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音乐疗法用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黄绍容

关键词:音乐疗法, 术后疼痛, 骨科
摘要:术后疼痛是困扰骨科患者的一个主要问题,据统计70%的手术患者术后都有较明显的疼痛.疼痛可刺激心血管系统,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它还刺激内分泌系统,使可的松释放增加,使机体物质代谢增强,病人呈现消瘦,伤口愈合缓慢.为了降低疼痛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2002年6月-2003年1月,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采取了音乐疗法,初步观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苯二氮卓类药物在情感精神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苯二氮卓类药物(BZD)在情感精神病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情感精神病人逐个统计使用BZD的时间、种类、原因,并统计符合药物依赖与成瘾标准的病例,结果应用x2分析作统计处理.结果在情感精神病的治疗中,其抑郁状态较狂躁状态更多的使用BZD;连续使用超过1个月者,其抑郁状态明显高于躁狂状态,产生药物依赖其抑郁状态也高于躁狂状态,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在长期使用BZD中其睡眠障碍是使用该类药物的主要原因.结论为有效防止BZD在治疗情感精神病中产生成瘾性及依赖性,应尽力避免长期大量及多种类药物应用.对其睡眠障碍的治疗应对其原发病充分的治疗.

    作者:徐道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126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方法分析内镜下微波技术治疗消化道息肉1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微波烧灼摘出198颗,其中直径<2cm195颗各型息肉均一期摘除,直径≥2.0cm亚蒂息肉3例分二期摘除,4周后复查息肉消失.微波治疗后,5例有轻微的腹部不适及灼痛,对症处理后消化.2例息肉摘除后分别于7和10天出现迟发性便血,内镜检查为息肉摘出处创面渗血,微波点灼后出血/便血停止.结论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为一种并发症少,疗效高,易于掌握的方法.

    作者:易明兰;黄骥;周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脑出血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病发病急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除死亡率高外,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无数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使之能生活自理,降低致残率,重返社会,我科自2001年-2003年对脑出血偏瘫的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病人解除了痛苦,现将脑出血偏瘫早期康复护理阐述如下.

    作者:季军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医科生毕业前焦虑心理调查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了解医科生毕业前的心理状况,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我们以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拟参加考研的学生进行测试,对其焦虑心理进行探讨,旨在发现该群体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便早期干预,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于涌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微波治疗扁桃体残体体会

    目的探讨微波手术治疗扁桃体残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微波仪对32例扁桃体残体进行治疗.结果治愈32例,治愈率100%.结论微波治疗扁桃体残体简单、安全、经济、有效、副反应低,值得推广.

    作者:文茹;毕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与早期气管切开

    目的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早期气管切开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功能恢复率.方法将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困难者分为两组,早期气管切开者称A组,非早期气管切开者称B组.比较两组间的死亡率和功能恢复率.结果A组共42例,死亡15,B组共50例,死亡32例;A组中15例恢复良好,B组中4例恢复良好.结论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可以降低死亡率(P<0.01)提高功能恢复率(P<0.05)

    作者:谢锐锋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碳酸锂致甲状腺肿的临床观察分析

    碳酸锂作为一种抗躁狂药为精神科常用,治疗量时对正常人的精神活动几无影响,而对躁狂症有很好疗效.能使躁狂患者情绪稳定,使思维过速和动作过多的情况改善.使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肾上腺素皮质类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恢复正常.本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影响体内某些电解质(钙、镁、钾等)和儿茶酚胺(如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锂离子能影响神经和肌肉细胞内钠离子的运转,在锂离子的影响下细胞内去甲肾上腺素脱胺代谢增加,脑组织中游离去甲肾上腺素减少.

    作者:石磊;孙连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的临床体验

    随着对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措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院的LBW儿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我们对1999年-2001年于我院出生的活产低出生体重儿(甲组)的治疗措施作一探讨,并以1989年-1991年出生的活产LBW儿资料作对照(乙组).两组患儿出生时危害程度各为65.2%及66.5%,x2=3.0163,P>0.05.但甲组的早产儿率、极低出生体重儿率均高于乙组.我们实施的主要治疗措施是:①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②加强护理及适量营养.③成立监护室,提高急救水平.④防治颅内出血.⑤保持液体、酸碱平衡及高静脉营养液供给.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任淑萍;赵华贤;张晶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浅谈咽喉用药的误区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药物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随着新药的不断创新,治疗咽喉部疾病的药物是新药辈出.有些药物配方合理,临床医师应用得当,药效确实不菲.给部分病人和医生治疗咽部疾病提供了良好的药物,其疗程短、效果好,很受广大医生、患者的欢迎.

    作者:魏保平;祝晓会;张华;柏愫蕙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HPLC法测定肝胃气痛片中大黄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胃气痛片中大黄酚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5:15),检测波长254nm,流速1ml·min-1,进样量10 μ L.结果线性范围为0.026-0.53 μ g,回收率为97.7%,RSD1.7%(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供该制剂定量用.

    作者:张凤娥;赵春香;张艳玲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心力衰竭病人的抗凝治疗

    既往研究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可能与心衰时导致的血小板活性增强有关.但我们观察到临床上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并无明显的增加.本文就临床上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栓形成以及抗凝药物的治疗作用探讨如下.

    作者:朱华强;朱初麟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59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期是儿科死亡率高时期,因此探索和认识新生儿死亡原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优生优育.现将1998年-2000年于我院出生的婴儿和其中59例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任淑萍;王虹;李虹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子宫肌瘤4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45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进行探讨.结果458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289例,占63.10%.无临床症状169例,占36.90%.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占73.36%.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等综合考虑.对于需手术的患者,手术方式应根据其年龄,对生育的要求来决定,并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作者:李向群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难治性血液病,国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慢性再障的治疗上不仅积累了大量经验,而且已取得显著效果,急性再障的治疗也有一定进展,近几年在辨证分型的研究方面亦取得可喜成绩.下面就再障的病因病机、现代发病机理研究概述如下.

    作者:王继亮;关旭鸥;孙晓静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留置球囊导尿管的观察

    球囊尿管在留置尿管过程中,不需要胶布固定,且不易脱出,便于清洗会阴部而被广泛应用.教科书中,留置尿管的长度为普通尿管的长度[1],球囊尿管按此长度,则插入过浅,球囊部在尿道内充液可引起尿道损伤.我科于2001年4月-2003年5月对80例男患者留置球囊尿管的长度进行观察,避免了上述弊端,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海玲;孙璇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用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70例,用丹参治疗,均治疗两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结果显示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建军;马倩;刘菊侠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经产妇与初产妇妊娠与分娩结局比较

    目的探讨经产妇再次妊娠和分娩对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经产妇(152例)及初产妇(410例),比较二者间妊娠并发症,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围产儿结局的差异.结果经产妇的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产妇(P<0.05).妊娠胆淤,羊水量异常,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围产儿结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产妇再次妊娠时,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明显增加,应更加重视经产妇的围产保健.

    作者:鄢春晖;王芳;严园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脑梗死病人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

    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AS).在形成AS的各种因素中,血脂代谢异常起着关键作用.近年研究证明ApoAI、ApoB、LDL-C、LP(a)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度的指标.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0月住院的85例脑梗死患者的ApoAI、ApoB、LDL-C、LP(a)与89例正常人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任孔建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综合疗法治疗尖锐湿疣32例

    目前治疗尖锐湿疣(CA)的方法很多,患者在亚临床期均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从2002年1月-2003年7月对32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综合疗法,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及有效降低了复发,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永涛;杨亚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1245名新疆维吾尔族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观察对象血清标本做HBsAg和HBV标志物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疆维吾尔族人HBsAg阳性携带率为6.59%,明显低于10%的全国平均水平.但于10年前文献报道1.88%相比明显上升.男、女性HBsAg阳性携带率分别为8.44%和5.03%,男女之前有显著性差异(,=11.80,P<0.005).儿童组(0-7岁)和少儿组(8-17岁)HBsAg阳性携带率较高,分别为11.11%和8.00%.新疆维吾尔族人HBV感染主要以弱传染性为主,占HBsAg阳性人数的80%.结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加强对新疆维吾尔族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力度,对易感人群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作者:宋蓉;秦嫒嫒;贾晓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