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夏2012年学龄前儿童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调查

陈慧;刘吉祥;袁芳;马江涛;马学旻;张颖;周丽薇;杨媛媛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免疫, 主动, 抗体, 病毒
摘要:目的 了解宁夏学龄前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评价脊灰糖丸疫苗常规免疫效果.方法 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法对12个县(区)的学龄前儿童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共检测462份0~6岁儿童的血清标本.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70%、98.48%和97.1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是1∶350.28、1∶241.82和1∶153.94.城乡、各县(区)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宁夏学龄前儿童通过常规免疫,对脊灰病毒已形成免疫屏障.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指示细胞株的建立

    目的 建立指示细胞株,该细胞株被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能够诱导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方法 使用PCR方法克隆GFP基因和HCMV UL54基因的启动子(UL54p);用GFP替换质粒pGL4.17[luc2/Neo]中的luc2基因,并将UL54p序列插入多克隆位点得到报告质粒pGL4UL54p-GFP.将该质粒转染永生化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T,通过G418筛选,获得多株克隆化的MRC-5TUG细胞.使用HCMV(AD169毒株)感染各株MRC-5TUG,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情况.使用人5型腺病毒和H1N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筛得的目的细胞株,观察GFP表达情况.结果 构建的报告质粒pGL4UL54p-GFP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与预计的一致.质粒转染MRC-5T细胞,筛得9株MRC-5TUG克隆化细胞株;HCMV感染后,有2株细胞GFP表达由阴转阳,其中MRC-5TUG#7细胞GFP表达强.人腺病毒和流感 病毒感染MRC-5TUG#7,GFP不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MRC-5TUG细胞,该细胞可以用于指示HCMV的感染.

    作者:郭小娟;邹小辉;吴萌;屈建国;鲁茁壮;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EBV编码miRNA的研究进展

    MiRNA(microRNA,miRNA)是一组长约21 ~ 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的非编码的小RNA.miRNA初在细胞核中表达,即初级RNA(primary microRNA,pri-miRNA),pri-miRNA在核酸酶Drosha RNase的作用下,剪切为具有发夹结构的前体microRNA(precursor microRNA,pre-miRNA),由输出蛋白5转运到细胞质中,在核酸酶Dicer和辅助因子TRBP的作用下,Pre-miRNA被剪切成21 ~ 25个核苷酸长度的双链miRNA,双链解螺旋,一条链立即降解,而另一条链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若RISC复合物中的miRNA与靶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的3 '端非编码区不完全互补配对时,抑制靶mRNA转录,若为完全互补配对时,则降解靶mRNA,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1-3].

    作者:周晨;谢正德;申昆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BsAg双试剂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HBV感染分析

    目的 研究HBsAg双试剂ELIS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中HBV感染发生率并分析HBV DNA阳性标本单试剂检测失败的发生原因.方法 收集30例血清学HBsAg双试剂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血浆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进行HBV DNA含量检测.对于HBV DNA定量阳性的标本,PCR扩增HBV pre-S/S区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22例标本试剂1检测为阳性(S/CO:3.05 ±1.78)而试剂2检测为阴性(S/CO:0.21±0.22),8例标本试剂1检测为阴性(S/CO:0.11±0.06)而试剂2检测为阳性(S/CO:2.43±1.29).上述30例标本中,仅4例标本HBV DNA定量结果大于103拷贝/ml,占13.3%.这4例标本中2例测序失败,2例得到pre-S/S区测序结果,其中1例标本存在pre-S缺失突变,1例标本存在S基因“a”决定簇内126和135位点突变.结论 不同厂家HBsAg酶联免疫法诊断试剂盒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个别献血者会出现双试剂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少数存在HBV感染.HBsAg血清免疫学方法单试剂的漏检可能与HBV S基因突变有关.献血者双试剂检测对血液安全性至关重要,HBV核酸检测的推广可减少隐匿性HBV感染对输血安全造成的威胁.

    作者:黄象艳;黄涛;李杰;刘超;张丽;刘国梅;张新萍;冀春红;叶明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朊病毒感染与内源性嘌呤受体P2X7相互关系的研究

    目的 明确朊病毒感染对P2X7受体的影响,并评价P2X7受体活化对朊病毒复制的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朊病毒毒株263K感染的仓鼠、ME7和139A感染的C57 BL/6小鼠和稳定感染羊瘙痒因子Chandler株的小鼠神经细胞系SMB-S15中P2X7受体的蛋白表达,并检测P2X7激活剂ATP对SMB-S15细胞中朊病毒PrPSc含量的影响.结果 朊病毒感染的动物及细胞模型中,P2X7受体表达降低(P<0.05),ATP孵育4d可降低SMB-S15细胞中PrPSc的含量.结论 P2X7信号通路活化对朊病毒感染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嘌呤信号通路有望为抗朊病毒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王晶;张宝云;肖康;陈操;陈利娜;周伟;董小平;石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激酶B1基因表达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肝激酶B1(LKBl)基因表达水平与TNM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期等胃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1)分别通过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Western Blolt方法检测胃癌高分化细胞株MKN-28、低分化细胞株MKN-45、正常人胃上皮细胞G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2)RT-PCR方法检测155例胃癌患者和95例正常胃组织的石蜡标本,并结合155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人胃上皮细胞G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胃癌细胞株MKN-28,MKN-45,高分化胃癌细胞株MKN-28的LKB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低分化MKN-45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人群LKB1基因mRNA表达高于胃癌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Ⅰ,Ⅱ期)胃癌患者的表达也高于晚期(Ⅲ,Ⅳ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9),但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LKB1基因mRNA高表达组胃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51.6个月(95% CI:46.1 ~57),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45.1个月(95% CI:39.7 ~50.5),高表达组5年生存期高于低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0).结论 LKB1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TNM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5年生存期明显相关,LKB1基因mRNA低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孙俊杰;陈婧;吴建中;曹海霞;沈波;陆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西藏自治区儿童埃柯病毒29型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研究西藏自治区1999-2000年≤5岁儿童埃柯病毒29型(Echovirus 29,ECHO29) VP1区编码基因特征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选取1999-2002年从西藏自治区急性弛缓行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和≤5岁到儿童医院就诊儿童及部分健康儿童的659份粪便标本中分离的7株ECHO29病毒,进行核糖核酸(RNA)提取,VP1编码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7株ECHO29病毒,其中5株是从1999年标本中分离到的;另2株是从2000年标本分离到的,其他年份未分离到ECHO29.7株ECHO29病毒VP1区基因全长都是876 bp,翻译的氨基酸全长为292 aa.所测7株ECHO29病毒序列之间同源性为75.41% ~ 99.3%.所测序列与ECHO29原型株JV-10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77.1% ~81.23%,氨基酸同源性为71.26% ~ 79.69%.所构建的ECHO29病毒遗传进化树将已知的ECHO29病毒划分为4个基因型,西藏自治区的7株ECHO29病毒序列分别属于Genotype A和C.结论 首次报告的西藏自治区1999、2000年儿童中流行的ECHO29病毒为2个不同基因型,1999年流行的病毒属于Genotype C,2000年流行的病毒属于Genotype A,西藏自治区1999、2000年ECHO29病毒流行为不同基因型.2001-2002年未发现ECHO29病毒的持续流行.

    作者:张欣欣;朱晖;祝双利;陈立;杜忠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50例CHB患者YMDD突变发生率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研究

    目的 探讨浙江省嘉善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耐药基因突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0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服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共150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RDB)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血清标本,并进行乙肝病毒基因型分析和定量HBV DNA和YMDD突变检测.结果 HBV B亚型81例占54.00%、HBV C亚型67例占44.67%,HBV B+D混合型2例占1.33%.治疗前患者血清中检测出6例YMDD突变,均为HBV B亚型,治疗12个月后检测到YMDD突变32例,其中HBV B亚型的发生率24.69% (20/81),HBV C亚型的发生率17.91%(12/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MDD突变发生率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一定的关联.

    作者:陶华兴;吕瑶;俞春松;江敏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乳头瘤病毒51型检测及病毒基因组全长扩增分析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51型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阳性的样本中所占的比率,探讨HPV51在宿主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方法对HR-HPV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HPV51感染的检测并通过PCR的方法对HPV51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病毒基因组全长扩增.结果 204例HR-HPV检测阳性的样本中HPV51阳性的样品有21例,HPV51全基因组的长PCR成功扩增出5例.结论 HPV51的阳性率为10.3%,HPV51以附加体的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作者:姜芬芬;纪培丽;宋磊;刘宏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肠道病毒的检测

    目的 通过对我院散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成人患者的脑脊液中的肠道病毒检测以期调查本地区就诊患者中散发中枢神经系统肠道病毒感染的基本情况,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09-2013年间36例散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用一种快速、敏感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各种肠道病毒.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同组标本进行了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1-6型的IgM监测.结果 在所有36例患者的脑脊液标本中有9例经PCR检测为肠道病毒阳性,占25%.其中无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和无菌性脑膜脑炎患者中,肠道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2.86%,12.50%和11.11%.ELISA法检测同组脑脊液标本仅有2例无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为柯萨奇病毒B组IgM抗体阳性.结论 肠道病毒感染是北京散发病毒性脑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脑膜脑炎患者的常见病原体,特别是无菌性脑膜炎更多见.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脑脊液肠道病毒检测方面比ELISA法灵敏度高,但两者联合在肠道病毒的临床分型检测中更有优势.

    作者:姜彬;王佳伟;脱厚珍;谢琰臣;赵日光;冯子敬;陈珺;王得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宁夏2012年学龄前儿童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宁夏学龄前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评价脊灰糖丸疫苗常规免疫效果.方法 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法对12个县(区)的学龄前儿童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共检测462份0~6岁儿童的血清标本.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70%、98.48%和97.1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是1∶350.28、1∶241.82和1∶153.94.城乡、各县(区)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宁夏学龄前儿童通过常规免疫,对脊灰病毒已形成免疫屏障.

    作者:陈慧;刘吉祥;袁芳;马江涛;马学旻;张颖;周丽薇;杨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蛋白药物开发高表达细胞株筛选技术的进展

    常见的真核表达细胞包括Chinese hamster ovary (CHO),mouse myeloma(NS0),baby hamster kidney(BHK),human embryo kidney(HEK-293),其中重要的是CHO细胞,以CHO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DHFR)系统[1]和CHOglutamine synthetase (GS)系统[2]为主.获得产量高、稳定、生长快等优良特征的克隆用于生产蛋白药物或蛋白抗体的细胞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转染细胞在抗生素药物筛选后,使用MTX(CHO DHFR)系统和MSX(CHO GS)系统进一步筛选得到转染阳性细胞集群.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从上述的细胞集群里获得高表达细胞株的方法,由于流式细胞仪逐渐成为实验室的常规仪器,本文以流式细胞仪在这方面的应用为主加以介绍.

    作者:李金松;郑丽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实验室确诊方法比较

    目的 对中国首例疑似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进行实验室确诊,并比较不同核酸检测方法灵敏度.方法 采用针对多个靶标(upE,ORF1a,N2,N3)的四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2015年5月28日中国首例疑似MERS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样本(全血样本1份,咽拭子3份)进行复核,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2个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对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 送检3份咽拭子多个靶标复核检测结果皆为阳性,1份全血样本仅N2/N3两个靶标检测结果为阳性.采用2个试剂盒皆可检测到送检咽拭子为阳性.结论 实验室确诊送检样本为MERS冠状病毒感染阳性.基于N2与N3靶标核酸检测有更高灵敏度,更适于MERS冠状病毒感染筛查与临床样本检测.

    作者:陆柔剑;武婕;牛培华;赵彦杰;周为民;邹丽容;王慧娟;李辉;柯昌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南京2011-2013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研究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南京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南京市儿童医院腹泻门诊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80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轮状病毒检测,使用巢式PCR法结合测序对轮状病毒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807份腹泻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251份,总检出率31.1%;感染对象主要以2岁以下儿童为主,腹泻流行高峰为10月至次年1月.其中2011-2012年度,2012-2013年度轮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0%和32.19%.对251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G/P分型结果显示,G基因型主要以G9、G3为主,其中G9型阳性率为53.39%,G3型阳性率为16.33%,P基因型主要以P[8]型为主,阳性率为86.1%.2011-2012年度轮状病毒流行毒株以G9P[8](28.3%)、G3P[8] (25%)、G1P[8] (17.5%)及G2P[4](15%)四种为主,2012-2013年度以G9P[8](72.52%)为主.结论 轮状病毒在南京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中占重要地位,RV G9型取代G3型,逐渐成为本地区主要流行毒株.

    作者:王鹏;原新慧;林谦;沈一燚;卢燕;全瑶;金玉;程卫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感染HBV基因型与患者年龄、血清HBeAg和病毒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44例浙江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标本进行B、C基因型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的HBe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分析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44例HBV感染者检测到B、C和B+C基因型分别有113例(32.8%)、217例(63.1%)和14例(4.1%).感染者平均年龄C基因型明显大于B基因型(P<0.01).C基因型患者的HBeAg和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P<0.01),高水平病毒载量(HBV DNA> 105拷贝/ml)患者C基因型构成比明显高于B基因型(P<0.01).结论 本地区乙肝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基因型与HBV感染者年龄、HBeAg阳性率、HBV DNA水平等临床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马幼丽;王黎芳;谢服役;孙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流感病毒H3N2小鼠适应株的建立及分子机制探究

    目的 建立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A/Hong Kong/1968 (H3N2)]毒株的鼠肺适应株,并对其适应过程的分子机理进行初步探究.方法 以滴鼻的方式使小鼠感染H3N2流感病毒,并在小鼠肺部进行连续传代,通过对小鼠的临床观察、病毒载量及病毒滴度测定、肺部病理改变、细胞因子检测等方面的观察和检测,来获得季节性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A/Hong Kong/1968(H3N2)]毒株的鼠肺适应株.结果 人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A/Hong Kong/1968 (H3N2)]毒株,经过小鼠肺中连续7次传代以后,病毒毒力逐渐增强,鼠肺中病毒载量提高了4个数量级,病毒滴度上升了2.5lgCCID50,对流感病毒HA、NA两个节段的测序,发现这两个节段上均有一个有义突变.结论 在自然状态下并不感染小鼠的野生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毒株可以通过在小鼠肺部中连续传代,得到毒力较高的鼠肺适应株,HA节段中248位的Ile突变为Val,NA节段中444位的Val突变为Ile,这两个突变位点可能与流感病毒毒力相关.

    作者:胡云光;徐娟;胡雅洁;宋杰;乞素冬;秦晓峰;刘龙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抗病毒、护肝、对症等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周1次,连续输注4~6次1个疗程,对照组46例仅予抗病毒、护肝、对症等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2、4、6、12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4周,乏力、纳差、腹胀、水肿症状即较治疗前缓解,4 ~12周症状持续缓解,治疗12周后患者总体生存率为96%,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干细胞(UC-MSC)移植后8周及12周因肝性脑病死亡.两组在治疗第2、4、6、12周后ALT、AST、TB、ALB均有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ALB平均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4、8、12周后PT、PTA凝血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细胞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发应.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短期内可改善患者凝血、白蛋白、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替代治疗方法.

    作者:骆海飞;杨小安;张卡;舒欣;曹红;徐启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病毒学应答对104周疗效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并分析早期应答对104周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104周,分别于基线、12、24、52和104周检测患者ALT、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CK及乳酸.结果 67例CHB患者坚持随访至少104周.治疗104周时ALT复常率为82.1%,HBV DNA不可测率67.2%,HBeAg血清转换率34.8%.104周时的病毒学突破率为13.4% (9/67),耐药率为6.0%(4/67).104周时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与第12及24周时HBV DNA载量有显著相关性,且12周时的风险比高于24周.结论 替比夫定抗病毒安全有效;治疗12周时HBV DNA载量对104周疗效的预测价值优于24周HBV DNA载量.

    作者:龚玲;刘静;王洁;蒋艳明;陈公英;施军平;娄国强;朱梦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国产轮状病毒疫苗接种效果评价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我国国产轮状病毒口服活疫苗上市后的接种效果.方法 对北京市2011年北京地区哨点医院从2011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ELISA检测阳性的患儿为本次研究的病例,轮状病毒阴性作为对照,通过回顾患儿的轮状病毒疫苗接种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效果(VE)两剂次及一剂次接种的VE分别为-59% (95% CI-260%,30%)及52%(95% CI-354%,95%),针对我国2011年的流行毒株G3P[8]型的VE为-29%(95%CI-479%,71%).结论 本研究数据不支持我国国产轮状病毒疫苗LLR对于轮状病毒腹泻具有良好保护作用的结论,但基于本研究流行病学设计的不足,需要更严谨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刘娜;段招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糖对HBV感染者肝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糖对HBV感染者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感染科2005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1364例接受肝活检的HBV感染者,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n=1270)和血糖升高组(n=94),比较两组患者血液生物化学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指标.结果 血糖升高组HBV DNA载量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5,P=0.00);血糖升高组肝脏脂肪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F =30.24,P=0.00),但两组间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可促进HBV感染者肝脏脂肪变的发生.

    作者:周瑛;王洪;严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男性外生殖器脱落细胞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目的 研究男性外生殖器HPV感染状况.方法 本研究针对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的男性患者进行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的检测.结果 在200例男性外生殖器脱落细胞样品中,高危型HPV检出66例,阳性率为33.0%.这些高危型HPV根据丰度依次为HPV16、31、51、39、58、59、52、56、18、33、68、35和45.结论 200例男性外生殖器脱落细胞样品的HPV型别分谱与女性宫颈脱落细胞的具有较高的相似度.

    作者:黄岳;纪培丽;宋磊;刘宏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主管: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