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肌型肌营养不良3例报告

王光德;王前虹

关键词:
摘要:眼肌型肌营养不良又称眼肌型肌病,极为少见.国内1957年由张文萃首例报告[1].现将我们近年诊治3例报告于下,供同道研讨.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治疗面瘫100例疗效分析

    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以春秋季多见,笔者采用针刺治疗面瘫10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左侧面瘫55例,右侧面瘫45例,年龄2-60岁,以20-40岁居多,病程1-40天,多数在1周以内来就诊,诱因,自觉睡觉受风引起者40例,汗出受风35例,原因不明者25例,本病起病突然,大多数发生在睡眠醒后,一侧面部呆滞、麻木、不能做皱眉,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露睛流泪,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有很大一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自后乳突部疼痛.

    作者:陈大清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石膏及其伪品的鉴别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含水硫酸钙(CaSO4·2H20).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近,笔者在检验工作中发现,一种块状结晶集合体充做石膏,经对其进行性状、理化方面的鉴别研究,确定其所含主要成分为磷酸氢二钠(Na2HP04),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白血病性关节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白血病性关节病是指由于骨髓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累及关节所致.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数量增多,质量异常,主要侵犯肝、脾及淋巴结.也可侵犯全身其它器官包括骨和关节,多见于急性白血病特别是在早期,关节症状可在白血病诊断前数周或数月发生,临床上易被误诊,现报告1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本病.

    作者:张奇峰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强心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洋地黄药物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近20年来才有较大系列前瞻性的、有对照的临床研究报告.研究证实用洋地黄药物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住院率,提高运动耐量,增加心排血量,充分肯定了洋地黄药物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地位.我们近6年对用洋地黄药物治疗多病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8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修志贞;王少杰;侯冠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应用Inoue技术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803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应用Inoue技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 PBMV)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的近、远期效果、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自1990年3月-2002年底应用改良的Inoue方法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803例,术后1周内(近期)及3年以上(远期)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动力学参数、X光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改变进行评估.结果803例成功797例,成功率99.3%,术后即刻89.8%的患者心尖部舒张期杂音消失,左房压下降(P<0.001);肺动脉收缩压降低(P<0.001).二尖瓣口面积近期及远期均扩大;左房内径近期及远期均缩小(P值均<0.001).99.2%的患者心功能提高1级以上;合并房颤、既往闭式分离手术史、合并多瓣膜病变组的近期疗效与单纯二尖瓣狭窄组无显著差别;与PBMV相关的重要并发症包括:心脏穿孔-心包填塞、二尖瓣返流和脑血栓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8%、3.7%、0.55%.PBMV术后再狭窄12例,其中2例再次行PBMV缓解;对发生心包填塞的患者,立即行剑突下穿刺引流,可迅速解除填塞症状.结论应用Inoue技术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手术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较少,疗效显著.

    作者:骆合德;冯金忠;邱一华;李剑春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浅谈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目前临床用药中,中成药与西药一样,以其用药方法简便、治疗效果显著而普遍受到病人的青睐,但工作中我们发现,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并没有象西药那样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多年来,我们注意将所学中医药理论知识与临床医药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探讨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特点和规律,指导病人科学合理用药,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我们认为,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应把握以下几点.

    作者:刘世宝;孙子懿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常常可以出现压榨性胸闷,胸背痛或呼吸困难等.但由于各种原因上述症状可以部分或全缺,或者表现为心脏以外的症状或完全没有症状,只有靠典型的心肌酶检查及心电图改变才能作出诊断.这种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心肌梗死.因此早期观察和护理的重点也有所区别.

    作者:马福红;于志英;赵红霞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妊娠期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理及生理意义

    妊娠胰岛素抵抗(IR)是一种生理性适应性变化,妊娠期胰岛素抵抗是出现于妊娠晚期的代谢变化,胰岛素结合和结合后事件可能是妊娠期IR的机制,在妊娠期体内激素改变、血游离脂肪酸(FFA)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在妊娠期胰岛素抵抗(IR)中起一定作用.妊娠期IR对妊娠妇女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都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葡萄糖摄取和氧化减少、脂肪的分解和氧化增加、蛋白质的分解利用减少.

    作者:张连勇;茹仙古丽;孙德强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有/无背景剂量的0.0625%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0.0625%罗哌卡因伍用芬太尼行病人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药物总用量及母胎副作用方面的资料,并对比有、无背景剂量时的差异.方法40例产妇、宫口开大2-3cm时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2.5mg和芬太尼25μ g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无背景剂量组PCEA接受单次bolus为8ml;有背景剂量组PCEA接受背景剂量8-12ml/h,单次bolus为5ml,两组锁定给药间隔时间为15min.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镇痛VAS评分、运动功能、镇痛时间、药物用量、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各产程时间、产妇满意度、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情况和分娩方式.结果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镇痛时间、药物用量、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各产程时间、产妇满意度、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情况和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6分,能下地行走和自行排尿.两组的镇痛评分均在0-5分,但有背景剂量组低于无背景剂量组.结论硬膜外应用0.0625%罗哌卡因和2 μg/ml芬太尼行分娩镇痛效果好,无运动阻滞,且有背景剂量的PCEA优于无背景剂量者.

    作者:岳红丽;李树人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拓展医院药检领域,加强制剂质量监控

    对一个医院来说,由于其医院制剂的存在,就决定了这个医院既是药品生产单位,又是药品使用单位.由于其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医院药检工作的特殊性,不但要对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监控,确保药品制剂质量合格,还要拓展药检工作范围,直接为民众提供负责任的与药物相关的药学服务,换言之,也就是要做好医院制剂在生产环节与使用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以下是笔者从药检工作角度出发,对影响制剂质量的因素实施控制来确保药品制剂质量的几点思考.

    作者:赵小风;杨杰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浅谈近亲输血

    有些人认为近亲输血安全、方便,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抢救其生命.殊不知有可能就是因为输注了近亲的血液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将会给人们带来的悲痛的后果.那就是输血后移植物抗宿血病.该病是一种发病急、病死率高、且易被误诊的病症.

    作者:刘颖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氯波比利引起痉挛性斜颈6例报道

    氯波比利属胃肠动力药,可治疗慢性胃炎、胃排空延缓、反流性食管炎.我们收治了6例服用该药后出现痉挛性斜颈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柳;刘丽英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老年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体会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老年人感染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和漏诊,现就我科收治的老年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仓霞;肖文;马黎军;张会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非语言沟通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非语言沟通就是不使用语言的交流.其目的主要是表达情感,调节互动、验证语言信息,维持自我形象,维持相互关系,使互动中的双方能有效地分享信息.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由于环境特殊,使得护士与患者之间交流甚少.只能在术前访视与术后随访中,才能接触,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完全了解患者的需求,故很难真正达到目的.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有关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信息,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成为手术室护理的关键所在.笔者从2000年-2003年,通过2000例患者的护理观察,将非语言与语言性沟通同时应用于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受到了患者的欢迎.非语言沟通是借助动作、眼神、表情、手势等来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的和用意的方式.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曾认为语言表达在沟通中起方向性及规定性作用,而非语言-形体语言才能准确的反映出人的思想及感情.

    作者:张晓蓉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内镜检出念珠菌性食管炎97例报告

    念珠菌性食管炎是白色念珠菌侵入食管黏膜形成的一种伪膜性食管炎,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正常的健康者极少感染该菌,也极少发生念珠菌性食管炎.但近年来,由于大量或长期地反复应用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使得人体受念珠菌感染的机会增多,从而造成受念珠菌感染的患者有所增加.笔者于2002年1月-2004年2月于内镜下共检出念珠菌性食管炎97例.在所检出的97例念珠菌性食管炎患者中,男68例,女29例,年龄20-78岁,平均52岁.念珠菌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本组97例念珠菌性食管炎患者均因程度不同的上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内镜下均可见食管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且表面覆盖有白色斑点或块样白膜,摩擦和冲水后白苔不容易脱落.笔者指出,抵抗力低下,又反复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易得感染性疾病的中老年患者;以及患有癌肿或其他慢性疾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人群;都属于念珠菌易感染人群.笔者认为,对于这类人群的治疗,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菌群失调,双重感染以及抗念珠菌感染的问题.鉴于近年来感染念珠菌性食管炎的发病率明显地增多.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菌群失调的后果已不容忽视.此外,笔者还指出,应警惕的是AIDS病患者的念珠菌性食管炎一般临床症状程度都较重.行胃镜检查时应特别加以注意鉴别.

    作者:蒋海燕;李晓燕;陈娅蓉;张磊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静脉封闭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慢性湿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型皮疹,分布对称,易反复发作,慢性经过,瘙痒剧烈等特征,病因复杂,预防和治疗困难.1999年1月-2003年1月,我院应用静脉封闭疗法治疗慢性湿疹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立;曹丛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的关系

    1969年,Kilmers McCully首次从尸检发现2例儿童高半胱氨酸血症及高半胱氨酸尿症并发早发广泛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血栓,并提出同型半胱氨酸是血管性疾病的可疑因素,自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对冠心病,脑卒中,肺栓塞,糖尿病,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研究已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1].本文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冠心病的影响综述如下.

    作者:于丽萍;杨新春;魏妤;那开宪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CT导向锥颅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观察在CT导向定位下锥颅抽吸、尿激素酶液化引流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对60例,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合头颅CT定位行锥颅治疗,并与58例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结果术后住院期间及6个月治疗组(手术组)生存率,死亡率及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锥颅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实用,可靠有价值的治疗方法,适宜推广.

    作者:马晓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12例末节断指再植静脉动脉化术后的护理

    在末节或指尖断指再植中,远端若无可供吻合的动脉,重建断指血循环的方法是将近端动脉与远端静脉吻合,即静脉动脉化[1].我科自1996年-2002年在护理12例疑难末节断指再植静脉动脉化患者过程中,除2例因损伤严重外,余均成活.

    作者:郑喜灿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类型及误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病死率高,尤其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AMI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而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ECG)改变者仅占AMI的70%-80%,一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特别是老年人常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不典型AMI更为常见,易误诊和漏诊,本文对本院近几年来收治的首发症状不典型AMI 53例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不典型AMI的早期诊断水平.

    作者:向柳平;库洪希;江汉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