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卫;湛平
加强药品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确保患者医疗质量及安全的重要基础,药库管理又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疗养院的工作性质不同于治疗医院,因此疗养院的药库管理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对疗养院的药库管理,我谈一点体会,与同行商榷.
作者:王贞丽;莫宗琪;于文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保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我院作为烟台市市直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唯一一家军队医院,为了配合当地政府搞好这项改革,满足不同层次的医保病人需求,积极按照医保制度改革的具体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主动适应医保制度的改革,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全方位为医保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病人满意率为100%,确保医改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祝艳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我院自2001年以来,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中辅以消肿止痛膏(三原县中医院研制)外敷消除腮腺肿胀及疼痛,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樊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发生在中老年人中的一种常见锥体外系疾病,以运动减少、肌肉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症状,其发生率在40岁以上人口中为180人/10万,60岁以上人口中占1%[1],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发生残障的主要疾病之一.
作者:王鹃;刘凤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理生理是肺脏内皮和上皮同时受损,大部分肺泡萎陷,小部分肺泡过分膨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或支持性治疗措施,其中通气治疗是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付强;卢兰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54岁,因患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第8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而进入肝昏迷前期.经积极抢救治疗特护30天,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董淑丽;于振香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学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4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经手术证实25例,经3名以上放射医生诊断确诊19例.其中男21例(占47.7%);女23例(占52.3%).年龄在4-56岁,平均33.7岁.所有病人均在两年内进行了随访.结果:本组病例共发现病灶87个,位于大脑半球49个、小脑26个、脑干12个.我们根据MR表面特点把病灶分为4型①易出血型(33个病灶);②出血型(20个病灶);③稳定型(23个病灶):④隐匿型(11个病灶).随访发现:27个病灶呈进行性增大,13个病灶明显再出血,26个病灶无明显信号改变.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在MR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异性,根据MRI的信号特点可以对该病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并可预示病灶的进展.
作者:温智勇;徐霓霓;齐旭红;康枫;严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的探讨老年人HCV感染的自然过程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老年人HCV感染者进行了长期的临床随访研究,感染HCV时的年龄均为60岁以上,平均年龄为63.96(SD±3.55)岁,男17例,女4例,均为输血后感染,平均随访10.23(SD±3.86)年.结果:21例病人均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发生13例(61.90%),发生肝硬化的时间平均为7.18(SD±2.27)年,其中5年后发生肝硬化的7例(33.33%),8年后发生肝硬化的6例(28.57%).肝硬化病人死亡5例(38.46%),平均生存期为6.56(SD±2.33)年.肝硬化病例组中,均有持续的病毒血症和肝功能异常;与肝硬化组病例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05,P<0.010).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HCV慢性肝炎的发生率高和发生肝硬化非常快.
作者:张长法;曾爱萍;张小沂;刘英娜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乙醇对蟾蜍心肌损伤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应用机械损伤,使心电图ST段发生典型的改变,然后静脉注入浓度为450ml/L的乙醇0.1ml,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收缩压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减慢,舒张压变化不明显,5min后收缩压和心率缓慢上升.结论:乙醇对心肌损伤血压和心率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黄丽琴;何金龙;郑薇;覃雪英;赵娜;赵善民;何显教;晋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实验性光损害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血栓通组、模型组,正常组和VitE组.采用手术显微镜光源(LUX为30,000±50)照射SD大鼠右眼,照射时间为30min,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血栓通组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VitE组采用VitE滴丸进行灌胃治疗,疗程7天,其余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观察指标为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力、NO含量变化及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改变.结果:经过治疗,相对于模型组而言,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以明显降低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率,有效地抑制细胞凋亡中的关键酶-Caspase-3蛋白酶的活力,还可一定程度减缓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的改变,对具有细胞毒性和氧化作用的N0也有较强的降低作用.与抗氧化剂VitE相比,复方血栓通胶囊的疗效要优于前者.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是一种治疗视网膜光损害性疾病的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
作者:王萧;胡世兴;麦细焕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胰岛素皮下注射是多年来一直延用的给药方法.由于胰岛素是一种典型的蛋白质激素,口服给药将受到消化道内各种蛋白酶的作用而使之分解失活,并且还有第一关卡效应,所以口服给药一直是未攻克的难题之一,故而多年来一直采用注射给药,尤其是对于1型糖尿病人来讲,需要每天几次的皮下注射,造成许多不便,不良反应也较多[1].
作者:王耀平;高宝文;张一婷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肺心病继发真菌感染.方法:30例患者均取标本真菌培养.结果:30例患者连续3次标本真菌培养阳性,且菌种一致才确定真菌感染,共检出真菌16株.结论:本组病例大多数为老年人,原发病均为肺心病,长期反复发病,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易使体内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感染.临床上应尽量根据病原学资料用药,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改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真菌感染一经确诊应及时调整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并开始抗真菌治疗.
作者:王慧敏;沈祥丽;李晓鑫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病人入院后,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护士能否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入院时的心理护理,是临床科护士能否给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获得病人信任的关键,并且对病人住院后能否积极配合诊疗护理,也至关重要.
作者:白卫;湛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加凝血酶治疗咯血的疗效.方法:本资料随机分成两组,组1(2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BF)局部灌注凝血酶;组2(21例)经BF局部灌注纤维蛋白加凝血酶.结果:统计学检验示两组方法判别有显著性(P<0.05),组2较组1疗效更好.结论:经BF灌注纤维蛋白原加凝血酶比单用凝血酶止血效果更显著;经BF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咯血经济、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周敏;袁民宇;崔小川;胡懋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在老年人群中容易漏诊及误诊.现将我院1992年-2002年内科收治的老年甲亢42例临床特点及漏诊、误诊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肖阳;何辉;刘映川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喉癌是我科常见的喉部恶性肿瘤,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可治愈的恶性肿瘤.术后需鼻饲10-12天,由于喉切除需气管造瘘,所以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护理过程介绍如下.
作者:杨春梅;鲍玉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工作需要高层次人才,这一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公认.自1987年我国自学高考护理专业开考以来,为在职护士提高学历开辟了一条新路.
作者:袁素娴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随着高技术兵器的大量运用,使现代战争更加呈现立体化、多样化的形式为特征.也使战场的时间、空间、打击目标、力量构成,较之以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作者:陈素萍;刘晓辉;范勇;任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交通职工HIV/AIDS防治知识的现状,为今后加强HIV/AIDS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为交通系统职工进行HIV/AIDS的知识宣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长途客运和出租车职工以无记名的方式回答调查问卷,共回收2762份,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以上的职工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并掌握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两组有60.6%和40.9%的职工认为与HIV感染者共用浴缸或便器可感染HIV,45.2%和61.5%的职工认为蚊虫叮咬可感染HIV.有42.2%的职工对用于乙型肝炎消毒的药物,完全可以用于HIV的消毒存在错误的认识.有75.5%的职工对HIV/AIDS存在恐惧心理;但又有33.1%和50.4%职工认为自己没有感染HIV的危险,在恐惧的同时对HIV/AIDS的流行又认识不足.95%以上职工希望得到艾滋病相关的防治知识,并愿意告诉家人和亲朋.结论:应加强北京交通系统职工HIV/AIDS知识的强化教育,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宣传HIV/AIDS防治知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秦小平;王樯;张捷;费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无菌技术是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关键和主要的课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手术质量和病人的预后.无菌技术不严格,轻则影响无菌切口的感染率,重则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痛苦和经济损失,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