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其治疗体会

陶小雪

关键词:儿科, 呼吸系统, 感染, 匹多莫德, 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特定时间本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治疗102例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时间段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予抗菌药物等常规治疗,研究组(51例)加用匹多莫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57% (47/51)高于对照组76.47%(39/5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平均感染次数以及平均感染病程均较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固肾清热安胎法治疗胎漏胎动不安35例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清热安胎法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确诊病例采用中药健脾固肾清热安胎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治愈28例,好转3例,无效4例.治愈好转率88.57%.结论:中药健脾固肾清热安胎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疗效显著.

    作者:朱霖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短波配合超声波疗法治疗初产妇非化脓性急性乳腺炎

    目的:探究治疗初产妇非化脓性急性乳腺炎采用超短波配合超声波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80例非化脓性急性乳腺炎初产妇,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短波配合超声波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超短波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且在治疗天数以及术后恢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初产妇非化脓性急性乳腺炎采用超短波配合超声波疗法可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于瑞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胸部X线透视在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诊断体会

    目的:探究胸部X线透视在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诊断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异物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X线透视资料,观察42例患者X透视的表现特征.结果:所有支气管异物患者均接受了胸部X线透视检查,临床表现为纵膈摆动、肺气肿、肺不张等.结论:给予支气管异物患者胸部X线透视检查,能有效提高检查的准确率,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军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清C肽、CRP及尿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空腹C肽与CRP及尿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134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研究,分为3组.其中将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1例作为DPN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3例作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C肽,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采用酶法检测尿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PN组及糖尿病组C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及糖尿病组尿酸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CRP明显比糖尿病组高(P<0.05).血清C肽与尿酸、CRP显著正相关(r=0.337,r=0.250).结论:①CRP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存在显著相关性.②尿酸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③2型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的C肽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

    作者:王瑶;蒙飞;梁鑫;王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增生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的图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行宫腔镜检查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的102例住院患者的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图像的特征、病理、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增生与病理一致的符合率为69.61%(经腹部57.50%低于经阴道超声77.42%).结论:子宫内膜增生二维及彩色经阴道或经腹超声图像有一定特征,阴道超声较经腹超声对内膜厚度、边界及连续性、内部回声特征、宫腔线及宫腔血流分布特征能提供更精确全面信息,能指导临床及时正确诊治疾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塔娜;路英;宋鹏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手法复位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手法复位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法以及传统手法复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治疗组患者各项临床疗效的优良率(71.67%、76.67%),均高于对照组患者(38.33%、43.33%),P<0.05.结论: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法较传统复位方法优良率更高,优势更明显,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申明高;雷庆良;申小平;周清;周志;戴政;马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研究进展及预后

    早产儿是一组易引起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高危人群.随着围生医学与NICU的飞速发展,新生儿的胎龄及出生体重逐渐降低,存活率逐渐增加,但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问题也居高不下,脑白质损伤(CWMD)并已成为主要脑损伤类型,并且是导致脑瘫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这些高危患儿患有行为和注意力缺陷障碍、社会化障碍(25% ~ 50%)和主要运动障碍(5%~10%)的概率较其他婴儿高[1].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必要性和长期复杂的康复训练及保健致使早产和脑瘫的经济花费巨大.据美国国家医学研究所估计,美国所有早产儿的花费是每年262亿美元.因此,防止或减少早产儿脑损伤、减少后续的神经后遗症成为必要.根据生后头颅常规MRI和DWI检查,将CWMD分为局灶型和弥漫型两种.局灶型CWMD又可分为点状、簇状、线状,其中线状、簇状类型易发展为远期PVL,从而遗留后遗症.虽然弥漫型CWMD发病率少,但远期神经系统结局难以逆转.因此,了解不同程度CWMD发生的高危因素将对判断预后及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晓宇;李向红;雷丽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50例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情况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根据高血压疾病分级标准,Ⅰ级26例,Ⅱ级19例,Ⅲ级5例,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降到90mmHg和140mmHg以下分别为22例、11例、2例,血压控制有效率为70.0%;用药后共出现不良反应21例,发生率为42.0%,其中10例患者心血管系统反应,7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反应,4例患者消化系统反应.结论:β-受体阻滞剂在血压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疾病,但是也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应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吴恂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环磷酰胺致大鼠膀胱黏膜JNK1表达下调

    目的:探讨JNK1在环磷酰胺处理后膀胱黏膜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处理组(n=6)和对照组(n=6),处理组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4h后无菌取膀胱,HE染色观察膀胱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JNK1蛋白的定位,Real-time PCR检测JNK1 mRNA表达水平,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JNK1蛋白的表达量,并行数据统计,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染色,处理组膀胱黏膜肿胀、弯曲减少,膀胱黏膜呈现毛刺样改变,膀胱黏膜上皮粗糙;免疫组化,JNK1蛋白只表达在膀胱黏膜;Real-time PCR,JNK1 mRNA的表达量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ting,处理组JNK1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致JNK1在膀胱黏膜中表达下调.

    作者:张红军;周波;马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医按摩配合舒筋通络汤对肩周炎46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配合舒筋通络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肩周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医按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给予中医按摩的同时配合舒筋通络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观察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按摩配合舒筋通络汤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情况.

    作者:邓本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积极干预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50例分析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对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住院的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为A组50例和观察组为B组50例,A组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扩张血管治疗.B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50mg每天3次,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阈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A组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阈值改善不明显,B组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阂值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对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干预治疗有效且必要.

    作者:刘新亮;杨金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吸入药物对稳定期COPD患者皮质醇与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40例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肾上腺皮质功能、骨密度等的影响.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于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行骨密度检测及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结果:COPD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皮质醇、AC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密度、皮质醇、ACTH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皮质醇和骨质疏松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琦;汪敏;卓致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热应激预处理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热应激预处理的方式是否能干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过程.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原则分组(10只/组)为对照组(正常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AS组)、热应激预处理+AS组,AS造模6周后血清检测各组的TC、TG、LDL、HDL等血脂指标进行各组比较以及主动脉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AS组的TG和LDL的检测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热应激预处理+AS组的TC、TG和LDL的检测浓度均低于AS组(P<0.05);主动脉HE染色观察也显示AS组较对照组的内皮细胞及弹性纤维排列不规则,热应激预处理+ AS组内膜未见明显的内皮细胞的改变.结论:热应激预处理的方式具有一定减弱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杨单;卢越;陈飞;辛采美;陈佳妮;翁启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探究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行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利于其身体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冯建平;梁晓博;赵中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360例骨科住院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异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患者,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纠纷率和护理满意率进行整理和对比.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护患纠纷的概率为3.9%,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3.9%,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患纠纷率为14.4%,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75.0%,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让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更满意.

    作者:张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16例低促性腺素性功能减退症的典型病例分析

    目的:总结性分析低促性腺素性功能减退症(idiopathie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对16例IH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6例IHH患者中,Kallmann综合征5例,特发性IHH11例,均给予HCG联合HMG系统治疗,同时辅以十一酸睾酮,治疗有效共计15例,有效率为93.8%.与治疗前相比,Kallmann综合征和特发性IHH患者治疗后睾丸体积均有所增加,其中Kallmann综合征患者增大更为明显,睾丸体积净增率和治疗有效率均高于特发性IHH患者,组同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IHH以Kallmann综合征和特发性IHH为代表,给予HCG联合HMG系统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第二性征发育,有效改善部分弱精症患者的精液质量,从而生成精子,解决生育问题.

    作者:李庆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厄贝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浅析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按自愿原则,将46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2组均予以口服药物治疗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治疗组加口服厄贝沙坦,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后尿白蛋白的排泄率及24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结论: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并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外加用口服厄贝沙坦,可降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排泄及24h尿白蛋白,可以有效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玉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CT对血管及系膜病变引起急性上腹痛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对血管及系膜病变引起急性上腹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间收集的22例急性上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CT的影像学征象.结果,通过22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发现7例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2例为肠系膜扭转.结论:CT在血管性病变引起的急性上腹痛的诊断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心血管迷走反射预防的作用探讨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脉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心血管迷走反射预防的作用.100例经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拔管时是否给予预防及护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拔管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同时给予心理辅导,让患者放松情绪;对照组未经上述处理,直接拔管.研究组心血管迷走反射发生2例(4%),对照组发生9例(1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拔管前滴注生理盐水,拔管过程中安慰患者,放松情绪,可以很好地避免心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

    作者:张金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在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过程中,会表现出诸多的安全隐患.针对急诊护理风险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确定相关的风险因素,研究有效措施加以预防,选择合理的管理方法,针对急诊护理过程中表现出的高风险护理行为创建具体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干预,将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出现的系列风险问题有效减少,终成功降低高风险因素.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