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联合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

邹帅;张婷;陈钇然;李灿;罗怡婷;刘亚林

关键词:二氧化碳/血液, 乳酸/血液, 休克, 脓毒性/治疗, 复苏术/方法,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LCR)联合监测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P(cv-a)CO2含量分为P(cv-a)CO2<6 mmHg组(A组)和>6 mmHg组(B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T0)、6 h(T6)、12 h(T12)点各相关指标及临床特征.[结果]与 T0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在T6和T12时心率(HR)、动脉血乳酸(Lac)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压(CVP)显著升高(P <0.05);与A组比较, B组在T6和T12时间点 HR、Lac均显著升高(P <0.05),而 LCR显著降低(P <0.05).复苏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较复苏前显著降低(P <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 <0.05).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及6 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显著低于 B组(P <0.05),而6 h 液体平衡量显著高于B组(P <0.05).P(cv-a)CO2、LCR 及 P(cv-a)CO2联合 LCR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823和0.896,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P(cv-a)CO2与 LCR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效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联合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诊断肺小细胞肺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联合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诊断肺小细胞肺癌(SCLC)的价值.[方法]检测比较 SCLC(A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B组)、肺良性疾病(BLD,C 组)患者血清中的ProGRP和 NSE水平,同时观察 SCLC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 ProGRP 和 NSE 水平变化.[结果]A组血清NSE、ProGRP含量明显高于B组与C组(均 P<0.01),B组血清NSE、ProGRP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ProGRP单独检测 SCLC准确度为80.00%明显高于 NSE 单独检测的68.57%(P <0.05),NSE+ProGRP联合检测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 NSE单独检测(P <0.05或P <0.01),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0.00%明显高于ProGRP单独检测的72.00%(P <0.05).化疗2个疗程后,SCLC患者血清 NSE和ProGRP 水平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 <0.01).[结论]NSE和ProGRP均是诊断SCLC的肿瘤标志物,ProGRP准确度高于 NSE,其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可作为诊断、预后评估 SCLC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学军;罗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胰岛素、高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APN)、空腹胰岛素(FIN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并分析APN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128例(观察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轻度组)89例,重度子痫前期(重度组)39例.另选取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68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孕妇的血清 APN、FINS、hs-CRP 及空腹血糖(FPG),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分析APN与FINS、hs-CRP及IRI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轻度组与重度组患者血清 APN水平显著降低,hs-CRP、FINS水平、IRI升高(F=8.712、12.314、10.698、7.383,P =0.045、0.023、0.039、0.049),与轻度组对比,重度组患者的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hs-CRP、FINS水平及IRI显著升高(t=6.938、8.756、10.318、5.964,P =0.045、0.029、0.014、0.047);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PN与 FINS、hs-CRP 及 IRI 均呈显著负相关(r =-0.289、-0.472、-0.675,P =0.034、0.029、0.013).[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中 APN表达水平降低,且其与 FINS、hs-CRP及IRI呈显著负相关.

    作者:孙莎;袁克芳;高志敏;武丽蕊;李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子痫前期孕妇60例(子痫前期组)和健康孕妇55例(对照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了解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其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TT基因型频率、T677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0%、5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55%、25.0%;CC 基因型频率、C677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6.67%、4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90%、75.0%(P <0.05),且不同严重程度的子痫前期孕妇TT、CC基因型和T677、C677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孕妇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 CT、CC 基因型孕妇,且 CT 基因型孕妇高于 CC基因型孕妇,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T基因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增加到2.74倍(OR=2.741,95%CI=1.564~4.071).[结论]MTHFR 基因 C677T 多态性可能是诱发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苟亚娟;李志斌;周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产后腰背痛与孕妇分娩方式和麻醉方法等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产后腰背痛与产妇分娩方式、麻醉方法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本院897例产妇于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电话回访,记录患者腰背痛情况,分析产后腰背痛与产妇分娩方式、麻醉方法的关系.[结果]897例产妇产后腰背痛发生率为24.75%(222/897);顺产和剖宫产产妇妊娠期、产后1个月腰背痛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后3个月、6个月,顺产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顺产产妇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Q)评分显著低于剖宫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麻醉方式妊娠期、产后1个月腰背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产后3个月、6个月椎管内麻醉组腰背痛发生率显著高于未麻醉和静脉麻醉组(P<0.05),未麻醉和静脉麻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麻醉方式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和ODQ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椎管内麻醉、静脉麻醉和未麻醉,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和椎管内麻醉与产妇产后发生腰背痛密切相关,均可增加产后腰背痛发生风险.

    作者:秦丹;国松;王英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能量CT处理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双能量CT(DECT)对诊断痛风性关节炎(GA)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 GA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 DECT检测病变部位,利用痛风分析软件分析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数目及体积,并与临床诊断比较.[结果]120例患者经关节液检查或痛风石穿刺活检均见尿酸盐结晶沉积;DECT扫描可见尿酸盐结晶沉积108例,阴性12例,DECT诊断灵敏度90%(108/120).DECT共诊断432处尿酸盐结晶,临床医师评估痛风结节沉积部位99处,DECT 检出数目是临床评估的4.36倍.DECT诊断急性痛风患者58例(48.3%),慢性痛风者62例(51.7%),临床评估急性痛风43例(35.8%),慢性痛风者77例(64.2%),DECT诊断急性痛风率显著高于临床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CT扫描见尿酸盐结晶多呈不规则形状,部分呈点状,120例 GA患者尿酸盐结晶长直径<5 mm;结晶共319处(73.8%),5~10 mm 共83处(18.9%),>10 mm 共30处(7.3%).[结论]DECT对 GA尿酸盐结晶沉积具有较高检出率高,与病理穿刺结果较一致,且高于临床评估,可充分判断急慢性发作期,为 GA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郭岳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

    电泳定义的提出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直到1964年才有人第一次提出了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1].1 9 6 9年有人将IFE应用于蛋白质多态性研究,将检测标本扩大为尿液、血清,脑脊液或其他体液.由于其操作简便、干扰因素较少,结果分辨率高等特点,IFE技术得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将其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严湘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VEGF、VEGFR-2、TSP-1在老年T2D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血清VEGF、VEGFR-2、TSP-1、血糖和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老年T2DM患者 VEGF、VEGFR-2、TSP-1水平与血糖和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 VEGF、VEGFR-2、TSP-1、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和超敏反应C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患者的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和有效波动次数(NEGE)均高于对照组;老年 T2DM组患者的 VEGF、VEGFR-2、TSP-1水平与 MBG、SDBG、NEGE、IL-18、IL-6和 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老年T2DM患者的VEGF、VEGFR-2、TSP-1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细胞因子和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桑丹;罗彩娴;叶艺艺;曾玲;凤香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眶上外侧与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经眶上外入路组(n=52)和经翼点入路组(n =44).随访术后3个月,评估近期预后,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瘤体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一例病死,经眶上外入路组恢复良好率高于经翼点入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46% vs 84.09%,χ2=0.389,P =0.746).经眶上外入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经翼点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翼点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眶上外入路组术后无一例出现颅内感染、颞肌萎缩、面神分支损伤、脑脊液漏等入路相关并发症,经翼点入路组2例出现颅内感染,5例颞肌感染,1例面神分支损伤,其中经眶上外入路组颞肌萎缩发生率为0低于经翼点入路组11.36%,差异有显著性(χ2=6.234,P =0.042).术后复查显示,两组无一例出现动脉瘤残留.[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和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近期效果相当,但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具有颞肌萎缩发生率低的优势.

    作者:张洁;艾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D-D、CRP水平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122例(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122例成年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D-D、CRP 水平及不同水平 D-D、CRP 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分析D-D、CRP水平与DVT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D-D、CRP 水平显著高于术前,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血栓发生率与D-D、CRP水平呈正相关,当 D-D>600 ug/L、CRP>50 mg/L时,DVT发生率可达到15 %左右.[结论]D-D、CRP水平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 DVT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其可作为DVT发生率的预测指标.

    作者:蒋晖;田佳林;谭海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低目标血压与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28d和90d病死率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低目标血压与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和90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80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成高目标血压组(A组)和低目标血压组(B 组),每组40例.均给予脓毒症休克集束治疗,A、B 组目标平均动脉压(MAP)分别控制为80~85 mmHg和65~70 mmHg.比较两组28 d和90 d生存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入院时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入院后5 d,与B组相比,A组MAP、外周血管张力指数(SVR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水平显著较高,血管外肺水(ELWI)显著较低(P <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显著降低(P <0.05).A组28 d、90 d病死率分别为32.50%、45.00%低于B组的42.50%、60.00%,但差异无显著性(P >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入院后5 d MAP、SVRI、ELWI、ScvO2、MODS和 SOFA 评分是影响患者28 d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子(P <0.05);年龄、入院后5 d MAP、ScvO2、MODS和SOFA评分是影响患者90 d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子(P <0.05).[结论]脓毒症休克集束治疗中高目标血压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及氧代谢,降低 MODS和 SOFA评分,从而有可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吕立文;唐宇涛;潘春熹;李喆;卢一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科室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经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筛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61例,依据TOAST分类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79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组87例、脑梗死组95例,对未检出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再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三组患者未破裂动脉瘤伴发情况,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结果]2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检出13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检出率为4.98%(13/261);其中脑梗死组中共有10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中有1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组中有2例.13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 M1段末端动脉瘤2例,颈动脉起始部位夹层动脉瘤2例,囊性动脉瘤1例.[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常伴发未破裂动脉瘤,其中以脑梗死伴发未破裂动脉瘤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亦可伴发以小、中型动脉瘤为主的未破裂动脉瘤.

    作者:余孝君;王爱民;柳四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伴有高血压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伴有高血压的心衰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诊断为伴有高血压的心衰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随机分为 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A、B、C三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20 mg,3次/天;在此基础上,A、B、C组分别口服氟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各20 mg,1次/天.治疗6个月后,比较三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标准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分析药物安全性.[结果]三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A 组(P<0.05);A、B、C 三组 LVEF、HDL-C 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LVESD、LVEDD、SBP、DBP、TG、TC、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C组 LVEF、HDL-C显著高于 A组和B组(P<0.05),LVESD、LVEDD、TG、TC、LDL-C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LVEF、HDL-C显著高于A组(P<0.05),LVESD、LVEDD、TG、TC、LDL-C显著低于 A组(P<0.05),A、B、C三组两两比较 SBP、DBP差异均不显著(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伴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均有临床效果,但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血脂水平,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迟少丽;刘岩;王海兵;王帅;李欢;李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耳道乳头状瘤与HPV感染的病理学及原位杂交研究

    [目的]探讨外耳道乳头状瘤(PEAC)的病因机制,分析外耳道乳头状瘤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集的130例PEAC手术切除标本,采用 HE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低危型病毒(HPV6/11)DNA 感染和高危型病毒(HPV16/18)DNA 感染情况.[结果]PEAC伴挖空细胞低危型 HPV6/11DNA感染率(79.52%)显著高于 PEAC 不伴挖空细胞(P <0.05),而 PEAC伴挖空细胞 HPV16/18 DNA感染率(17.54%)高于 PEAC 不伴挖空细胞(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在 HPV6/11DNA感染率(80.21%)显著高于女性(47.06%)(P <0.05),而男性和女性在 HPV16/18 DNA感染率(21.87% vs 14.71%)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染色结果显示,鳞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表皮轻度角化或重度角化,表层有角化不全细胞散在,中心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表皮浅层或中层细胞可见大量挖空细胞,真皮乳头部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PV6/11阳性呈现细胞核阳性,而HPV16/18阳性主要呈现细胞质阳性.[结论]PEAC的致病机制可能由 HPV病毒感染所致.

    作者:程默羽;汪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赋能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自我效能及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赋能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自我效能及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 LC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手术配合、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赋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时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依从性比例,术后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出院时观察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遵守院内科制度、戒烟戒酒、康复锻炼、健康饮食、乐观积极等心理状态等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赋能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 LC患者自我效能,增强治疗依从性,促进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曾美霞;王素梅;杨瑞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泌乳素和皮质醇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急性期泌乳素(PRL)和皮质醇(COR)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5例重型 TBI 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正常的1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按照伤后1个月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n=95)和病死组(n=20);观察组均随访6~9个月,依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良好组(4~5分,n=82)和恶劣组(1~3分,n=33),于住院后 d1、d1、d5、d7、d14、d30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OR、PRL水平.[结果]观察组入院时、入院 d1~7血清 COR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血清COR水平于d1和d7出现2个峰值,d14后逐渐趋于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入院d1、d3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5后其水平趋于对照组.良好组入院d1~7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恶劣组 d1、d3、d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恶劣组 d1、d3血清PRL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劣组 d14、d30血清COR水平显著低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死组伤后3 d、5 d、7 d 血清 COR 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伤后3 d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患者急性期血清PRL、COR水平均有变化,受伤后第一周内升高明显,第2周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作者:冯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上海某医院妇产科2016~2017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妇产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方法]选取2016~2017年本院妇产科住院患者49214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感染率,并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49214例的妇产科住院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812例(87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65%(例次感染率为1.77%);患者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宫腔、泌尿道及呼吸道,分别占26.52%、29.85%、34.56%;共分离出253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47株占25.49%,革兰阴性菌1891株占74.51%;主要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粘质沙雷菌,分别占23.84%、20.53%、15.7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为79.65%,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低,为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高,为75.04%,粘质沙雷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为75.44%,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低,为0.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大于60.00%.[结论]本院妇产科中病原菌的分布相对比较广泛,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易产生多重耐药菌,且病原菌的耐药性相对较强,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重视临床医院的感染预防控制,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作者:张燕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替格瑞洛联合比伐卢定对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比伐卢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湖南省脑科医院行急诊PCI术治疗的116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使用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2,术前给予替格瑞洛,术中联合比伐卢定)和对照组(n=64,术前给予替格瑞洛,术中联合普通肝素).两组患者手术前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术中观察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术后7 d、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PCI植入支架数,术后7 d及1个月LVED、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前及术后TIMI 血流分级及抽吸血栓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1个月MACE、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PCI术后观察组出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均为轻微出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比伐卢定用于ACS患者急诊PCI治疗中,不增加30 d内血栓事件,并能有效减少出血发生.

    作者:游三丽;王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rhTPO治疗脓毒症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脓毒症致血小板减少症(PLT)减少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96例脓毒症致 TP 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7例)和 rhTPO 组(观察组,39例).比较两组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动态变化、PLT>100×109/L恢复时间、血制品输注情况、住 ICU 时间、28 d 病死率;以两组中28 d 存活患者作为存活组,病死患者作为死亡组,分析脓毒症致PLT减少症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 d3、d5、d7、d10PL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PLT>100×109/L恢复时间、住 ICU 时间短于对照组,浓缩红细胞、血浆、血小板输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组时PLT水平<20×109/L、PLT持续减少时间>7 d是影响脓毒血症致PLT减少症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组PLT水平、PLT<100×109/L水平持续时间与脓毒症致 PLT 减少症近期预后的密切相关;rhTPO 辅助治疗脓毒症致PLT减少症可缩短患者PLT>100×109/L 恢复时间及住 ICU 时间,减少血制品消耗.

    作者:顾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频热疗联合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热疗联合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晚期 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高频热疗联合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单纯碘粒子植入治疗),每组各41例.碘粒子植入在CT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将放射性碘125粒子(粒子活度为0.8 mCi)永久性植入肿瘤内予持续照射,其处方剂量约为90 Gy.观察组在植入粒子后约3~5 d进行高频热疗,隔天进行1次,每次约60 min,温度控制约42℃,连续3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73%(29/41)高于对照组的48.78%(2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P=0.043<0.05).观察组睡眠改善、体质量增加、食欲增加和疼痛缓解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功能状态评分好转率为46.34%(1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9%(2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44<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治疗相关性病死病例.[结论]高频热疗联合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晚期 NSCLC的方法,较单纯碘粒子植入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少,易于实施,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高迎军;李美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正念冥想训练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正念冥想训练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并发症的预防等在内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正念冥想训练.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应对方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乐观、面对、寻找支持、情感宣泄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冥想训练有助于缓解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规避消极应对行为,促进积极应对方式的养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艳;汤华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