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在无痛人流术中麻醉效果的对比观察

刘明利;包全堂;王丁木

关键词:芬太尼, 瑞芬太尼, 异丙酚, 无痛人流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瑞芬太尼(RF组)、芬太尼(F组)在无痛人流术中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探求更适合无痛门诊手术的麻醉方式.方法:分别应用0.4~0.5μg/kg瑞芬太尼、1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对比观察患者生理变化、苏醒时间、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丙泊酚用量.结果:两组间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术中两组SB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呈一过性,术中两组HR变化不明显..SPO2两组均轻度下降.术后各生理指标接近术前,丙泊酚首次用量RF组少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而瑞芬太尼组能更早苏醒和离室,可推广应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纵隔结核误诊为食管结核一例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侵犯消化系常见的部位是回盲部、回肠、空肠、乙状结肠.食管结核及纵隔结核少见,对于无结核症状及相关检查不支持结核时,临床上极易误诊为食管肿瘤而行手术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超声内镜可以观察病灶的起源层次、回声特点、壁外淋巴结情况,结合细针穿刺获取深部病灶的组织标本,在食管及纵隔结核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成春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脏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急性心梗病患血浆中的cTnI、CK-MB、D-二聚体以及NT-PROBNP变化情况,研究上述指标在急性心梗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病例组,选同期同数量来院行健康检查的正常者为对照组,对受试者血浆中的cTnI、CK-MB、D-二聚体以及NT-PROBNP与变化情况进行探究.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血浆样本中的cTnI、CK-MB、D-二聚体以及NT-PROBNP明显偏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联合检测的方式能够在第一时间精准的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加以诊断,在疾病评价上也更为全面,具备了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庄秋娟;薛少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2年 1月~2015年1月5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中,对患者临床采取常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研究组中,临床中应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于临床中两组患者,研究组中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在患者临床住院时间、并发症、疾病复发率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预后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中,对其应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治疗,临床疗效好,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概率,对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高飞;张迪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首次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的大小将7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0岁)和对照组(<60岁),两组患者均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我院研究得出,两组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的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术后的随访,两组患者房颤复发率的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术后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立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对妇科患者术后护理质量的体会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妇科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从而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手术对病人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5年1月~2015年6月,妇产科手术病人134例,分析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病人康复的影响.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增强医护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张梅菊;孟兰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健脾补肾方防止消化道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方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 68 例转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按照常规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34例采用在化疗的基础上口服健脾补肾中药治疗.治疗后进行评价,观察其近期有效率、KPS评分、肿瘤标志物以及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近期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治疗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健脾补肾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该方具有一定防止血小板减少的作用,该联合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敏;方明治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一例胰十二指肠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伴引流管渗液的护理

    脂肪液化是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8.2%,高频电刀在临床广泛应用后,增加了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1].新型敷料应用于脂肪液化伤口,维持伤口的湿度平衡.不同时期的伤口选择的敷料也不同.将造口袋应用于伤口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周围渗液刺激皮肤,并能有效收集引流液,本案例患者采用这两种措施解决了脂肪液化伤口渗液多,愈合时间长,以及引流管周围渗漏的问题.

    作者:韩迎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补肾法与氯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医补肾法与氯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 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氯米芬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49例,在应用氯米芬的基础上再给予患者服用补肾方药,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的月经、排卵以及妊娠情况.结果:经过为期3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月经及排卵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妊娠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补肾法和氯米芬的联合应用,能够促使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月经、排卵等相关生理性活动趋于正常,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作者:王卫星;曾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5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9 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86%,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敏;王伟;肖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新生儿气胸临床运用技巧

    方法: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插管方法行胸腔引流术,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剪2~3个侧孔,常规消毒铺巾18G穿刺针选择气胸侧第2或3前肋间隙锁骨中线处穿刺进针,回抽证实穿刺成功后置入导引钢丝,血管扩张器扩张穿刺途径(主要是皮肤),沿导引钢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其侧孔应完全在胸腔内,拔出钢丝后,检查导管的深度,和通畅情况,然后连接水封瓶(用输液管连接,延长,插入水封瓶内)可见水泡溢出,透明薄胶管膜固定引流管于胸壁上,并接负压器于水封瓶,结果:在操作和引流过程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昌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状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临床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收400例孕妇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将按时产前检查孕妇作为研究组,未按时产前检查孕妇作为对照组,对其妊娠结局、围生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孕妇早产、产后出血、重度子痫前期等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存在临床差异(P<0.05);且对照组围生儿窒息、早产儿、宫内感染等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存在临床差异(P<0.05).结论:加强临床产前检查力度,可尽早发现危险性因素,以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保证母婴生命健康.

    作者:胡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微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究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1~2015.1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皮肤边缘坏死3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8.0%,对照组发生术后移位3例,延迟愈合2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 10.0%,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确切,与克氏针固定对比,疗效更佳,固定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弓志国;薛艳萍;刘中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80例冠心病患者红细胞流变学指标影响 及协同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临床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协同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2015年之间所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红花黄色素协同治疗组,每组40例,观察比较其治疗前后红细胞流变学指标、症状改善程度和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联合应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协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卫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作者所在医院的86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按照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间患者出现产后大出血、子痫发生以及死亡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心理焦虑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上都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红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式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损伤,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从发病机理和治疗方式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得到广泛共识和应用比较普遍的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哈斯;李波;董平;李舒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医疗场所暴力事件现状及对护士的影响

    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暴力事件频发,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在暴力发生后,护理人员生理和心理受到了巨大创伤.研究护理人员在暴力事件后对职业认知的影响,对于了解暴力事件的影响方向,找寻护士在暴力事件之后职业认知障碍的根源,找到对策及时疏导,提高整个社会对医护暴力事件影响的认识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韩薇;王亚冬;杨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维生素K4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维生素K4治疗银屑病的效果分析及观察,方法:选取我 医院病例:34例中男性18例,女行16例;年龄大55岁,小 10岁.病程长20年,短1月余.全部病例均为寻常型,皮损 呈泛发的点 滴状和斑块状损害.结果:患者痊愈5例,占14.7%;基本痊愈14例,占41.2%;显著进步8例,占23.5%,进步4例,占11.8%,无效3例,占8.8%.有效率达91.2%.结论:从医院 治疗患者中看出,维生素K4治疗银屑 病的近期疗效是肯定的,副作用小,可作为当前治疗银屑病的疗法之一.

    作者:徐占彬;方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为90.70%(39/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09%(31/4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除了对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之外,加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路广义;刘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 68 例病人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脱水、降颅压、预防感染、加强营养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并发症等综合治疗,亚低温组除上述治疗外,均采用冬眠一号静脉输入+冰帽、冰毯降温治疗.结果:伤后3个月两组恢复良好率及病死率比较对照,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未使用者,同时探讨此过程中的护理经验.

    作者:李淑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脏术后深静脉通路维护

    心脏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由于麻醉、手术创伤和体外循环的影响,使术后病人的病理生理发生明显变化,尤其在术后早期阶段病情变化更大,更快,用药多且复杂,应严密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及中心静脉压,需准确、微量、均匀、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循环稳定,所以做好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1].深静脉置管在心脏外科术后的广泛应用,为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和护理带来很大方便.做好深静脉置管的护理能准确、安全、有效地救治病人,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之一.

    作者:陈星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