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眶上外侧与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比较

张洁;艾芬

关键词:动脉瘤, 破裂,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眼眶/外科学, 急性病, 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经眶上外入路组(n=52)和经翼点入路组(n =44).随访术后3个月,评估近期预后,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瘤体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一例病死,经眶上外入路组恢复良好率高于经翼点入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46% vs 84.09%,χ2=0.389,P =0.746).经眶上外入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经翼点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翼点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眶上外入路组术后无一例出现颅内感染、颞肌萎缩、面神分支损伤、脑脊液漏等入路相关并发症,经翼点入路组2例出现颅内感染,5例颞肌感染,1例面神分支损伤,其中经眶上外入路组颞肌萎缩发生率为0低于经翼点入路组11.36%,差异有显著性(χ2=6.234,P =0.042).术后复查显示,两组无一例出现动脉瘤残留.[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和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近期效果相当,但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具有颞肌萎缩发生率低的优势.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腺瘤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随访至今.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选取患者的临床表现、WHO 组织学分型、临床切除状态、手术切除范围、有无合并重症肌无力、Masaoka分期,疾病是否进展或是否死亡等指标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s 回归分析.[结果]127例患者,死亡10例,男6例,女4例.死亡患者 WHO 组织学分型B2型1例、B3型2例、C型7例;Masaoka分期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7例,合并重症肌无力7例;临床切除状态 R0为2例、R1为3例、R2为5例;单纯胸腺切除6例、胸腺加纵隔脂肪切除3例、胸腺加纵隔脂肪和心包垫切除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范围、肿块大小、WHO 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临床切除状态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与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数(OS)存在显著相关(P <0.05),年龄与 OS显著相关(P <0.05);全切的Ⅱ期胸腺瘤中,术后辅助性放疗对 OS和PFS均无影响(P >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除范围、肿块大小、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临床切除状态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与 PFS存在显著相关,且为 OS预测因素(P<0.05).[结论]胸腺加纵隔心包垫切除、肿块大、Masaoka分期、WHO 组织学分型、临床切除状态、合并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患者主要的预测因素;且对于Ⅱ期胸腺全切患者术后放疗并无延迟生存期的作用.

    作者:周亚夫;刘文亮;张志功;颜建华;王文;周文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胸部良性疾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球胸腔引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胸部良性疾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球胸腔引流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胸外科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1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的胸腔镜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单孔胸腔镜手术且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球胸腔引流组(以下简称单孔腔镜组)102例和传统胸腔镜手术术后应用普通引流管组(以下简称传统腔镜组)80例.单孔腔镜组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传统腔镜组接受三孔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等指标,3个月后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单孔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传统腔镜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腔镜组,但手术时间长于传统腔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腔镜组患者术后3d疼痛大值、术后7d疼痛大值、术后7d疼痛小值均低于传统腔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单孔腔镜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以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传统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胸腔镜术后应用普通引流管相比,单孔胸腔镜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球胸腔引流治疗胸外科疾病可以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引流量、缓解疼痛感,提升患者短期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建坤;程亮;冯琦;高川;李泉;王继华;张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苯溴马隆与别嘌呤醇对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瘦素、关节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苯溴马隆与别嘌呤醇对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瘦素、关节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诊治的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10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治疗,观察组给予苯溴马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浆瘦素水平变化、治疗效果、关节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尿酸、血浆瘦素水平、关节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采取苯溴马隆治疗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血尿酸、血浆瘦素水平,缓解关节疼痛症状,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惠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产后腰背痛与孕妇分娩方式和麻醉方法等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产后腰背痛与产妇分娩方式、麻醉方法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本院897例产妇于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电话回访,记录患者腰背痛情况,分析产后腰背痛与产妇分娩方式、麻醉方法的关系.[结果]897例产妇产后腰背痛发生率为24.75%(222/897);顺产和剖宫产产妇妊娠期、产后1个月腰背痛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后3个月、6个月,顺产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顺产产妇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Q)评分显著低于剖宫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麻醉方式妊娠期、产后1个月腰背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产后3个月、6个月椎管内麻醉组腰背痛发生率显著高于未麻醉和静脉麻醉组(P<0.05),未麻醉和静脉麻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麻醉方式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和ODQ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椎管内麻醉、静脉麻醉和未麻醉,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和椎管内麻醉与产妇产后发生腰背痛密切相关,均可增加产后腰背痛发生风险.

    作者:秦丹;国松;王英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泌乳素和皮质醇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急性期泌乳素(PRL)和皮质醇(COR)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5例重型 TBI 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正常的1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按照伤后1个月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n=95)和病死组(n=20);观察组均随访6~9个月,依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良好组(4~5分,n=82)和恶劣组(1~3分,n=33),于住院后 d1、d1、d5、d7、d14、d30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OR、PRL水平.[结果]观察组入院时、入院 d1~7血清 COR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血清COR水平于d1和d7出现2个峰值,d14后逐渐趋于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入院d1、d3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5后其水平趋于对照组.良好组入院d1~7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恶劣组 d1、d3、d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恶劣组 d1、d3血清PRL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劣组 d14、d30血清COR水平显著低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死组伤后3 d、5 d、7 d 血清 COR 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伤后3 d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患者急性期血清PRL、COR水平均有变化,受伤后第一周内升高明显,第2周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作者:冯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伴有高血压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伴有高血压的心衰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诊断为伴有高血压的心衰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随机分为 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A、B、C三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20 mg,3次/天;在此基础上,A、B、C组分别口服氟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各20 mg,1次/天.治疗6个月后,比较三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标准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分析药物安全性.[结果]三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A 组(P<0.05);A、B、C 三组 LVEF、HDL-C 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LVESD、LVEDD、SBP、DBP、TG、TC、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C组 LVEF、HDL-C显著高于 A组和B组(P<0.05),LVESD、LVEDD、TG、TC、LDL-C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LVEF、HDL-C显著高于A组(P<0.05),LVESD、LVEDD、TG、TC、LDL-C显著低于 A组(P<0.05),A、B、C三组两两比较 SBP、DBP差异均不显著(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伴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均有临床效果,但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血脂水平,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迟少丽;刘岩;王海兵;王帅;李欢;李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正念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固定术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固定术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固定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正念认知行为训练,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正念认知水平、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评分、Hariss髋关节评分和Barthel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ariss 髋关节评分和 Barthel 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正念认知行为训练有助于增强老年髋部骨折固定术患者正念认知水平,提高自我管理效能,缓解自我感受负担,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慧;李雁;张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Bmi-1、ki-67和p5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鳞癌)组织中 Bmi-1、ki-67和 p53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mi-1、Ki-67、p53在100例皮肤鳞癌组织和67例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皮肤鳞癌组织 Bmi-1、Ki-67、p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76/100)、85.0%(85/100)、58.0%(58/100),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14.93%(10/67)、13.43%(9/67)、8.96%(6/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mi-1、Ki-67、p53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P >0.05),Bmi-1、p53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Ki-67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P <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mi-1表达强度与Ki-67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691,P <0.01),与 p53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81,P <0.05),Ki-67表达强度与 p53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 5.712,P <0.05).[结论]皮肤鳞癌组织中 Bmi-1、ki-67、p53蛋白呈过表达,其表达强度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且三者在肿瘤发生进展中可能起相互调节、相互促进的作用.

    作者:王应权;王晨霞;李强;马铭;郭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麻醉前用药在面部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与咪达唑仑麻醉前用药在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下面部射频治疗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择期行面部射频治疗的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n=30).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Dex,M组给予咪达唑仑,C组不给镇静及镇痛性药物.均行面部神经阻滞,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比较患者麻醉效果和手术相关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T2)时,D 组和 M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较C组低;术中30 min(T3)时D组的MAP和 HR较C组高,M组的MAP较C组高;术毕(T4)时D组和 M组的 MAP 较 C 组升高;术后30 min(T5)时 D 组 MAP 较 C 组低(P <0.05).T2、T3时D组和M组的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较C组高,且D组较M组高;T4时D组患者的RR和SpO2较 M组和C组高(P <0.05).T2时D组和 M组 Ramsay评分较 C 组高,且 D组较 M组高;T3时 D组和 M组的 Ramsay评分较C组高(P <0.05).D组和 M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较 C 组高,且 D组较 M组高(P <0.05).术中疼痛、低血压、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 D组和 M组患者较 C 组低(P <0.05).[结论]麻醉前使用Dex和咪达唑仑均能够显著减少面部射频治疗患者生命体征波动,提高镇静效果,减少瑞芬太尼输注量,降低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Dex的优势更为明显.

    作者:石坚;魏小洁;鄢建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药物联合微波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微波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 VVC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 VVC 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 (38/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与对照组的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46例患者完成随访,对照组47例患者完成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10.9%(5/46),明显低于对照组34.0%(16/47)(P <0.05).[结论]药物联合微波治疗VVC,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减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孟宏乾;傅欣欣;张彩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正念冥想训练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正念冥想训练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并发症的预防等在内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正念冥想训练.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应对方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乐观、面对、寻找支持、情感宣泄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冥想训练有助于缓解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规避消极应对行为,促进积极应对方式的养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艳;汤华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翼点和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翼点、额下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38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入路方式将其分为翼点入路组(n =17)和额下入路组(n =21).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切除效果,记录两组患者视力改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翼点入路组Ⅰ级切除、Ⅱ级切除率分别为76.47%、17.65%与额下入路组的71.43%、1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 =0.905>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翼点入路组视力提高率为76.47%高于额下入路组的7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 =0.940>0.05).翼点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3/17)略低于额下入路组的19.04%(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19>0.05).[结论]根据肿瘤特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经翼点手术入路与额下手术入路均可获得同等的肿瘤切除效果,且在住院时间、视力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达健;陈鸿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猝死风险的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猝死风险的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不同猝死风险 HCM合并房颤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2012年至2015年在本院进行 AF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90例 HCM 患者.按5年猝死风险评估分为高风险组27例,低风险组43例(剔除 AF相同类型者20例),经过(3.14±1.5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70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死亡,占到总数的8.5%.其中有4名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有2例患者为非心源性死亡,并且有12例患者出现心源性再住院.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中,低风险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风险组,同时结果显示,对于高风险组 hs-CRP和左室射血分数是其患者术后存活的影响因素,而低风险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结论]在临床治疗时,对于高猝死风险患者,要严密监测患者血 hs-CRP 值,同时根据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加强患者术后护理.

    作者:邓盛荣;舒茂琴;柴虹;宋治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尿酸、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水平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UA)、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心功能纽约分级分为NYHAⅠ组、NYHA Ⅱ组、NYHA Ⅲ组、NYHA Ⅳ组,每组各50例.分别检测四组患者血 UA、BNP水平,检查患者 LVEF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血清 UA、BNP 与 LVEF相关性,追踪随访5年,统计其临床病死率,应用 ROC 曲线分析血清 UA、BNP 与 LVEF 水平对于慢性心衰患者5年内临床病死的预测价值.[结果]NYHAⅠ组、NYHA Ⅱ组、NYHA Ⅲ组、NYHA Ⅳ组组间血清 UA、BNP与LVE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NYHA Ⅰ组与NYHA Ⅱ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组间血清 UA、BNP 与 LVEF 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UA与B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05,P<0.05),血清 UA与 LVEF呈显著负相关(r =-0.517,P<0.05),BNP与 LVEF呈显著负相关(r =-0.753,P <0.003).各组间5年病死率分别为:NYHA Ⅰ组4%(2/50),NYHA Ⅱ组6%(3/50),NYHA Ⅲ组14%(7/50),NYHA Ⅳ组24%(12/50).血清 UA、BNP 与LVEF水平对于慢性心衰5年病死率预测的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5、0.781、0.885,其预测患者慢性心衰5年病死率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14%,76.92%),(76.95%,79.52%),(79.68%,81.27%).[结论]血清 UA、BNP与 LVEF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监测其动态变化对于慢性心衰患者5年内临床病死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朱文凯;赵志鹏;韩国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自杀风险量化评估策略下动态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杀风险量化评估策略下动态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自杀风险量化评估策略下动态干预;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10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评估两组 NGASR 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自杀行为发生率及自杀致死率.[结果]观察组实际纳入研究115例.干预4周后,观察组 NGASR评分(5.87±2.13)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评分(7.73±2.42)分(t=6.101,P<0.05);观察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4%(P <0.05),自杀致死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8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自杀风险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动态干预有助于降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钱丹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ofilin-1基因在人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粘附中的分子机制

    [目的]探讨Cofilin-1基因在人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及细胞粘附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 RNAi技术干扰人胶质瘤细胞系 SHG-44细胞中 Cofilin-1基因的表达.Real-time PCR及 Western blot检测验证 Cofi-lin-1干扰效果;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粘附作用实验检测细胞粘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 ICAM-1及胞质和胞核中 NF-κB p65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RNAi干扰可降低SHG-44细胞中 Cofilin-1的表达水平;Cofilin-1表达干扰抑制 SHG-44细胞迁移、侵袭及粘附能力,降低细胞中ICAM-1的表达,下调胞核中 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论]干扰Cofilin-1表达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及粘附,可能通过调节 NF-κB通路活化发挥作用,Cofilin-1可能成为胶质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赵云东;孙冬弢;陈振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NSTE-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双抗血小板治疗的2年追踪分析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PCI)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双抗血小板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5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NSTE-ACS并行PCI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56)和对照组(n=244).观察组术后给予替格瑞洛双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生化指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不良反应及2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酐(Cr)、LVEF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 Cr、LVEF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I(cTnI)、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和2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MACE发生率、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3%(29/256),对照组为14.75%(36/24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6,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 NSTE-ACS患者 PCI术后血小板聚集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起效快,药效稳定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可降低远期MACE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桂霞;李大鹏;王环宇;张明亮;李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患者HBV-M、HBV-DNA检测及其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水平及其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检测本院收治的250例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 阳性情况及平均含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α-L-岩藻糖苷酶(AFU)、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HBsAg(+)组 HBV-DNA阳性率为75.93%(164/216),显著高于 HBsAg(-)组17.65%(6/34)(P <0.05);HBsAg(+)、HBeAg(+)、抗-HBc(+)组的 HBV-DNA 阳性率为98.86%(87/88)、HBV-DNA 平均含量为4.31×107copy/mL,HBsAg (+)、HBeAg(+)组的 HBV-DNA阳性率为93.75%(30/32)、HBV-DNA含量为2.49×107copy/mL,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其中抗-HBs(+)组 HBV-DNA 阳性率低为0;随着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含量水平的升高,ALT、AST、AFU 以及 ALB 水平逐渐升高,TBIL、A/G 逐渐降低,不同HBV-DNA水平组主要肝功能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 <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 HBsAg(+)组 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 HBsAg(-)组,患者 HBV-M、HBV-DNA含量与其肝功能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苏晓明;黄雪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门诊产前保健并住院分娩且被诊断为 GDM的3395例产妇作为 GDM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并于24~28周进行 OGTT筛检且正常的5891例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采集两组孕产妇基本信息包括年龄、身高、职业、居住地、教育程度、分娩次数、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不良孕产史等,记录产妇妊娠24~28周 OGTT 检测结果、孕期增重和不良妊娠结局并比较.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 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孕龄、孕前BMI、孕期增重、分娩次数、教育程度、糖尿病史及不良孕产史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 BMI≥24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及不良孕产史是影响 GDM发病危险因素.GDM组产妇在子痫前期、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DM对孕产妇和胎儿危害较大,其年龄超过35岁、孕前BMI≥24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孕产史为 GDM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聚焦解决模式对胰腺癌手术患者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胰腺癌手术患者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为拓展胰腺癌手术患者护理干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手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松弛训练、康复锻炼、并发症预防在内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聚焦解决模式.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减分值均超过目标构建值,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面对、回避、屈服等医学应对评分增分值或减分值均超过目标构建值,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有助于化解胰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养成积极应对行为,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赵双;熊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