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志贺氏菌引起泌尿道感染1例

袁建芬;喻海忠

关键词:
摘要:患者,女,81 岁,体温37.8℃,因尿频、尿急来我院门诊就诊.化验室检查:WBC10.8×109/L、NO.78、M 0.05、L0.17;尿液常规检验:隐血(+)、WBC(++++).据患者主诉,曾用过公共坐式便器.两次尿培养均生长出福氏志贺氏菌.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医疗纠纷防范,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以及其密切相关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导致医疗纠纷日渐增多,已成为医院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

    作者:钱玉龙;杨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一支或二支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由于心肌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过去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30%-40%,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病死率已下降至10%-15%.我科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对9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现将我们治疗过程的观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鑫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超声介入治疗腹部脏器囊肿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超声介入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囊肿,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如何规范进行,少有注意.本文就介入室设置、术前病例选择、术中需注意几个方面,结合我院在介入室内运用彩超引导下穿刺抽液后注入无水酒精,非手术治疗肝囊肿、肾囊肿及妇科囊肿共50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松远;肖笛;李荣;杨银广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介入治疗前颅底骨折致口鼻大出血休克体会

    目的对严重前颅底骨折致口鼻大出血休克7例患者采用边抗休克边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分析,总结经验.方法对由于前颅底骨折致口鼻大出血病人,即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保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同时送介入室行颈动脉造影,找出出血血管,然后通过介入手段直接血管内填塞阻止出血.可见眶下动脉出血3例,颞深前动脉出血1例,蝶腭动脉2例,筛动脉1例.结果7例经介入治疗口鼻大出血均得到控制,无颜面缺血坏死及栓塞物脱落等并发症.1例由于合并硬膜下血肿,经介入治疗成功止血,休克纠正后出现呼吸突然停止,复查CT示血肿明显增大,考虑脑疝抢救无效死亡.余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填塞治疗严重前颅底骨折致口鼻大出血休克病例,能迅速控制大出血,抢救休克,行之有效,有条件医院不妨试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廷海;蒋学军;朱伟玲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阿希米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宫颈炎常见的病变,积极治疗对保障妇女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4月-2004年3 月我院采用阿希米治疗宫颈糜烂162例,并进行随访观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宗秀红;颜海萍;徐淑翠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脑卒中后79例心理障碍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同时,由于社会压力大,经济负担重,使患者在发病后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现就我院近2年收住院的139例脑卒中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机率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以及治疗方案分析如下.

    作者:权青云;蔡廷凯;林芝慧;任亚娟;徐晓霞;何君宏;赵晓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创伤性湿肺中X线诊断体会

    肺脏因受外界突然刺激,使粘液分泌物增多,并积蓄在肺泡及支气管内,形成创伤性湿肺,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肺囊肿、肺不张、肺炎等不良后果.现将创伤性湿肺X线诊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钰林;李瑞云;刘士英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川芎嗪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2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及治疗组32例,对照组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加用川芎嗪240-400mg静注,每日1次,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血脂.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治疗PNS治疗好,副作用少.

    作者:刘代召;彭武治;彭科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庆大霉素致呼吸暂停1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患者,男,28岁.维族.不洁饮食后出现腹痛、腹泻5小时就诊.

    作者:张华清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浅谈脑卒中的护理与康复

    随着我国老年人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脑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其发病率219/10万,致残率8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后的护理对预后有很大影响,因此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所得到的体会及目前康复现状报告如下.

    作者:郑网安;朱瑾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病理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的病理临床特点.方法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绝经期年限越长,恶性肿瘤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大,故临床对绝经期后妇女即使出血发生在就诊前数日,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石斌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艾司洛尔在颈丛麻醉中的辅助应用

    目的了解艾司洛尔在颈丛阻滞麻醉中的辅助应用作用.方法60例双侧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包块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为对照组,不再用其它药物;B与C组在阻滞前2min静脉缓慢分别滴注艾司洛尔0. 5mg/kg和1mmg/kg.观察阻滞前和阻滞后1、5、10、 20min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A组病人MAP、HR在阻滞后1、5、10min升高(P<0.05).B组阻滞后1、5、 10、20min,MAP、HR升高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A组比较,HR在阻滞后1、5、10、20min时降低(P<0.05).C组阻滞后1、 5、10min,MAP、HR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MAp、HR在1、5、10、20min时显著下降(P<0.01或0.05);与B组比较,MAP、HR在阻滞后1、5、10min,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0.5mg/kg和1mg/kg艾司洛尔均可缓解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所致的副反应.

    作者:钟颖;阎晋;杨文燕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58例治疗体会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多见,约占13.7%.而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更为常见,其治疗方法较多,为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1993年-2000年我院共收治5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洁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辨证熏洗治疗肛门疼证(附450例临床报告)

    为探讨肛门疼证的治疗途径,采用中药辨证熏洗治疗肛门疼证450例,治愈385例,显效50例,无效15例.结果本法简便效优,适应证广,易推广普及,是肛门疼证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张连波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氧化乐果与其他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护理体会

    氧化乐果是一种药液粘稠的油性制剂.它县有毒性强、吸收慢、易经胃粘膜反复吸收、洗胃难彻底、治疗过程中易反跳等特点.它的中毒机制同其它有机磷农药,但抢救护理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我院自2001年-2004年共收治有机磷中毒患者96例,其中氧化乐果中毒13例.对其抢救护理如下.

    作者:高丽;杨冠民;吴玉梅;史辉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体会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临床上有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类,以鼻塞、鼻痒、发作性喷嚏,清稀鼻涕量多为主要特征,随着大气污染、化工发展使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临床上单以抗过敏西药治疗,虽然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近三年以来,我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新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闭式冲洗引流治疗四肢枪击伤25例报告

    我院骨科从1991年3月-2003年7月采用闭式冲洗引流治疗四肢枪击伤2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正龙;翁树秋;徐景卫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泪囊鼻腔吻合改良术271例观察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病,药物治疗多无效.泪囊摘除术后遗留永久性流泪,除年老体弱外,已少有人采用.自1904年Toti报道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本病以来,迄今有很大改进,成功率达80%-90%以上[1].

    作者:饶芒前;王晓亚;刘思坚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充分认识加强学科研究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我院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尽快提升教学层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加强学科研究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作为本院的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学科研究室的建设工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必要的实验基地.

    作者:韦耀东;肖裕芳;卢婷;方灵燕;赖腾芳;谭巧玫;李凤莲;陈婉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方法对GCS评分≤8分,去大脑强直,中枢性高热,高血糖等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行胃液pH监测,应用洛赛克等制酸剂及肠外营养等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结果24例成功止血,但其中6例终死于脑干功能衰竭或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于出血后4天未能止血死亡.结论维持胃液pH≥4.5-6是预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H+-K+-ATP酶抑制剂-洛赛克是迅速增加胃液pH值的有效药物,上消化道出血明显影响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作者:张乃崇;赖廷海 刊期: 2004年第17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