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猝死风险的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邓盛荣;舒茂琴;柴虹;宋治远

关键词:心肌病, 肥厚性/并发症, 心房颤动/并发症, 导管消融术, 预后,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猝死风险的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不同猝死风险 HCM合并房颤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2012年至2015年在本院进行 AF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90例 HCM 患者.按5年猝死风险评估分为高风险组27例,低风险组43例(剔除 AF相同类型者20例),经过(3.14±1.5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70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死亡,占到总数的8.5%.其中有4名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有2例患者为非心源性死亡,并且有12例患者出现心源性再住院.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中,低风险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风险组,同时结果显示,对于高风险组 hs-CRP和左室射血分数是其患者术后存活的影响因素,而低风险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结论]在临床治疗时,对于高猝死风险患者,要严密监测患者血 hs-CRP 值,同时根据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加强患者术后护理.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炎症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对其骨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本院复诊的95例 RA患者(观察组)和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正常的10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均于复诊时及观察组采用 IL-6抑制剂给予托珠单抗(TCZ)连续处理6个月后,进行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IL-1)、IL-6]、骨代谢水平[骨保护素(OPG)、骨钙蛋白(BGP)]以及脂代谢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复诊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IL-1、IL-6、TC,LDL-C 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OPG、HDL-C水平显著降低(P <0.05);采用 IL-6抑制剂TCZ连续处理6个月后,观察组与复诊时比较,IL-1,IL-6、BGP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P <0.05),OPG、HDL-C表达上升(P <0.05).[结论]RA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高表达状态可直接影响患者骨转换率以及导致脂代谢异常,其可能是导制患者骨质疏松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严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手术治疗高位难治性医源性隐睾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手术治疗高位难治性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小儿泌尿外科收治的21例单侧高位难治性医源性隐睾患儿,均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切口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记录患儿患侧睾丸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有无回缩现象.[结果]2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8~125(78.6±15.3)min,术后无阴囊血肿、腹痛等并发症,术后6 h进食,3~5 d出院.术后随访:体查及彩超复查显示睾丸均无萎缩,血流正常,其中9例较术前增大,但较健侧睾丸小,均固定于阴囊底部,无再次回缩现象.5例患儿腹股沟切口因再次手术有瘢痕形成,整形科予疤克外涂及激光处理后基本消退.[结论]高位难治性隐睾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可大限度保证睾丸血运,安全有效.

    作者:段燚星;郭玺;周强;郭琼;肖伟;胡胜;任伟刚;文东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眶上外侧与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经眶上外入路组(n=52)和经翼点入路组(n =44).随访术后3个月,评估近期预后,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瘤体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一例病死,经眶上外入路组恢复良好率高于经翼点入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46% vs 84.09%,χ2=0.389,P =0.746).经眶上外入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经翼点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翼点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眶上外入路组术后无一例出现颅内感染、颞肌萎缩、面神分支损伤、脑脊液漏等入路相关并发症,经翼点入路组2例出现颅内感染,5例颞肌感染,1例面神分支损伤,其中经眶上外入路组颞肌萎缩发生率为0低于经翼点入路组11.36%,差异有显著性(χ2=6.234,P =0.042).术后复查显示,两组无一例出现动脉瘤残留.[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和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近期效果相当,但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具有颞肌萎缩发生率低的优势.

    作者:张洁;艾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胸腺瘤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随访至今.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选取患者的临床表现、WHO 组织学分型、临床切除状态、手术切除范围、有无合并重症肌无力、Masaoka分期,疾病是否进展或是否死亡等指标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s 回归分析.[结果]127例患者,死亡10例,男6例,女4例.死亡患者 WHO 组织学分型B2型1例、B3型2例、C型7例;Masaoka分期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7例,合并重症肌无力7例;临床切除状态 R0为2例、R1为3例、R2为5例;单纯胸腺切除6例、胸腺加纵隔脂肪切除3例、胸腺加纵隔脂肪和心包垫切除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范围、肿块大小、WHO 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临床切除状态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与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数(OS)存在显著相关(P <0.05),年龄与 OS显著相关(P <0.05);全切的Ⅱ期胸腺瘤中,术后辅助性放疗对 OS和PFS均无影响(P >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除范围、肿块大小、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临床切除状态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与 PFS存在显著相关,且为 OS预测因素(P<0.05).[结论]胸腺加纵隔心包垫切除、肿块大、Masaoka分期、WHO 组织学分型、临床切除状态、合并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患者主要的预测因素;且对于Ⅱ期胸腺全切患者术后放疗并无延迟生存期的作用.

    作者:周亚夫;刘文亮;张志功;颜建华;王文;周文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与咪唑安定混合舒芬太尼在LC术后PCIA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与咪唑安定混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行 LC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A组予以咪唑安定混合舒芬太尼,B组予以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观察两组术后4 h、8 h、12 h、24 h PRINCE-ENRY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总体镇痛效果,PCA镇痛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4 h、8 h、12 h、24 h PRINCE-ENRY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组(P <0. 05);B组术后总体镇痛效果在Ⅰ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 A组,Ⅳ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 A 组(P <0.05);B组 PCA总次数少于 A组(P <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LC术后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与咪唑安定联合舒芬太尼镇痛,均可达到一定效果,相较而言,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更佳,同时还可抑制阿片受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杜彦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尿酸、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水平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UA)、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心功能纽约分级分为NYHAⅠ组、NYHA Ⅱ组、NYHA Ⅲ组、NYHA Ⅳ组,每组各50例.分别检测四组患者血 UA、BNP水平,检查患者 LVEF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血清 UA、BNP 与 LVEF相关性,追踪随访5年,统计其临床病死率,应用 ROC 曲线分析血清 UA、BNP 与 LVEF 水平对于慢性心衰患者5年内临床病死的预测价值.[结果]NYHAⅠ组、NYHA Ⅱ组、NYHA Ⅲ组、NYHA Ⅳ组组间血清 UA、BNP与LVE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NYHA Ⅰ组与NYHA Ⅱ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组间血清 UA、BNP 与 LVEF 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UA与B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05,P<0.05),血清 UA与 LVEF呈显著负相关(r =-0.517,P<0.05),BNP与 LVEF呈显著负相关(r =-0.753,P <0.003).各组间5年病死率分别为:NYHA Ⅰ组4%(2/50),NYHA Ⅱ组6%(3/50),NYHA Ⅲ组14%(7/50),NYHA Ⅳ组24%(12/50).血清 UA、BNP 与LVEF水平对于慢性心衰5年病死率预测的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5、0.781、0.885,其预测患者慢性心衰5年病死率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14%,76.92%),(76.95%,79.52%),(79.68%,81.27%).[结论]血清 UA、BNP与 LVEF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监测其动态变化对于慢性心衰患者5年内临床病死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朱文凯;赵志鹏;韩国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上海某医院妇产科2016~2017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妇产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方法]选取2016~2017年本院妇产科住院患者49214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感染率,并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49214例的妇产科住院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812例(87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65%(例次感染率为1.77%);患者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宫腔、泌尿道及呼吸道,分别占26.52%、29.85%、34.56%;共分离出253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47株占25.49%,革兰阴性菌1891株占74.51%;主要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粘质沙雷菌,分别占23.84%、20.53%、15.7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为79.65%,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低,为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高,为75.04%,粘质沙雷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为75.44%,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低,为0.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大于60.00%.[结论]本院妇产科中病原菌的分布相对比较广泛,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易产生多重耐药菌,且病原菌的耐药性相对较强,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重视临床医院的感染预防控制,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作者:张燕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在晚期妊娠孕妇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在晚期妊娠孕妇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诊治的有引产指征的患者189例,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 Cook 子宫颈扩张球囊组(COOK组)、地诺前列酮组和缩宫素组,每组63例.比较各组促宫颈成熟效果和阴道分娩率.[结果]各组在引产前的宫颈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OK 组患者经 COOK 宫颈扩张球囊处理后宫颈Bishop评分为(4.3±1.9)分,较引产前显著升高(P <0.05);而其他两组患者在处理前后宫颈 Bishop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OK组中51例患者自然分娩,12例行剖宫产,自然分娩率为80.95%;COOK 组与地诺前列酮组的自然分娩率(76.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的58.73% (P <0.05).[结论]Cook宫颈扩张球囊作为机械性方法促宫颈成熟,疗效显著,阴道分娩率明显提高,是一种理想的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方法.

    作者:刘颖菊;阮和云;许丽湖;蓝明永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科室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经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筛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61例,依据TOAST分类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79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组87例、脑梗死组95例,对未检出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再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三组患者未破裂动脉瘤伴发情况,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结果]2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检出13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检出率为4.98%(13/261);其中脑梗死组中共有10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中有1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组中有2例.13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 M1段末端动脉瘤2例,颈动脉起始部位夹层动脉瘤2例,囊性动脉瘤1例.[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常伴发未破裂动脉瘤,其中以脑梗死伴发未破裂动脉瘤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亦可伴发以小、中型动脉瘤为主的未破裂动脉瘤.

    作者:余孝君;王爱民;柳四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rhTPO治疗脓毒症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脓毒症致血小板减少症(PLT)减少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96例脓毒症致 TP 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7例)和 rhTPO 组(观察组,39例).比较两组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动态变化、PLT>100×109/L恢复时间、血制品输注情况、住 ICU 时间、28 d 病死率;以两组中28 d 存活患者作为存活组,病死患者作为死亡组,分析脓毒症致PLT减少症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 d3、d5、d7、d10PL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PLT>100×109/L恢复时间、住 ICU 时间短于对照组,浓缩红细胞、血浆、血小板输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组时PLT水平<20×109/L、PLT持续减少时间>7 d是影响脓毒血症致PLT减少症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组PLT水平、PLT<100×109/L水平持续时间与脓毒症致 PLT 减少症近期预后的密切相关;rhTPO 辅助治疗脓毒症致PLT减少症可缩短患者PLT>100×109/L 恢复时间及住 ICU 时间,减少血制品消耗.

    作者:顾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骨窗开颅术、骨瓣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骨瓣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 A组(小骨窗开颅术治疗,n=63),B组(骨瓣开颅术治疗,n=30),C组(钻孔引流术治疗,n=57),比较并分析三组患者治疗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G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和预后情况等.[结果]A、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C组手术时间低于 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术前 G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 GSS评分均低于术前,ADL评分均高于术前,A组 GSS评分显著高于B、C组,ADL评分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 A组、C组,差异具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低于 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B、C 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 A 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术后三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 =0.878>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骨瓣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各自优缺点,临床应结合患者各方面情况选择为合适的术式.

    作者:朱星全;吴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赋能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自我效能及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赋能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自我效能及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 LC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手术配合、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赋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时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依从性比例,术后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出院时观察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遵守院内科制度、戒烟戒酒、康复锻炼、健康饮食、乐观积极等心理状态等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赋能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 LC患者自我效能,增强治疗依从性,促进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曾美霞;王素梅;杨瑞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囊肿5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膝前交叉韧带囊肿(ACLC)的临床临床表现、诊断及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12~2017年共收治膝前关节交叉韧带囊肿患者,实施关节镜手术治疗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治疗效果.随访3~12个月,平均(8±1.2)个月.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 评分和手术后疗效评定的 Glasgow 评定法对膝关节功能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前、后1个月、3个月、1年采用 Lysholm 评分,手术前 Lysholm 评分为(67.8±4.3)分,手术后提高至(93.1±2.0)、(95±1.7)、(96.7± 2.3)分,手术后较术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5例手术患者Glasgow 疗效评定为优.[结论]前交叉韧带囊肿无特征性症状及体征,MRI 可提高诊断率,关节镜下可明确诊断且在治疗交叉韧带囊肿上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的优点.

    作者:李跃峰;刘堂友;张卓;余先;王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正念冥想训练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正念冥想训练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并发症的预防等在内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正念冥想训练.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应对方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乐观、面对、寻找支持、情感宣泄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冥想训练有助于缓解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规避消极应对行为,促进积极应对方式的养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艳;汤华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辅以促排卵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和内分泌及妊娠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辅以促排卵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和内分泌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9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两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后采用克罗米芬(CC)促排卵助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MBI)、腰臀比(WHR)、糖脂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排卵和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WHR、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激素(LH)、LH/卵泡刺激素(FSH)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优势卵泡、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排卵率73.33%、妊娠率57.78%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35.56%(P <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辅以促排卵治疗治疗PCOS患者,有助于改善PCOS患者 IR、内分泌紊乱,且显著提高排卵率、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流海;范婵;肖光军;刘艳婷;龚国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四种方案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四种方案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疗效.[方法]选取 CSP 患者13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 A组(n=32)、B组(n=30)、C组(n=35)、D组(n=33).A组采用单纯甲氨蝶呤治疗,B组采用甲氨蝶呤+清宫术,C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甲氨蝶呤+清宫术,D 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比较 B、C、D 三组手术情况与 A、B、C、D四组恢复指标.[结果]A组阴道流血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病灶消失时间分别为(29.55± 5.20)d、(44.01±7.23)d、(50.21±6.34)d,明显高于B、C、D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阴道流血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152.74±58.59)mL、(12.33±3.72)d、(26.18±4.08)d、(31.14±6.14)d明显高于C、D组(P<0.05).[结论]四种方案治疗CSP均有疗效,其中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方案和宫腔镜手术具有出血量小、病灶清除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对设备与技术要求较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治疗方案.

    作者:吕燕;韩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联合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LCR)联合监测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P(cv-a)CO2含量分为P(cv-a)CO2<6 mmHg组(A组)和>6 mmHg组(B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T0)、6 h(T6)、12 h(T12)点各相关指标及临床特征.[结果]与 T0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在T6和T12时心率(HR)、动脉血乳酸(Lac)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压(CVP)显著升高(P <0.05);与A组比较, B组在T6和T12时间点 HR、Lac均显著升高(P <0.05),而 LCR显著降低(P <0.05).复苏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较复苏前显著降低(P <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 <0.05).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及6 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显著低于 B组(P <0.05),而6 h 液体平衡量显著高于B组(P <0.05).P(cv-a)CO2、LCR 及 P(cv-a)CO2联合 LCR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823和0.896,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P(cv-a)CO2与 LCR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效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帅;张婷;陈钇然;李灿;罗怡婷;刘亚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VEGF、VEGFR-2、TSP-1在老年T2D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血清VEGF、VEGFR-2、TSP-1、血糖和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老年T2DM患者 VEGF、VEGFR-2、TSP-1水平与血糖和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 VEGF、VEGFR-2、TSP-1、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和超敏反应C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患者的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和有效波动次数(NEGE)均高于对照组;老年 T2DM组患者的 VEGF、VEGFR-2、TSP-1水平与 MBG、SDBG、NEGE、IL-18、IL-6和 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老年T2DM患者的VEGF、VEGFR-2、TSP-1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细胞因子和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桑丹;罗彩娴;叶艺艺;曾玲;凤香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饮食、运动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及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饮食、运动干预.比较两组血清营养学指标、血压控制情况、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产妇先兆子痫、胎盘早剥、剖宫产以及围产儿胎儿窘迫、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窒息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饮食运动干预有助于改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控制血压水平,保障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淑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门诊产前保健并住院分娩且被诊断为 GDM的3395例产妇作为 GDM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并于24~28周进行 OGTT筛检且正常的5891例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采集两组孕产妇基本信息包括年龄、身高、职业、居住地、教育程度、分娩次数、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不良孕产史等,记录产妇妊娠24~28周 OGTT 检测结果、孕期增重和不良妊娠结局并比较.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 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孕龄、孕前BMI、孕期增重、分娩次数、教育程度、糖尿病史及不良孕产史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 BMI≥24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及不良孕产史是影响 GDM发病危险因素.GDM组产妇在子痫前期、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DM对孕产妇和胎儿危害较大,其年龄超过35岁、孕前BMI≥24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孕产史为 GDM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