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母儿的影响

梁丽珍

关键词:剖宫产, 硬膜外麻, 术后镇痛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比较硬膜外微量镇痛组与肌肉注射镇痛组的镇痛效果,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流血量,生命体征情况,呼吸抑制等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的体重变化.结果微量泵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阴道流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两组新生儿体重在出生第3天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泵镇痛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的母乳喂养.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利福昔明胶囊治疗成人轻中度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福昔明胶囊治疗成人轻中度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成人轻中度感染性腹泻病人40例(利福昔明组20例,环丙沙星组2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别给予利福昔明(400mg,4次/日)+安慰剂、环丙沙星(250mg,2次/日)+安慰剂治疗3-5天.结果利福昔明组、环丙沙星组的抗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0.0%,75.0%.止泻时间分别为30.53±3.83h,28.20±4.34h;细菌清除率均为100%(3/3,4/4),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利福昔明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环丙沙星组有1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利福昔明胶囊是治疗成人轻中度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有效药物.

    作者:杨柳;霍立;黄欣;郭美;刘海林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术后残余或术后复发的脑垂体瘤病灶的伽玛刀治疗

    目的术后残余或术后复发的脑垂体瘤病灶是治疗的难点,通过分析经过伽玛刀治疗的资料,希望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方法99例术后残余或术后复发的脑垂体瘤和同期317例未经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经伽玛刀治疗后,回顾性分析这两组病例的数据和临床特点.结果手术后使伽玛刀治疗成为可能,伽玛刀加强了手术的疗效.随访表明:两组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于巨大的、压迫视神经的、侵蚀海绵窦的、手术后复发的垂体瘤,伽玛刀是补充、有效的甚至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杜吉祥;周东学;刘宗惠;于新;亓树彬;胡勇;张炜;李冰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2003年上海市胸科医院患者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特征

    目的通过分析2003年全年我院病人中分离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应用MicroScan W/A-40系统鉴定细菌及药物敏感分析系统,对全年5552份标本中分离出的1385株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我院病人分离的微生物前10位的依次为念珠菌(19.7%)、铜绿假单胞菌(15.7%)、金黄色葡萄球菌(12.7%)、肺炎克雷白氏菌(12.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9%)、鲍曼氏不动杆菌(6.9%)、阴沟肠杆菌(6.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0%)、大肠埃希氏菌(2.5%)、产酸克雷氏菌(0.9%).药敏提示各分离菌株对于药物敏感率各不相同.结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的耐药性问题十分严峻,应定期监测院内细菌的耐药变化,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邵湍;顾月清;李延文;李志夫;周海燕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单次口服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后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自身交叉的给药方案,20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被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微生物法测定血清中药物浓度,计算两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被试制剂与标准参比制剂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行为相似,两者的AUCo-t分别为10.278±1.752 mg/(h·L)和10.745±2.114mg/(h·L),Tmax分别为1.25±0.34h和1.21±0.38h,Cmax分别为2.238±0.428mg/L和2.283±0.607,T1/2ke分别为3.27±0.40和3.11±0.38h,被抑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7±11.3%,经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者为生物等效制剂.

    作者:车宁;殷琦;李可欣;孙春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氨茶碱过量致快速房颤1例

    2004年3月4日我科收治过量服用氨茶碱导致快速房颤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83岁,农民,因咳嗽、咳痰10年,加重2个月,心慌、胸闷2小时入院.缘于10年前冬天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持续约2个月,经抗炎、平喘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反复发作.于2个月前患者又出现咳嗽、咳痰、在当地私人卫生所给予阿莫西林、氨茶碱口服治疗后,症状时轻时重.于2小时前因一次服用氨茶碱20片后,病人出现心慌、胸闷、气短,被家人急送我院,门诊查心电图示:快速房颤,遂以快速房颤收住院.

    作者:余镇;李宏斌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50岁以上男性出现排尿困难常见的原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近年来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为理想的方法,损伤小,并发症少.我院从1998年4月-2004年5月对160例BPH患者施行TURP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玉兰;刘金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药房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通过对药房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分析与防止对策研究,旨在及时妥善地处理医患纠纷,解决医患者矛盾,确保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作者:陈红;张萱;王凤霞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心衰治疗中血浆RAS系统变化规律与螺内酯干预的预后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后,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活性变化规律及醛固酮逃逸程度,探讨加用螺内酯治疗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71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常规治疗加螺内酯组(组1)和不加螺内酯(组2),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血浆PRA、AngⅡ、Ald的活性,观察治疗前后PRA、AngⅡ、Ald的变化以及比较两组醛固酮逃逸程度;以6min走路距离为客观指标,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治疗后6个月步行距离的改变,借以评价心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①组1治疗一个月后血浆PRA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差别无显著性;②两组治疗后AngⅡ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特征.组1治疗一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继续治疗6个月后AngⅡ回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组1治疗1个月与组2比较差别无显著性(139±59vs 137±58);治疗6个月与组2比较差别无显著性(147±56vs 151±55).③组1治疗1个月后血浆Ald显著下降(P<0.01),续治疗6个月后又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1个月比较(P<0.01),组1治疗6个月时Ald与组2比较(P<0.01).④组1治疗6个月时,6min步行距离与1个月时比较明显增加.(410±96vs 331±91 P<0.01)组2治疗6个月时走路距离有所增加,但与出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48±93vs 329±85P>0.05).结论①心衰患者常规ACEI等药物治疗后血浆PRA、AngⅡ的活性均有所下降,而血浆Ald则表现突出的先下降后升高的所谓醛固酮逃逸现象;②心衰的治疗中,不管加用螺内酯或不加用螺内酯均可观察到这一醛固酮逃逸现象,加用螺内酯组,醛固酮逃逸现象似乎更加明显,这可能与螺内酯阻断醛固酮受体,使血中醛固酮游离浓度升高有关.③加用螺内酯治疗6个月后6min走路距离明显增加,提示加用螺内酯组心功能改善明显,其改善预后的机制可能与螺内酯阻断醛固酮对心脏、血管的重构的影响有关.

    作者:高修仁;李树彬;曾群英;张焰;彭龙云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十二指肠残留端三针U行缝合的体会

    我院从1999年-2003年收治胃癌、胃溃疡、急性胃穿孔(12h内手术)疤痕性幽门梗阻、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胃多发息肉共98例,以三针U行缝合,两端行半荷包包埋、中间加固一针取得良好效果,无1例发生残端瘘.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浅谈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目前临床用药中,中成药与西药一样,以其用药方法简便、治疗效果显著而普遍受到病人的青睐,但工作中我们发现,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并没有象西药那样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多年来,我们注意将所学中医药理论知识与临床医药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探讨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特点和规律,指导病人科学合理用药,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我们认为,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应把握以下几点.

    作者:刘世宝;孙子懿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心肺复苏抢救87例临床护理体会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近十几年来,急诊医学已渐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独立科学.从事急救专业的护理人员越来越多地被要求直接参与伤病员的救治已成为急诊医学的发展趋势,尤其在心肺复苏术中,急救护士所起的作用将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预后[2].我科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急救的过程中,随着CPR技术的不断改进,监测系统的不断完美,成功率较上世纪末期有了较大的提高.现笔者就本科护士参与实施心肺复苏及进一步脑复苏中的一些具体病例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作者:甘慧兰;周萍;陶翠花;李迎梅;王新菊;白静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用氯诺昔康预防失活后产生的疼痛的剂量反应研究

    目的本项研究目的是研究单剂4-32mg氯诺昔康(LNX)在口腔开髓失活治疗后预防疼痛治疗中的量效关系.本研究的目的还有评价氯诺昔康的不良反应与不同剂量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牙髓炎患者局麻下开髓并立即封入失活剂,等患者感到疼痛时开始服用试验药物.在用药后,记录疼痛的缓解的时间,各个时间点疼痛的强度以及任何因为用药而出现的不适.对疼痛不能忍受者,给予去除失活剂、开放髓腔、CP引流的处置.结果共有232例病人按研究方案完成了研究.主要的参数是总的疼痛缓解率,所有积极的药物治疗都显示了比安慰剂显著较好的疗效.LNX 32mg、LNX 16mg、剂量显著优于LNX 4mg.共计报告26例不良反应,平均分布于5个组,所有不良事件都未经治疗而消失.结论急性牙髓炎是临床门诊部的常见病,临床上开髓后多不得不开放引流1-2日后再行牙髓失活.否则患者会因髓腔内压高而产生不可忍受的疼痛.而且在开放时,患者若不慎刺激牙髓,也会产生剧痛.所以现在我们采用一次性开髓、失活,同时给予止痛药预防疼痛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复诊次数的目的.氯诺昔康[6-氯-4羟基-2甲基-N-基吡啶基-1氢-噻吩e)-1、2-噻嗪-3-羟胺-1、1二氧化物](LNX)是一种新开发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它属于昔康组.在化学分类上属于噻吩噻嗪类的昔康类衍生物.临床前研究在各种急慢性实验模型中显示了较强的阵痛效果,其作用时间也长[1].口服用药后,在人体中的半衰期为3.248±0.96h.在人体安全性研究评价下单剂量为70mg以内的药物安全性结果未发现毒性[2].我们此项研究是为评价氯诺昔康的膜衣片剂型作为急性牙髓失活后疼痛病人的止痛时与安慰剂相比4mg、8mg、16mg和32mgLNX在治疗中的剂量-效果关系,并记录所有不良反应.

    作者:杨京蓉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改进TLC法鉴别鱼腥草中成分的提取方法

    目的改进鱼腥草中成分的提取方法,缩短从鱼腥草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时间.方法通过TLC试验比较多种不同的提取方法.结果超声处理方法缩短了从鱼腥草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时间,TLC效果同中国药典回流提取法无明显差异.结论本文对鱼腥草TLC鉴别供试品提取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孙艳杰;魏莉红;王皓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用钛轮钉建立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的血管通路40例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疗法的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通常被称之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需做动静脉内瘘吻合术,以减少患者穿刺时的疼痛和提高护师穿刺的成功率,从而得到保证透析患者透析时充足的血流量,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本院从2002年采用钛轮钉建立动静脉内瘘吻合术4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郭玲;饶毅峰;郝阿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比较硬膜外微量镇痛组与肌肉注射镇痛组的镇痛效果,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流血量,生命体征情况,呼吸抑制等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的体重变化.结果微量泵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阴道流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两组新生儿体重在出生第3天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泵镇痛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的母乳喂养.

    作者:梁丽珍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40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整理我院收治颅脑外伤病人510例病例资料(其中重型颅脑伤100例、死亡40例).结果继发性脑干损伤死亡15例(37.5%),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20.0%),呼吸道并发症7例(17.5%),肾功能衰竭3例(7.5%),创伤性休克4例(10.0%),消化道出血3例(7.5%).结论院前、院内的急救措施及时、恰当、准确可以减少继发性脑损伤,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率非常重要.

    作者:胡茂渊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唇癌的术前术后护理

    唇癌(Carcinoma.of lip)主要为鳞癌、腺癌,基底细胞癌很少见.多发生于下唇,常发生于下唇中外1/3间的唇红缘部粘膜处.早期为疱疹状,结痂的肿块,或局部粘膜增厚,随后出现火山口状溃疡或菜花状肿块.唇癌生长较慢,一般无自觉症状,以后肿瘤向周围皮肤及粘膜扩散,同时向深部肌肉浸润;晚期可波及口腔前庭及颌骨.下唇癌常见颏下及颌下淋巴结转移;而上唇癌则向耳前,颌下及颈深淋巴结转移.上唇癌的转移较下唇早,并较多见.一般唇癌的转移较其它口腔癌为少见,且转移时间较迟.

    作者:于培兰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HIV感染者外周血IL-4和IL-6水平测定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在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3例HIV感染者和60名正常人外周血中IL-4、IL-6水平.结果IL-6 HIV感染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 4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IL-4、IL-6的测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文进;张斌;吉天鹏;李兵;李惠成;王佑珍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探讨及防治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虽不是化脓感染,却延迟了切口的正常愈合,给病人造成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所以,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既是病人所不愿遇到的事,也是手术医师感到颇为尴尬的事.近年来,医学界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研究日趋成熟.笔者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探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

    作者:张小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术前应用来比林对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来比林后,对降低手术后疼痛程度和抑制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单纯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来比林组(L组n=13)和生理盐水组(N组n=13),进行随机对照、双盲研究.观察术后8h、24h的VAS评分;给药前(t1)、术后8h(t2)、术后24h(t3)各点的血去甲肾上腺素及6-酮基在前列腺素F1 α的浓度.结果术后8h=24h VAS评分L组均低于N组;6-酮基前列腺素F1α浓度术后8h L组低于N组,术后24h L组与N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8h、24h血去甲肾上腺素浓度L组均低于N组.结论术前静脉给予来比林,可以有效减少外周伤害性刺激的强度,降低手术后疼痛的程度,抑制应激反应.

    作者:崔伟华;李彦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