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胸腺近期输出功能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李红兵;陈明;汪莉萍;朱学文;葛国洪;李秀华

关键词:基因重排, T淋巴细胞, 胸腺, 聚合酶链反应, 肝炎, 乙型, 慢性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的检测胸腺输出功能的方法.方法 根据TCRδ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切除环(TRECs)的方法;并用于检测正常人及慢乙肝PBMCs中TRECs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测定TRECs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产物与预计长度相符,序列正确;低可扩增出5 copies的模板;重复五次,Ct值的变异系数为1.06%.正常人21~45岁组的TRECs含量为(7767.4±2369.5)copies/106PBMCs,16~20岁组为(28 374.4±7820·4)copies/106PBMCs,21~45岁慢乙肝组(6480.9±2031.2)copies/106 PBMCs,正常人21~45岁组分别与16~20岁组、同龄慢乙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RECs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正常人21~45岁组的胸腺输出功能低于16~21岁组,慢乙肝组低于同龄正常人.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观察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已成为CHC的标准抗病毒治疗方案.本研究随机、对照观察了聚乙二醇α干扰素(PEGIFNα)抗慢性丙肝病毒(HCV)感染的近、远期疗效,及药物耐受性,报道如下.

    作者:姜天俊;闫子国;闫慧颖;赵鹏;石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我国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工作效果分析

    目的 对我国首批8个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门诊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在美沙酮门诊开诊时、运行6个月及1年后三个时点,对受治者的人口学特征及吸毒有关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吸毒、违法行为、家庭关系等变化情况.结果 共有585人、609人和468人分别参加了基线调查、6个月评估和1年评估调查.受治者过去1个月注射吸毒的比例从基线的69.1%分别下降到6个月后的8.9%和1年后的8.8%;在有注射行为人群中,过去1个月注射次数由参加治疗前的平均90次下降到6个月和1年后的平均2次;受治者有工作的比例从治疗前的22.9%上升到6个月后的43.2%和1年后的40.6%.自我报告过去1个月因吸毒而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比例从治疗前的20.7%下降到6个月后的3.6%和1年后的3.8%.自我感觉家庭关系良好的比例从治疗前的49.6%上升到1年评估时的65.8%.95.9%的受治者对试点门诊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结论 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工作已在减少毒品使用、减少与吸毒有关的高危行为、减少与吸毒有关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恢复受治者的社会家庭功能方面取得效果.美沙酮门诊可作为针对吸毒者开展多种形式综合服务的平台.

    作者:庞琳;米国栋;王常合;罗巍;柔克明;李建华;吴尊友;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国家级工作组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比较α-干扰素不同联合治疗方案对儿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目的 评估两种不同的α-干扰素联合治疗对儿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儿童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第1组(A组)为α-干扰素(IFN-α)组;第2组(B组)为IFN-α+拉米夫定(LAM)组.第3组(C组)为α-干扰素(IFN-α)+乙肝疫苗组.其中干扰素疗程6个月,拉米夫定疗程6个月,所有病例均观察至12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3组无差异.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B组HBeAg阴转率和HBV DNA的阴转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儿童的病毒学应答(VR)疗效明显优于单用α-干扰素组和α-干扰素+乙肝疫苗组.

    作者:钟旬华;邓欣;陈心春;周伯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两种实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A1896变异的比较研究

    目的 建立错配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PCR-RFLP)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A1896变异的方法,与直接测序法比较,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错配PCR的原理扩增HBV前C区长194 bp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Bsu36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酶切图谱多态性,建立检测HBV前C A1896变异的方法,对134份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分析,酶切同时测序.2份标本用克隆测序以验证酶切鉴定变异株、野株混合感染的准确性.结果 134份血清中117(87.31%)份能用酶切、109(81.34%)份能用测序成功分析HBV前C A1896状况.酶切与测序均成功的10l份血清中,54份为前C区A1896变异株,47份为前C区G1896野株,酶切与测序的结果完全一致.1份酶切鉴定为单纯前C区A1896变异株的5个克隆子均为前C区A1896变异株;1份酶切鉴定为混合感染标本的5个克隆子中,1个为前C区A1896变异株,另外4个为前C区G1896野株.酶切分析结果与克隆测序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与测序法相比,本方法简便、特异性强,能鉴定混合感染,适合大样本分析,可用于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刘悦晖;丁静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清标志物联合超声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超声结合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 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8项超声指标和6项肝纤维化相关血清学指标,并与其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透明质酸(HA)+肝实质回声(LPEC)+脾长径(SL)诊断S2以上纤维化的Se、Spe高,为90.7%、85.4%.结论 血清学和超声优势指标组合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单项或多项血清学和超声指标,是诊断肝纤维化较好的无创性方法.

    作者:于静;贾长河;王琦;许泼实;张昊;赵玉琴;申全;郝延瑞;蔡桂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抗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ALA-PDT)在体内外抗单纯疱疹病毒(HSV)的作用.方法 以HSV-Ⅰ感染豚鼠皮肤的动物模型以及HSV-Ⅰ和HSC-Ⅱ感染的Vero细胞为实验系统,观察ALA-PDT抗单纯疱疹病毒的疗效.结果 ALA-PDT在体外具有抑制HSV-Ⅰ和HSV-Ⅱ的作用,与阳性药物无环鸟苷作用基本一致.体内实验中,外用ALA对HSV-Ⅰ型豚鼠皮肤感染仅进行一次PDT治疗,对皮肤病变就产生了剂量依赖性的治疗效果,中、高剂量组疗效显著.结论 ALA-PDT能够有效地灭活单纯疱疹病毒,治疗该病毒引发的皮肤病变.为该疗法用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陶纪宁;段淑敏;李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丁型肝炎病毒内蒙古株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目的 获得表达量高、抗原性强的基因工程重组抗原.检测不同地区的丁肝患者血清,初步验证其抗原性及在检测不同地区丁肝血清方面的差异.方法 从内蒙古某丁肝患者血清中提取丁肝病毒,经RT-PCR与PCR,使用PET43a表达质粒及HDV L-Ag 5'和3'端引入His标签获得丁型肝炎病毒L-Ag 重组表达质粒,转化BL21(Rosetta)宿主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饱和硫酸胺沉淀与亲和层析柱纯化后,采用EIA竞争法分析其抗原性.结果 经与ABBOTT Murex anti-Delta(total)试剂盒同步检测15份阳性和10份阴性血清,一致率100%.结论 EIA检测,证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基因工程表达的抗原蛋白在检测不同地区丁肝血清方面未见差异,故可用于丁肝的诊断及相关研究.

    作者:杨英超;伊瑶;赵洪兰;张文英;陈斯勇;毕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人上皮细胞趋化因子差异表达

    本研究采用分离野生型(wt)和标准株RSV感染上皮细胞,对宿主细胞mRNA差异表达进行检测,研究病毒复制与细胞趣化因子表达关系.

    作者:赵东赤;李蕾;陈敏;张楚瑜;张其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江西省部分吸毒人群HIV-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江西省吸毒人群进行HIV-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了解HIV-1流行情况、亚型种类、毒株来源、变异情况等,为政府部门制定预防控制决策提供技术资料.方法 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相结合,对江西省9例吸毒人员进行流行病相关因素分析和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江西省部分吸毒人群不仅共用注射器,同时伴有不洁性交史.流行毒株主要为HIV-1CRF01-AE,序列分析表明与越南和我国广西吸毒人群流行毒株相似性较高,与越南株U90087平均基因距离为9.00±2.2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江西省吸毒人群的毒株来源完全一致.结论 目前江西省吸毒人群中HIV流行已从局部向全省蔓延,流行毒株为HIV-1 CRF01-AE.为阻止蔓延,应加强对吸毒人群和性乱人群的行为干预.

    作者:易志强;邢辉;胡国良;魏民;周小风;梁浩;江小明;卢飞豹;陈红;邵一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我国戊型肝炎ELISA诊断试剂的质量比较

    目的 对戊型肝炎(戊肝)诊断试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选择北京万泰生物药业(万泰),北京现代高达生物技术(高达),上海科华生物工程(科华),GeneLabs Diagnostic Inc(GeneLabs),和河南华美生物工程(华美)共5家公司生产的检测戊肝病毒IgG(HEV-IgG)抗体的 ELISA 试剂,分别检测戊肝诊断试剂参比品、可疑戊肝临床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HEV抗体.结果 对24份阳性和30份阴性参比品检测,以万泰试剂检测符合率高,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5.83%(23/24)和96.67%(29/30),总符合率为96.30%,其次为高达试剂87.50%(21/24)和100%(30/30),总符合率为94.44%.华美试剂87.50%(21/24)和96.67%(29/30),总符合率92.59%,GeneLabs 66.67%(16/24)和100%(30/30),总符合率为85.18%,科华试剂45.83%(11/24)和100%(30/30),总符合率为75.93%.对42份可疑戊肝患者血清HEV抗体检测阳性率,高达试剂为100%(42),万泰和华美试剂均为97.62%(41),GeneLabs和科华试剂均为90.48%(38).对230份正常人群HEV抗体检测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万泰试剂31.74%(73),华美试剂为23.91%(55),高达试剂为17.39%(40),CeneLabs和科华试剂分别是7.83%(18)和3.48%(8).结论 5家试剂检测急性期戊肝患者抗体阳性率均能达90%以上,具有很高的一致率,而应用于普通人群HEV感染的调查,其抗体阳性率从31.74%~3.48%不等.不同的试剂存在假阳性或和阳性漏检现象.依本室参比品和人群血清阳性率来看,万泰试剂检出率较高.

    作者:江永珍;田瑞光;鲁建;毕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新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对肝癌诊断的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新型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良恶性肝病及肝癌预警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装有耦联了小扁豆凝集素(LCA)的微量离心柱分离甲胎蛋白异质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和AFP-L3,并计算AFP-L3在AFP中的含量比例[AFP-L3(%)],分析AFP-L3(%)升高者与良恶性肝病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L3(%)明显高于其他肝病患者,P值均<0.001,以AFP-L3(%)≥10作为诊断指标,在已经确诊为肝癌的患者中灵敏度是90.9%.结论 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预警肝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特别是对低甲胎蛋白含量的肝病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徐爱芳;王妙婵;眭东鸣;元幼红;陈刚;娄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一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二次肝功能损害报道

    患者女性,38岁.因右上腹疼痛10d伴腹胀、尿黄、纳差2d,2003年11月11日入院.查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血常规正常,尿胆红素2+,尿胆元±.

    作者:于宏;康富标;孙晓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感染婴儿早期诊断方法

    自从1983年首次报道儿童HIV-1感染以来,二十余年间,儿童HIV-1感染病例剧增,平均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成为HIV-1感染者,每年死于艾滋病(AIDS)的儿童达58万,HIV/AIDS已成为全球儿童的一个主要死因[1].

    作者:张麒;王临虹;蒋岩;邢文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儿慢性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小儿慢性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小儿慢性丙型肝炎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1)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1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儿及1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T细胞亚群.(2)将慢性丙型肝炎患儿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72 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Hl型细胞因子(IFN-γ、IL-2、IL-12和TNF-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结果 (1)CD4+细胞无明显变化.CD8+细胞与正常对照比较明显升高(P<0.05).CD3+细胞升高,CD4+/CD8+比值下降,但与正常对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P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10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没有检测到IL-2、IL4、IL-12的基础分泌.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儿体内T淋巴细胞存在数量和功能的异常,CD8+细胞数升高,CD4+细胞功能异常,表现在以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为主.这可能与丙肝病毒(HC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

    作者:董漪;张鸿飞;陈昊;李靖;杨晓晋;朱世殊;程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麻疹163例临床分析

    2005年南通市冬春季节发生麻疹暴发流行,我院1~6月共收治163例儿童麻疹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徐建中;张沛枫;孙伟;朱浩然;赵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抗人红细胞抗体和HIV抗原融合蛋白的构建及活性鉴定

    目的 构建及表达抗红细胞(RBC)单链抗体(ScFv)和HIV抗原的融合蛋白,并做活性测试.方法 将鼠抗人红细胞单链抗体可变区重链、轻链基因与HIV抗原基因相连,重组于高效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结果 经ELISA检测和红细胞凝集检测,证明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HIV抗原和抗人红细胞的双重活性,可使含有HIV抗体的红细胞悬液凝集.结论 融合蛋白构建成功,可用于HIV的快速检测.

    作者:胡燕;杨健洋;朱雷;侯俊;沈宏辉;貌盼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艾滋病毒(HIV)于1982年随血液制品第Ⅷ因子从美国进入中国,1983年感染第一个中国公民.随后HIV通过静脉吸毒、性途径不断传人我国,并在国内继续传播,使HIV-1流行形势越来越严峻.

    作者:曾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北京地区人乳头瘤病毒16型感染及其E6/E7基因变异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HPV16感染及其E6/E7基因变异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感染分型检测,PCR扩增出80份HPV16阳性宫颈病变的E6/E7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双向测序分析基因变异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结果 HPV16在宫颈病变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为33.3%(154/463),与病变程度相关(P<0.05).E6/E7基因72份测序成功,DNA序列变异发生率为88.9%(64/72).氨基酸序列E6-D32E(T96G)和E7-N29S(A86G)位点突变同时伴随存在,D32E/N29S的检出率为38.9%(28/72),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 HPV16是北京地区来源的宫颈病变中常见的致病型,其D32E/N29S变异与病变程度相关.

    作者:杨英捷;赵健;廖秦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绍兴市街头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3701例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HEV IgG和抗-HEV IgM,RT-PCR检测抗-HEV IgM阳性血清HEV RNA.结果 本市无偿献血者抗-HEV IgG阳性率为29.91%(1107/3701);抗-HEV IgM阳性率为1.35%(50/3701);HEV RNA阳性6例,检出率为0.16%(6/3701),均为HEV基因1型;各季节抗-HEV IgG和抗-HEV IsM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加强对献血者感染HEV情况的检测和研究,对保证用血安全,完善安全输血的保障体系有切实的意义.

    作者:桑列勇;庄培芬;傅立强;刘祎;葛胜祥;张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免疫治疗EBV相关肿瘤的研究进展

    Epstein-Barr病毒(EBV)属于疱疹病毒科γ亚科,具有噬B淋巴细胞的特性,能够在B淋巴细胞中建立起潜伏感染,刺激细胞的增生和转化.人群中有大于90%的感染率.

    作者:杨松梅;周玲;曾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主管: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