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灿;胡辉平
目的:研究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行三踝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是95.2%,对照组护理有效率是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有效率,可推广.
作者:万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青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青年冠心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强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减少青年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陈洁;蔡丽丽;李璐璐;杨亚丽;刘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改良桡动脉穿刺包扎法对降低桡动脉穿刺术后出血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180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包扎法进行包扎,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穿刺包扎法进行包扎.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及患者舒适度等.结果:试验组止血成功率为96.7%,对照组止血成功率为8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总时间为201.3min(s=30.5),对照组止血总时间为279.4min(s =4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肿胀感明显减少,舒适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包扎法对挠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伤口进行包扎,可以有效降低出血风险,且其舒适度优于传统包扎方法.
作者:黄芳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在无痛肠镜检查中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 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丙泊酚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留观时间及总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丙泊酚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留观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总不良反应率(12.00%)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无痛肠镜检查中,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杨帆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妇产科临床实习前的集中训练中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情境模拟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职业岗位意识,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缩短临床适应期,为妇产科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作者:陈晓敏;覃杏幸;庞莉;韦燕妮;吴佩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高血压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2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心脏彩超与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通过心脏彩超检查确诊54例,诊出率87.10%;通过心电图检查确诊45例,诊出率72.58%,不同诊断结果差异显著,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两种诊断方法都发现存在心脏左房内径与主动脉根内径比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高(P<0.05);两组患者不同诊断方法在射血分数与E/A方面的对比(P>0.05).结论:心脏彩超和心电图在高血压心脏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促使其诊断率的不断提高,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李爽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6例近期确诊的肝胆结石性疾病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个组,其中26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外科保胆取石术为治疗1组,25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治疗2组,25例患者行胆管镜外科保胆取石术为治疗3组,记录3个组患者的住院和手术状况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住院费用治疗1组高,治疗2组次之,治疗3组低;治疗2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及血红蛋白损失量高,治疗1组手术时间长但出血量及血红蛋白损失量少,各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损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冉光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肺部真菌性感染问题展开相关的临床探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进入本院施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2例患者为对象,对其移植后的肺部真菌性感染现象展开回顾评估,进而探知诱发真菌感染的潜在性因素以及归转处理措施.结果:32例中有8例出现肺部真菌性感染问题,占比25.0%.接受抗真菌治疗后,有3例的炎症得以彻底消除,占比37.5%;1例感染炎症得以部分消除,占比12.5%;2例救治无效而死亡,占比25.0%.肺部感染诱发因素以移植前有肺部真菌史、移植方式、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住院天数超出90d、抗排斥药物、长期激素等为主,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了降低Allo-HSCT患者肺部出现真菌性感染现象,需注重加强真菌感染的提前用药工作,以提升抗菌感染成效.
作者:陆智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94例非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其中急性脑梗死组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和小面积脑梗死组,而非脑卒中组又分为头颅及颈部动脉超声影像学检查异常组(A组)和无异常组(B组),分别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后进行对比.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非梗死组(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5).A组hs-CRP浓度大于B组(P<0.05).结论: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脑组织损伤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汪剑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思维导图.记录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上举高度与康复训练前变化情况、满意度,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经上述相应康复训练后,研究组患肢上举高度与康复训练前差异、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结合思维导图实施康复训练可获得更为理想的预后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
作者:宋秋月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对6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舒适护理.结果:有效的围术期舒适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其疼痛,顺利完成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乳腺癌围术期,既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使患者得到了周到的护理,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并可有效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任惠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3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针对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系统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5.7% (335/350)、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7.7% (307/350);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8.8%(346/350)、92.5%(324/350).两组患者护理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外科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医护人员只有有效及时地掌握各种不安全因素,并选择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才能够保证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水平得到提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和推广.
作者:周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救治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43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所有患者的急诊救治过程,患者入院后行B超、CT、腹腔穿刺等检查进行病情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结果:本组43例患者中29例采取手术治疗,14例采取非手术治疗,40例患者均成功治愈出院,治愈率达93.0%,仅2例死亡,死亡率为4.7%,1例因副股动脉损伤所致死亡,另1例因术中失血过多死亡,残疾1例(2.3%).结论:腹部创伤患者急诊救治的关键是优先处理致命性创伤,然后尽快决定院内急救是先行一次性手术治疗还是采取分阶段进行创伤控制.通过早期确定性治疗提高患者获得成功救治的概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高贵兵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我院诊断为CAP的患者,CAP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相关标准.将C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抗生素治疗方案为左氧氟沙星,对照组抗生素治疗方案为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疗效分别为94%、92%,无显著差异(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恶心、肝酶增高、头晕、皮疹)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AP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佘龙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为67.3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安全可靠,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刘东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样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低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样性护理可以提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冠心病老年患者248例,随机分组,观察组128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行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对照组行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手术时间、穿刺时间、术后卧床时间、X线暴露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左心衰竭、腰背疼痛、排尿困难、腹胀等),分析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观察组,卧床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更佳,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定良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诊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健康管理,观察管理方式对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之后,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能够获得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不良行为,并且有效控制血压,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乐朝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6年收治的78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基础护理的为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饭后服用盐酸小檗碱片(每次2片,每天3次)治疗.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溶液(每天1次.每次100ml).经过连续1周的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明显的有24例,有效率为61.5%.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明显的有38例,有效率高达97.4%.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效果比口服盐酸小檗碱片的效果更优,而且无副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一凡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展开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105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向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可有效缩短其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海洁;刘海光;褚雪娇;夏婷婷;郭宋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