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式冲洗引流治疗四肢枪击伤25例报告

肖正龙;翁树秋;徐景卫

关键词:
摘要:我院骨科从1991年3月-2003年7月采用闭式冲洗引流治疗四肢枪击伤2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泪囊鼻腔吻合改良术271例观察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病,药物治疗多无效.泪囊摘除术后遗留永久性流泪,除年老体弱外,已少有人采用.自1904年Toti报道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本病以来,迄今有很大改进,成功率达80%-90%以上[1].

    作者:饶芒前;王晓亚;刘思坚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微波疗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成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过程中常见疾病之一[1].治疗BPH的手段颇多,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对轻度和中度增生病人有效,而对重度增生病人无效,仍需要外科干预[2].

    作者:杨清华;李燕;唐慧东;张锦绣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庆大霉素致呼吸暂停1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患者,男,28岁.维族.不洁饮食后出现腹痛、腹泻5小时就诊.

    作者:张华清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方法对GCS评分≤8分,去大脑强直,中枢性高热,高血糖等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行胃液pH监测,应用洛赛克等制酸剂及肠外营养等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结果24例成功止血,但其中6例终死于脑干功能衰竭或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于出血后4天未能止血死亡.结论维持胃液pH≥4.5-6是预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H+-K+-ATP酶抑制剂-洛赛克是迅速增加胃液pH值的有效药物,上消化道出血明显影响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作者:张乃崇;赖廷海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蓖麻籽中毒8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8名误食蓖麻籽者均为男性,汉族.大年龄22岁,小年龄8岁.8例食多10粒,少3粒.1.2临床表现8例中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中1例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实验室检查:2例白细胞增高分别是10.8×109/L、13.2×109/L,1例出BUNi0.3mmo1/L,4例ALT增高分别是402U/L、204U/L、108U/L、98U/L,1例胆红素24.1 μ mol/L,临床诊断为蓖麻籽中毒,经对症治疗3-5天所有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张华清;李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早孕因子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EPF)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和生长调节作用的妊娠相关蛋白.因为它具有免疫抑制性,可抑制玫瑰花环形成,故通常用玫瑰花环抑制实验来检测.有报道EPF与分子伴侣10(Cpn10)有同源性,但它们又不完全相同,Cpn10在细胞内与Cpn60特异性结合辅助蛋白质正确折叠,EPF则作为细胞外蛋白发挥作用.实验表明除孕血清外,在患肿瘤的病人和动物血清中、小鼠肝脏部分切除后的鼠血清中也检测到了EPF,这说明它除了免疫抑制性外,还具有类似生长因子的作用.因此它在临床有很广泛的用途,本文就EPF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临床工作上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作者:孙文东;张坚;赵丽霞;刘晓宇;史敏;徐程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志贺氏菌引起泌尿道感染1例

    患者,女,81 岁,体温37.8℃,因尿频、尿急来我院门诊就诊.化验室检查:WBC10.8×109/L、NO.78、M 0.05、L0.17;尿液常规检验:隐血(+)、WBC(++++).据患者主诉,曾用过公共坐式便器.两次尿培养均生长出福氏志贺氏菌.

    作者:袁建芬;喻海忠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青年癌症病人化疗的护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癌症治疗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据有关资料统计,癌症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癌症是一种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它既有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同时心理、社会因素又在癌症的发生,发展治疗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癌症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化疗癌症治疗的重要环节.下面就青年癌症病人化疗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何守丽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艾司洛尔在颈丛麻醉中的辅助应用

    目的了解艾司洛尔在颈丛阻滞麻醉中的辅助应用作用.方法60例双侧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包块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为对照组,不再用其它药物;B与C组在阻滞前2min静脉缓慢分别滴注艾司洛尔0. 5mg/kg和1mmg/kg.观察阻滞前和阻滞后1、5、10、 20min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A组病人MAP、HR在阻滞后1、5、10min升高(P<0.05).B组阻滞后1、5、 10、20min,MAP、HR升高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A组比较,HR在阻滞后1、5、10、20min时降低(P<0.05).C组阻滞后1、 5、10min,MAP、HR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MAp、HR在1、5、10、20min时显著下降(P<0.01或0.05);与B组比较,MAP、HR在阻滞后1、5、10min,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0.5mg/kg和1mg/kg艾司洛尔均可缓解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所致的副反应.

    作者:钟颖;阎晋;杨文燕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辨证熏洗治疗肛门疼证(附450例临床报告)

    为探讨肛门疼证的治疗途径,采用中药辨证熏洗治疗肛门疼证450例,治愈385例,显效50例,无效15例.结果本法简便效优,适应证广,易推广普及,是肛门疼证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张连波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浅谈脑卒中的护理与康复

    随着我国老年人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脑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其发病率219/10万,致残率8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后的护理对预后有很大影响,因此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所得到的体会及目前康复现状报告如下.

    作者:郑网安;朱瑾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脑卒中后79例心理障碍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同时,由于社会压力大,经济负担重,使患者在发病后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现就我院近2年收住院的139例脑卒中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机率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以及治疗方案分析如下.

    作者:权青云;蔡廷凯;林芝慧;任亚娟;徐晓霞;何君宏;赵晓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加压输血新方法

    静脉输血在护理操作中较为常见,尤其在手术中、妇科急腹症、失血性休克等紧急情况下,需要将血液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输入体内.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使用的一次性输血器即使甩12号针头并将调节器全部放开,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佟志红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美托洛尔对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美洛尔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对56例经动态心电图监测证实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美托洛尔及心痛定的抗缺血的近期疗效.结果两类药物对减少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有效,但以美托洛尔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美托洛尔抗缺血的持续时间长于心痛定.结论美托洛尔可作为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首选药物.

    作者:于世凯;李忠诚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HBsAg慢性携带者159例6年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HBsAg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临床经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临床演变规律,寻求有效阻断方法.方法从健康人群查体中选择AsC,以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为依据,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肝病常规检查,剔除HCV混合感染,对HBV感染者完成6年临床经过观察.结果159例AsC 6年间HBsAg转阴9例(5.66%),其中6/9例(66.67%)产生抗-HBs,2例转化为LC(1.26%),2例转化为HCC(1.26%).147例(92.45%)仍保持无症状携带者状态,12例转化为慢性肝病呈CHB、LC、 HCC逐渐演变趋势.结论随着年龄增长,GBV免疫应答调节,可表现不同临床转归.HCC与LC患者常表现为HBeAg阴性(e-)或抗-HBe阳性,而HBeAg阳性(e+)例相对较少.HCC多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基础发生,HCC不仅是肝病发展的后病理阶段,亦是慢性肝病主要的死亡病因.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肝癌的前期病变,也是转向肝癌发病的高危人群.用中西医结合肝病分型观察AsC演变CHB、LC及HCC的临床特征,认为血瘀征象与肝病发展相一致.采用活血化瘀,改善肝血循环不仅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还可降低AFP值,软肝缩脾,促进肝细胞分化,而发挥阻断肝细胞癌变或使其逆转作用.

    作者:杨忠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新变化

    医学影像学教育在国外是继续教育的内容,而在我国是一种专业教育.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应用的21世界医学影像人才,熟悉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新变化,对于深化影像医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戚跃勇;黄春基;邹利光;孙清荣;王文献;戴书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一氧化碳中毒导致一过性房颤、偏瘫、精神障碍1例

    生产和生活中一氧化碳中毒是内科急症之一,现就CO中毒致一过性房颤、偏瘫、精神障碍1例报告如下.

    作者:史俊霞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一支或二支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由于心肌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过去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30%-40%,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病死率已下降至10%-15%.我科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对9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现将我们治疗过程的观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鑫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微创口胆囊切除术487例临床报告

    现代外科的治疗目的不单是就病治病,还强调尽量减少治疗手段对病人的损伤,从而促进病人愈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生活重量.因此,微创外科是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体现外科整体治疗的重要表现形式.笔者所在的临床治疗组从2002年2月-2004年2月,共行微创口胆囊切除术(MC)48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益泽;魏东;王绍明;李力;蒋建春;林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部分抗感染药物应用及对治疗费用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医院用药处方的统计分析,了解部分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对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对南阳市三家医院(二家二甲、一家三甲)随机2个月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析的六种药物使用的频率占总用药的21%,占抗感染用药的55.3%,而用药金额占抗感染的79.8%.结论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上有滥用的现象且价格过高,提示这些药物在病人用药金额比重过大是病人医疗费用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翟保同;张晓萌 刊期: 2004年第17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