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管术后T管引流护理体会

韩瑜;宋明梅

关键词:
摘要:T管是肝胆外科手术常见的引流管之一,如果护理不当,常导致严重并发症.T管的正确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对T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唇癌的术前术后护理

    唇癌(Carcinoma.of lip)主要为鳞癌、腺癌,基底细胞癌很少见.多发生于下唇,常发生于下唇中外1/3间的唇红缘部粘膜处.早期为疱疹状,结痂的肿块,或局部粘膜增厚,随后出现火山口状溃疡或菜花状肿块.唇癌生长较慢,一般无自觉症状,以后肿瘤向周围皮肤及粘膜扩散,同时向深部肌肉浸润;晚期可波及口腔前庭及颌骨.下唇癌常见颏下及颌下淋巴结转移;而上唇癌则向耳前,颌下及颈深淋巴结转移.上唇癌的转移较下唇早,并较多见.一般唇癌的转移较其它口腔癌为少见,且转移时间较迟.

    作者:于培兰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微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特别是1岁以内小儿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并发症较多,常因痰阻发生窒息;目前治疗方法较多,而微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报道较少,我院2003年元月-6月收治的患儿作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共132例,治疗组62例常规治疗同时加MTC-3微波治疗仪照射肺俞穴,临床观察疗效好,现分析如下.

    作者:何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急诊呼吸衰竭病人应用机械通气的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是严重呼吸衰竭病人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疗法[1],在急诊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病人常常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治疗创伤的痛苦、陌生环境及沟通障碍等应激源的刺激,这些刺激均是使病人产生一系列负性心理反应,甚至造成机体持续应激状态的不利因素,若不及时调节、控制,不仅加重疾病,还会妨碍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了解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对呼吸衰竭病人在机械通气期间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科对32例实施机械通气的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萍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常常可以出现压榨性胸闷,胸背痛或呼吸困难等.但由于各种原因上述症状可以部分或全缺,或者表现为心脏以外的症状或完全没有症状,只有靠典型的心肌酶检查及心电图改变才能作出诊断.这种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心肌梗死.因此早期观察和护理的重点也有所区别.

    作者:马福红;于志英;赵红霞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观察

    病窦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的病因多为冠心病、老年退行性变、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临床出现窦缓(<50次/min).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治疗上除纠正病因外,可给予药物异丙肾或安装起搏器.由于基层医院条件限制,或部分病人经济条件限制,不能接受起搏器治疗,故本项研究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病窦的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临床改变、代谢指标及食道电生理进行了对比.

    作者:李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36例的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进行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36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36例患者均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并符合下列条件:①持续胸痛≥30min,含服硝酸甘油或静滴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相邻两个或多导联ST段抬高≥0.1mV;③发病时间<24h;④年龄≤70岁;⑤无溶栓禁忌证.符合上述溶栓指征的36例AMI病人,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9岁.

    作者:岳同玉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二种不同给药途径终止孕10-16周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法与阴道给药法对终止早中期妊娠疗效.方法米非司酮25mg,每12小时口服1次×5次,首剂加倍,末次给药后3h,口服药组: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 g,根据宫缩强弱每3h/次,多不超过5次.阴道给药组:米索前列醇600 μ g,水化后置入阴道后穹窿,根据宫缩强弱,12小时后可重复给药1次.结果口服药组:103例,有效率达95%,产程时间:14.10±2.98小时,出血量62.33±7.50ml,用药量1320±255 μ g.阴道给药组:102例,有效率达97%,产程时间7.30±1.52小时,出血量61.11±7.10ml,用药量660±259 μ g.结论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明显优于口服药,缩短产程时间(P<0.01),减少用药量(P<0.01),降低药费:阴道出血及成功率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金玉珍;钟丽丽;吴颖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十二指肠残留端三针U行缝合的体会

    我院从1999年-2003年收治胃癌、胃溃疡、急性胃穿孔(12h内手术)疤痕性幽门梗阻、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胃多发息肉共98例,以三针U行缝合,两端行半荷包包埋、中间加固一针取得良好效果,无1例发生残端瘘.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药房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通过对药房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分析与防止对策研究,旨在及时妥善地处理医患纠纷,解决医患者矛盾,确保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作者:陈红;张萱;王凤霞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怎样上好临床医学的第一堂课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及医疗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能在教育竞争中站稳脚跟,有所作为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迫切要求我们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临床人才.本文通过介绍一些第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把素质教育和师生互动融入医学教育之中,达到学生会学专业知识的目的,并在思索中有所创新,同时也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黄文;韦耀东;曹聪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老年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体会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老年人感染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和漏诊,现就我科收治的老年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仓霞;肖文;马黎军;张会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新生儿亚硝酸盐中毒10例临床分析

    亚硝酸盐中毒,又称肠源性紫绀,是由于过量食入含有亚硝酸盐类的食物而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症,新生儿亚硝酸盐中毒基本由母乳喂养获得,症状较乳母出现早且重.临床上报道较少,我院自1993年至今共收治10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新生儿,报告如下.

    作者:刘清;张霞;孙金凤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氨茶碱过量致快速房颤1例

    2004年3月4日我科收治过量服用氨茶碱导致快速房颤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83岁,农民,因咳嗽、咳痰10年,加重2个月,心慌、胸闷2小时入院.缘于10年前冬天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持续约2个月,经抗炎、平喘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反复发作.于2个月前患者又出现咳嗽、咳痰、在当地私人卫生所给予阿莫西林、氨茶碱口服治疗后,症状时轻时重.于2小时前因一次服用氨茶碱20片后,病人出现心慌、胸闷、气短,被家人急送我院,门诊查心电图示:快速房颤,遂以快速房颤收住院.

    作者:余镇;李宏斌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降脂疏肝丸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降脂疏肝丸对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1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中服降脂疏肝丸,对照组服用脂必妥,Vit E.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疗组分别为25、44、17、21例,对照组分别为8、7、6、1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7.8%,优于对照组的58.3%(P<0.05).结论降脂疏肝丸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作者:朱胜典;钟成国;叶军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680例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难产发生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分析680例胎膜早破孕妇中发生难产的原因和类型,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680例作对照.结果观察组680例胎膜早破孕妇中发生难产260例(38.2%),对照组680例孕妇中难产130例(19.1%).结论应进一步重视胎膜早破,对胎膜早破孕妇加强临床观察,一旦有难产发生,应及时处理,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秦兰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比较硬膜外微量镇痛组与肌肉注射镇痛组的镇痛效果,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流血量,生命体征情况,呼吸抑制等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的体重变化.结果微量泵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阴道流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两组新生儿体重在出生第3天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泵镇痛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的母乳喂养.

    作者:梁丽珍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发病时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下,使下丘脑释放大量β-内啡肽(β-EP)引起一系列脑功能障碍,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纳络酮为非专一阿片受体拮抗剂减少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本文总结我院1999年6月-2003年8月,84例急性脑梗死应用纳络酮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帕力达;邹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病情变化迅速,数小时内出血量大于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不同程度的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自2002年10月成立重症监护病房至今共收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38例,通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万小超;冯宇威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类型及误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病死率高,尤其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AMI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而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ECG)改变者仅占AMI的70%-80%,一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特别是老年人常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不典型AMI更为常见,易误诊和漏诊,本文对本院近几年来收治的首发症状不典型AMI 53例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不典型AMI的早期诊断水平.

    作者:向柳平;库洪希;江汉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HPLC测定复方碳酸钙咀嚼片中微量维生素D3的含量

    目的测定复方碳酸钙咀嚼片中微量维生素D3含量.方法异丙醇-水(50:50),回流皂化提取制剂是微量维生素D3,采用正相硅胶柱,正已烷:异丙醇(994:6)为流动相,分别以265nm和254nm为检测波长,进行系统适应性试验.结果适应性试验结果维生素D3及分解产物在265nm波长测定的峰面积明显地大于254nm峰面积,其回收率为:96.16±1.88%,RSD为2.44%.结论该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适用于含微量维生素D3制剂的质量控制要求.

    作者:张学农;唐丽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