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40例危重病人急诊救治护理体会

向兴连;陈光亮

关键词:急诊, 危重病人, 救治, 护理
摘要:医院急诊科是医院就诊窗口,直接体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反映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是医院的整体形象.急诊科所面对的患者多数为危重病人,对急诊危重病人抢救能否成功,时间是关键因素,临床实践证明,危重病人就诊后1h是决定患者生死的关键时间[1],称危重病人急救黄金时间.我院急诊科自1999年3月-2003年3月,对140例危重病人急救护理中,施行整体护理,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完善急诊抢救组织系统,使急危重病人的120急救,急诊室抢救,危急重症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构成了急诊科危重病人急救护理工作程序[2],为危重病人生命赢得了抢救的宝贵时间,提高了我院医疗护理质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致严重通气困难1例

    异丙粉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麻醉迅速、平稳,体内代谢快,苏醒后患者意识清晰,无嗜睡、昡晕等不良反应,适用于大、中、小手术的麻醉诱导及维持.

    作者:王学民;赵兵;陈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辅助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50例临床观察

    本文报道近几年来我院收治急性胰腺炎(AP)住院病人50例随机抽25例配合中药,经口服或经胃管注入保留0.5-1h,3次/d,每次100-150ml与未使用中药治疗对照25例两组基本治疗相同,即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腺体分泌,改善胰腺循环,防治继发感染.均以腹胀、腹痛症状缓解、血尿淀粉酶下降至正常作为疗效评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治疗组在住院时间、症状缓解及实验室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本文探讨中药配合治疗临床效果便于读者参考.AP治疗原则是抑制胰腺外分泌以减轻自身消化,中药成份主要为扶正理气,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达斌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1术前心理护理择期手术病人入院以后,一般均有一段时间进行手术准备,护理人员应利用每一时机,切实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1.1术前心理状态由于病人对疾病和即将施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因此恐惧和焦虑是手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病人主要害怕和担心.怕的是痛、出血、怕发生麻醉意外,担心手术是否顺利,以及手术后有何并发症和后遗症.手术病人入院后.就盼着早日手术,而一旦安排了手术日,就会恐慌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心理波动很大,进而造成了生理上的变化.

    作者:康永翠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用于小儿手术中的体会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肌注或口服用于小儿基础麻醉的可能性.方法80例1-8岁、ASA Ⅰ-Ⅱ级的患儿随机等分成四组:A组,肌注氯胺酮6mg/kg;B组,肌注氯胺酮4mg/kg+肌注咪唑安定0.2mg/kg;C组,口服氯胺酮5mg/kg+咪唑安定0.5mg/kg;D组,口服咪唑安定0.7mg/kg.观察各组麻醉诱导效果、循环呼吸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①B组与A组相比,起效更快,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而麻醉诱导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②C组与A组相比,小儿更为合作(P<0.01),HR增加不明显(P>0.05),但起效更慢(P<0.05),镇静程度不如后者(P<0.05),但80%的患儿尚能与父母分离.结论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肌注用于小儿麻醉诱导要优于单纯肌注氯胺酮,而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口服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诱导方法.

    作者:王文浩;吴桂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并迟发性脑病临床研究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anopho ophorus pesticide,AOPP)可导致多种神经毒表现,依次为急性胆碱能危象(acute choinesgis crisis,ACC)、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迟发性脑病,其分别发生在AOPP病程的早、中、晚期,某些重症AOPP患者可并发IMS或迟发性脑病[1],而同一患者两者并发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丽旻;刘晨;白希永;郑爱巧;王学忠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接诊处理与观察

    外科急腹症的特点,一是起病突然,二是腹痛明显.急腹症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科的许多病人.外科急腹症是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发病,进展迅速,因此必须及时正确地做出诊断并进行治疗.虽然近年来有一些新的仪器和新的方法用来诊断急腹症,如计算机的应用等,但至今为止,对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主要还是依靠详细的询问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以及一些必要的常规辅助检查.

    作者:李银良;孙学军;赵志刚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4-0微乔线在包皮环切术中的运用

    2001年5月-2003年4月期间,我院泌尿外科采用4-0微乔线(PGA Resorba)进行了184例包皮环切术的创缘缝合,术后与传统丝线缝合相比较,愈合情况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卓睿;申杰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中耳负压吸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的常见常,多发病,而应用3%H202洗耳则是耳科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其存在一些问题且对于比较顽固的病例效果欠优.为此1995年6月-2003年10月间我们采用中耳负压吸引疗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90例,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刚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140例危重病人急诊救治护理体会

    医院急诊科是医院就诊窗口,直接体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反映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是医院的整体形象.急诊科所面对的患者多数为危重病人,对急诊危重病人抢救能否成功,时间是关键因素,临床实践证明,危重病人就诊后1h是决定患者生死的关键时间[1],称危重病人急救黄金时间.我院急诊科自1999年3月-2003年3月,对140例危重病人急救护理中,施行整体护理,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完善急诊抢救组织系统,使急危重病人的120急救,急诊室抢救,危急重症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构成了急诊科危重病人急救护理工作程序[2],为危重病人生命赢得了抢救的宝贵时间,提高了我院医疗护理质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兴连;陈光亮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头孢曲松钠过量误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例

    患者,男性,68岁.于2003年11月2日晚间来我院就诊.主诉:咳嗽、咳痰1周,近日加重,伴喘,发热3天.患者于1周前着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为黄色痰,自服感冒药及止咳药,无明显好转,近两日上述症状加重,伴喘息发热,体温在38°C以上,为不规则热,到社区医院静滴安塞隆每日4.0g,使用2天,自觉无好转,上述病情加重.

    作者:马力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23例胰腺损伤有关护理诊断及护理对策

    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深,且多合并周围脏器损伤,病情复杂,其诊断和治疗容易被延误,处理困难,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近15年,我院收治23例胰腺损伤患者,现将有关护理诊断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张曦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微波热疗对骨转移止痛的疗效观察

    骨转移是晚期癌症病人的常见症状之一,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后出现骨折,功能障碍,剧烈疼痛,使病人难以忍受.

    作者:郭颖;李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浅谈医学院校学生在临床实践阶段应掌握的几点学习方法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临床实践一年的学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将成为学生们医师生涯的开端.然而部分学生由于初离校门,生活的重心会发生些许改变,加之临床实践的学习以个人的主动性为主,面对丰富的临床知识,少了老师的引导和督促,同学们会感到茫然或不知所措,此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同学们如何搞好本阶段的学习呢?我认为首先要树立崇高的学习志向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在明确为什么学,为谁学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其次要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掌握博专结合的学习技巧.学习如果不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就会走上费时低效的道路.结合我院多年来担负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任务所总结的经验,在此就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应掌握的学习方法谈几点意见.

    作者:胡淑红;李程新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沐舒坦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沐舒坦对老年肺炎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沐舒坦针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0.0%,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

    作者:张作清;陈岩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子宫颈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子宫颈锥切术在子宫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自身对照法比较分析50例患者经阴道镜检查下,多点活检和宫颈电热环型锥切术(LEEP)诊断的符合率.观察了LEEP的治疗结果.结果宫颈锥切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符合率64%,不符合率达36%.LEEP术中出血率占44%,其中86.5%为少量出血,易于止血;术后出血率为90%,其中40%表现为血性分泌物,82%出血少于月经量;出血可发生于术后的2-12天,平均发生于术后第8天,持续5-18天,一般为7天.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1例发生宫颈管粘连.2例有新鲜肉芽组织增生.结论宫颈锥切术在诊断CIN及宫颈癌方面仍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能被阴道镜下活检所取代.LEEP对CIN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在CIN的诊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陈华;杨宾烈;姚海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脑梗死病人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

    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AS).在形成AS的各种因素中,血脂代谢异常起着关键作用.近年研究证明ApoAI、ApoB、LDL-C、LP(a)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度的指标.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0月住院的85例脑梗死患者的ApoAI、ApoB、LDL-C、LP(a)与89例正常人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任孔建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无偿献血血液报损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03年7月1日-2004年3月16日,鄂尔多斯市区无偿献血6019人份,报损567人份,占9.42%,为了更有效合理采供血,避免和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笔者对此进行了以下分析.并就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云卫琼;伊里奇;李雯;杨伊娜;沈木生;孙学文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药源性低血糖偏瘫1例报告

    患者女,42岁,因乏力,出汗,肢体抖动2天,左侧肢体偏瘫2h入院.既往体健,6天前因眼睑浮肿在外院查尿常规尿糖(+)、空腹血糖9.2mmol/L,诊断为糖尿病,并服用达美康80mg,每日2次;二甲双胍500mg,每日三次.服药2天后出现乏力,出汗,两手抖动,一天前(即服药第3天),感到左侧肢体麻木,抖动,下肢走路不灵活.入院当晨,左侧肢体瘫痪2h入院.查体:BP110/70mmHg,神清语明,心肺腹(一),左上下肢肌力0级,左巴氏征(+).头颅CT未见异常.急查血糖1.1mmol/L,即予葡萄糖静滴,1h后血糖2.8mmol/L,4h后肢体瘫痪有好转,8h后血糖达12mmol/L,第2天偏瘫明显好转,第3天活动自如.诊断:低血糖偏瘫.

    作者:郝成栋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胜利油田社区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糖尿病(DM)是内分泌代谢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

    作者:张泉成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冰黛蛇膏配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慢性湿疹28例

    方药组成①药膏制作:冰片20g,青黛10g,季德胜蛇药片10片,将上药研末后与3小盒绿药膏调成糊状,均匀涂于患处,每日3次.②外洗药:荆芥30-90g、防风30-90g、苦参40-90g、黄柏40-90g、地肤子30-90g、蛇床子30-90g、白藓皮40-90g、百部30-60g、明矾30-60g、虫蜕30-90g、土茯苓40-90g等,把相应的药物用水煎煮好,待水温在肌肤耐受范围内时,用毛巾敷洗患处,如此反复多次.用药期间禁食辛辣、鱼虾、酒酪厚味等刺激性食物.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8例(瘙痒症状及皮损完全消失),显效7例(瘙痒症状减轻,皮损消退75%),有效2例(瘙痒症状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1例放弃治疗,总有效率92.9%.本法疗效好,疗程短,一般1-2d止痒,3-4d结痂,7-10d基本痊愈.

    作者:张建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