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举两得的静脉穿刺

佟志红;卢欣

关键词:
摘要:临床工作中,护士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医嘱给病人抽血化验的同时,还要输液,通常要进行两次静脉穿刺.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依托咪酯脂肪乳剂与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的体会

    我院用依托咪酯联合氯胺酮用于妇产科人工流产240例,取得了无痛、安全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40例病人,ASAI-H级,年龄16-40岁,体重40-60kg.妊娠时间:40-90天,初次妊娠84例,经产妇妊娠156例,初次人工流产68例,其余均2次及其以上妊娠.麻醉时间为5-20min,全组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术前血常规检查正常.无明显肺疾患,无支气管哮喘,无药物过敏史.1.2麻醉方法术前禁食水6h,不用任何麻醉前用药,询问并除外有药物过敏史,心脏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病人,病人入手术室后,麻醉师测取病人脉搏、血压、SPO2、ECG等基础值,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先静脉推注5%氯胺酮稀释液(100mg氯胺酮+生理盐水18 m1),按0.1-0.2mg/kg,快速推注,缓慢推注依托咪酯乳剂0.1-0.3ml/kg,直到睫毛反消失,即进行人流术,据病人是否躁动酌情追加依托咪酯3-5mg即可.1.3术中运用多功能多参数监护仪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进行全程监测.

    作者:冯兴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综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体会.方法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妈咪爱口服和静点茵栀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第1日胆红素下降值、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及胆红素降到102.6 p mol/L以下的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思密达、妈咪爱、茵栀黄综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崔袆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患者中常见的现象,由于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肾脏疾患,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均有关系,故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关于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应从三方面进行阐述:①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性: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其是高血压及冠心病发展的预测因子,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可以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血尿酸升高的机制:尿酸生成过多,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或肾小管阴离子交换系统受抑制而致尿酸的分泌减少,均可致血尿酸升高.③高尿酸血症促进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尿酸的生成伴随着许多氧自由基的生成,而后者可造成血管内膜的炎性反应.血尿酸亦可通过升高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并促进胆固醇的过氧化,导致盐依赖性高血压,加重肾功能损害,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发展.同时血尿酸及其结晶亦可直接激活血小板,进而激活凝血系统,加重冠状动脉狭窄.

    作者:丛涛;胡健;郎九立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诊断意义

    从1998年3月-2003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筛选常规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病人41例,予动态心电图监测,共检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邱爱青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99例大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统计分析9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高频电的使用方法和切除的技巧.结果99例病人共切除113枚大肠息肉,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出血、气体爆炸、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操作技巧,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郑东萍;易明兰;付俊芳;周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浅谈手术室带教体会

    我院是综合性教学医院,每年接待护校实习学员150名,每期8-9名,周期为1个月,实习学员在手术室四周是如何走进手术间的?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鲁爱华;李芳芳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浅析细辛的应用与毒副作用

    细辛,性味辛温,入肺、肾、心经,功用祛风散寒、温肺化饮,通窍止痛,如《本草纲目》记载,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等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辛能泻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补肝,故胆气不足、惊痫、眼目诸病宜用之.辛能润燥,故通少阴及身窍,便涩者宜用之.现浅析如下.

    作者:姚琪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

    器官移植后的患者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减弱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增殖及对移植器官攻击的能力,以保护移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免疫抑制剂使用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剂量偏低达不到抑制排斥的目的,偏高则可因过度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其自身的毒副作用又导致移植器官的功能衰竭.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给药是必要的,同时考虑联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调整药物及其剂量.本文就我院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实际应用和副作用作一概述.

    作者:梁竹;潘菡青;何珲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老年右室流出道增宽与心脏退行性变

    目的研究老年人右室流出道增宽与心脏退行性变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室流出道增宽者共153例,其中《65岁者有62例,≥65岁者有91例,占同期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老年人的49%,并将右室流出道增宽者分为A组(《65岁),B组(≥65岁),分析两组人群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关系.结果A、B两组间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所患疾病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B组较A组右室流出道有显著增宽(P《0.01),右室内径增大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右室流出道增宽可能提示一种退行性心脏改变.

    作者:刘云兰;黄涛;刘志;曾照丽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骨关节系统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及分析

    影像医学发展的水平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诊断和工具,医学影像是利用影像表现特点进行分析诊断,X线平片因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能体现骨肿瘤形态特征变化、特异性和总体诊断准确率平均高于其他检查,鉴别和评价病变的生物学方面仍是佳的方法,CT检查对骨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其密度分辨率也明显优于X线平片,但空间分辨率则逊于传统X线检查,具有良好的横断面,矢状面、三维成像特点,对肿瘤累及范围、临近组织、重要血管显示良好并有助于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CT引导活检技术的开展提供了骨肿瘤影像特点、诊断、治疗和愈后的评估有了明显的提高,三维CT和MRI可以为临床手术提供较详实的模拟解剖影像.

    作者:王晓婷;商敬伟;王颖贤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康复护理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的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钢板、髓内针固定、尽管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存在有感染、骨髓炎、骨不连、骨肉萎缩及临近关节僵硬等弊端[1].自1998年7月以来,我院对伴有软组织毁损的28例患者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就这些病例的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莉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脲素乳膏的工艺改进

    脲素[1]乳膏是我院报经当地药监部门批准,临床使用多年的一种自配制剂.本品具有剥脱和促进角质水合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手足皲裂、寻常性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老年性干皮病和进行性指掌角皮炎等,且疗效确切.由于该制剂在贮藏时很不稳定,易产生水油两相分层,脲素析出等现象,从而影响药品质量,故我们针对出现的上述问题,对原处方工艺做了某些改进;增加其稳定性,使其更有利于发挥作用.

    作者:廖银根;邓广能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根治即期带蒂皮瓣移植术的护理

    我科2002年5月-2004年3月对15例口腔恶性肿瘤病人采用胸大肌带蒂皮瓣移植术,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口腔功能,提高了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而护理的配合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5例病人我们给予了精心的护理,14例皮瓣全部成活,l例部分存活,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我们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牟莲芝;邢金莲;刘业惠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端粒、端粒酶的研究及探讨中草药对端粒酶的调节作用的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端粒、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关系密切,从而为肿瘤学和抗衰老学的研究提供了获得新的进展的希望.具体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端粒的结构和功能及衰老的关系,端粒酶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端粒酶的激活机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端粒酶基因及其变异的研究,寻找端粒酶的专一性抑制及其在抗癌中的应用等.探讨中草药对端粒酶的调节作用与衰老和抗癌作用的关系是笔者的研究方向之一.

    作者:韦耀东;张树球;农嵩;卢彩珍;曹聪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住院儿童意外伤害回顾性调查

    通过对近六年来本院0-14岁住院儿童意外伤害回顾性调查,初步防呢系意外伤害发生的年龄,高发季节,不同年龄组中伤害类型的构成,以及父母知识层次,城乡差别对发生意外伤害的影响等,初步分析伤害的一般规律,为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曾昭成;仲兆银;金鑫玲;宋明媚;卜翠萍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160例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PMB)是指更年期妇女生理性月经完全停止一年以后的阴道流血,它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为10%左右[1].为了明确引起PMB的病因,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60例PMB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郑霞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子宫脱垂经阴道切除10例临床分析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在大中医院已广泛开展,我院近两年也开展了此项手术,但仅用于子宫脱垂患者.现将我院开展的10例子富脱垂经阴道切除的手术方式及临床应用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秀卿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27例干燥综合征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病例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7例资料完整的S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情况及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7例SS患者,男5例,女22例,平均年龄47.5岁,泪腺分泌、唾液分泌、腮腺造影、唇粘膜活检、抗SSA抗体、抗SSB抗体,IgG检测阳性率均大于50%.结论应提高对干燥综合征临床表现和特异性检测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于向春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抗癫痫新药的临床评价与应用

    目前,应用传统的抗癫痫药物仍有15%-20%的癫痫病例属药物难治性癫痫,特别对于部分发作性患者,因此,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抗癫痫药物使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取得进一步发展.

    作者:刘玲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一举两得的静脉穿刺

    临床工作中,护士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医嘱给病人抽血化验的同时,还要输液,通常要进行两次静脉穿刺.

    作者:佟志红;卢欣 刊期: 2004年第18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