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不同方法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联合检测的意义

李宏燕;钟梦;王小卫;吴白平

关键词:红细胞, 白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差异.[方法]采用Diasys工作站(A法),UF-100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B法)、Dirui H-5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C法)三种方法同时检测2096例尿液样本中红细胞、白细胞及其他成分并分析差异.[结果]红细胞差异比对分析:B法和C法分别与A法俩俩配对组间比较均有差异显著性(P<0.05),但B法与C法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比对分析:B法和C法分别与A法俩俩配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B法与C法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B法检测的180例红细胞和70例白细胞假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尿液结晶.C法造成红细胞假阳性主要的因素是非结晶以外的其他因素,该法红、白细胞假阴性率明显高于B法.[结论]A、B、C三种方法在尿液中红、白细胞病例检出率存在不同差异.干化学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具有快速筛选、高效、自动化的特点,但由于尿液中有形成分干扰易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尿显微镜沉渣定量镜检对于细胞和其他有形成分形态学辨认准确,仍是其他仪器的检测参照标准.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氟西汀联合喹硫平对重症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氟西汀合并喹硫平对重症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7例重症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氟西汀联合喹硫平(联合组)以及氟西汀合并安慰剂(对照组)治疗.联合组48例,氟西汀平均治疗剂量为(27.08±11.29)mg/d,喹硫平治疗剂量均为200mg/d;对照组49例,氟西汀平均治疗剂量为(38.78±9.49)mg/d,疗程共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末分别进行.[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第1、2、4、6周末的HAMD和HAMA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②联合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5.4%和77.5%,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的氟西汀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③TESS量表评定两组各测定时点分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西汀合并喹硫平治疗重症抑郁起效快、效果好,可降低氟西汀剂量,是治疗重症抑郁较好的方法.

    作者:王曼;李黎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胫骨骨折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行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A组)和交锁髓内钉(B组)治疗.全部病例获得随诊, 时间12~24个月, 平均16个月.从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都能减少对骨折处血运的干扰, 提高骨折愈合率, 减少并发症.掌握好手术指征, 是治疗胫骨骨折的两种较理想方法.

    作者:杜江鸿;曾纳新;张铁洪;廖瑞星;吴云;丁敬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患者CEA、CA199、CA24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及糖类抗原242(CA242)在结直肠癌术前术后的变化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和放射免疫γ计数仪检测76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水平,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CEA、CA199、CA242阳性率及CEA、CA199、CA242变化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单项检查CEA、CA199、CA242阳性率分别为57.8%、62.2%、69.1%,而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9.1%;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时血清CEA、CA199、CA242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与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相关;术前肿瘤标志物阴性、术前阳性者及术后仍为阳性者5年病死率分别为12.5%、60.3% 和100%.[结论]CEA、CA199、CA242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诊断,监测其变化对于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琳;陈建青;李洁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糖-可的松混合液治疗超乳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高糖-可的松混合液对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术后第一天出现角膜水肿的患眼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用高糖-可的松混合液点术眼,每小时一次,对照组用可的松眼药水点术眼,每小时一次,对滴药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4级角膜水肿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 [结论] 高糖-可的松混合液可提高白内障超乳术后2~4级角膜水肿的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日期.

    作者:肖蓉蓉;王适宜;肖建雄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BiPAP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严密观察并全面护理.[结果]4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例因病情恶化改用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结论]在严密的监护下BiPAP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对促进早期康复,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姜黄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及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结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survivin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一定浓度姜黄素作用SGC7901细胞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抑制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核浓缩,聚集,碎裂等典型的凋亡特征;电镜下可见到凋亡小体形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随着姜黄素作用浓度增加,survivin蛋白表达降低.[结论]姜黄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明显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下调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

    作者:杨永杰;姜武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36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对比

    [目的]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照射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量.[方法]对36例首程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同时进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分析各项剂量学参数.[结果]放疗前食管钡餐造影显示肿瘤长度4.0~9.0(5.2±1.7)cm;CT扫描肿瘤长度5.5~10.5 (6.7±1.9)cm.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肿瘤靶区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大剂量分别为7135.0cGy、7086.2cGy,GTV小剂量分别为3226.2 cGy、6312.2cGy,GTV平均剂量分别为6209.7cGy、6657.6cGy;临床靶区体积(clinical tumor volume,CTV)大剂量分别为7197.2cGy、7023.8cGy,CTV小剂量分别为3016.0 cGy、6078.5cGy,CTV平均剂量分别为5954.7cGy、6582.9cGy;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大剂量分别为7012.5cGy、6970.9cGy,PTV小剂量分别为3892.7cGy、6147.7cGy,PTV平均剂量分别为5882.7cGy、6477.8cGy.P<0.01).两种计划GTV、CTV、PTV的大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维适形放疗GTV、CTV、PTV的小剂量、平均剂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放疗(P<0.05).且三维适形计划中95%的处方剂量可以包括全部GTV、98%的CTV和93%的PTV,但常规放疗仅能包括84%的GTV、71%的CTV和55%的PTV,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放疗时肺、心、脊髓的Dmax、Dmean及相应剂量下体积均大于三维适形放疗(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可以提高肿瘤靶区剂量,更有效的保护正常器官.

    作者:文芳;胡建兵;翁洁;姚青松;吴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对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探讨.[方法]笔者回顾性的总结了本院近2年52例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均应用了大剂量硫酸镁治疗的患者,剂量为20~30 g/d,用药时间为3~15 d不等.[结果]52例患者应用硫酸镁解痉治疗3~15 d,无一例发生硫酸镁中毒反应现象.[结论]重视用药过程中病情观察及护理,有利于提高其疗效,减少或避免其毒性反应.

    作者:刘艳;姚穗;唐芳;莫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三种不同方法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联合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差异.[方法]采用Diasys工作站(A法),UF-100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B法)、Dirui H-5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C法)三种方法同时检测2096例尿液样本中红细胞、白细胞及其他成分并分析差异.[结果]红细胞差异比对分析:B法和C法分别与A法俩俩配对组间比较均有差异显著性(P<0.05),但B法与C法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比对分析:B法和C法分别与A法俩俩配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B法与C法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B法检测的180例红细胞和70例白细胞假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尿液结晶.C法造成红细胞假阳性主要的因素是非结晶以外的其他因素,该法红、白细胞假阴性率明显高于B法.[结论]A、B、C三种方法在尿液中红、白细胞病例检出率存在不同差异.干化学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具有快速筛选、高效、自动化的特点,但由于尿液中有形成分干扰易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尿显微镜沉渣定量镜检对于细胞和其他有形成分形态学辨认准确,仍是其他仪器的检测参照标准.

    作者:李宏燕;钟梦;王小卫;吴白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贫血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容量负荷及贫血的影响.并观察左旋甲状腺素(LT)的干预作用.[方法]检测30例CAPD合并SCH患者及6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CAPD患者(B组) 的超敏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及血红蛋白(Hb),细胞外液 (ECW),体液总量(TBW),细胞外液与总体液总量之比(E/T).将A组中的15例患者进行 LT治疗(A1组)4周,观察Hb,容量负荷变化情况,并与未治疗的亚甲减组(A2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容量负荷高于,而Hb则低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予LT治疗4周后,A1组ECW 减少,Hb 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较未治疗的A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接近同时期单纯CAPD组患者水平.[结论]SCH可以加重CAPD患者容量负荷及贫血水平.LT干预治疗可以减轻该类患者的容量负荷并改善其贫血状况.

    作者:凌文涛;黄安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七氟烷在小儿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七氟烷在小儿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来我院行择期或急诊手术且存在困难气道的16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面罩吸入8%七氟烷复合氧气(4~6 L/min)诱导插管,观察在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时(T3)、插管后3 min(T4)及四个不同时段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全组患儿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低氧血症,麻醉诱导平稳,呼吸、心率、血压均能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采用8%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可以减少小儿困难气管插管中气管插管的风险,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江平;张溪英;颜璐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介入治疗在脏器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术在临床急诊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出血患者均行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介入治疗,其中妇产科大出血19例、肾脏术后出血11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15例.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动脉超选择插管行动脉内介入栓塞或药物灌注加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微粒(PVA)、钢圈,栓塞过程在X线影像监视下完成.[结果]45例患者行供血动脉栓塞术或药物灌注加栓塞治疗止血成功率为100%,其中有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别在6个月、13个月再发出血,但量较栓塞治疗前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他病例随访均未再发出血,中远期疗效为95. 6%.[结论]介入治疗对急性脏器大出血效果明确,在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应列为首选,能达到止血迅速、彻底、复发率低、副作用小,不影响脏器功能.

    作者:罗永超;陶庆林;陈祖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无偿献血者五项检测指标分析

    [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各类人群中无偿献血者五项感染指标状况,以进一步提高无偿献血的安全性.[方法]对2008~2009年无偿献血者进行ALT、HBsAg、抗-HCV、抗-TP及抗-HIV检测及分析.[结果]献血者五项检测结果平均不合格率为5.65%,不合格率依次为:HBsAg2.81%、ALT1.45%、抗-TP1.07%、抗-HCV0.31%、抗-HIV0.01%.[结论]掌握本地区各类人群无偿献血者的五项感染指标、有利于筛选合格血源,保证用血质量和输血安全.

    作者:彭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妇科急症7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治疗妇科急症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腹腔镜(腹腔镜组)治疗妇科急症74例,并与开腹治疗妇科急症59例(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腹腔镜治疗妇科急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不增加等优点.[结论]只要能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巧及盆腔解剖特性,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治疗妇科急症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田艳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嗜血细胞综合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诊断为HPS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一般在病程晚期出现,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改变是非特异的,常见的神经影像学表现是弥漫性脑萎缩伴局灶坏死和脑白质的异常.增强后可见广泛的软脑膜强化及血管周围间隙强化.[结论]HPS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无特异性,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疾病不易鉴别.

    作者:丛琳;王慧涵;吴晓黎;郭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麻醉肌松剂在极重度AECOPD的应用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麻醉肌松剂在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极重度AECOPD 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其中有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用氯胺酮、异氟醚等全身麻醉剂.[结论]极重度AECOPD病情危急,常规抗感染、祛痰、平喘治疗效果不佳,但经过积极、及时的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麻醉肌松剂及其他综合治疗,仍可使大部分患者好转.

    作者:汤丰宁;龙宏杰;姚筱;谷欣;王湘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26例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998~2008年本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379例中合并肝胆管癌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肝胆管癌者占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6.86%,术前确诊3例,术中确诊18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6例,术后1年死亡13例,2年死亡7例.[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早期诊断率低,预后差;早期诊断并尽早行肝叶切除,去除病灶,是提高其疗效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新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部队在职人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及患者血清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脂联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调查驻湘部队部分在职人员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MS患者血清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和脂联素(ANP)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驻湘部队部分在职人员1 891名男性进行调查,检测人体测量参数,并测定空腹血糖(FPG)和生化指标、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清PAMP和ANP等水平.[结果]MS患病率为13.27%.MS患者的PAMP水平升高,而ANP水平下降.[结论]对MS进行筛查可明确防治对象,应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该人群的患病率.

    作者:许晓琼;杨德辉;朱新林;谭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前后窦性心率震荡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ience,HRT)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MI患者40例,于PCI前及PCI后2 h、12~24 h及术后1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T变化情况.[结果]AMI患者成功PCI(TIMI-Ⅲ级)术后2 h内震荡斜率(TS)值即明显改善(升高)(P<0.01),而震荡初始(TO)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12~24 h及一周后TO及TS较术前、术后2 h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术后12~24 h及一周后HRT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后行PCI(TIMI-Ⅱ级)患者术前、术后HR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成功PCI再灌注(TIMI-Ⅲ级)治疗后可明显改善HRT,提示成功PCI可改善和恢复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的抗心律失常保护作用机制.

    作者:戴朝晖;刘启明;周胜华;祁述善;欧阳定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联合吸入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重度COPD患者缓解期疗效的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疗效.[方法]重度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salmeterol/fluticason,SFC)吸入剂(50μg/500μg),2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18μg),1次/日,坚持治疗与观察1年,每3个月进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调查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D),肺功能测定( FEV1、FEV1 占预计值%)及详细观察并记录急性加重的住院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6、9、12个月后SGRQ总分减少、6MD距离增加,且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9、12个月后SGRQ总分的减少、6MD距离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9、12个月后FEV1值、FEV1 占预计值%均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急性加重住院次数为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联合噻托溴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重度COPD较单纯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效果好,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建中;尹辉明;周康仕;周宏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