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良;孙学军;赵志刚
目的比较代谢综合征患者群与健康人群的踝臂血压差值(ABD),探讨对心血管危险的预防意义.方法对42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278例健康人进行踝臂血压同步测试,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左踝臂收缩压差,代谢综合征组为26.40±10.30mmHg健康组为14.33±5.26mmHg,两组对比P<0.01,有显著差异;右踝臂收缩压差,代谢综合征为24.70±11.20mmHg,健康组为13.54±5.51mmHg,两组对比P<0.01,有显著差异;左右踝臂舒张压差,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左右踝臂收缩压差增高,对于代谢综合征为基础的心血管多重危险,有预测和警示意义.
作者:王立公;郑军;肖宣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建立苔藓乳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苔藓乳膏中尿素、醋酸泼尼松的含量.结果该方法不受处方中其它成分干扰,尿素在20-100 μ 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RSD=0.77%;醋酸泼尼松在10.41-24.3 μ /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RSD=1.2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行.
作者:霍保方;徐英宏;鲁凌云 刊期: 2004年第13期
患者,男,18周岁,于2001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阵发性绞痛,无他处放射,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规律性,无腹胀、腹泻等其它不适,多次于外院治疗,病情无缓解,影响生活和学习,办理休学.
作者:李永乐;张德玉;赵东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交通事故、刀器伤、高处坠落等均可导致严重的胸外伤,血气胸是常见的一种.胸膜腔负压的维持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1].外伤后气体或血液进入胸膜腔,破坏了正常的负压,故需放置引流管排出积气积液,重建负压.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使病人的创伤得到及时救治,加速健康的恢复.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3年11月共收治胸外伤致血气胸患者528例,现将治疗和护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董玉珍;王俊娥;于占芝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胃气痛片中大黄酚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5:15),检测波长254nm,流速1ml·min-1,进样量10 μ L.结果线性范围为0.026-0.53 μ g,回收率为97.7%,RSD1.7%(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供该制剂定量用.
作者:张凤娥;赵春香;张艳玲 刊期: 2004年第13期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以下简称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发病急剧,接触传染,有迅速而广泛的传染性与流行性.症状为异物感、疼痛、怕光流泪,眼睑红肿及结膜下出血.病程为1周左右.笔者运用三棱针点刺激放血治疗该病,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兰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孕妇住院分娩前心理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poms状态焦虑量表对30例产妇进行产前的问卷测查,以分析对产妇进行激励式心理护理前后的情绪变化情况,并设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产妇在临产,分娩过程中进行激励式心理护理,可减轻产妇的焦虑与恐惧,提高产妇的心理健康.
作者:陈风英;于淑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子宫颈锥切术在子宫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自身对照法比较分析50例患者经阴道镜检查下,多点活检和宫颈电热环型锥切术(LEEP)诊断的符合率.观察了LEEP的治疗结果.结果宫颈锥切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符合率64%,不符合率达36%.LEEP术中出血率占44%,其中86.5%为少量出血,易于止血;术后出血率为90%,其中40%表现为血性分泌物,82%出血少于月经量;出血可发生于术后的2-12天,平均发生于术后第8天,持续5-18天,一般为7天.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1例发生宫颈管粘连.2例有新鲜肉芽组织增生.结论宫颈锥切术在诊断CIN及宫颈癌方面仍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能被阴道镜下活检所取代.LEEP对CIN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在CIN的诊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陈华;杨宾烈;姚海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方法分析内镜下微波技术治疗消化道息肉1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微波烧灼摘出198颗,其中直径<2cm195颗各型息肉均一期摘除,直径≥2.0cm亚蒂息肉3例分二期摘除,4周后复查息肉消失.微波治疗后,5例有轻微的腹部不适及灼痛,对症处理后消化.2例息肉摘除后分别于7和10天出现迟发性便血,内镜检查为息肉摘出处创面渗血,微波点灼后出血/便血停止.结论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为一种并发症少,疗效高,易于掌握的方法.
作者:易明兰;黄骥;周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患者,男性,68岁.于2003年11月2日晚间来我院就诊.主诉:咳嗽、咳痰1周,近日加重,伴喘,发热3天.患者于1周前着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为黄色痰,自服感冒药及止咳药,无明显好转,近两日上述症状加重,伴喘息发热,体温在38°C以上,为不规则热,到社区医院静滴安塞隆每日4.0g,使用2天,自觉无好转,上述病情加重.
作者:马力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红霉素是临床常用抗生素之一,其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刺激症状,轻者感上腹部不适、恶心,重者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腹泻,甚至无法接受治疗.为避免因上述不良反应而影响病人的正常治疗,我科以山莨菪碱注射液与红霉素合用静脉滴注来缓解胃肠道反应,取得明显疗效.
作者:万小超;王瑞先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临床实践一年的学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将成为学生们医师生涯的开端.然而部分学生由于初离校门,生活的重心会发生些许改变,加之临床实践的学习以个人的主动性为主,面对丰富的临床知识,少了老师的引导和督促,同学们会感到茫然或不知所措,此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同学们如何搞好本阶段的学习呢?我认为首先要树立崇高的学习志向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在明确为什么学,为谁学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其次要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掌握博专结合的学习技巧.学习如果不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就会走上费时低效的道路.结合我院多年来担负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任务所总结的经验,在此就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应掌握的学习方法谈几点意见.
作者:胡淑红;李程新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及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总结我院近5年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发现Dieulafoy病20例,占急诊上消化道出血7.1%,且内镜下治疗效果满意.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马民禄;彭磊;马芳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EB病毒与胃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法对胃癌组织中EB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并用原位PCR法对PCR扩增阳性的胃腺癌标本进行EB病毒核酸的定位分析.结果35例胃腺癌组织中有7例可以检测到EB病毒EBNA1基因的存在,阳性检出率为20%,并且EB病毒核酸主要存在于胃腺癌细胞中.结论胃腺癌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
作者:李盈;陈小贝;邱绍婕 刊期: 2004年第13期
近年来,随着COX两种形式的发现和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的毒副作用是由于对COX两种形式酶无选择性抑制导致.因此,选择性COX-2抑制剂因其低毒副作用受到欢迎.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本文对COX-2抑制剂和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研究进展作一探讨.
作者:张宇;张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髌骨骨折临床较多见,治疗方法也很多,但只有大限度保留膝关节功能,才能算好的方法.我科自1993年5月2003年5月,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同定术治疗髌骨骨折145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安峰;张忠;陈锋 刊期: 2004年第13期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了解医科生毕业前的心理状况,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我们以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拟参加考研的学生进行测试,对其焦虑心理进行探讨,旨在发现该群体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便早期干预,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于涌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烧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严重烧伤后较为多见的并发症,病情复杂,救治难度大,病死率较高.自1996年-2003年,我院收治了5例烧伤并肾衰的病例,均抢救成功,在此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国;仇向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医院急诊科是医院就诊窗口,直接体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反映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是医院的整体形象.急诊科所面对的患者多数为危重病人,对急诊危重病人抢救能否成功,时间是关键因素,临床实践证明,危重病人就诊后1h是决定患者生死的关键时间[1],称危重病人急救黄金时间.我院急诊科自1999年3月-2003年3月,对140例危重病人急救护理中,施行整体护理,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完善急诊抢救组织系统,使急危重病人的120急救,急诊室抢救,危急重症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构成了急诊科危重病人急救护理工作程序[2],为危重病人生命赢得了抢救的宝贵时间,提高了我院医疗护理质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兴连;陈光亮 刊期: 2004年第13期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胺酸和甘胺酸组成的三肽,为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肽类,广泛存在于机体各器官内,是一种重要是细胞内代谢调节物质,在维持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抗损伤及各器官代谢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GSH能提供活性疏基(-SH),是其发挥主要功能的基团,是细胞内自然抗氧化剂,能与亲电子基、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结合,使细胞免受损害.并参与体内r-谷氨酸循环转甲基及转丙基反应,促进能量代谢,保护肝细胞.同时还具有抗炎、抗血栓、抗癫痫及血管保护等多种作用.GSH在药物性肝损害、急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急性肾功能损害、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及感染性休克等急危重症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使用[1].近年临床应用于各种肝病,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中毒性肝病等方面均有很好疗效.
作者:廖名龙;林瑶;蒋婷 刊期: 200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