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春西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脑萎缩的疗效观察

万绪怀

关键词:长春西丁注射液, 辅助治疗, 小脑萎缩,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长春西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脑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脑萎缩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包含了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神经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辅以静滴长春西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给予静滴维生素C和维生素B3.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应用长春西丁注射液辅助治疗过程中,仅1例患者出现头晕不良反应,且无须停药,经减慢滴速后患者的头晕症状得到缓解.结论:长春西丁辅助治疗小脑萎缩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长春西丁可作为小脑萎缩患者神经干细胞移植术后的辅助用药.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冠心病合并风湿性多肌痛病例特点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合并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高龄冠心痛合并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低热、全身间断疼痛为首发症状,期间频繁心绞痛发作.Hb 98g/L,血沉71mm/h,C反应蛋白38mg/L,ANCA抗体阳性,PET扫描提示双侧肩、胸锁、髋关节轻度肿胀.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高龄风湿性多肌痛患者以非特异性感染症状为首发症状,不建议常规PET扫描.合并基础动脉粥样性疾病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作者:张俊君;张燕丽;韩仰东;姜珊;高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细菌耐药性检测与抗菌药物合理化使用探讨

    目的:进行医院常见感染细菌耐药检测性,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使用,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外科、内科、儿科、妇科、老年科等多个科室随机抽取400份病历,以其中使用过抗菌药物且为非手术预防用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经过细菌检测,共检测出219株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杆菌中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56.9%,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46.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比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耐药率高;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为广泛.结论:细菌耐药性逐渐升高需得到重视,临床上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控制细菌的耐药性.

    作者:王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的影响效果.方法:从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患者痰液标本档案当中选择174例,该时段采取了品管圈活动,作为研究数据.再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痰液标本档案中选出93例,该时段未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作为对比数据.结果:研究组送检率为81.0% (141/174),明显高于对比组72.0% (67/93);研究组医嘱次数为459次,明显高于对比组218次;研究组痰液标本留取平均时间为(2.48±0.31)d,明显低于对比组(5.47±1.26)d.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送检率,缩短标本的留取时间,并进一步提升送检合格率.

    作者:吕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本科护生《儿科护理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生见习带教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实验组A班30名本科护生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见习带教,对B班30名护生运用传统方法见习带教学.比较两组护生学期结束时理论考核成绩、见习操作考核、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生在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和见习考核成绩及综合能力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临床路径带教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见习带教效果优于传统见习带教,值得在护生见习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蔡华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本科《护理研究》课程现况研究

    目的:调查分析国内本科院校《护理研究》课程设置及教学状况,为该课程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访谈法和网络信息收集法,对国内14所本科院校从教材选用、课程分类、学分设置、开课时间、教学方法、师资结构、考核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5.71%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研究》,71.43%设置为必修课,50%学分为2~3分,92.86%在大三及以上年级,71.43%采用理论结合实践,64.29%用多名教师分章授课,64.29%用理论考试,结论:建议: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研究》教材,设为必修课,学分不低于2分,大二开课,增加科研实践,采用团队教学,实施综合考核模式.

    作者:郭辉梦;阳艾玲;杨可;代凤玲;刘珉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患儿50例,后者给予系统的围术前心理诱导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安静型66.00%比例高于对照组16.00%,娇养型6.00%、骄横型4.00%比例低于对照组24.00%、20.00%,观察组治疗时多动、治疗时哭闹、治疗后哭闹发生率分别为8.00%、0.00%、20.00%低于对照组22.00%、10.00%、4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诱导有助于提高牙科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手术耐性.

    作者:王璐;庞雪晶;韩秀丽;李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进行探析,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收集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17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均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检查,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TIA组,11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其中又以患者年龄为基础,分为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对比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结果:血管病变主要集中于老年组,共发现466支血管病变,其中前循环295支,占63.3%,后循环171支,占36.7%,前循环病变主要集中于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双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等;后循环主要集中于椎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内段、双侧锁骨下动脉、基底动脉等部位.老年组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明显比中年组、青年组严重,差异性显著(P<0.05).中年组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情况明显比青年组严重,差异性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在100%狭窄中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受到患者年龄的影响.

    作者:赵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在促进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纽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三级康复治疗,用FCA量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比较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CA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升高值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CFA分值上升更为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于卒中患者的动能恢复治疗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两种材料修复根面龋的临床研究

    目的:选择修复根面龋的理想材料.方法:选择188颗根面龋的患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FX玻璃离子水门汀和beautifil流动聚合体进行充填,随访2年.结果:两种材料修复成功率分别为89, 25%和95.83%.FX和beautifil流动聚合体两种材料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eautifil流动聚合体是修复根面龋较为理想的材料.

    作者:马明;黄虹;穆红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吸入药物对稳定期COPD患者皮质醇与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40例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肾上腺皮质功能、骨密度等的影响.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于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行骨密度检测及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结果:COPD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皮质醇、AC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密度、皮质醇、ACTH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皮质醇和骨质疏松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琦;汪敏;卓致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妇产科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并研究酒石酸布托啡诺在妇产科术后镇痛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80例来我院治疗的妇产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患者给予硬膜外持续镇痛;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按需静脉自控镇痛.终对两组患者4h,8h,24h,48h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罗哌卡因,酒石酸布托啡诺混合液进行镇痛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房家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360例骨科住院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异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患者,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纠纷率和护理满意率进行整理和对比.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护患纠纷的概率为3.9%,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3.9%,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患纠纷率为14.4%,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75.0%,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让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更满意.

    作者:张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

    目的:对比分析腰-硬联合麻醉(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为了方便对比,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照组接受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两组临床麻醉各指标情况,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经临床统计得知,试验组麻醉药的使周量、阻滞完全的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醇至胎儿娩出时间皆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即有效率达9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间进行综合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较佳,不仅麻醉的起效快,麻醉效果好,而且有效减少了麻醉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概率,保证了母婴安全,预后情况良好,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潘应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短波配合超声波疗法治疗初产妇非化脓性急性乳腺炎

    目的:探究治疗初产妇非化脓性急性乳腺炎采用超短波配合超声波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80例非化脓性急性乳腺炎初产妇,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短波配合超声波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超短波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且在治疗天数以及术后恢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初产妇非化脓性急性乳腺炎采用超短波配合超声波疗法可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于瑞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术中止血带反应效果的评价

    目的:研究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术中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肢手术200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单纯肌间沟或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止血带反应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较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与对照组(14.74%)差异不显著,P>0.05;止血带反应时,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0.78±11.30)次/分、(87.56±6.21) mmHg,较对照组的(101.52±12.43)次/分、(90.42±6.52) mmHg低,P<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以下显著优势:①麻醉起效快,麻醉持续时间长;②不增加止血带反应等不良反应;③发生止血带反应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小,安全性高.

    作者:罗星燎;丁锦屏;肖剑;孟丽莎;刘志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健康体检者体检项目漏检的原因分析与相应对策

    目的:深入分析健康体检者出现体检项目漏检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600名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体检中漏检的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研究所选取的600名受检者出现体检项目漏检情况的患者共计75名(12.50%),主要原因大致可分为主动漏检和被动漏检两种情况.结论:体检漏检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该通过对过往体经验的分析,找出相应的应对方法,才能有效漏检的发生.

    作者:赵玉芹;魏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腹腔镜肿瘤根治术治疗结肠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肿瘤根治术治疗结肠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结肠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中选择60例,对其病历进行研究,其中有2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作为研究组;而另外33例患者则是选择传统开腹肿瘤根治术,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人数、术后吗啡使用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治疗结肠直肠癌能够达到与传统肿瘤根治手术同样的效果,且其具有出血量低、创口小以及恢复速度快等特点,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新民;李刚;樊少敏;薛致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高血压管理中应关注的监测指标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0亿,每年因高血压死亡的人数多达96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1.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仍然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总体血压控制情况不容乐观,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在高血压的管理中除对血压进行管理外,也应关注以下因素血压的影响,以期达到对高血压的有效管控、全面治疗.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探讨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胸手术,实验组患者给予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微创,而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季元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自配药物湿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化疗药液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观察50例不同分期化疗药液外渗患者,用自配药物:泼尼松(5mg) 15片,云南白药12粒,甲硝唑(0.2g)15片,吲哚美辛(25mg)10粒,用75%酒精混合成糊状湿敷于患处的效果.结果:50例患者用自配药物湿敷,患处均治愈.结论:用自行配置的药物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有很好临床效果.

    作者:韩志敏;彭华;黄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