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鹏
目的:抗自由基治疗在减少癫痫患者痫样放电及发作频数方面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0例癫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常规基础抗癫痫治疗共80例,B组基础抗癫痫联合抗氧自由基(维生素C、E)治疗,对比分析 A、B 两组不同治疗方案对减少痫样放电及发作频数的作用.结果:A、B 组在减少癫痫发作频数总有效率分别为72.5%、93.8%,二者临床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A、B 组在减少痫样放电频数总有效率分别为 81.25%、92.5%,二者临床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癫痫患者采用抗氧自由基方案进行治疗不仅能有效减少痫样放电,且能明显减少癫痫发作频数.
作者:李国丽;郑纪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降低产褥期妇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10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褥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褥期妇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警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陈小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及分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组收集2013年5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患冠心病合并心衰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治疗或给予常规处理,研究组患者则按病情给予针对性的利尿、强心、调脂及抗栓等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BNP水平与BNP水平降低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BN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亚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对照组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可提高治疗效果,在满足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亚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 60 例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护理疗效来看,观察组中有19例显效、10例缓解,仅有1例无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明显;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中只有2例患者不满意,其护理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住院时间缩减,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口服大剂量等渗甘露醇溶液MSCT小肠、结肠双对比造影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腹痛反复发作且便血患者36例,使其匀速服用1500ml大剂量等渗甘露醇溶液,而后进行10mg山莨菪碱肌肉注射,再口服1000ml大剂量等渗甘露醇溶液,而后进行西门子16排CT3期扫描及MIP与MPR.对36例患者小肠、结肠充盈情况与病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6例病例中,经CT诊断结肠及小肠病变患者共21例.其中,小长肿瘤患者8例,肠梗阻5例,Crohn4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胰腺癌2例,其余15例患者经fI缶床随访确诊均为产生器质性病变.经MSCT小肠及结肠双对比造影可对小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Crohn等病变范围、部位、强化特点及是否存在小肠梗阻等进行清晰显示.结论:MSCT小肠及结肠双对比造影对小肠及结肠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丙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方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 68 例转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按照常规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34例采用在化疗的基础上口服健脾补肾中药治疗.治疗后进行评价,观察其近期有效率、KPS评分、肿瘤标志物以及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近期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治疗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健脾补肾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该方具有一定防止血小板减少的作用,该联合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敏;方明治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提倡自然分娩,是近年来我国卫生系统乃至整个妇产界尤为关注的话题,众多剖宫产原因之一,就有产妇惧怕疼痛,没有信心和毅力,那么,我们就要从根本上帮助她们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让她们了解人类分娩生理过程.帮助她们勇敢面对疼痛,实现自然分娩.
作者:孟兰英;张梅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5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9 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86%,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敏;王伟;肖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综合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孤独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对所有儿童进行综合治疗干预,观察并记录患儿治疗前后CARS评分和ABC评分,分析比较.结果:患儿接受综合治疗后CARS评分和各项AB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儿童孤独症有较好临床疗效,患儿治疗后学习水平、感觉、人际交往、语言及自理能力均有明显升高,值得广泛推荐.
作者:邵宪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者采用磷酸肌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探究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 50 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研究组(联合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以及磷酸肌酸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KMB与谷草转氨酶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CKMB以及谷草转氨酶等各项心肌酶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降低得更为显著(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联合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以及磷酸肌酸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在临床上可广泛推广.
作者:李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肝硬化心肾不交型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2 例肝硬化心肾不交型不寐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结果:干预组有效率94.44%,对照组有效率为72.2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干预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肝硬化心肾不交型不寐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戴静;叶万丽;王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88 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44例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手术,对照组44例患者行胆管切开联合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石残留率、复发率及二次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取肝部分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少,二次手术率与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红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4年10月~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出6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同时联合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实行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实验组疗效明显好于只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联合使用缬沙坦会使治疗效果会更加显著.
作者:王新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在静脉输液中缓解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住院输液的患者120例,其中60例患者使用4ml生理盐水湿敷穿刺点3min后进行静脉输液,设为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与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湿敷穿刺点 3min,皮肤消毒后行静脉穿刺输液,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无痛例数多于对照组,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程度均强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应用于静脉输液,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避免发生静脉炎,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马少军;杨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不同基础疾病导致的重症肺炎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差异性分析.方法: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对痰培养出来的阳性病原菌采用VITEK-AMS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检测,对细菌的体外抗生素药物敏感性采用纸片(Kirby-Bauer)法进行检测.结果:从106例病患中总共分离出173株致病菌,表明无明显基础疾病的社区与不同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有显著差异.结论:无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构成与有不同基础疾病导致重症肺炎病原菌的构成不同,耐药菌在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中占比明显增多.
作者:李全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探讨大柴胡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抗炎(头孢曲松)、抑胰(善宁)、改善循环(丹参注射液)、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柴胡汤通腑、清下、止痛中药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8.8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出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方面,采用大柴胡汤中西医结合与单纯的西医治疗相比,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还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光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比肝脏肿瘤患者三种血流阻断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血流阻断术式进行分组,I组(n=32)采取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术(IPM术),II组(n=34)采取半肝血流阻断术(HPM术),Ⅲ组(n=39)采取缺血预处理的持续性入肝血流阻断术(缺血预处理的PM术);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结果:Ⅲ组手术出血量少,I组手术出血量多,三组间的手术出血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的平均血流阻断时间短,与I组、II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II组的ALT、AST及TB水平较低,与I组、Ⅲ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的,Ⅲ组的ALT、AST及TB水平均低于I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的PM术可显著减少肝脏肿瘤切除术的手术出血量,改善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与阻断时间相关;预期血流阻断时间较长,应首选HPM术,其次为IPM术;而预期血流阻断时间较短,应首选缺血预处理的PM术.
作者:姜庆贺;乔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疾病防控机构工作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疾病防控人员应急能力的优劣会对整个剑川县疾病防控工作质量及效率造成直接性的影响.文章主要是对剑川县疾病防控机构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现状及应采取的科学改进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帮助增强整个疾病防控中心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作者:施根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妇科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从而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手术对病人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5年1月~2015年6月,妇产科手术病人134例,分析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病人康复的影响.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增强医护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张梅菊;孟兰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