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萍
本文主要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诊治原则。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和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经验总结。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应用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的效果与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3例)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34例)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焦虑、不适症状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组间数据对比p<0.05;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情况,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患者行舒适护理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生理与心理上的舒适感,对患者预后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2014年长沙县24500名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结果,为该县以后针对妇女疾病制定针对性措施,研究符合我国国情和中国农村妇女的两癌筛查模式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将长沙县24500名农村妇女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对其开展“两癌”相关健康知识的普及,对妇女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妇女的宫颈筛查主要以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相配合;妇女的乳腺筛查选取视诊、触诊、乳腺彩超和对应的乳腺钼靶检查进行。将调查资料和检查资料核对之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筛查妇女24500例,检出宫颈癌11例,检出率为0.04%;乳腺检查妇女2050例,检出乳腺癌3例,检出率为0.15%。结论:对农村妇女开展两癌筛查项目,有助于降低长沙县农村妇女两癌的发生率,提高当地妇女的健康水平,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采取长效机制将该项目继续开展。
作者:陆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设置对照和观察两组,随机地在2012年5月到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70例,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前70例为对照组,后7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换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再通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再闭塞率、血小板凝集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冠状动脉再闭塞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后LVEF和PA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再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柏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麻疹合并肺炎患儿共86例。给予所有患儿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患儿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相比护理前,护理后所有患儿的发热、皮疹、肺部哮鸣音以及肺部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郑必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标准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入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对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80例H.pylori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给予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C组:在A组三联疗程结束后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疗程都是2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 H.pylori。结果:A..B.C 组H.pylori根除率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67.8%84.2%83.9%,按意向性(ITT)分析分别为:63.3%80.0%78.3%, B组及C组的PP根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PP及ITT根除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7%和10.7%vs 30.4%,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对药物耐受程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三联疗法加入益生菌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降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康东;马岚;董琳;冶正财;郭锐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包皮套扎术和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的术后护理效价。方法:对53例包皮套扎术患者及50例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及随访,比较其护理效价。结果:包皮套扎术较包皮环切术术后痊愈时间长(p<0.01)、术后切口疼痛程度高(p<0.01)、护理难度大(p<0.01)、手术费用高(p<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大(p<0.01),术后外观满意度无差异(p>0.05)。结论:包皮套扎术术后护理较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的术后护理效价低,无护理优势。
作者:杨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80例患者均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D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赵媛兰;陈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健康度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行常规护理的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将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心理功能、活动功能、心理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玉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层流手术室护士控制院感执行力的现状及对策。方法:监测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手术室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对统计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两者2012至2014年术后切口感染率逐年下降,下降的幅度显著(P<0.05)。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两者2012至2014年手术切口感染共发生93例,总发生率为0.41%,其中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32%和0.50%,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有效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是加强手术物品的消毒隔离,保持层流手术室的整体洁净度,完善其管理措施。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样本生化检验结果的作用及优化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生化检验的新生儿60例,全部患儿均根据常规方法采集血液标本2管,分别作为未溶血标本和溶血标本,对两组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标本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组新生儿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尿酸、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溶血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则显著高于未溶血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标本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临床医务人员应加以关注和重视,在溶血样本生化检验中应给药有效的优化措施,让溶血现象的发生有效降低。
作者:王静华;仲昭睿;黄靖媛;张丽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影响青年护士护士沟通能力的因素,为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护士沟通能力及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某省级三甲医院护士,使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护士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共调查462人,其中护士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148.3±11.3)分;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和职称的护士沟通能力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护患沟通培训是否足够与护患沟通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现正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护患沟通培训是否足够、E问卷(外倾性)、N问卷(神经质)和 P问卷(精神质)是护士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在注重护士沟通能力培训的同时也应注意其人格特征的培养,以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朱娟娟;何银银;吴丹;吴德全;任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军团菌是引起人类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军团病)的病原体,一但感染得病未能及时治疗,病死亡率很高[1],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经调查,军团菌属水生病原体,军团病的爆发与水和水处理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以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为样本,介绍国内的军团菌污染状况及检测技术的研究,并针对该种菌特点,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凯钟;邵世华;谢睿;张富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的不同,将行常规护理的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将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有效率为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素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护理干预对改善痤疮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的100名痤疮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刚入院和出院后的心理情绪分别用各项情绪量表进行评估并作出比较。结果:通过各项情绪量表发现患者出院后心理产生的自卑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比出院前甚至比同样进过医院治疗痊愈但未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要弱。且此次探讨分析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痤疮患者心理状况具有积极的效果,与此同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护理人员工作的配合度,提高了临床上护理的工作质量。
作者:秦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酒精依赖患者应用团体心理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酒精依赖患者11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团体心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有8例患者复喝,对照组19例患者复合,两组复喝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团体心理治疗比个体心理治疗在成功戒酒和促进家庭关系方面更有效。对于酒精依赖患者在正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喝率。
作者:郑珺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甲氨蝶呤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治疗时的护理要点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的82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应用甲氨蝶呤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治疗时,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曲春霞;彭玉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与血脂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与显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健;包随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治疗的16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双盲法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均82例患者。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微波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利普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0%。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使用利普刀进行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可推广。
作者:王博;陈荣;冯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介入手术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探讨应对安全隐患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介入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归纳总结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介入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对采取护理对策前后介入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前、后的由护理安全隐患导致的不良事件相比,采用对策后的不良事件显著少于采取对策前(P<0.05)。结论:通过分析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赵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