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万小超;冯宇威

关键词:
摘要: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病情变化迅速,数小时内出血量大于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不同程度的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自2002年10月成立重症监护病房至今共收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38例,通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强心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洋地黄药物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近20年来才有较大系列前瞻性的、有对照的临床研究报告.研究证实用洋地黄药物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住院率,提高运动耐量,增加心排血量,充分肯定了洋地黄药物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地位.我们近6年对用洋地黄药物治疗多病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8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修志贞;王少杰;侯冠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胆管术后T管引流护理体会

    T管是肝胆外科手术常见的引流管之一,如果护理不当,常导致严重并发症.T管的正确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对T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韩瑜;宋明梅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氯波比利引起痉挛性斜颈6例报道

    氯波比利属胃肠动力药,可治疗慢性胃炎、胃排空延缓、反流性食管炎.我们收治了6例服用该药后出现痉挛性斜颈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柳;刘丽英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浅议文化建设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人人拥有卫生健康已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美好企盼,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都强烈地呼唤医院的改革与创新.面对新环境的挑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办医理念,以全新的经营思维和理念去把握医院经营发展的的战略和方向.因此,如何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已引起现代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要搞好医院文化建设,如同企业文化一样,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进行.

    作者:张桂英;杨健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中、晚期妊娠的临床观察

    1 病历来源1999年1月-2004年1月我院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1923例终止妊娠,病历来源于我院住院要求终止妊娠者,年龄15-41岁,早孕(<12周)1006例,中孕(12-28周)815例,晚孕(≥28周)102例,结论:150mg,200mg,250mg米非司酮分别为终止早、中、晚期妊娠的有效剂量.

    作者:冉春燕;赵文琴;许敏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非语言沟通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非语言沟通就是不使用语言的交流.其目的主要是表达情感,调节互动、验证语言信息,维持自我形象,维持相互关系,使互动中的双方能有效地分享信息.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由于环境特殊,使得护士与患者之间交流甚少.只能在术前访视与术后随访中,才能接触,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完全了解患者的需求,故很难真正达到目的.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有关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信息,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成为手术室护理的关键所在.笔者从2000年-2003年,通过2000例患者的护理观察,将非语言与语言性沟通同时应用于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受到了患者的欢迎.非语言沟通是借助动作、眼神、表情、手势等来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的和用意的方式.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曾认为语言表达在沟通中起方向性及规定性作用,而非语言-形体语言才能准确的反映出人的思想及感情.

    作者:张晓蓉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谈对老年病人静脉穿刺的体会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关系到病人的安危、疾病的转归和手术的成败.老年病人输液困难,根据生理特点、不同的疾病、不同用药和输液时间的长短选择不同的穿刺方式,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孙有梅;李志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咪唑安定全凭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拔管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咪唑安定复合维库溴铵全凭静脉麻醉对麻醉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舒芬太尼-咪唑安定诱导后,剂量递减法微量泵持续静注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n=16);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静吸复合组(Ⅱ组,n=16).分别观察麻醉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毕苏醒、拔管情况.结果Ⅰ组诱导后,气管插管前HR、SP、DP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其它观察时点较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诱导后,插管前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而插管即刻、插管后2min,上述指标明显上升(P<0.05),Ⅱ组拔管即刻比拔管前HR、SP明显上升(P<0.05).组间比较:插管即刻,HR、SP、DP较诱导前上升幅度,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手术结束后苏醒,拔管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咪唑安定复合维库溴铵全凭静脉麻醉在麻醉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手术结束后苏醒情况良好.

    作者:张胜;吴新文;李建玉;朱道明;辛博;朱和生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防治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往往是因为子宫切口缺血坏死、感染、裂开而发生,虽然比较少见,但其危险性大,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作者:段春梅;梁海霞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50岁以上男性出现排尿困难常见的原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近年来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为理想的方法,损伤小,并发症少.我院从1998年4月-2004年5月对160例BPH患者施行TURP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玉兰;刘金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新生儿亚硝酸盐中毒10例临床分析

    亚硝酸盐中毒,又称肠源性紫绀,是由于过量食入含有亚硝酸盐类的食物而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症,新生儿亚硝酸盐中毒基本由母乳喂养获得,症状较乳母出现早且重.临床上报道较少,我院自1993年至今共收治10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新生儿,报告如下.

    作者:刘清;张霞;孙金凤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眼肌型肌营养不良3例报告

    眼肌型肌营养不良又称眼肌型肌病,极为少见.国内1957年由张文萃首例报告[1].现将我们近年诊治3例报告于下,供同道研讨.

    作者:王光德;王前虹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医科大学生心理咨询临床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引起重视.有关研究表明,约10%-3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对来自本院的心理咨询室就诊的2003年大学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朱晓峰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静滴头孢唑啉钠致呃逆1例

    患者,男,入院检查:呼吸音粗,下肺闻及干啰音,肺底闻及细湿啰音.心腹无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7.1×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83.2%,红细胞4.72×10 12/L,血小板103×109/L.胸片示双下肺纹理增多粗乱,可见点片状模糊阴影.诊断为肺部感染.患者入院当日静滴生理盐水+头孢唑啉钠时出现频繁呃逆,采取肌注胃复安,指压合谷穴、足三里、内关穴等措施均无效,而静滴其他药物时呃逆逐渐停止,次日静滴头孢唑啉钠时又出现频繁呃逆,即停药,呃逆随之消失,换用头孢曲松钠,未再出现呃逆.

    作者:杨华;祝筱姬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缺血大鼠脑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时脑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短暂前脑动脉缺血(FV-TFI)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脑在缺血后1d至两周TGF-β1于不同部位的动态表达情况及缺血程度与TGF-β1表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FGF-β1的表达呈现一动态变化过程,且不同部位的表达存在差异,表达水平与缺血损伤程度呈负相关性(r=-0.962).结论TGF-β1与脑缺血损伤的整个过程密切相关,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怀明;杨望清;王建华;姜莉;杜忠德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心衰治疗中血浆RAS系统变化规律与螺内酯干预的预后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后,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活性变化规律及醛固酮逃逸程度,探讨加用螺内酯治疗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71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常规治疗加螺内酯组(组1)和不加螺内酯(组2),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血浆PRA、AngⅡ、Ald的活性,观察治疗前后PRA、AngⅡ、Ald的变化以及比较两组醛固酮逃逸程度;以6min走路距离为客观指标,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治疗后6个月步行距离的改变,借以评价心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①组1治疗一个月后血浆PRA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差别无显著性;②两组治疗后AngⅡ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特征.组1治疗一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继续治疗6个月后AngⅡ回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组1治疗1个月与组2比较差别无显著性(139±59vs 137±58);治疗6个月与组2比较差别无显著性(147±56vs 151±55).③组1治疗1个月后血浆Ald显著下降(P<0.01),续治疗6个月后又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1个月比较(P<0.01),组1治疗6个月时Ald与组2比较(P<0.01).④组1治疗6个月时,6min步行距离与1个月时比较明显增加.(410±96vs 331±91 P<0.01)组2治疗6个月时走路距离有所增加,但与出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48±93vs 329±85P>0.05).结论①心衰患者常规ACEI等药物治疗后血浆PRA、AngⅡ的活性均有所下降,而血浆Ald则表现突出的先下降后升高的所谓醛固酮逃逸现象;②心衰的治疗中,不管加用螺内酯或不加用螺内酯均可观察到这一醛固酮逃逸现象,加用螺内酯组,醛固酮逃逸现象似乎更加明显,这可能与螺内酯阻断醛固酮受体,使血中醛固酮游离浓度升高有关.③加用螺内酯治疗6个月后6min走路距离明显增加,提示加用螺内酯组心功能改善明显,其改善预后的机制可能与螺内酯阻断醛固酮对心脏、血管的重构的影响有关.

    作者:高修仁;李树彬;曾群英;张焰;彭龙云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腹腔淋巴管瘤致肠梗阻误诊4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淋巴管瘤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治愈率.方法对腹腔淋巴瘤管的特点、误诊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为:囊性多房、部位深较隐密、并发感染时迅速增大、合并瘤体内出血时容易与血管瘤混淆,提高认识,可早期获得第一手资料,手术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异尽量一次切除瘤体,影响脏器功能的作部分切除,必要时连同相应器官一并切除.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40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整理我院收治颅脑外伤病人510例病例资料(其中重型颅脑伤100例、死亡40例).结果继发性脑干损伤死亡15例(37.5%),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20.0%),呼吸道并发症7例(17.5%),肾功能衰竭3例(7.5%),创伤性休克4例(10.0%),消化道出血3例(7.5%).结论院前、院内的急救措施及时、恰当、准确可以减少继发性脑损伤,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率非常重要.

    作者:胡茂渊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类型及误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病死率高,尤其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AMI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而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ECG)改变者仅占AMI的70%-80%,一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特别是老年人常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不典型AMI更为常见,易误诊和漏诊,本文对本院近几年来收治的首发症状不典型AMI 53例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不典型AMI的早期诊断水平.

    作者:向柳平;库洪希;江汉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用钛轮钉建立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的血管通路40例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疗法的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通常被称之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需做动静脉内瘘吻合术,以减少患者穿刺时的疼痛和提高护师穿刺的成功率,从而得到保证透析患者透析时充足的血流量,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本院从2002年采用钛轮钉建立动静脉内瘘吻合术4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郭玲;饶毅峰;郝阿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