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梅花针加隔姜悬灸治疗斑秃12例

廖伏元

关键词:
摘要:笔者采用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12例,本组均为门诊病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56岁,病程20天-2年.单发斑秃(一片斑秃)8例,多发(3 4片)3例,全秃1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近6年住院肺心病患者痰培养及药敏临床分析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常因支气管肺感染而急性发作入院.本文对近6年间在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具有完整细菌学资料的191例肺心病伴发支气管肺感染的痰培养及其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规范护理记录,防范护理纠纷

    护理记录是<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用于记录病情动态变化,护士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护理中所做的措施及效果评价的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在临床观察病情时收集的客观真实资料,在法律上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因此,规范护理记录,对于防范护理纠纷尤显重要.

    作者:董新惠;季兆林;王玉兰;耿玉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二十五味松石丸治乙型肝炎2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们采用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秀梅;郑金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V-EEG对Lennox-Castaut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目前公认Lennox-Castaut Syndrome(简称LG-S综合征)是属于难治性癫痫的一种,具有脑电图特征性改变,它的临床发作是多样性,现将1996年2001年在我院小儿神经专科确诊为LG S综合征的22例病人作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君;刘芸;马晓燕;黄秀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联合血脂康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氨基酸胶囊联合血脂康对脂肪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患者,其中治疗组5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血脂康、复方氨基酸胶囊、维生素C丸,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胶囊及维生素C丸治疗.治疗后4周观察其临床症状、肝功、血脂变化,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复方氨基酸胶囊联合血脂康治疗组对肝区不适及肝区隐痛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周后,复方氨基酸胶囊联合血脂康治疗组转氨酶、胆红素及胆固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氨基酸胶囊联合血脂康是治疗脂肪肝有效而安全药物.

    作者:陈丽娟;徐薇;高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周围神经炎1例

    患者,男,30岁,教师,慢性咽炎史7年.2002年4月5日始,自觉咽干、咽痛加重,自己口服罗红霉素及华素片含化,症状减轻停服.

    作者:范立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对症治疗的回顾分析

    目的:回顾50年来本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对症治疗.方法:分析1950年至2002年本院诊断PNH274例所采用的主要治疗.结果:不同的治疗各有其优缺点.结论:对症治疗对本病仍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作者:季元;刘尔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尿液检验的质量管理

    临床实验室工作的目的是测定病人标本,为临床提供有用的实验资料.在常规检验中,尿液分析准确的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可出现在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主要环节.其中操作步骤的标准化及质量控制是目前临检工作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对于质量控制有全面了解.

    作者:陶月仙;张晋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肝炎病人愈后拔牙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肝炎是拔牙的禁忌证,尤其是急性期不应拔牙,即使肝炎愈后由于凝血酶原纤维蛋白不恢复正常而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拔牙后仍有长时间出血倾向.现就笔者遇到1例肝炎愈后拔牙的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汤琳;强艳丽;赵玉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口服斑蝥中毒致死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农妇.因右腋下淋巴结肿大5年,经多方治疗不愈,自信偏方,用山东本地产小斑蝥晒干后2个,炒鸡蛋吃,每天1次,连用2次,共吃斑蝥4个.

    作者:黄晓明;石姝琴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交界区双径路双文氏现象伴慢径路隐匿性折返和蝉联现象

    房室交界区双径路间的任一径路有文氏现象,已构成复杂心律失常的条件.当双径路间存在隐匿性折返和蝉联现象时,将会使ECG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近期我们遇到1例交界区双径路双文氏现象伴慢径路隐匿性折返和蝉联现象,实属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世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淋病后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淋病患者治疗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情况,为今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试剂盒对淋病治愈后患者作支原体培养及衣原体检测,共检测397例.结果:397例中有203例阳性,阳性率51.1%,其中UU阳性148例,占37.4%,CT阳性88例,占22.2%.结论:淋病治愈后仍有半数病人合并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这是STD传播的重要因素,有条件应作支原体、衣原体常规检测,无实验条件者建议常规抗支原体及衣原体治疗,以提高STD治愈率,减少传播.

    作者:刘峰林;王文权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及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指新生儿期的颅内任何部位的出血,其主要是以窒息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等症状为主要特征.此病可致患儿脑水肿甚至猝死,是新生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和治疗新生颅内出血,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患病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颜琳;颜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37例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我科自1996年-2002年5月收治了37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对进一步明确淤胆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有一些新的认识和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晁春梅;顾秀华;肖青云;李鲜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暗示疗法在戒毒病人疼痛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及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不能预见或改变刺激事件的发生,但可以帮助病人识别实际的潜在的引起疼痛的刺激因素,引导患者正确对待.

    作者:何春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加强药剂科的基础建设

    伴随着中国入世,各行各业都在思考如何应对入世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医院、医院药剂科也面临着挑战.需要我们从观念、管理、经营等方面具备应变能力.为此,我科建立了药剂科服务文化体系,药品量化管理独立核算制度,计算机药品网络管理及局域网药品咨询系统.

    作者:吕宏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宫腔填塞纱条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胎儿娩出后24h内的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于产后24h内.为了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我院在剖宫产术中,对于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尤其对胎盘因素如前置胎盘引起的出血,通过宫缩剂.

    作者:夏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闭锁综合征(附4例临床分析)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又名桥脑腹侧综合征,是由于双侧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受损引起四肢及Ⅶ以下颅神经瘫痪的典型特殊症候群.现将我科收治的4例因桥脑梗塞所致的闭锁综合征报告如下.

    作者:周艳玲;魏福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护理技术操作应体现整体护理内容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模式中,满足病人身心两个方面的要求.

    作者:孙萌;钟莉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老年人心律失常320例临床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口呈老龄化趋势,这使老年人疾病的防治成为较突出的问题.其中,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本文对320例住院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朱欢丽;李仁立;刘晓晴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