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流变学特点与低分子肝素治疗

马佳韵;申海霁;陈振和;施宇衡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血液流变学 低分子肝素 法安明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OPD加重期病人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66±8岁;健康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7±7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每日200IU/kg体重,分2次皮下注射,连用10天.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COPD加重期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COPD组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及红细胞压积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COPD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及红细胞压积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OPD加重期病人血液流变学异常;低分子肝素对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有一定疗效,且药物耐受性好.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D-半乳糖对乳糖抗氧化酶活性与骨元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D-半乳糖处理小鼠机体抗氧化酶活性与骨元素的影响.方法:3月龄昆明种雌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两组,为正常对照组和半乳糖组,半乳糖组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0mg@kg1@d1,正常对照组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42天,处死,取右侧股骨测定骨元素,同时检测血中过氧化物歧化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中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组织匀浆中单胺氧化酶(MAO)及肝组织匀浆中脂褐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半乳糖组血中CAT活性、GSH-PX活性、红细胞SOD活性均降低(P<0.05),脑组织中MAO活性、血清中MDA及肝组织中脂褐素含量增加(P<0.05),同时,骨钙减少33.2%(P<0.001)、磷减少35.2%(P<0.001)、镁减少42.7%(P<0.001)、锌减少33.0%(P<0.001).结论:D-半乳糖可导致3月龄小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骨元素大量丢失.

    作者:陈小芳;覃冬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危重病人的临床观察及预见护理

    1 病例简介患者,女,54岁,因患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第8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而进入肝昏迷前期.经积极抢救治疗特护30天,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董淑丽;于振香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喉咽及颈部疾病致呼吸道梗阻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目的:分析喉咽部和颈部疾病在术前和术后所致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探讨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537例喉咽部和颈部疾病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对引起69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和预防措施.结果:术前因素36%(25/69):异物阻塞及喉头水肿;术后因素64%(44/69):舌后坠、血肿或软组织水肿、喉咽腔狭小、上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喉水肿、声带水肿、喉炎、气管软化、气管痉挛、喉返神经损伤.结论:喉咽部和颈部疾病所致呼吸道梗阻因素是多方面的,术中认真细致的手术操作和术后病情观察对预防呼吸道梗阻起关键作用.对危重患者应及时果断解除梗阻,预防性气管插管是减少术中窒息有效措施.

    作者:张学辉;黄健男;彭树文;占顺堂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军队医院主动适应医保制度改革的几点做法

    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保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我院作为烟台市市直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唯一一家军队医院,为了配合当地政府搞好这项改革,满足不同层次的医保病人需求,积极按照医保制度改革的具体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主动适应医保制度的改革,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全方位为医保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病人满意率为100%,确保医改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祝艳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奖金的量化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奖金分配的量化管理对注射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奖金分配的量化管理方法自拟,护理质量以病人满意度、护士出勤率及操作考试合格率3个指标来反映,其中病人满意度由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获取,护士出勤率及操作考试合格率由常规方法计算.结果:奖金分配的量化管理自1998年-2001年在门诊注射室实施4年来,病人满意度显著增加(P<0.05),护士出勤率提高(P<0.005),而操作考试合格率无差异.结论:奖金分配的量化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量化管理出成效.

    作者:韩雪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刍议现代战争应激综合征防治及护理

    随着高技术兵器的大量运用,使现代战争更加呈现立体化、多样化的形式为特征.也使战场的时间、空间、打击目标、力量构成,较之以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作者:陈素萍;刘晓辉;范勇;任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纤支镜介入经肺灌洗治疗肺部感染的护理

    我科2001年2月-2003年1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经肺灌洗并局部注射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57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谢刘娟;黄东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瓣膜性心脏病抗凝治疗随访报告

    目的:调查瓣膜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以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安全剂量及通用监测指标:INR的相应数值范围.方法:连续收集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42例,根据INR测值调整达有效剂量.通过随访观察抗凝效果及出血不良事件.结果:华法林平均剂量每日3.23±0.74mg(2-5mg)多数为每日3-4mg.INR平均值2.32±0.32.随访13.6±5.3个月,无血栓事件发生,出血事件7例.结论:INR是抗凝药物治疗可信的监测指标,目标值2.0-3.0,及时监测INR及密切临床观察可减少、杜绝出血事件的发生.

    作者:高明明;杨新春;麻京豫;胡新荣;胡大一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EST及EPBD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切开术(EST)及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B超或CT提示均有胆总管高压或胆总管结石.其中胆总管结石20例(单纯胆总管结石12例,并胆囊结石6例,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18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0,2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0),单纯胆囊结石8例,单纯胆总管扩张2例.所有患者于入院24h内均行EST,EPBD或行胆总管网篮取石术.术后观察临床症状,血生化,血常规及体温变化等生化指标.结果:28例于术后第3天腹痛消失,血淀粉酶于术后第7天基本降至正常.28例达到临床治愈,2例好转,2例并发切口处出血.治愈率高达93.3%,并发症出现率为6.7%.结论:EST及EPBD或网篮取石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治愈率高,简单安全,胆总管小结石(直径小于1.0cm)性胰腺炎患者免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降低手术并发症及风险性,缩短住院时间:对部分肝内外胆管结石及胆囊结石性胰腺炎患者,可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陈开运;高鹏;周继舜;郑雄烈;向国安;梁荣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用尼可刹米治疗前动脉血气与疗效的关系

    目的:调查尼可刹米在COPD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分析用尼可刹米治疗前动脉血气与疗效的关系.方法:观察78例COPD伴呼吸衰竭病人用尼可刹米前的动脉血气,并在静脉滴注尼可刹米24h后,复测动脉血气.结果:①78例用尼可刹米前PaCO2均大于45mmHg,其中pH<7.35的68例,pH值7.35-7.45的8例,pH>7.45的2例.②用尼克刹米前动脉血pH<7.35的患者,使用尼可刹米24h后,pH值升高,PaCO2下降,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然而动脉血pH>7.35的患者,静滴尼可刹米24h后,pH值及PaCO2,无显著性变化(P>0.05).③按尼可刹米治疗后PaCO2降低5mmHg为有效,pH<7.35组有效率62.1%,pH>7.35组有效率40%(P<0.05).结论:COPD并呼吸衰竭pH值>7.35者用尼可刹米既无必要也无作用.

    作者:刘振威;步路标;何炜;吕晓东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流变学特点与低分子肝素治疗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OPD加重期病人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66±8岁;健康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7±7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每日200IU/kg体重,分2次皮下注射,连用10天.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COPD加重期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COPD组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及红细胞压积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COPD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及红细胞压积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OPD加重期病人血液流变学异常;低分子肝素对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有一定疗效,且药物耐受性好.

    作者:马佳韵;申海霁;陈振和;施宇衡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老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42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在老年人群中容易漏诊及误诊.现将我院1992年-2002年内科收治的老年甲亢42例临床特点及漏诊、误诊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肖阳;何辉;刘映川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血压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的测定对其肾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脏损害与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组58例,正常组32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并对两组间血、尿β2-微球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血β 2-微球蛋白水平为(2.679±1.274)mg/L,较正常对照组(1.725±0.547)mg/L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高血压组尿β 2-微球蛋白水平为(137.2±130.0)μ g/L,较正常对照组(52.0±32.0)μg/L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与血、尿β2-微球蛋白有密切的关系,血、尿β2-微球蛋白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改变的一项敏感指标.

    作者:邓健忠;廖云彪;赖中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库存前去除全血中的白细胞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为了探讨库存前去除全血中的白细胞即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在输血过程及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的状况及输注效果.方法:采用手工制备离心去白膜法.采全血1560袋(每袋300ml)去除其中白细胞为A组;1560袋(每袋300ml)全血为B组;将A、B两组在有效期内随机输注有2次以上输血史的受血者.同时观察全血与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各60例)输血前后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A、B两组共计3120份血液输血反应率34人(1.1%),1560份全血反应率26人(1.7%),明显高于少白细胞的红细胞8例(0.5%);全血发热患者14例(0.9%)也高于少白细胞的红细胞4例(0.3%).全血与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输前、输后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t检验).结论: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能降低输血反应及其它相关性疾病,同时不会降低疗效而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路国强;何有云;申红英;胡建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柔性纳米脂质体对鼻粘膜纤毛毒性的评价

    目的:评价不同表面活性剂、普通脂质体和柔性脂质体对鼻粘膜纤毛运动的影响.方法:在体蟾蜍上腭模型法.结果:普通脂质体和柔性脂质体对纤毛运动均无明显影响;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纤毛运动有一定的影响,其毒性大小顺序为:0.83%去氧胆酸钠>1%Brij35>0.86%胆酸钠>1%Tween80.结论:柔性脂质体显著降低了表面活性剂对鼻粘膜纤毛的毒性.

    作者:邓秋;胡新;袁泉;王会娟;刘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复方甲硝唑的配方特点及其在临床上的新用途

    甲硝唑又名灭滴灵,早在60年代初期,临床上作为治疗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物而得以闻名,随着医疗的实践,医学上发现其对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对女性生殖系统以及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口腔等部位的厌氧菌感染,用甲硝唑治疗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周旭生;于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1585例血管外科疾病资料分析

    目的:通过对1995年-2003年,我院血管外科积累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找寻血管专科疾病的诊疗规律,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对1585例各类血管外科疾病患者,根据临床疾病特点,分别采用血管外科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本组1585例,手术治疗758例,占47.82%;住院保守治疗129例,占8.14%(含溶栓治疗);门诊随访治疗987例,占62.27%.结果:使96.78%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控制和缓解.结论:针对不同的血管疾病,采用恰当的血管外科手术和血管外科非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血管疾病,明显控制和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金辉;胡中;钱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新入院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病人入院后,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护士能否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入院时的心理护理,是临床科护士能否给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获得病人信任的关键,并且对病人住院后能否积极配合诊疗护理,也至关重要.

    作者:白卫;湛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消肿止痛膏佐治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1年以来,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中辅以消肿止痛膏(三原县中医院研制)外敷消除腮腺肿胀及疼痛,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樊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107名各民族学生尿氟的测定分析

    目的:了解来自全区各民族学生尿氟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是否缺氟或氟过量.方法:选来自广西各地本院二年级学生107名,其中男52名,女55名;壮族50名,汉族46名,其他少数民族(包括黎、彝、苗、瑶、仫佬、白)11名,城市52名,农村55名.取晨尿50毫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尿氟离子含量.结果:男生尿氟离子平均含量为0.97mg/L(±0.29)、女生为0.92mg/L(±0.28),(t=0.792,P>0.05);壮族学生为0.928mg/L(±0.31),汉族学生为0.933mg/L(±0.23),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为1.086mg/L(±0.33),(各族比较P>0.05);来自城镇的为0.952mg/L(±0.18),乡村的为0.951mg/L(±0.28),比较P>0.05.结论: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学生的尿氟含量无明显的差别,并在正常范围内,无缺氟和氟过量的表现.

    作者:唐娟;梁瑞梅;李兰锋;罗娟;赖文娟;韦艳梅;张树球;李朝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