明显信号改变.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在MR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异性,根据MRI的信号特点可以对该病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并可预示病灶的进展.
作者:温智勇;徐霓霓;齐旭红;康枫;严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喉咽部和颈部疾病在术前和术后所致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探讨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537例喉咽部和颈部疾病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对引起69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和预防措施.结果:术前因素36%(25/69):异物阻塞及喉头水肿;术后因素64%(44/69):舌后坠、血肿或软组织水肿、喉咽腔狭小、上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喉水肿、声带水肿、喉炎、气管软化、气管痉挛、喉返神经损伤.结论:喉咽部和颈部疾病所致呼吸道梗阻因素是多方面的,术中认真细致的手术操作和术后病情观察对预防呼吸道梗阻起关键作用.对危重患者应及时果断解除梗阻,预防性气管插管是减少术中窒息有效措施.
作者:张学辉;黄健男;彭树文;占顺堂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甲硝唑又名灭滴灵,早在60年代初期,临床上作为治疗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物而得以闻名,随着医疗的实践,医学上发现其对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对女性生殖系统以及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口腔等部位的厌氧菌感染,用甲硝唑治疗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周旭生;于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理生理是肺脏内皮和上皮同时受损,大部分肺泡萎陷,小部分肺泡过分膨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或支持性治疗措施,其中通气治疗是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付强;卢兰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对临时配制的不同配方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滴眼液进行稳定性考察、并取硼酸盐配方的不同pH值样品进行家兔刺激性实验.方法:配制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人工泪液配方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滴眼液,分别在4℃、25℃条件下放置,从外观和含量角度考察其稳定性,并取硼酸盐配方进行家兔刺激性实验.结果:三种配方稳定性差异不大,在25℃条件下可以保持8天澄明度合格,含量稳定(初含量的90%以上);在4℃条件下可以保持21天的稳定.不同pH值的硼酸盐配方家兔刺激性结果显示,均未达到刺激程度标准.结论:临时配制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滴眼液在常温下8天、4℃低温3周内使用为好,家兔实验表明硼酸盐配方在pH4.2-5.2范围内,无明显刺激性,使用较安全.
作者:王会娟;刘艳;白玉;徐彦;吴晓莉;李新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切开术(EST)及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B超或CT提示均有胆总管高压或胆总管结石.其中胆总管结石20例(单纯胆总管结石12例,并胆囊结石6例,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18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0,2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0),单纯胆囊结石8例,单纯胆总管扩张2例.所有患者于入院24h内均行EST,EPBD或行胆总管网篮取石术.术后观察临床症状,血生化,血常规及体温变化等生化指标.结果:28例于术后第3天腹痛消失,血淀粉酶于术后第7天基本降至正常.28例达到临床治愈,2例好转,2例并发切口处出血.治愈率高达93.3%,并发症出现率为6.7%.结论:EST及EPBD或网篮取石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治愈率高,简单安全,胆总管小结石(直径小于1.0cm)性胰腺炎患者免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降低手术并发症及风险性,缩短住院时间:对部分肝内外胆管结石及胆囊结石性胰腺炎患者,可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陈开运;高鹏;周继舜;郑雄烈;向国安;梁荣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局部用药治疗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自发性气胸、支气管胸膜瘘、乳糜胸及慢性脓胸的方法与疗效.方法:以纤支镜代胸腔镜开放性检查,若无气胸则先建立人工气胸,若有粘连可用剪刀钳剪断,用0.5%碘伏冲洗以根除胸腔内感染,用0.5%硝酸银喷涂气胸裂口、胸膜瘘瘘口、脓胸及乳糜胸时充血溃疡及糜烂的胸膜,以收敛杀菌,促进愈合,若瘘口过大则以WAB胶粘堵.结果:①48例自发性气胸46例治愈;②14例支气管胸膜瘘13例治愈;③16例慢性脓胸均治愈;④6例特发性乳糜胸均治愈.结论:经胸腔镜局部用药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自发性气胸、支气管胸膜瘘、慢性脓胸及乳糜胸创伤小,疗效迅速可靠.
作者:张黎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名健康人血浆中头孢泊肟浓度,评价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与参比制剂是否具有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设计,20名受试者随机服用头孢泊肟酯被试剂或参比制剂.结果: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2.975±0.525h和2.850±0.690h,Cmax分别为:5.138±0.776mg/L和5.49±40.548mg/L,用梯形法计算所得的AUCoct分别为:24.574±3.414mg@h1@L1和27.057±2.551mg@h1@L1,头孢泊肟酯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1.3±13.9%.结论:对经对数转换后的Cmax、AUCoct进行方差分析及双单侧检验,表明两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李可欣;殷琦;王维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脏损害与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组58例,正常组32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并对两组间血、尿β2-微球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血β 2-微球蛋白水平为(2.679±1.274)mg/L,较正常对照组(1.725±0.547)mg/L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高血压组尿β 2-微球蛋白水平为(137.2±130.0)μ g/L,较正常对照组(52.0±32.0)μg/L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与血、尿β2-微球蛋白有密切的关系,血、尿β2-微球蛋白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改变的一项敏感指标.
作者:邓健忠;廖云彪;赖中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原发脑干损伤为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情复杂,愈后较差,死亡率高达70%.我院于2000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原发脑干损伤病例32例,其中常规综合治疗18例,综合治疗加用奥德金(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药品)1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志刚;赵印梅;周斌;朱红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足母)趾皮肤缺损或第一跖趾关节外皮肤缺损往往因处理困难及无重要功能而不受重视而截趾,但影响弹跳,尤其第一跖骨头切除后,对功能影响较大。
作者:张全荣;邱扬;许亚军;施海峰;刘宇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其发病和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临床表现主要是肠道反应性明显增高.现结合我院3年来诊治的175例患者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杨根贵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OPD加重期病人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66±8岁;健康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7±7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每日200IU/kg体重,分2次皮下注射,连用10天.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COPD加重期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COPD组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及红细胞压积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COPD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及红细胞压积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OPD加重期病人血液流变学异常;低分子肝素对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有一定疗效,且药物耐受性好.
作者:马佳韵;申海霁;陈振和;施宇衡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肺心病继发真菌感染.方法:30例患者均取标本真菌培养.结果:30例患者连续3次标本真菌培养阳性,且菌种一致才确定真菌感染,共检出真菌16株.结论:本组病例大多数为老年人,原发病均为肺心病,长期反复发病,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易使体内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感染.临床上应尽量根据病原学资料用药,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改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真菌感染一经确诊应及时调整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并开始抗真菌治疗.
作者:王慧敏;沈祥丽;李晓鑫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的主要药物,但是,长期使用激素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为了探讨提高激素疗效,减少激素不良反应,我院采用辨证与辩病相结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6例,认为疗效满意.
作者:王桂珍;张淑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我院在1999年6月间,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脑梗塞等症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受到患者的好评,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章其;赵先会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霉菌性鼻窦炎病人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病人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霉菌性鼻窦炎多为单侧病变,以上颌窦为主,同时可累及鼻腔、前筛窦(9/16),少数累及后筛窦及蝶窦(3/16);霉菌性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呈絮状,平均CT值70Hu,有时可见小团块、小沙粒状高密度钙化影;窦壁多呈反应性增厚,部分有骨质吸收破坏.结论:CT是诊断霉菌性鼻窦炎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张治军;胥伟华;鲍红琴;陈群;方勤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病人入院后,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护士能否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入院时的心理护理,是临床科护士能否给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获得病人信任的关键,并且对病人住院后能否积极配合诊疗护理,也至关重要.
作者:白卫;湛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我科2001年2月-2003年1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经肺灌洗并局部注射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57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谢刘娟;黄东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实验性光损害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血栓通组、模型组,正常组和VitE组.采用手术显微镜光源(LUX为30,000±50)照射SD大鼠右眼,照射时间为30min,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血栓通组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VitE组采用VitE滴丸进行灌胃治疗,疗程7天,其余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观察指标为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力、NO含量变化及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改变.结果:经过治疗,相对于模型组而言,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以明显降低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率,有效地抑制细胞凋亡中的关键酶-Caspase-3蛋白酶的活力,还可一定程度减缓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的改变,对具有细胞毒性和氧化作用的N0也有较强的降低作用.与抗氧化剂VitE相比,复方血栓通胶囊的疗效要优于前者.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是一种治疗视网膜光损害性疾病的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
作者:王萧;胡世兴;麦细焕 刊期: 200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